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安化松针>安化松针茶的起源与发展

安化松针茶的起源与发展

2019-11-0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安化,古称眉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被称为“茶村”。产品质量好,数量大,早已闻名中外。安化县在1072年建县之前,就有茶叶生产的记录。根据唐代杨业的《厨房工人操作记录》,郴州茶含有(彝)杨团茶和曲江片,出售给湖北江陵和湘九地区。毛文熙的五代《茶谱》也说:“潭邵之间有曲江,曲江里有茶和许多毒蛇猛兽...它的颜色是铁,香气异常,烹饪时没有残留物。”它还说:“曲江薄片,重80块每斤。”清同治《安化县志》指出,当北宋开始“开疆拓土”(建县)时,茶叶仍然足够强大,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在悬崖和河流旁边,它不能自己生长。"悬崖和山谷之间几乎没有繁殖,但是所有的州和郡都只有茶。"明朝万历年间(1595年),朝廷指定红茶“田健”和“龚建”为官茶,清光年为贡茶。安化红茶自明代万历二十三年被指定为官方茶后,成为茶马贸易中的主要茶叶。道光的销售量约为3600 ~ 4000吨。元末明初,安化开始生产绿茶(烤绿)。明朝24年,洪武规定湖南贡茶140公斤(83.56公斤),其中仅列出安化贡茶22公斤(13公斤),后来被称为“鲍斯贡茶”。

说到安化茶,我不禁要提到陶澍(1778-1839),安化,道光时期安徽、江苏巡抚、两江巡抚。他写了很多关于茶的诗,说安化芙蓉山有仙茶,质量很好。嘉庆二十年(1815年)写的四首安化茶诗共46句,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安化茶诗。这些诗歌讲述了安化茶的起源、安化茶的收藏、安化茶的命运,强调了安化茶的品质、功效和历史地位。

清代咸丰年间,安化功夫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金牌。当时,从曲江到抚仙河的资江沿岸所有港口都有300多家茶店。这是一个茶村熙熙攘攘的景象。上述历史事实表明,安化有许多茶树。它们自然生长茂盛。公元9世纪,安化茶叶产量可观,可以批量出口,质量很好。安化茶的生产期自然较早。安化是红茶、红茶、砖茶和针茶的故乡。过去,湖南省必须选择功夫茶和红茶的标准样品。它在全省和中国都有重要地位。

据文献记载,自宋代以来,芙蓉山和安化云台山的茶树“种在悬崖和河岸上,不能自己生长”。清朝光年间,安化总督陶澍写了《芙蓉江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采茶的景象。“只有当谷雨看到旗帜和枪,把板条箱装上火板条箱时,吴荣山顶上才有许多女伴,仙女茶被带着雾和香味采摘。”“莲花绿茶”和“云台云”茶曾被列为贡品。但是经过几次改变,收集和处理的方法已经失去了。

有用+10
分享

安化松针的冲泡方法

  安化松针,属绿茶,因其外形挺直、细秀、翠绿,状似松树针叶而得名。形状宛如松针;香气浓厚,滋味甜醇;茶汤清澈明亮;形质俱佳,可耐冲泡,逗人喜爱。那你知道安化松针的冲泡方法是什么吗?

  安化松针的冲泡方法

 

  1、茶具:饮用安化松针茶,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类瓷质洁白,便于存托碧绿的茶叶和茶汤

 

  2、水质:泡安化松针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以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3、水温: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在80度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安化松针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也会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4、茶与水的比例:通常茶与水比为1:50至1:60(即一克茶叶用水50ml至60ml)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5、冲泡: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于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于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杯沿1cm至2cm即可。安化松针茶中得多数有效成分在第一次冲泡后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因此安化松针茶一般以冲泡三次为度。非常细嫩的高级茶一般冲泡两次即可。

  安化松针茶的品质特点

 

