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品鉴流派

普洱茶的品鉴流派

2019-11-1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全国各地到处跑,接触各地喝普洱茶的人不少,慢慢发现各自对普洱茶的品饮要求是不一样的,我把这种情况分析归纳了一下,分成两区七派。

  这种归纳方式只用于日常招待朋友,不一定准确,如有不当请见谅。两区即传统的发酵茶品饮区和不发酵茶品饮区,发酵茶品饮区包括港、台、东南亚、粤、闽,不发酵茶品饮区包括除以上地域以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

  以上分区又派生出各种品鉴流派,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当然不排除因人口流动造成的特殊性,我把他们按照地域分成七派。即港派、台派、粤派、闽派、北派、江浙派、西派。

  其中,港派注重普洱茶品饮的时光追忆,主要主张是茶还是老的好,工艺还是老的真。

  台派注重普洱茶品饮的心理体验,喝茶过程中会描绘出无数美好的感受,其中不少成分是臆出来的,这种情况是不是和麻醉品有点象啊。

  粤派追求体感,发汗、打嗝、放屁即是好茶,喜欢强烈的口感刺激,无视苦涩。

  闽派追逐香味,苍劲的冷香尤其喜欢,能接受苦涩。

  北派追求甜糯、暖香,比较直接,香味要浓,甜味要强,能够容忍苦涩。

  江浙派也喜欢甜糯和暖香,但是比较拿捏,香味要清幽,甜味要淡雅,若有若无,似有似无最好,排斥苦涩。

  西派追求普洱茶口感上的浑厚浓重,混合了粤闽的要求和特点。

  以上品鉴区域的差异,也造成普洱茶对应产区的崛起。台湾品饮普洱茶兴起带来易武茶的崛起,广东的品饮兴起带来勐海茶区崛起,北派品饮兴起带来冰岛片区崛起。
文/烟雨醉黄昏1

有用+10
分享

2012年细说普洱:芳村茶商的历史《一百零五》

  02、03年芳村茶商在勐海茶厂订造的茶,一拿到市场就卖完,不够卖。变成了只要能在勐海茶厂做茶出来,就能攒钱。而且越做得多,越做得快,谁的货先拿得快拿得多,就越攒钱。利益所在,芳村茶商们开始了名争暗斗,互相竞争。竞争非常激烈,导至后来其他的茶商虽然看到了这块奶酪,也跟本无法插足入勐海茶厂,一方面原来立足在勐海茶厂的茶商,团结起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一致对外排外;另一方面,勐海茶厂当时的产能也实在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应该说,当时他们的竞争是良性的。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争取大一点的货量;争取早一点拿到货;争取开拓大一点的市场;争取做好一点质量,拥有更多的客源,建立自己更有利更高的市场地位。他们的竞争推动着市场的发展,提高着普洱茶的质量和数量。

  产量的剧增,勐海茶厂厂里的原料已经满足不了生产,而茶商又想快点拿到货,等国营单位慢慢收料,他们哪里能等呢?私人老板时间就是金钱,而且看着美味的奶酪,心都发痒,唯有自己赶快到外面收毛茶,拉进勐海茶厂加工。这就使得原料充足,也就加快加大了勐海茶厂的生产。从此,开创了茶商在云南收毛茶的历史。

