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喝六堡茶会不会氟斑牙?

喝六堡茶会不会氟斑牙?

2019-03-01 访问量: 39 茶礼仪网

因为工作原因,常日与六堡茶打交道,几乎天天喝六堡茶。三年的适量科学饮茶,自身身体状况、皮肤状况也改善了很多。几天前,一别数年的同学偶遇,看到我后大为惊讶,说:“你皮肤怎么好了这么多?”

我说:“可能是防晒工作做得好和经常喝六堡茶的原因吧。”其后作为爱茶人士和长期喝茶的实践者,衷心推荐朋友每日饮适量的六堡茶,对身体有诸多好处。

喝六堡茶会不会氟斑牙?

不料朋友是位美女,尤其注重外在形象,转而委婉告知:“茶喝多了怕牙齿黄,还是不喝了罢。”笔者当下并未辩驳,只是对其笑笑,问她:“你看我天天喝六堡茶,牙齿变黄了吗?”朋友看我明眸皓齿如故,便更是疑惑了。

要想喝茶既喝得舒畅,牙齿又不变黄,就得首先来了解一下牙齿变黄的原因:

牙齿着色、发黄有很多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方面,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着色是由于牙齿表面存在着多种细菌,细菌分泌出许多黏性物质,日常饮食中的茶垢、烟渍以及饮用水中的某些矿物质吸附在这些黏性物质上,逐渐使牙齿变黄或变黑。

内源性着色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如四环素沉积在牙本质内,就会使得牙齿变成黄色、棕色或暗灰色,称为四环素牙;或在6、7岁前,儿童在牙釉质发育期,饮用水中含氟过多,也可能导致氟斑牙,牙面呈白粉笔色、棕褐色斑块;如果牙神经坏死与细菌分解产物结合也可使牙齿变黑。

一、喝六堡茶牙齿变黄,真的是六堡茶的错,还是你没好好刷牙?

由此来看,喝六堡茶牙齿会变黄属于外源性原因,导致适量喝六堡茶牙齿变黄的根本原因是茶叶中的色素附着在牙齿表面细菌分泌的黏性物质上。故要想喝六堡茶牙齿不变黄,重点在于认真清洁牙齿口腔,从根源减少牙齿细菌。细菌减少了,牙齿表面的黏性物质变少,茶中的少量天然色素(相对烟来说,茶叶中所含的有色物质算少量的了)自然无法附着在牙齿表面。

以成人每人每天长期摄入10克左右的六堡茶量来看,如果养成早晚认真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牙齿是绝对不会变黄的。如果喝六堡茶后,牙齿真的变黄了,只能说明喝茶过量、过浓,或是平日没有认真刷牙,或是本来就有抽烟等会让牙齿变黄的习惯。身边就有很多茶艺师美女,因为工作需要每日得大量饮茶,甚至是过量饮茶,看起来依旧唇红齿白,想必她们清洁牙齿口腔的工作一定做得很不错。

不仅如此,六堡茶叶中富含氟和茶多酚,长期适量饮六堡茶能有效健齿、固齿、清洁口腔、清新口气,还能减少蛀牙数目、防范牙周病。另外,经常饮六堡茶,增加了口腔中的水液流动量,能有效保持口腔卫生;六堡茶叶中的糖类、果胶等,与唾液发生化学反应,能滋润口腔,有效增强口腔的自洁能力。

有专家通过对的氟化物及茶多酚含量的动态观察,对其防龋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的水溶性氟为180.72~229.83mg/kg。饮用4g六堡茶,冲泡浓度为0.5%的六堡茶汤,50分钟后,摄入氟量就达到安全有效的防龋齿剂量。

在日本,为了宣传茶叶中含氟可防龋健齿的作用,在全国儿童中推行“每天喝一杯茶”的活动。

故一般饮茶者,只要适量饮茶,不抽烟,注意早晚认真刷牙、饭后漱口,牙齿不仅不会变黄,反而还会坚固很多,牙龈疾病也会相对减少。

二、长期喝六堡茶会得氟斑牙吗?

