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隔夜茶不能喝?我有六堡茶,隔宿不变!

隔夜茶不能喝?我有六堡茶,隔宿不变!

2019-03-01 访问量: 42 茶礼仪网

隔夜茶不能喝?我有六堡茶,隔宿不变!

说起隔夜茶,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倒掉。的确,我国是一个以生产绿茶为主的国度,甚至绝大多数的茶类在早期都是绿茶工艺,而绿茶茶性寒凉且容易变质,如果隔夜放置,会对肠胃有影响,容易拉肚子,所以隔夜茶不能喝的说法就一直流传开来。但是,在茶届有这么一款茶,隔夜不会馊,它就是六堡茶

对于六堡茶隔夜不馊这个说法,许多茶友都持怀疑态度,但历史文献却早已印证了这一说法的准确性——在清同治版的《苍梧县志》有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这里面的茶说的就是六堡茶。隔夜的六堡茶不仅能喝,对于隔夜的六堡茶新茶而言,经过一个晚上的晾置后,能改善新茶的苦涩味,使茶汤变得更醇厚顺滑,滋味更浓,汤色也转为红浓明亮。

县志的记载简洁明了但是不够生动,那么一位新加坡茶商的亲身经历将会是最生动的佐证。这位茶商叫魏荣南,是新加坡茶叶进出口商会会长,同时也是当地大茶企——南苑茶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苑公司)的当家人。在20世纪80年代,南苑公司设在马来西亚的分公司决定经销六堡茶,但由于南苑公司马来西亚分公司能购进的货源不多,有一次,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六堡茶中添加了口感相差不远的普洱茶。结果这批新“六堡茶”根本就卖不动,反馈回来的原因竟在于它不符合马来西亚华人的品饮需求——当地华人喝六堡茶,经常是一冲一大壶,隔夜也照喝不误,而该公司销售的六堡茶闷泡一夜后就会发馊,不是真正的六堡茶。经此一事,让南苑公司牢牢记住了六堡茶隔夜不馊的特点,再也没有销售“拼配六堡茶”了。

六堡茶之所以会隔宿不变,完全是得益于它的制作工艺。六堡茶属于后发酵茶,经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筛选-蒸压-陈化而成。由于渥堆利用茶叶自身汁液发酵,通过湿热作用,破坏叶绿素,促进内含物质转化,产生有较强抗氧化性的“茶褐素”。茶褐素可以限制茶汤的变质(被氧化过程),具有自然保鲜的效果。同时,六堡茶冲泡出茶汁后,茶物质精华持续发酵的过程在汤汁中仍然继续,所以六堡茶隔夜不仅能喝,而且汤色更透红,茶味更纯和甘甜。

神奇的六堡茶隔宿不变的特质常常在不经意间验证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神奇六堡茶虽然很神奇,但是还是会坏的,在夏天放置一般不超过1-2天为宜。 

有用+10
分享

陈茶六堡中茗传承——记中茗茶业有限公司注册3周年

3年,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对于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来说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回顾一路走过的印记,留存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2012年8月18日,中茗茶业成功注册。从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成立起,一直秉承“陈茶六堡,中茗传承”的理念,弘扬六堡茶文化,提高中茗六堡茶的知名度。公司在董事长曾宪芳的带领下走南闯北,参加过南宁、深圳、太原、郑州、天津、石家庄、北京等二十多个专业茶展,将中茗六堡茶这一品牌推广出去,积极打造自有品牌。经全体中茗员工的共同努力,生产出几十款口味独特的六堡茶,不仅赢得了同行们的认可,而且深受广大茶友们的喜爱与支持。

陈茶六堡中茗传承——记中茗茶业有限公司注册3周年

作为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总经理李访从事茶叶生产工作25年,对茶叶生产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一方面带领公司科研团队狠抓六堡茶生产,把好质量关;另一方面又积极参加各类茶叶评比活动,屡屡获奖。李总以茶为媒,广交茶友,为开拓北方市场,他精心研制出了多款适合北方人口味的中茗六堡茶。

时光荏苒,回首那些年我们一起奋斗的时光,感谢全国各地合作伙伴、广大茶友、同行的一路相伴,中茗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与帮助将变得更加强大!  