  芳村茶商们除了明里比做茶的数量,暗里还比着质量。大家都知道,数量只是面子,短暂的,质量才是实力,长远的。而且质量更能争抢客源、市场,确立将来的市场地位。02年,他们开始去各处的茶山寻找好的原料,并且收购。前文说到,以前勐海茶厂收购茶菁是按级别定价的,级别高价高,级别低价低。芽多条索细小为级别高,看上去好看,但这只是红茶的标准。如果按茶质和滋味来说,芽多条索细小,级别高好看的茶叶根本代表不了什么。芽多条索细小,当然是台地茶优胜。古树茶条索粗大,论级别就低,价钱就低,又难以采摘,产量又低,所以之前少人采摘,很多荒弃的。但以前不叫古树茶,而叫乔木,叫古树茶,是07、08年才开始流行叫开的。之前是以乔木和灌木来区分的。其实之前的概念有点模糊,乔木是有主根、主干;而灌木没有。当时我们专门去了勐仑镇的中科院植物园和勐海县的云南省茶科所。严格说,如果按乔木的定义,大部分台地茶也是乔木,只不过它矮而密,看上去像灌木,实际上它是有主根主干的。在茶科所里看,一些茶树二十年,可以长到三、四米高,不会看以为是老树。之前以乔木、灌木区分茶树,概念虽然模糊,但还是比较直观的。人们的认识总是由模糊到清淅的,这也是必然的发展规律。

  芳村的茶商们,到各处的茶山寻找好茶,他们发现乔木、树大的茶,茶质好。滋味、内质要比灌木、树小的茶丰富很多。于是,他们就收乔木、树大的茶为原料,做紧压的普洱茶。开创了有意识用好原料(滋味好)做普洱茶的先河,开始了造高品质普洱茶的时代。这条路开始是顺利的,因为当时古树茶和台地茶价格差不多,甚至古树茶还比台地茶便宜,因为当时还要按级别定价的。茶质又好又便宜,茶商们当然是买古树茶了。但后来古树茶迅速地被人们认识,价格很快跟台地茶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高,量又少,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条路又变得艰难曲折,有时甚至是倒退的,令人迷惘,令人痛苦,令人惋惜。以后会慢慢细说到的。
文/无非妙道 

普洱茶包装上的通风储存还要误导多少人?

普洱茶包装上的通风储存还要误导多少人?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为神、水为体、汤为色、味为骨、香为魂。

水漂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最响亮的广告词。

纵观绝大多数的普洱茶外包装上,在存储这一栏都会莫名其妙的印上通风。

我们应该知道,通风环境在严重阻碍普洱茶中后期的优质陈化。很不幸的是目前绝大多数厂家的普洱茶外包装上,却都标注了储存环境是通风,并没有注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使用通风,误导了茶友认为普洱茶储存需要全程通风。

通风,普洱茶在外包装上的所谓通风环境中长期储存,误人至深!

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生茶是自然发酵。在新茶发酵最初阶段,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

普洱新茶的自身香气形成与茶树生长环境的负氧离子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网上多有文说到发酵进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樟香、荷香和兰香,这是不对的。樟香、兰香与荷香基本是普洱新茶初始发酵期具有的自身香气,普洱茶这些自身香气会随着普洱茶的陈化进程逐渐消失,转而逐步形成一级级的陈化香,也就是我们说的陈香。

普洱茶的初香、花香、蜜香、果香、菌香等,基本都会在三四年时间内完全消失,但这些初香会成为普洱茶陈化过程形成陈香的重要组成基础。

普洱茶陈香形成是一个缓慢过程,包括了生物、化学和混合等,是庞大的活性生态体系平衡的多次打破和重建。

普洱茶从飘起的花香,逐步转为果香(水果类)进而进化为实香(木本或坚果类果实)。当发酵转入深度时,会显现出明显的枣香或果糖香;当发酵达到成熟并趋于稳定时,会出现药香。

普洱茶陈香的形成机理

在这里不能给出对应多少年份会出现的香气类型,是因为存储环境的不同、茶叶拼配的不同等都会影响普洱茶的初始香与陈化香的生成,这很难形成一个具体时间表。

欲得到一款陈香四溢、味醇滋厚的普洱好茶,其基础条件必须包括茶树的品种和龄、树的生长环境、叶的采摘时节、师傅的制茶技术、成品的仓储环境(温度、湿度、混杂)和陈化时间等。

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可以越陈越香,霉茶不会越陈越香,毒地生长出来的茶也不会越陈越香,使用绿茶工艺也不应该会越陈越香或大打折扣,应该不会有多人喜欢喝三年以上的绿茶。