也有朋友会问,那长期喝六堡茶会得氟斑牙吗?想要了解长期喝六堡茶会不会得氟斑牙,那先了解什么是氟斑牙。

氟斑牙又称氟牙症或斑釉牙。氟牙症是色素牙的一种,牙齿呈黄色,为慢性氟中毒早期在口腔的表现。氟牙症具有地区性,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病。氟主要损害牙釉质发育期牙胚的造釉细胞,因此,过多的氟只有在牙发育矿化期进入机体,才会引发氟牙症。若在6、7岁之前,长期居住在饮水中氟含量高的流行区,则有可能出现氟牙症。

故按实际情况来看,喝六堡茶是不会导致氟斑牙的。一来处于牙釉发育期的儿童,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大量饮茶;二来部分大量喝六堡茶的成人,早已过了牙釉发育期;三来茶树老叶中的含氟量相对茶树嫩叶来说比较多,但平常我们喝的六堡茶叶大多以嫩叶为主,喝粗老茶叶制成的的几率较小,所以普通喝茶是不会让牙齿变成氟斑牙的。

有用+10
分享

六堡茶的极品–明前茶的品饮艺术

广西六堡茶是清代二十四种名茶之一,嘉庆年间列为贡茶,由此名闻天下。其中六堡茶中的明前茶是市场上最高级的六堡春茶。因为明前茶是清明节前的芽茶,以一芽二叶的六堡茶青炒制而成。因产量极小,生产成本高,市场上很少见,故物以稀为贵。

六堡茶的极品–明前茶的品饮艺术

好马配好鞍,好茶也需要讲究饮法,如果有幸品尝明前茶,我们则需要了解明前茶的饮法了。

1、煮水听涛(听茶)

明前茶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皆因其芽叶幼嫩,含有丰富的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但清明前气温偏低,不利于芽叶发芽,生长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很少能达到采摘标准,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法。

2、 初识瑞草(赏茶)

清明节前采摘的茶经过了冬季的滋养,茶芽娇美细嫩,滋味清纯,外形条索紧结,芽叶之间短茎上没有液泡鼓起的现象,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清高。

六堡茶的极品–明前茶的品饮艺术

3、 玉谷归仓(入壶)

六堡茶属于后发酵茶类,因此越陈越醇。冲泡六堡茶要求的水温要达到100℃,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挥发出它的醇厚意蕴。建议冲泡六堡茶用相对大点的紫砂壶,先用开水烫洗茶壶,提高壶温,然后拨茶入壶,谓之“玉谷归仓”。

六堡茶的极品–明前茶的品饮艺术

4、高山流水(洗茶)

古语说,好茶易得好水难寻,好茶叶必须以好水相配方能得到上品妙茶。六堡镇的茶山深幽泉众多,泉水甘甜清冽,正是冲泡六堡茶的最好用水。

5 、在浴甘霖(泡茶)

悬壶高冲,加盖后继续用热水浇淋壶的外部,以便增加壶温,激发茶性。

六堡茶的极品–明前茶的品饮艺术

6、凤凰点头(斟茶)

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神鸟,传说她非梧桐树不栖。而在神州大地中,古郡苍梧正是梧桐树的故乡,因此也是神鸟凤凰的故乡。在苍梧,斟茶的手法采用凤凰三点头的姿势,表示凤凰的故乡——苍梧欢迎您!

7、 茶香远播(敬茶)

将冲泡好的茶汤奉敬给客人,六堡茶独特的茶香茶味也将随同各位客人的美好记忆,流传到世界各地。

8、色香怡情(品茶)

深呼吸,充分感受六堡茶的陈香特点,陈香越浓,茶味相应越绵后。将茶汤含在口中,徐徐咽下,让茶汤在口中翻滚流动,充分地与舌尖、舌根、舌侧的味蕾接触,细细的品赏茶味。

六堡茶的极品–明前茶的品饮艺术

9、 渐入佳境(第三泡)

六堡茶是茶叶之中特别耐冲耐泡的茶类。讲究的是一泡二泡茶初醒,三泡四泡入佳境,到了第三泡第四泡的时候,茶的陈香老韵才真正释放出来。高品质的六堡茶可以冲泡到十几泡以上汤色不淡,茶气不减。

