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边茶:从唐代便已开始的历史

边茶:从唐代便已开始的历史

2019-02-11 访问量: 113 茶礼仪网

  历史上,输往藏地的茶叶被称为边茶,也就是“输边藏茶”的简称。过去数百年间,边茶经由从四川、云南延伸到藏区的小道,被藏商和马帮年复一年运到藏地各个城镇和最偏远的牧场,成为藏民不可缺少的饮品。传统上藏民多食用牛羊肉和奶制品,从没有吃青菜的习惯。如此,茶叶便成为提供维生素的最重要来源。

边茶:从唐代便已开始的历史

  今天的藏区,各地随处都可以买到四川雅安等地出产的各种品牌康砖(砖茶)和金尖茶,比重据说占西藏全部茶叶销量的90%。历史上从隋唐至今,雅安地区极其周边都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地。前往康定前曾路过雅安地区的名山县和雅安市,名山正是雅安最著名的茶叶产区。次仁顿典创办的西藏朗赛茶厂就在名山县。历史并不悠久的朗赛茶厂规模不算很大,但却是雅安最大的茶厂。工人们把烘干堆成小山的褐色粗大茶树叶子铲入机器,经多次鞣制加工,成品便是黑色和褐色的砖茶块。它们用黄色的草纸包裹,贴上茶厂标签,每10块再用竹篾包裹成长条形,便成了在康定看到的边茶。

  从唐代始,内地茶叶已经开始输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吐蕃和回鹘在那时已开始饮茶。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记载,西藏吐蕃赞普帐中已经有许多内地名茶。《封氏闻见录》也记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但这些记载也说明那时茶叶仅限于少数贵族享用。然而茶叶帮助消化和消解油腻的功能迅速为以肉食乳品为食的少数民族接受,到宋代已经“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据宋代文献记载,北宋元丰(1078~1085年)年间,四川地区年产茶3000万斤,到南宋时仍然基本保持这个产量。

边茶:从唐代便已开始的历史

  历史上茶叶从汉地输入藏区,种植、生产和一级销售,所有渠道都完全掌握在汉族中央政权手中。宋代便是典型。茶马司专卖茶叶的办法,一是在四川地区置买茶场,二则在熙河、秦州置买茶场和买马场。当时“名山茶一驮,榷买载脚,至秦州不满十贯,而卖三十贯以来,或四十贯”,利润丰厚,高达三四倍之多。

  从雅安到康定的茶道

  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虽然控制在汉地,但由于前往西藏山高路险,行程几乎长达1年,因此运输主要由藏族商人完成。今天从成都出发,沿成雅高速公路,到达雅安只需不到两小时。雅安过后,前往天全、泸定的柏油路沿青衣江蜿蜒而上,虽多弯尚还平整。仅100多公里长的青衣江初见时是宽广的浅滩,仅1个多小时后就变为在巨大石块和悬崖夹缝中汹涌奔腾的溪流,公路和河道的落差迅速变小,胆战心惊中悬崖下的急水逐渐变成欢快可亲的溪谷。悬崖断壁上时有纤细的飞瀑从浓密的树丛中突然飞落,溪谷两边的悬崖有时甚至接近到似乎能让猿猴飞身跃过。这就是康区的河,在数千米的大山中跌宕腾挪。

边茶:从唐代便已开始的历史

  今天的川藏,从雅安到康定一线已经与内地交通无异。曾经的天险二郎山在2002年被以4亿巨资打通隧道后,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从雅安到泸定,细心人会注意到沿途山凹内沿着内坡线修筑的老川藏线废弃的段落。在接近二郎山隧道的路口分叉,右边被封闭的道路边指示牌上写着“老川藏路”字样,曾经艰险的历史已经被野草掩埋。作为南路边茶运输的第一段,雅安到康定的古茶道到底是什么样子?

  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的刘勤晋曾考察过茶马古道的全程。刘先生说,雅安到康定过去短短280公里的茶路分大路和小路,全靠人力背运。名山、天全、邛崃三县的茶包走的是经天全县过二郎山的小路,沿泸定至康定,称“小路茶”;而雅安、荥经县的茶包由大路经大相岭、飞越岭、泸定至康定,称“大路茶”。刘勤晋说,雅安老人还记得直到川藏公路通车前的1954年,雅安城内每天还有上千人靠背茶包维持生活。所有茶行发货以“引”(5包)为单位,背脚按照自己的体力每次背15~20包不等,十几岁的小孩则背5包,每天仅能走15公里左右,到达康定路上须要16到20天。茶马古道第二段从康定到拉萨同样有南北二路,全程2500公里。刘勤晋说,南路经雅江、理塘、巴塘,过昌都、嘉黎和太昭(工布江达)等地直至拉萨,中间共有驿站56个;北路由康定经泰宁(现八美附近)、道孚、德格,同样过昌都与南路合道,再达拉萨。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