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让茶客明明白白消费是武夷岩茶的出路

让茶客明明白白消费是武夷岩茶的出路

2019-01-30 访问量: 55 茶礼仪网

“有你的才是未来,没你的只是余生。”这样深情的话,适合说给自己的爱人听,也是那些痴迷武夷岩茶的茶客们最真实的表白。有太多把“未来”做成“余生”的茶类,产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的武夷岩茶,我们只膜拜它的未来,不想将就它的余生。武夷岩茶何去何从,这是一个艰深且严肃的问题。

茶企,踏实卖茶

2007年的普洱事件、“金骏眉”红茶现象、白茶热潮……似乎在每一次的行业事件面前,茶叶企业都是最首当其冲的一方。在任何事件发生之时、过去之后,一定要顶得住茶客们的声讨。事件进行之时,要满足茶客的一切诉求。无论曾经有着怎样的坚持,许多企业都很难独善其身,都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牵扯其中。事件之后,既要及时有效地调整企业的策略方向,又要抗得住舆论压力和茶客们的声讨。在整个产业链中,茶叶企业一直处于尴尬无奈的境地。

目光聚焦于武夷山的茶企,整个武夷山最大的茶企武夷星,每年的纳税总额几乎占整个武夷山全部茶企的一半,在整个产业当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除此之外的其它茶企,例如最为著名的瑞泉、曦瓜、戏球等企业,前身都只是茶农的作坊。在当下和未来的这个茶业市场上扮演怎样的角色,与他们而言是很大的挑战。而那些武夷山遍地皆是的小茶叶作坊,更不足以应对市场的任何。

至始而终,武夷山的众多茶企都不擅长做宣传或营销。从产业整体长期的良性发展而言,脚踏实地的卖茶才最靠得住。

茶农,本分做茶

历史以来,武夷山的天心村、星村镇等都是武夷山的重要产茶村。虽然现在旅游业已经超过茶叶产值成为武夷山最大的支柱产业,但是,做茶才是家家户户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和营生。在这里还不是双遗产地之前,就已经遍植茶树,飘满茶香。

如今,对于武夷山的茶农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举足无措的阶段。2005年之前,除潮汕外武夷岩茶几乎无人问津。这其中十年的时间,武夷岩茶的茶农们经历过祖辈们从未见识过的岩茶大热。原来只需要本本分分的做好茶,按照既有的老路子销给老主顾们,一个茶季也就安妥的结束。现在一年到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茶商、茶客,已成茶农所累。这其中,某些心怀鬼胎的外来者,搅乱了这里的宁静。这片秀水丹山滋养的原本本分善良的茶农,迷失者大有人在。

关于未来的发展,武夷山的茶农们也一直在努力的进行着各种尝试。武夷山黄村的茗川世府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算是一个有效的尝试,全村158户农户的抱团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卓有成效,解决了单个农户棘手的茶叶销路的问题。然而,仅仅依靠村民们自身的力量仍然很难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这就要求全行业各环节相关人员都纳入进来,形成全面的合力。

他们,原本就只是以茶为生的农民,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能对他们有太多的苛责。本本分分的做好茶,才是根本。

专家,严格把关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特别丰富。原产于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武夷莱,是一个极优良的中小叶茶树代表品种,在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学上占据重要地位。从崇安茶厂开始,武夷山从未少过茶叶专家的身影。吴觉农、庄晚芳、陈椽、林馥泉、姚月明、张天福……一个个声震中国茶叶界的专家,都曾在武夷山驻足学习研究。

茶专家之于武夷山,始终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当下,茶专家对武夷山整个行业的价值,更重要的依然是在品种资源的保护和茶园生态的管理。不仅是武夷岩茶,整个茶行业都不缺讲故事、谈营销的专家,我们缺的是在茶园可持续开发利用上身体力行的专家。