10、含英咀华(品茶)

六堡茶的明前茶芳香爽口,滋味清纯浓厚带苦涩,回甘快,生津感强。

11、贵妃出浴(看叶底)

夹取一片冲泡后的茶叶,摊开在桌面上仔细观察,用评茶师的专业术语叫看叶底。看叶底可以看出一品茶叶的生、熟、新、老。生即是炒青干仓陈化的六堡茶,叶底结实干净,表面泛出油光;熟制是指经过渥堆精制的茶叶,叶底霉烂无光。新茶冲泡之后颜色变浅,老茶冲泡之后颜色变深。细心观察叶底,可以看到茶叶最为真实的一面。就像贵妃出浴,洗尽铅华之后,给您以最真诚的面对。

12、  起立谢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清茶一杯,蕴含着天地灵气,蕴含着人生哲理。六堡茶既有药用的保健功效,又可以带给人生活的享受。

以上为六堡明前茶的品饮步骤,当然,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需要如此艺术品饮。但当我们有条件,有机会的时候,静下心境,抛开一切,仔细品味,可能会从品饮过程中悟出一些个人的人生真谛。

你知道中国千年古茶是哪种茶吗?

提起千年古茶,想必很多人会先想到普洱,但除了普洱还有另一种茶也同为千年古茶,那就是盛产于广西梧州的六堡茶,这些年随着广西六堡茶在茶叶界以及海内外文化界被追捧关注,同属是千年古茶的六堡茶才逐渐被人熟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六堡茶。

六堡茶是大叶种茶,因其成品茶颜色是黑色,便把六堡茶归类为黑茶之一,产地位于北回归线北侧的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这里年平均气温21.2℃,有331天是无霜期,年降雨1500毫米。六堡镇属于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六堡茶的茶树多种植在距离村庄3—10公里的山腰或峡谷上。

你知道中国千年古茶是哪种茶吗?

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且高山得雾独多,形成了“山高日照短,雾浓雨水多,昼夜温差大”的独特环境和气候,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所以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所以往往茶叶价格较为昂贵。

除六堡镇以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二十多个县市均产六堡茶,就连邻近的广东肇庆、罗定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镇大部分土地的土质为云班石沙岩风化而成的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适合生产茶叶。

著名的文化学者肖健因梧州六堡茶的特殊文化在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时指出: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

六堡茶与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古茶,对茶叶文化有过一定了解的人大多知道普洱茶的三个品质分别是“红、浓、醇”,而六堡茶也拥有这三个品质,除此之外还多了一个“陈”的品质,这个“陈”的意思是说六堡茶香气陈醇,还具有独特的槟榔香。

你知道中国千年古茶是哪种茶吗?

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长整不碎,色泽为黑褐光润间带有“金花”(即生有黄色菌类孢子),成品多为篓装紧茶紧结成块,冲泡出来的茶汤汤色红浓明亮,不仅香气陈醇而且滋味浓醇甘爽,叶底红褐或黑褐色等特点。

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等机构联合发布《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广西六堡茶品牌价值早已高达15.79亿元!

你知道中国千年古茶是哪种茶吗?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更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高于其他茶类的还有脂肪分解醇素,所以六堡茶具有很强的分解油脂油腻功能,也具有能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尿酸高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养神健胃,因其分解油脂的功能在减肥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六堡茶还有许多功效,例如能清热利湿、通便驱痢、散瘀通脉、降压降糖、安神醒脑、理气止痛,所以六堡茶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血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高血糖(糖尿病)、尿酸高引起的痛风症等人群。

 

1958年!这种茶发明渥堆时间居然比熟普早了17年!_六堡茶

追溯历史,是一场令人赏心悦目的探险行动。而在茶叶行业,探寻某个茶类的工艺历史,那就像前往遥远的高原,在追寻滚滚长江水的源头过程中,总有某个时刻,你会被一幅从未想象过的画面击中。