中茗六堡茶赋有“红、浓、陈、醇”四绝,汤色红浓透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醇。此款中茗六堡三周年庆纪念茶饼“记录”了公司这三年走过的历程。

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茶厂,占地面积15亩,年生产量500多吨。

2013年1月18日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形象店开业

中茗六堡茶“2002#”散茶、“壮乡古韵”在2013年分别荣获第7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茶王赛评比黑茶组金奖、银奖。

第四届中国(南宁)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于2014年11月7日至10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公司亮相2014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中茗六堡茶“11302#”荣获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及中国茶叶学会颁发的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是公司首个获得双金奖的拳头产品。董事长曾宪芳(左二)代表公司上台领奖。

董事长曾宪芳在2014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茶现场接受媒体的采访。

2014年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紫砂、陶瓷、红木、茶具用品展,中茗六堡茶再次喜获殊荣。

2015年春节前夕,全体中茗员工欢聚一堂,喜迎新春,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2015年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加入大美六堡•红火中国——六堡茶专题博览会全球行动行列,积极宣传梧州特产——六堡茶。

2015年3月5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中茗茶业联合多家公司举办 “无我茶会·问茶六堡”“追根溯源”主题茶会。

 

2015年第2届中国(太原)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包装上除了传统的竹篓外,还有纸罐、藤篓、纸绳篓、纸袋等生态包装以及坭兴陶罐、锡罐、青花瓷等礼品包装。

 

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代理商、经销商们的大力支持(以上只是部分代理商、经销商的门面图),欢迎全国各地的茶友到我们的代理商、经销商店面选购中茗六堡茶,同时我们也诚邀更多代理商、经销商的加盟。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背景:近年来,六堡茶的知名度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对六堡茶市场的纷繁杂乱、品类认知、真假难辨等等问题。六堡茶在消费者心中是什么印象?如何重新认识六堡茶,既是消费者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市场急迫解决的问题。

要重新认识六堡茶,就必须由广西梧州茶厂开始。

梧州茶厂的创建,在六堡茶的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六堡茶加工工艺的诞生,也是木板干仓、陈化茶窖、六堡茶发酵等新工艺实践的发源地。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进入茶厂,映入眼帘的是古香古色的“三鹤”六堡茶陈列馆。“三鹤”六堡茶是梧州茶厂的著名品牌,无论是政府领导、外宾、媒体、茶商、茶客等不同身份的人员,都会到陈列馆内品饮、参观。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陈列馆往右边走就是茶厂会客的茶席,在茶席一旁的柜子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三鹤六堡茶以及醒目的奖杯,低调而安静地诉说着过去的荣耀。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茶艺师招呼我们坐下后,销售部的郭钢樑经理已经如约而至。

郭钢樑在梧州茶厂已有20多年从业经验,从茶厂的历史、变迁、发展等丰功伟绩,到茶厂由外销主导向内外兼销的发展历程,无不一清二楚。

只见茶艺师很熟练地为我们冲泡了一壶三鹤六堡茶,因为口感尤其甘醇,还带着特殊的香气,喝后只觉沁人心脾,让我们十分好奇,便问茶艺师这是什么茶。

茶艺师说这是珍藏多年的陈年槟榔香六堡茶,市面上是买不到的。

原来这个茶就是著名的槟榔香六堡茶,怪不得口感特别。既然一来到就能品饮传说中的槟榔香,我们的话题就从这种特殊的香型开始。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 关于槟榔香

我们边品着槟榔香六堡茶,边开始今天的访谈:“都知道槟榔香是六堡茶的顶级茶叶,但不是人人都喝过,对于槟榔香,该如何形容这种茶的特性?”

“槟榔香的六堡茶有点近似槟榔果的香气和滋味,回味甘。但茶的这些香气和滋味与真正槟榔相比,没有这么强烈,茶叶是属于淡淡的槟榔果香味。一般存储15年以上的茶才有。”

问:“是不是所有15年以上的茶都有槟榔香?”

“不一定,这个是和陈化环境有关。梧州茶厂的陈化环境有两大特色,一个是木板干仓,一个是茶窖。”  

“木板干仓用于六堡茶的后期陈化,茶窖用于前期陈化。木板干仓用的是自然陈化方法,仓内不控温也不控湿,存放于内的六堡茶随着四季的温湿度变化,各种香味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当中就包括槟榔香。”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 关于农家茶

问:“很多人追求农家茶(生茶),认为农家茶口感丰富,而厂制茶口感变化却没有那么多,是这样吗?”