我们知道因红茶、青茶、黑茶或普洱熟茶等在制作初期就工艺不同,锁定了普洱茶陈化初期阶段的重要物质基础。

制作普洱茶时借鉴或采用上面任何一种所谓的工艺改良,在以后的陈化就会从一个残缺不全的物质基础上形成变化,导致最终的茶品成为不伦不类的非普洱茶产品。

普洱茶的陈化,不单局限在感官所感应到的内容。至关重要的是茶叶内含物质在合适仓储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所得到的改变和提升。

普洱茶陈香的形成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目前尚缺少详实科学的实验室数据,其微生物升级及陈香形成机理还有待与以后的纵深研究才有可能解决。

普洱茶陈化初期降解与合成

需要有氧环境

普洱茶香气的生成与茶类高温提香不同,普洱茶是通过生物酶降解产生芳香类物质的过程。

茶叶细胞液泡在揉捻时破裂,内含的儿茶素迅速被氧化。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作用下,被分解为多酚化合物。酶促氧化下产生两种主要的色素基团:茶红素和茶黄素。

多酚氧化酶主要作用于儿茶素继而产生茶黄素,过氧化物酶主要产生茶红素。

普洱茶第二个阶段陈化

需要厌氧发酵

普洱茶陈香与高温提香截然不同,下面是普洱茶陈香形成的变化示例。

微生物→酶→脂→芳香类物质

在厌氧环境下,陈化过程中各种物质经过复杂庞大的合成系统,产生了微生物继而转化为对应的酶,酶又转化为脂类物质,脂又转化为芳香类物质。整个过程是一个忌高温,这是普洱茶所独有的陈化机理。

红茶的发酵模型研究茶红素形成的机理,得到以下的茶色素演化路径为: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红茶的发酵是先产生茶黄素,然后是茶红素。因茶红素极不稳定,随既向茶褐素转化。因此在对红茶的检测中,只能检测到茶褐素,不能检测茶红素。红茶中的色素演化到茶褐素时就完结了,再往后的演化就成了霉化过程,所以有烘焙提香制茶工艺的茶不能久存。

普洱茶陈化前期色素的演变与红茶相似,陈化到中后期却与红茶的色素演化不同,在茶褐素后又再析出了茶红素。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茶红素

优质陈化普洱老茶汤色

通风是厌氧环境吗?

显然,通风绝对不是普洱茶中后期所需要的厌氧环境。

所以通风环境,绝对不符合普洱茶中后期陈化过程中各类益生菌所必需的低氧条件。

茶叶中大量的酚类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导致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活性衍生物出现。

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一直存在着降解、分解与新物质合成转化,并持续保持物质活性存在于茶叶形态中。

普洱茶在长期厌氧发酵阶段,茶多酚指标迅速衰减,在茶多酚衰减过程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没有让普洱茶走向霉变,这要归功与缺氧环境有效阻止了霉化形成。

前发酵茶与后发酵茶

陈化的不同结果

前发酵茶是经过了人工提香工艺的干预,让茶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失去活性。直观他们的外形色彩,基本就可以分辨出来。也正是因为工艺不同,让我们从茶品色泽上一目了然的定义了中国六大茶。

普洱熟茶以及六堡茶也被划分到了黑茶大类中,唯独普洱生茶一直没有准确的归类,或许他真的会成为中国的第七大茶类。

传统工艺的白茶,因为几乎没有人工干预,其叶内细胞几乎都是完整的,其活性也是最好的,但是因为他没有因被揉捻而细胞破壁,这些活性基本也就被锁在了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微发酵。

灭活的绿茶、重发酵的黑茶、红茶、乌龙茶等,虽然经过了细胞破壁工序,因工艺对活性的前期锁定,让其后期的陈化之路比较狭窄。

唯独普洱茶使用了晒青工艺,加大、保留了茶叶的内体活性,这让其后续的陈化有了更宽、更多的变化方向。

普洱茶的香气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时间沉积,普洱茶会依据自身的基础产生各类的有续变化。