四月初,我们去了一趟广西梧州,那里有我们想了解的低调但著名的六堡茶。此前,六堡茶以侨销出口为主,享誉东南亚,国内绝大多数茶友对它并不熟悉。正是因为隐秘,却让它散发出了低沉绵长的独特魅力。

比如,1958年六堡茶就成型了冷水渥堆的发酵工艺。而六堡茶的窖藏工艺,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下称梧州中茶)已经拥有了几十年的技艺传承。这在茶叶品类中绝无仅有。

历史总是充满着偶然和戏剧,六堡茶工艺的发展亦是如此。

六堡茶以乡(现为镇)为名,名扬海内外

历史名茶与工艺断代

梳理六堡茶的工艺历史,我们从源头开始。首先它是历史名茶。清嘉庆年间,苍梧六堡茶因槟榔香名列二十四大名茶。

再后来,它是“下南洋”华工的思乡寄托,也是在湿热地区下苦力者的保命茶,风靡东南亚上百年。这是它此前最辉煌的时刻。

当年茶船古道起点之一的六堡镇合口街码头,波澜不兴,河水细流

遗憾的是,与很多茶类一样,由于历史原因,它的工艺发生了断代。

抗日战争期间,六堡茶的供需两端都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六堡茶出口乃以为生的水上航线遭到敌军封锁,而整个东南亚地区同样遭受战火摧残,市场全无,那时六堡茶生产几乎绝迹。

可以说,自清代以来六堡茶的工艺具体如何,以及借以出名的槟榔香究竟是什么味道,便几乎无人知晓了。唯一能提供参考的,仅是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人的味觉记忆。

1930年,广西大学周刊刊载如下文字:“将茶叶采下后,放在沸腾的水中,俟其叶柔软即可,约置5分钟即取出放在箩中,用脚踩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蒸汽蒸至柔软,乃置于箩内存放待售”。

这是关于六堡茶生产工艺的最早记载[1]。在简短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以沸水杀青,与现代工艺并不相同。而“存放待售”,其实质就是蒸湿后的凉置、自然干燥、陈化(发酵)等过程,与现代工艺有相似之处。

在另一段史料中,《茶叶采制方法(六堡茶)》(1957)记述:“六堡茶的炒制过程是:杀青(在锅里炒)→揉捻→堆放发酵→复揉→干燥”。

这是六堡茶生产工艺中首次明确“堆放”是为了“发酵”的记载[2]。很显然,两种茶叶工艺从杀青方式的改变,以及发酵概念从经验操作演变为确切工序,我们能感受到六堡茶工艺的演变和成熟。

六堡茶传统工艺中,木制的揉捻机正在揉捻杀青后的茶叶

这或许就是六堡茶工艺断层前的一个大致景象。在如今六堡茶的市场中,有一个支脉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工艺,市场上称之为农家茶或传统工艺。

不过,不久之前清籁茶叶网发表过一篇文章解读过,由于此种传统工艺有过几次断代(解放后又断代过),目前梧州市场上农家茶商家的制作标准并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的干脆借普洱生茶的分类方式,称为六堡生茶,现状颇为混乱。

茶商制法的时代危机

历史发展的足迹总是尊重这样的规律,穷则思变。如果说,上面说的传统工艺脉络,是力求尊重古训而为,那另一条脉络中的茶商制法,如今梧州大厂茶工艺的源头,则是六堡茶技艺发展中开出的一朵奇异果实。

关于此条线索的来源以及味觉记忆,有一则史料给我们带来了明确信息。《中国制茶工艺》记载:“在1958年前,当时的中国茶叶广西省分公司梧州支公司(现梧州中茶),沿用梧州茶商的六堡茶制法,先经汽蒸再渥堆,渥堆一般为18~24 h(小时),堆心温度高达70~80℃,外形色泽变化很快,汤色也有加深,但是叶底硬化,制成成品后,久贮不能达到陈化的品质要求,国外市场对此反应很大。”

六堡镇公路入口处,广场边茶船古道的线路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沿用梧州茶商的六堡茶制法”和“国外市场对此反应很大”。

先说后者。很多人不知道,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对于那时的人来说,不管是在经济还是精神层面,这个“反应很大”都是件非常要紧的事情。

