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饼是怎样制成的

普洱茶饼是怎样制成的

2019-10-0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在汕头,提起普洱茶大部分市民都不陌生,酷爱喝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市民也大有人在。至于普洱茶饼是如何制作的,相信不少人就不知道了。

在吴承峰所有的制茶工具中,最吸引茶友的是一块重约24公斤的石磨,这是专门用来压制茶饼的工具。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次在压制茶饼时,他总是要站在石磨上边,利用身体和石磨的重量,来回绕圈、有节奏、均匀地使力压制茶饼。吴承峰说,要掌握一个茶饼压得好不好,就是要从内心去感受它,考虑要怎么去把它压好,这样压出来的茶饼,才能达到很好的标准。

如今,经过多年的使用,如今这些石磨都沾满了厚厚的茶泽,石磨的原色也变得厚重起来。“有人曾经按一块石磨一万元的价格,要收购我这些石磨,但我并不为所动。”吴承峰说,对他而言,这些石磨意义非凡,是他一生制茶的印证,因此他是如何都舍不得出卖这些石磨的。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知识初探

普洱茶知识初探

  普洱茶产于云南,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发酵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属于黑茶,综合国外及我国医学界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减肥效果明显,久服而无副作用,还具有抑菌作用,能预防和治疗痢疾、肠炎,防辐射等功效。

  普洱茶能减肥是因为它与人体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连。根据研究资料显示,由于普洱茶制作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所含酵素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显著功效。因此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另外,常饮普洱茶能起到使人体血管舒张、脑部血流量平衡等生理效应,所以普洱茶还可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尤其是对吸收腹部内脏周边的脂肪有显著效果。

  刚开始喝的时候觉得有点像中药,很不适应,喝了几次后就发现它独特的魅力,甘、滑、醇、厚、顺、柔、舔、洁、亮、稠。不似绿茶的涩,不似红茶的苦,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温存,喝下回味无穷。

  以普洱茶减肥最好在饭后饮用,每天1000毫升,就是两瓶矿泉水的量。减肥效果因人而异,一般自律神经较活跃的人,一星期后体重就会有减轻。普洱茶不但可以减肥,还可将体质调节到最佳状态。所以,当减肥成功后,应该继续保持喝普洱茶的习惯,这样可以保证体重不会反弹。普洱茶是惟一的后发酵型的茶,它的茶碱、茶多酚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长期的发酵过程中被分化掉了,因此品性温和,对人体不刺激,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身体内脂肪、毒素的消解和转化!

  人们选购、饮用茶叶一般是求新不求陈,但是黑茶类中的某些茶,如云南普洱茶、湖南黑毛茶、广西六堡茶等,它们都是陈茶香气好,新茶香气差,当然也不是说越陈越好。

  普洱茶名目较多,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圆茶(七子饼茶)、紧茶、饼茶。普洱茶指的是普洱散茶,品质特点是条索肥壮,色泽乌润,汤色橙黄,香味醇浓,带有特殊的阵香。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效好的药理作用。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饮用。游牧民族主食肉类,俗谚“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普洱茶对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证。

普洱茶的发展史

 

普洱茶最早栽种、使用和传播

史料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8个小国,共同伐纣。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蜀》有记载“丹漆荼蜜……皆纳贡之”的记载。晋《七诲》记有“南中茶子”,就是成个成块的紧茶。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以云南为主的西南地区已经有紧压茶,那么普洱茶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

普洱茶的传说

三国吴普在《吴氏本草》中记载:“苦菜—名荼……生益州谷山陵道旁。”云南在汉朝产茶,已得到证实。三国“武侯遗种”云南民间传说,古六大茶山的茶树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所种,古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武侯留物赐名所得。具清人檀(tan)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唐宋时期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发展史

曾出使南诏的樊绰所著《蛮书》卷七载:“茶出银生城(今云南景东、思茅、西双版纳一带)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云南巍山、南涧县一带)蛮杂以椒姜桂烹而饮之。”清阮福《普洱茶记》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普洱茶的发展史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徽宗《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普洱茶在西域的影响力更为广大。

元明清时期的普洱茶

元朝地名“步日部”,转音成汉字就是“普耳”(当时“洱”字无“氵”偏旁)。普洱一词最早见于此。元朝无固定名称的云南茶统称“普茶”,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必需品。

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浙《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说明,明代的普洱茶是“蒸而成团”的紧茶。

普洱茶的发展史

茶马古道商人运来毛皮、布匹、纸张、刀具等日常用品交换云南茶叶,以人背马驮的方式运送。

清朝时期普洱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年销量号称十万担以上,宫廷将普洱茶饮为贡茶。对于普洱茶的文字论著来说达到历史顶峰。涵盖药学、诗词、小说等都有普洱茶的记载。

清末到解放前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发展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5)勐乌、乌德被割让法国后,茶叶销路受阻,茶叶产量减到5000担;民国10年(1921年)茶叶销路好转,产量回升到6700担。1937年后,茶区瘟疫流行,茶农大量死亡,农民起义,居民尽迁走他乡,因而使得茶叶生产下跌,茶商倒闭,茶园荒废,到1949年建国前夕,年产量只有401担。

普洱茶历史归纳

 

 

 

普洱茶的发展史

岁月的普洱茶绽放美丽风景


  “姑苏晚报美丽中国行”云南报道组谷雨王小兵李慧丹

  四月,正是苏州碧螺春新鲜上市的时节。此时,在几千里外的西双版纳,人们也在忙着采茶。茶叶都讲究新鲜,对碧螺春来说,一过清明,身价日渐下跌。然而,产自祖国大西南的普洱茶却是茶中特例:当年的新茶不值钱,倒是越陈越好,岁月越长,茶香越浓。带着对普洱茶的种种好奇和不解,我们在四月来到了勐海,这里是普洱茶的摇篮和故乡。这里,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以茶香为线,串起一个个风光旖旎的哈尼和傣族村寨。驻足茶山每个山头,虽然马帮的悠远铃声已经湮没在断砖残路旁,但在参天大树的林荫之下,茶树依然翠绿。