普洱茶外包装上的通风储存

定义可以休矣

新茶,适当通风是散去他们的异杂青气,在初期就需要阻止这些异杂气参与陈化;在中、后期普洱茶存储时需择时通风而非全程通风,通风主要是散去陈化过程中,那些微生物新陈代谢时所聚集不适合下一步优质陈化或非我们喜好的物质气味。

在保障合适的温、湿度、防晒、洁净、适当通风的存仓环境下,普洱茶整桶储存比单饼好,整件储存比单筒好。让同一批次的普洱茶形成一个小生态互通、增厚陈化效果的存储环境,是茶友们需要注意的内容。(

陈年的普洱茶如果发霉了那还能够喝吗

陈年普洱茶发霉了还能喝吗? 最好不要喝了吧!如果对身体不好多不值啊�”4�普洱茶要干燥的环境!最好不要让它发霉,不然就失去它本身的价值了! 最好不要喝了吧!如果对身体不好多不值啊!保存普洱茶要干燥的环境!最好不要让它发霉,不然就失去它本身的价值了!

陈年的普洱茶如果发霉了那还能够喝吗

你闻一闻或泡一点看是不是有霉味,一般普洱茶是有陈味,但与霉味不同。挑选普洱茶四大要诀是“清、纯、正、气”:

第一是清闻其味,不论普洱茶品的生熟、新旧、好坏、形状、价钱,第一先要闻茶。普洱茶在陈化发酵后,一定会有陈年老味,但不应该有霉味产生,有霉味代表陈放空间受潮或过于潮湿,不通风所致。所谓陈而不霉,陈年的老味会在泡茶时随热气散去,而霉味是因茶质变坏,由内到外受潮而发霉所散发出来的味道;

第二是纯辨其色,茶品未冲泡前,先闻闻看是不是清味(没有异味或臭味),然后再泡泡看,当普洱茶在正常环境下存放,就算放30年或50年,甚至放到100年,茶的颜色(茶汤)绝对不会变黑或产生怪异味道;

第三是正存其位,普洱存放在干净通风的环境内;

第四,茶是很会吸收附近的味道,冲出来的茶气可判断茶的陈化环境与氧化时间的长短。

目前普洱茶市场还不够完善,有能力鉴别普洱茶的茶商又少,许多卖茶的店家也分不清其真正的品质。在利益的驱使下,冒老号之名,印级茶者有之,动辄出现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于五六十年的珍品普洱也越喝越多。还有许多茶商将茶品储放在阴暗,高湿的环境中以加速其陈华,人为洒水,常常导致茶叶发霉、变质。茶品迅速变质后,再将茶饼风干,这样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样似陈年普洱的“湿仓茶”。闻起来没有霉味,泡茶后茶汤呈红褐色,也无异味~那你就放心地品尝吧。看起来都像是发霉的样子,可能是你的错觉,因普洱茶的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所以加工出的茶叶白毫密布,初看确实有点像发霉。普洱茶茶性比较复杂,喝时要谨慎,发霉太多的就不要喝了..

据说如果是白毛 就没事儿 普洱茶膏有其独特的陈化周期。从理论上推算,其时间大约为60年。超过陈化期的茶膏,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膏体也产生风化戓霉变。因此,对市场上出现所谓高年份的“老茶膏”,一方面不要轻信;另一方面,即使有,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没有品饮价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民间也间断出现过一些普洱茶膏制品,甚至也冒出过一些所谓老茶膏,基本上也都是沿用大锅熬制方法制成的现代“仿品”,与清宫御茶房的制作工艺有非常大的区别。相关机构曾对近几年市面上流传的几款所谓的老茶膏进行了化验,几乎全被检测出现代农药的残留物,证明这些茶膏均采用现在的茶菁制作,而且制作工艺也与清宫御茶房制作的普洱茶膏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