“农家茶口感丰富是由于其香味众多,除了陈香外还有木香、药香、荷香、樟香等等,当然,陈化得好,也是有槟榔香的。众多香气的形成是因为产地的地理环境、农户的存储条件不一样造成。”

“厂制茶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再经各个厂的陈化条件而转化成各种香气,例如刚才说的木板干仓。从这个意义上说,厂制茶的制作工艺其实是综合了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结合而成,因为木板干仓就是没有人为干预因素,最大限度还原传统工艺。”

问:农家茶和厂制茶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厂制茶和农家茶最大的区别是安全和标准的问题,厂制茶根据国家对六堡茶规定的制作工艺流程,达到既定的安全要求,摒弃了对人体不利的因素。”

郭钢樑继续解释:“茶属于食品范畴,食品是有检验标准的,每款茶叶的出厂都要提供国家的检验报告,以证明销售的茶是安全无害。而每个茶企都有自身的标准要求,这个标准涵盖了茶叶的来源、原料、包装等范畴,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追溯至源头,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农家茶目前暂无相关标准要求。在厂制茶和农家茶的选择上,还是根据个人口感而定,我喜欢这款茶但不代表你也喜欢,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因为聊到六堡茶味道方面的话题,茶艺师以盖碗为我们冲泡2014年正常发酵的陈香六堡茶,茶汤口感醇和,在我们谈话期间,茶艺师每每见我们茶杯的茶少了,都会贴心地为我们倒上茶。

  • 关于初次接触厂制茶

问:“那如何判断哪款茶适合自己喝呢?”

“从健康角度来说,依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的茶类。但从口感角度来说,这个没有统一标准的,茶好不好喝因人而异。”

“而我们认为,茶叶既然属于食品,你第一次接触一款茶的时候,首要考虑的不是口感和滋味,而是安全问题,在安全的前提下再谈口感、滋味、价格等等。如果这个茶你都无法保证是否安全,再谈其他有何用。所谓的标准化也是包括了安全因素的。”

问:“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新手入门,建议从厂制茶开始?”

“是的,厂制茶口感顺滑,滋味柔和,没有堆味霉味,不锁喉,第一次饮用都不会觉得不习惯。而农家茶特别是新茶,刺激感较强,会有部分人觉得不习惯。”

“建议对六堡茶饮用有一定基础后,再尝试各种农家茶,这样会有自己的判断和体会。”

这时,茶艺师又为我们冲泡了一壶2011年的金花103槟榔香六堡茶,茶汤红浓透亮,茶汤滋味浓厚甘爽,槟榔香明显,但比起刚才的陈年槟郎香六堡茶还是略有逊色。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 关于轻发酵

问:“好像现在很多茶厂都主推轻发酵的茶,是基于什么原因考虑呢?”

“发酵技术就像煮菜要掌握火候一样,火候掌握得好,菜好吃,掌握不好,则会糊。对于茶叶来说,有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等。发酵程度合适,达到应有的保健功能,而且口感覆盖大部分人群,小孩也适合喝,这个茶叶就是合格的。如果发酵技术掌握不好,口感会发生变化,而且也起不到应有的保健作用,就浪费了。如果厂制茶产生堆味、腥味,就是发酵技术控制不好导致的。”

“轻发酵的厂制茶有转化的空间,存放过程中,菌种会随着温湿度环境变化而繁衍,因此经过一定年份陈化过的茶的口感和出厂时就不同了。”

  • 关于与普洱茶的区别

问:“很多人会问六堡茶与普洱茶有什么区别,你都是如何解释?”

“这个问题也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因为有些客户销售普洱茶,我们在向他们介绍六堡茶时,他们通常会问两者的区别。”

“我一般会从几方面做对比,当然,是厂制茶之间的对比。”

“一个是熟普的工艺,普洱茶的厂制茶工艺是参考了六堡茶的冷发酵技术,六堡茶大约是上世纪50年代已经采用该技术,而普洱茶在70年代才开始研究。”

“第二个是3-5年内的茶,六堡茶的标准就是红、浓、陈、醇,茶性温和,口感醇和,每个人都能接受,而同期的普洱茶的口感则没有六堡茶醇和。”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第三个是六堡茶的制作成本比普洱茶要高。从原料可以比较,云南有11个州市都可以出产普洱茶,茶园面积多达几百万亩,而六堡茶由于历史原因,原种树的产量大大减少。在成品出厂的要求上,六堡茶压制成品后,进入茶窖180天,至少需要两年的陈化时间才能出厂,陈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茶的发酵程度,两年是最低要求。而普洱茶压制成品后即可出厂,他的后期陈化是靠买家自己完成。”