  这里有美丽风景万亩茶园漫山遍野

  为了追踪溯源,我们第一站决定先走访这里的万亩茶园。早晨,从勐海县城出发,我们乘车沿着一条山路,往怒山山脉的南延伸段进发。路边,每隔几公里路程,便可见到一个个极具傣族和哈尼族特色的村寨,这些村寨四周,是一片片绿油油刚插秧的稻田。越往山里走,路上车辆越少,有时,前行好几公里才见到一辆车。车行40多公里后,一座大山横在前方,汽车开始进山,道路也由原来的柏油路面变成了碎石砌成的山路,不但颠簸得厉害,而且拐弯特别多。

  给我们驾车的是一位当地小伙,在前往茶园基地的路上,这位小伙告诉我们,勐海县产茶历史非常悠久,县内的各种茶树资源非常多,最为出名的便是一棵17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王了,可谓是勐海一宝。勐海出产的普洱茶,以其绝妙的工艺、独特的品质和原生态魅力而享誉中外。正如司机师傅所言,随着车辆的行驶,随处可见热带地区的景色,这里不仅有勐遮、勐海等平坦无垠、美丽富饶的坝子,更有延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与西南山区许多光秃秃的山峦相比,这里是山山有树,沟沟有水,青山绿水,一片生机盎然。

  随着山势盘旋,从车窗往外望去,山坡上开始显露一片片茶园。经过一段近10公里的碎石路程,终于到达了勐海茶厂的巴达基地。作为当地的支柱龙头企业,勐海茶厂共有两处基地,一片是面积一万两千多亩的巴达基地,另一处是同样超过万亩的布朗山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在1988年选址建成。

  这里有最原始的生态茶叶因地而贵

  巴达基地处半山坡,走进基地,望山坡和山头上望去,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一道道整齐的茶叶种植带,仿佛是大地微笑的皱纹。大益集团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巴达基地场长杨猛,是个地道的云南人,老家距离勐海差不多有一天的车程。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回家,一年才难得回老家一两次。平时大部分时间,他都和茶厂的工人们,精心地守护着这里的万亩茶园。杨猛告诉我们,勐海茶厂的这两片万亩茶园,它们都处在海拔1700到2000多米的山坡上,不但周边没有任何工厂,甚至连居住人的村寨都比较少,因此没有任何的污染;此外,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年降水量在1500多毫米左右。比如,在巴达基地不远的山上,就有一株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和其它古茶树群,从这些也可以看出,这些区域,很早就有了种茶的历史和足迹。

  作为普洱茶的原料,茶园里对茶树的种植过程要求特别的高。这里不能用任何农药、化肥,为了给茶树增加营养,茶园一般是将发酵后的普洱细末(又称茶灰)放到茶树下作为肥料。对茶农们来说,最担心的是各种虫子和蛾子来啃食茶叶了。在茶园里,四处可见茶农们的聪明智慧:每隔一段距离,在棍子上,挂了一张张方形的粘纸,用来粘飞虫。让我们感到好奇的是,这些粘纸有的是蓝色,有的是黄色,茶农们说,原来那些飞虫,有的也非常“好色”,不同颜色的粘纸,能粘住不同的飞虫。除了这些人工智慧外,每隔一段距离,还装了一只太阳能诱杀灯。每一块太阳板下,底部都装着一个空瓶,上面有一个缺口,经过灯光的引诱,将一些虫子和飞蛾骗到底部的瓶子里。

  这里有悠久历史哈尼歌声飘荡在茶园

  走进茶园里,只见一个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哈尼族女子背着背篓在采茶,她们穿梭在茶树边,两只手不停地跳动,很快,她们手中便多了一把带着叶子的嫩芽。我们了解到,整个巴达基地茶园里种植的都是大叶茶品种,每年从2月到11月均可采摘。一芽一叶初长的青叶,为特级,一芽两叶初长的青叶,为一级,以此类推,尤其以春天和秋天的茶为最好。像这些心灵手巧的哈尼族女子,她们中速度最快的一天能采摘20公斤左右的叶芽。

  在众多采茶的哈尼族茶农中,优宜(音)和几个姐妹在专注地采摘着新芽。她和家人承包了基地的茶园,平时,在茶厂技术人员指导下,对茶树进行管理。到了采茶时节,每天天刚亮,她便背着背篓来到茶园,用手指将一个个新芽采摘下来,到了傍晚,再把采来的青叶卖给基地。一年下来,也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没有茶叶可采摘时,她和姐妹会在自家的寨子里,掰掰玉米,或是做做针线活。

  当这些叶芽被采摘回来后,和其它绿茶的制作工艺几乎一样,首先要进行杀青、揉捏、解块,不过,与碧螺春的炒干或烘干相比,普洱茶的青叶最后一步有所不同,它采取的是用日光晒干。作为普洱茶的原料,晒干后的茶叶俗称“毛茶”。从采摘的青叶到简单的粗加工成毛茶,一般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

  我们了解到,正因为勐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传承千年的普洱茶制作技术,形成了以“勐海味”为特征的普洱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近600个、茶叶精制厂100多家,县内世居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开创了勐海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贸茶历史。从商周的“濮人种茶”、三国“武侯遗种”,到唐宗“茶出银生”和明清“名遍天下京师尤重”,文明的传承成就了普洱茶岁月的沉香。毋庸置疑,勐海已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最大加工基地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
来源: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