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物质匮乏,百废待兴,出口的意义十分重要。前文中提到的《茶叶采制方法(六堡茶)》(1957),书中也记载着当时宣传扩大茶叶出口特殊意义的说法:“出口一吨茶叶,可以换回10~12吨的钢材或20吨汽油,180担茶叶可换回一部新式拖拉机……”

所以国外市场对茶叶品质反应很大,恐怕很多人会睡不着觉。

再来说“沿用梧州茶商的六堡茶制法”。据梧州中茶的产品研发部谢经理介绍,茶船古道时代茶商林立,而茶商收到毛茶后,并不是直接出口,基本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再加工,而这些工序中便可能有拼配、渥堆等工艺。

可以说,以前出口到东南亚的六堡茶,并不会只是农家制作的毛茶这么简单。而清朝时期六堡茶通过茶排水道到达广州十三行茶叶商手上之后,怎么处理,目前缺乏这段历史的可靠记载,是六堡茶研究的一大遗憾。

如今,六堡镇合口码头上的雕塑,记录了当时茶商收茶的场景

等到解放后,1954年国家对茶叶加强集中掌控,禁止私商进入产区收购,茶叶统归中茶公司经营。虽然当时沿用茶商制法,但问题也出现了,茶叶品质和口感上没能得到相应延续。

对于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可供解释。一是梧州中茶的谢经理说,以前茶叶商行众多,且每家的技术都有差异,大多时候与制茶师傅的经验有关,所谓的“沿用”的差别就会很大。

另外一个原因是,六堡茶以竹篓为包装,多走水路,由于运输条件差,各种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都可能让茶叶有轻发酵的过程。而随着产茶规模的扩大,以及运输条件的改善,出口茶叶的品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其实契合茶叶发展的规律。不同的时代,随着运输环境,品饮要求的变化,茶叶工艺也在主动或被动地发生着变化,而六堡茶也因此机缘巧合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梧州中茶的自然砖木仓内,沿用六堡茶特有的竹篓包装

柳暗花明冷水渥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不是国外客户的反应,那六堡茶里程碑式的冷水渥堆工艺或者会再晚些年才能出来。

前文说过,五十年代中期六堡茶被反映,汤色不够红浓明亮,不合外销要求。其实那个时候不仅是六堡茶,当时普洱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此前清籁茶叶网发表过一篇文章《熟普往事:关于普洱熟茶来历最详细的编年史》,文章说,1950年的时候有人反映,“香港那些喝惯了红汤普洱茶(生茶)的客人,压根儿喝不惯。”而这两种反馈都指向发酵度不够。

对于普洱茶的这段历史,普洱老茶客会比较熟悉。1959年,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始进行加速普洱茶后发酵的实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普洱茶发酵新工艺,当时被称为“广东普洱茶”。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六堡茶在这个时期也迎来了现代工艺的革新。

关于冷水渥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959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叶精制工艺和机械》(茶叶技术革新资料汇编第三辑),书中一篇题为“梧州茶厂(编者注:当时隶属中国茶叶广西省分公司梧州支公司)六堡茶改用冷发酵的经验”的文章,详细地记述了冷水渥堆工艺的研发原因和成功运用。

1959年出版的介绍冷水渥堆工艺的书籍

当时进行发酵工艺改革试验由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牵头,而六堡茶的渥堆发酵研究,则落在了中国茶叶广西省分公司梧州支公司(现为梧州中茶)身上。

当时梧州的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等级的茶坯分堆,并分别计入不同比例的水的工艺探索及结果,并在后面列出这种工艺探索中发现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文中更明确提到“目前我们大生产中已实行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生产,成品调给广东茶叶出口公司,亦得到好评。”

由此便可确认,中国茶叶广西省分公司梧州支公司(现为梧州中茶)的六堡茶冷水渥堆工艺最晚在1958年已经开始应用于量化生产。

梧州中茶发酵车间里,已经使用几十年的冷水渥堆发酵槽,目前已改为干净卫生的不锈钢槽

最重要的是,改良后的六堡茶品质口感得到商家的认可。那个时期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现梧州中茶)的特殊出口使命,可以说,直至2005年外贸茶叶出口许可证管理取消以前,东南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地区认可的六堡茶滋味,都是按照冷水渥堆生产的六堡茶。