“所以,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突出收藏的特点,六堡茶的红浓陈醇是突出现饮的特点。即出厂时已经是陈化好了,而且具备很好的保健效果,集收藏、投资、品饮于一体。同样放的时间越久越香,经过陈化环境的发酵裂变,品质越好,人体越容易吸收。”

“最后就是保健功效,大家都有保健作用,六堡茶的功效偏祛湿,降脂解腻和治疗水土不服。这个也是当时华人到东南亚后为什么一直喜爱喝六堡茶的原因。”

  • 关于原料

问:“听说某些茶厂用越南过来的茶青做六堡茶,这种茶在品质和口感上有什么不同?”

“因为地理环境不同,越南种出来的原料粗糙,口感不太好,平日经常喝六堡茶的人能喝出两种原料的不同之处。”

  • 关于编号

问:“现在梧州茶厂的茶叶编号是如何分的?”

“以前的编号都是五位数,有一位数是代表梧州,特别是出口的茶。90年代就没有那么讲究,03年后才有4位数,简单易记,如0818第一位0是特级茶的意思,第二个是指年份,最后两个是批号。”

“由于用一位数表示年份,难免出现编号重复的情况。但包装里面有说明书,明确标注产品陈化日期和生产日期。而且一般都直呼产品名称,如XX年的金花103、XX年的槟榔香103等。”

期间,郭钢樑带六堡茶之家小编参观三鹤陈列馆展示的各款极具代表性的“三鹤”六堡茶,以及模拟的木板干仓和茶窖,令我们重新认识脱胎换骨的梧州茶厂。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带你重新认识现代工艺六堡茶

①、建厂初期用于蒸六堡茶的木甑

②、建厂初期用于检测茶叶水分的快速烘干箱

③、旧时制茶工具箱

 

这次访谈,令小编对现代制作工艺的厂制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茶叶是一个极其讲求口碑与复购率的特殊商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诚然,每个消费者对待茶叶的出发点不同,但茶叶的安全、口感、价格等方面,却是每个消费者都关注的基本问题。

六堡茶之家坚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和各位茶友探讨关于六堡茶的各种问题,欢迎各位茶友向我们的小编茶茶提问。

我们用了四周的时间给各位茶友分别介绍了农家六堡茶和厂制六堡茶(相关阅读: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工艺和分类方法、喝茶就是朋友--梧州市六堡农家茶协会会长访谈、现代工艺六堡茶的演变)各位茶友如果有疑惑,可以向我们的小编提问哦。


下期,六堡茶之家茶人访谈系列之二——专访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平,谈谈制定六堡茶标准的那些往事,敬请期待!

六堡茶品鉴的几个误区

三口居士:六堡茶品鉴的几个误区

每一款六堡茶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其独立个性和风格,我们不妨以一颗超然之心,以较恰当的泡饮、品评、认知来了解六堡茶,欣赏大自然所赋予每一款六堡茶的个性之美

在网络上与茶友交流,发现特别是外地茶友中有相当部分对六堡茶品鉴了解不多,有不少存在一些误区。有感于此,笔者归纳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遂成本文,也供大家选购六堡茶时作参考。

不应以绿茶标准来品黑茶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产茶大国,更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其中,很大部分地区从前多是以消费绿茶、青茶为主,也有一些地区消费花茶、红茶等,近年来,很多地方的茶叶消费逐步地呈现多样化。但不少消费者的饮茶“历程”也多是从绿茶、青茶(乌龙茶,其中尤以铁观音、大红袍为著名)、花茶等开始的,在前些年普洱茶兴起的时候,也曾出现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对普洱熟茶口味上的不认同的情况,这些在网络及论坛上均有反映。

中国有六大茶类,还有一些花茶、花草茶等种类,每种茶都有其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也有其固有的传统消费区域。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以及资讯和物流的发达,人们能够获取更多茶类品种去尝试。习惯于消费绿茶、青茶、花茶等清香幽远、口感甜滑的茶类,一下子接触到黑茶,特别是渥堆工艺后发酵的茶,如普洱熟茶、六堡茶等,往往有茶友确实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也有的会断然排斥。据说,当时一些女士是冲着普洱茶的减肥功效,而把普洱茶当作“减肥药”而硬着头皮喝的。