生态良好的茶园,是质量稳定可靠的茶叶的基础。在茶叶品质标准的制定以及把关上,茶叶专家的大概也需要把关更严一些。每年,在武夷山举办的茶叶质量评比性质的比赛不下五场,且场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可否认,这样的赛事在武夷山总体茶叶品质的提高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意图通过这样的赛事制造某些噱头,继而进行某种营销的可能性,让赛事效果大打折扣。相关行业专家和负责人对此类事件的把控,在未来,一定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的说来,武夷岩茶的未来需要整个行业的精确定位、分工和精诚协作。只有分工明确、定位合理,大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未来,大包大揽的粗狂形经营方式一定行不通。每一个流程都应该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这也是行业发展成熟的表现。另外,行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规范的标准化产品,才能有足够打动消费者的品质和价格透明度,也才能形成持久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或许,当茶回归到只是茶的时候,整个行业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期望在未来,茶不再有礼品、奢侈品等的代名词,而仅是平常百姓家里日常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被喝掉,才是其价值所在,才是所有从业者工作意义所在。这,不仅是武夷岩茶,也是整个中国茶行业面临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有用+10
分享

大红袍茶叶储存的主要方法

   大红袍的香味成分大都是经过再加工而形成的,所以较不稳定,极容易自然发散或氧化变质,家庭保存时,储藏温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较适宜。如果保管得当,密封、干燥、避光,可以储藏三年以上,而且香味的损失不大,储存越久,滋味反而会更加的醇厚。以下介绍几种大红袍茶叶储存的主要方法。

   冰箱贮存:要维持茶叶的新鲜与香味,最好低温贮存,必须注意的是,保存茶叶的冰箱必须卫生、清洁、无异味,更不能保存茶叶以外的东西。

   热水瓶贮存:将热水瓶整理干净,再将要贮存的茶叶倒入瓶内,塞紧塞子存放。

   罐子贮存:先用小罐子分装少量茶叶,以便随时取用,其余的茶叶则用大罐子密封贮存。

   干燥箱贮存:因为干燥箱温度稳定,也隔绝空气,将茶叶放在干燥箱中贮存不会潮湿或氧化。

   大红袍保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因为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等缺点。

大红袍茶叶历史

大红袍茶叶历史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 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1972年, 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 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 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为“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 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

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大红袍“秘密”的引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 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号85年11月17日种。

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升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 旅游线路。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的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茶厂所产茶叶完好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 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08年,由 张艺谋策划的大型茶旅互动项目《印象·大红袍》启动建设。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红袍茶叶遭游资炒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大红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以及大红袍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大红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健康化的同时,不少茶企也随之发展。

2010年,张艺谋、 王潮歌、 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红袍和其他乌龙茶的区别之一是茶树

大红袍和其他乌龙茶的区别之一是茶树,当然其他方面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功效上有区别、加工上有区别、禁忌方面有区别等等。在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大红袍有什么特别的茶树吧!

大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无性系茶树品种一样,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武夷山茶区所种植的大红袍,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茶叶研究所引种的,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大红袍的时间并不长,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根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

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

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茶树上剪穗扦插,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的称北斗二号,十余年试制结果,均证明制优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量繁殖栽种于武夷不同山岩。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

另外,我们来看一下大红袍的母树。

天心岩九龙集石壁上现存有茶树6棵,从“大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按顺序编号,上层4棵(历史上称正本),编号1,2,3,4,中层1棵为5,底层1棵为6。据调查观察,这6棵茶树,虽同属一类型,但由于从武夷岩茶有性群体品种,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而来,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

3,4号成熟早,节间短,叶小而长,叶面光滑,叶齿浅,叶边平,制成乌龙茶,岩韵明显(有棕叶香),香气较浓,味醇不淡,叶底黄亮稍暗。

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叶型呈椭圆,叶质细嫩,叶齿细不明显,叶边平,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味醇稍薄,叶底黄亮,绿叶红镶边适度。

1,5号成熟期最迟,叶齿粗而深,叶边呈波浪式,制成干茶香气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似2,6号,叶底黄亮。

总之,大红袍的茶树是极为特别的,其他的别说是乌龙茶茶树了,所有的茶树中大红袍的茶树是最特别的了,其他的茶树都是有性繁殖的,只有大红袍的茶树是无性繁殖的,在没有培育出新茶树苗之前国家一直担心那6棵大红袍茶树会死去,从而就此灭绝,还好现在新的茶树已经培植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