  安化松针茶外形劝直秀丽,翠绿匀整,其形状宛如松针;香气浓厚,滋味甜醇;茶汤清澈明亮;条索长直、圆浑、紧细,翠绿匀整,白毫显露;可耐冲泡。叶底匀嫩。形质俱佳,可耐冲泡,逗人喜爱。

  安化松针茶的价值功效

 

  安化松针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安化松针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安化松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安化松针的历史渊源

安化松针的历史渊源

安化松针的历史渊源据文献记载,是在安化境内的芙蓉山、云台山,自宋代开始,茶树已经是“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了。清道光年间,原籍安化的总督陶澍所作《芙蓉江竹枝词》,“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箱,芜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雾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采制茶叶的景观。所制“芙蓉青茶”和“云台云雾”两茶,曾被列为贡品。但几经历变,采制方法业已失传。下面就详细介绍安化松针的历史渊源

安化古称梅山,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产品质好量多,早已驰名中外。安化在1072年建县以前已有产茶记载,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说:谭州茶中有(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曾销往湖北江陵、襄旧一带。五代毛文锡《茶谱》也说:“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清同治《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惟茶甲诸州县。”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朝廷将黑茶“天尖”、“贡尖”定为官茶。

安化松针为官茶,清道光年间定为贡茶,安化黑茶自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后,成为茶马交易的主体茶,道光年间销量约为3600~4000吨;元末明初,安化开始生产绿茶(烘青),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湖南贡茶140斤(合现在83.56千克),其中独列安化“贡芽茶”22斤(现13千克),后来称为“四保贡茶”。

讲安化茶不能不提到安化人陶澍(1778一1839),道光年间曾任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写了多篇茶叶诗词,说安化芙蓉山有仙茶,品质佳。写于嘉庆二十年(1815)四首安化茶诗,共46句,是古今咏安化茶最长诗,诗中讲到茶的缘由、安化茶采制、安化茶命运和强调安化茶品质、功效和历史地位。

茶类篇绿茶种类-安化松针

安化松针

产于湖南省安化县。据文献记载,安化境内的芙蓉山、云台山,自宋代开始,茶树已经是“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了。清道光年间,原籍安化的总督陶澍所作《芙蓉江竹枝词》:“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包箱,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雾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采制茶叶的景观。所制“芙蓉青茶”和“云台云雾”两茶,曾被列为贡品。但几经历变,采制方法业已失传。

1959年,安化茶叶试验场派出科技人员和工人,分赴芙蓉山和云台山,挖掘名茶遗产,并吸收国内外名茶采制特点,经历四年的试制、总结、提高、定型、终于创制出绿茶珍品—安化松针。

该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细直秀丽,翠绿匀整,宛如针松针;香气浓厚;滋味甜醇;茶汤清澈明亮;叶底匀嫩。形质俱佳,逗人喜爱。多次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和全国茶叶评比,均被列为中国名茶之一;1964年被征集出国展览,获得中外人士一致好评;1986年5月参加全国名茶评审,荣获商业部优质名茶称号;1985年8月,日本丰茗理事会理事长松下智及爱知大学佐野副教授等,专程到安化参观访问,品尝“松针”之后,赞不绝口,尤其是该茶的香气,认为远超出被誉为日本绿茶珠的玉露茶。

安化针的原料采摘极为讲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加工工艺分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凉、整形、干燥、拣剔八道工序。

安化松针的精细塑造,巧在整形工序,这是形成松针直秀形状的关键工序。首先将炒坯放在特制的揉盒内,盒下生火,盒面温度保持50—60℃,每次投一锅炒坯。整形方法为,两手带茶,左右回转推动,用力均匀。边搓边抖,把茶条搓直。在搓茶过程中,手掌与手指齐用力,茶条在掌中回转,从手上下挤出,伸直成条,散落盒内,待手中茶条搓散完,再重复进行,整个整形过程,历时约40分钟,使之条索细长紧直如松针,并显白毫,即为适度。然后进行干燥和拣剔,即可收藏。

近年来,为了晋及名茶多出产品,在确保松针特级和松针一号的同时,还采用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加工成安化松针二号,价廉物美,更受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