喝惯了绿茶和铁观音的茶友,一般会很自然地以原有的评判标准来评价黑茶,难免会觉得从色、香、味而言,特别是从香、味两方面来看,黑茶表现甚差,比不上铁观音和很多绿茶。因而,从品饮感受上不接受黑茶的口味。

幸好,普洱茶的兴起,特别是普洱熟茶的推广让很多地区的消费者认识了黑茶之美,人们在绿茶、青茶、花茶之外,建立起全新的坐标去品鉴黑茶的色、香、味、气、韵,发现原来黑茶还可以有红、浓、陈、醇的特点,可以有醇和、沉香、余韵悠长的风格,可以有越陈越佳、中庸平和之美,也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同属黑茶的六堡茶,这就是人们常说普洱茶带动起六堡茶的兴起重新被人们所认识的过程的本质。

了解、接受了普洱熟茶的口感,再品鉴现代工艺的六堡茶,会更易于建立黑茶类的品鉴坐标,同样的,品饮了普洱生茶,也比较容易接受传统工艺古法制作的六堡茶,毕竟,两者无论是从历史、工艺、文化上,还是从品感、层次变化、陈化特征等是有相通之处的,而且,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两者关系与普洱生茶、熟茶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类似的。由此,茶友们可以借鉴普洱熟茶、生茶的一些品评坐标,综合六堡茶的特点,自己形成一个品鉴六堡茶的评价标准。

并非茶青等级低就不好从前,在六堡合口街收茶的茶商将六堡茶分作细茶、元度(原度)、粗茶、行等(行茶)等几个级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鲜叶加工毛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制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级外)、七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对于六堡茶,特别是现代工艺的六堡茶,并非级别低的就一定不好。

一直以来,出口南洋诸国的六堡茶包括有各种级别的,但以较为粗老的三级四级为多,甚至是四级五级、级外的茶。这些在马来西亚现存的老茶可以佐证。其中,固然与消费群体如矿工、民众的购买力等有关,有价格因素的考量,但与其追求茶质浓厚、耐泡醇和等也有一定关系。

在六堡茶的二级茶中,其净度要求是“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则直接是“粗实、紧卷”、“有嫩茎、有茎”这样的标准了。可见,六堡茶与其他如精细绿茶等不同,是不排斥茶梗的。而据一些老茶师介绍,一定比例的含梗量,工艺上是允许的,而且在出口的茶中,较粗的四五级茶也很被接受,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对含梗率有一定要求。从工艺上,有一定量富含纤维素的茶梗、粗老茶青参与渥堆发酵、陈化,其口感更甜醇平和。一定含量梗的比例、较为粗老的茶青,也会有利于后期陈化。

同样的,普洱茶分作宫廷、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九级等(有的茶厂还有十级),最高级别的是宫廷普洱,也是选用细嫩茶芽所做成,固然,可以理解为有其口感特色,但对比起一些“粗”茶,会显得略微单薄。如勐海茶厂的7262茶饼,其中“6”即是指以六级毛茶原料为主(当然,其中会拼配有一些三四级的茶青或作撒面),虽说是六级毛茶为主要原料的这款7262,品质依然是有口皆碑。类似的,影响六堡茶品质的有茶青等级,也有毛茶品种、拼配、发酵工艺等等制茶水平因素,需综合考量。陈味并不等于“吭味”

六堡茶的一个最为迷人之处是其越陈越佳的品质。

经过时间陈化的六堡茶,会越来越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时间的沉淀中,其茶色、茶香、茶味在缓缓变化、慢慢成熟,无论是其过程,还是其最终结果,都是值得期待的。陈年六堡茶以其内涵品质和罕有珍稀而被茶友们竞相追逐,千金难求。

正是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商家看上了做旧陈茶的商机,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做旧、做陈的六堡茶,鱼目混珠。甚至,经过做旧处理的六堡茶所体现出的“吭味”被某些不良商家冠以“陈味”来进行推销。有部分经验不足、对老茶接触得少的茶友会上当,购入一些有“坑味”的“陈年”六堡茶,当然也包括一些外地来梧的游客。之所以让某些不良商家得逞,源于这些茶友对六堡茶的陈味了解不深。

六堡茶的陈味,并不是不良仓储所带来的“吭味”、“臭巷”(昂味)或“臭罨”的味道,而应该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纯净的陈香,即使是某些老茶因为仓储环境多样、时间长久等因素所染上的些许“杂味”,也应该在洗茶润茶一两遍,再喝上一两道后慢慢褪去,而逐步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陈年余韵的愉悦口感。

喝真正的陈年的六堡茶,其陈香是令人愉悦的,不带任何让人反感的杂味。这个可以作为检验真假陈茶的标准,不过,这愉悦与否,或会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需要在对于六堡茶品鉴有一定认识

不建议咀嚼干茶判断品质

六堡茶属于黑茶,工艺上与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不同,其经过渥堆后发酵工艺及后期晾置陈化,仅仅从外形很难判断出其品质,有条件的话,还是应冲泡开来细细品饮鉴别。

六堡茶可以从干茶来观察、判断其条索外形,如条索(粗细嫩度)、色泽、整碎、净度、级别、紧结度和所含杂质,另外可以嗅闻干茶,感受其干香,辨别是否串味,是否带有杂味,大致预判仓储情况等。

笔者所见,曾经有某些“大师”以咀嚼干茶来品评六堡茶的质量,并说出一大段该茶之好不不好的评价,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客观、不准确、不科学,也是不卫生的。与绿茶、青茶、花茶等不同,尽管这些茶可以通过咀嚼干茶大致判断一下香型、新旧、涩度等因素,但不论是担心有农残直接入口(在泡茶过程中,大多不溶于水),还是从判断准确度而言,都是不适宜的。更何况,六堡茶属于黑茶,现代工艺的后发酵过程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大部分物质转化,其茶香、茶味以一种更内敛的形式表现,没有张扬的香,没有霸道的味,这样咀嚼难以准确感受六堡茶品质。

窃以为,要真正认识、品鉴一款六堡茶,最好还是坐下来,静心喝上几道,感受每一道的变化,感受其内蕴的茶香、醇厚的茶味,如此,方能较为客观地品味六堡茶,感受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其内在之美。

最好以陶壶瓷壶煮茶

六堡茶可煮可泡,可热品可冷饮,随性而为,深得茶人喜爱。

六堡茶一些品种,如特别粗老多梗的、老茶婆、茶果壳等,煮着喝别有一番风味。传统六堡茶的种类多,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饮方式。农家六堡茶的茶谷,内含物比较丰富,茶汤浓而苦涩,经数年的陈放后,减少了其苦涩滋味,汤色有明黄色转为橙红色,味浓而回甘,确实也别有风味。老茶婆的叶片粗大、老硬,霜冻前干茶叶色黄,霜冻后叶色稍黑,香气也较为平和,但滋味醇和甘甜,这些都可以拿来煮茶平品饮,尤其以老茶婆、茶果的煮饮更为多见。

有茶友专门买来铸铁壶,拿来煮茶。以笔者的经验,铸铁壶用来煮水泡茶效果不错,但不适合直接来煮茶,因煮茶过程中,随着铁离子的析出,与茶析出的内含物发生反应,茶会变暗发黑,有损茶味。其他金属的壶,如银壶、铝制的壶都不适合直接煮茶。

直接用来煮茶,最好还是使用陶制或瓷质的茶壶(即使是民间粗陶缸瓦的也不错),如六堡民间所用的茶急、茶煲,就是土陶所制。一些适合烧水的瓷壶、高温玻璃壶,都可以拿来煮茶。

有的茶友喜欢用小玻璃杯鉴别茶色,觉得茶汤色泽诱人、玲珑剔透,笔者也做过一番对比,发现用玻璃杯所盛的茶色与白色瓷杯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是有差异的,而且,在较为深色的茶几背景下更为明显,笔者觉得还是白瓷杯所表现出来的汤色更为准确。茶器求美、求精,求与茶性的和谐和协调,凡是影响了品鉴茶色、茶香、茶味的杯子都不应选择。从实用角度,为了更好地体现茶汤颜色,茶杯、茶碗以内白为佳。不过,一般的茶友,对汤色准确度的要求不高,有些许差异也没关系,毕竟,品茶以开心、愉悦为要,对这方面要求不高的过于拘泥反倒不美。茶的品鉴本就是一个给人精神享受的愉悦过程,本也谈不上什么规范程序,以上只是笔者在品鉴六堡茶过程中总结的几点心得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每一款茶,每一款六堡茶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其独立个性和风格,或清香、或浓郁;或柔美、或刚猛;或纯净、或丰厚。我们不妨以一颗超然之心,以较恰当的泡饮、品评、认知来了解六堡茶,以谦卑的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赋予每一款六堡茶的个性之美。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摄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blog.sina.com.cn/sankou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