而且值得提及的是,1973年初,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需要发酵的红汤普洱茶,而这种茶广东有生产,决定去学习,此后差不多在1975年左右,云南那边的发酵工艺才有跨越式的革新,研发出冷水渥堆工艺,这才有了普洱熟茶。

可以说,不论六堡茶还是普洱茶,冷水渥堆工艺都是当年的中茶公司领导和组织下研究发明的,它们是现代熟茶加工技术的领导者和先驱者。

回头看,渥堆工艺对六堡茶和普洱熟茶究竟有多重要呢?如今诸多论文皆表明,其原理是通过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促进内含物质转化,减轻苦涩味,使得汤色加深,滋味变醇,叶底颜色变红褐或黑褐,优化了茶叶品质。

六堡茶最后的秘密——窖藏

六堡茶以“红、浓、陈、醇”著称,泡饮时汤色红亮,滋味醇和爽口,香气纯正。其中有个很关键的工艺——窖藏。而窖藏对六堡茶的品质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先从一个细节来看。

梧州历来潮湿炎热,而调研的头两天湿度尤重。有天上午,我们站在梧州中茶用于窖藏的陈茶窖前表示想进去参观,但同行的梧州中茶的张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今天不行。原因便是天气不允许。

如今茶叶市场颇为混乱,一些茶叶商家会把窖藏当成营销噱头,那梧州中茶的窖藏工艺呢?

据记载,古时六堡乡(现六堡镇)的人会将茶叶储存在温度比较恒定的泥砖房子中,通过实践后人们发现,六堡茶的储存对于其品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便是窖藏六堡茶工艺早期的雏形。

而且,在196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叶制造学》里,就明确说到六堡茶“以陈为好、越陈越佳”。总之,在一定的储藏环境下,六堡茶的后发酵由于得到微生物的参与而得到加速,使得六堡茶变得红浓、醇和。

在目前的六堡茶地理标志中,对陈化的表述是: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 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或移至同等条件的洞穴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陈化时间不少于180d(天)。

因此对地理标志的解读可以是这样的,晾置陈化对仓储环境、存储方式、存储地的气候条件都有要求,但地点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陈茶窖、砖木仓、纯干仓等。

但不同的窖藏环境,也造就不同的风味,为了获得六堡茶独特优质的风味,六堡茶历来有“一茶多仓,一茶多藏”多次移仓陈化的做法。

梧州中茶的砖木结构的自然干仓,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使用,通风防潮(透光处为玻璃瓦片)

时间回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正值六堡茶现代工艺成型的时期,中国茶叶广西省分公司梧州支公司(现梧州中茶)在实践中,进一步将窖藏工艺运用,技术人员们发现,战时留下的防空洞是一个绝好的窖藏场所。

其实很多茶叶工艺都是来自偶然。比如相传乌龙茶的半发酵工艺来自于制作失误获得的独特口感。所以,当一项新的工艺发展出来后,能否经得住时间和味觉的检验是关键。

众所周知,窖藏在酒类的发酵中尤为常见,其作用在于加速酯化反应,从而使酒的醇化加快。而且经常使用的窖洞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菌群,对发酵的品质来说极为重要。经过窖藏的六堡茶,苦涩的口感得到了改善,拥有更为醇和的滋味。

梧州中茶砖木结构的自然干仓外景

而陈化过程对茶叶品质的把控,绝不是书本知识所能解释的。据梧州中茶产品研发部谢经理介绍,陈化过程中除了数据把控外,还需要有经验的师傅做定期的感官审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格,决定是否做移仓处理,以及时间长度的控制。

此外,谢经理还说地理标志中说的不少于180天,其实是个非常基础的标准。有些陈放得很好的七年、十年的六堡茶,会给人带来特殊的香气和滋味,这就是六堡茶陈放转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注:[1]、[2]吴平.茶叶分类进展研究——兼论六堡茶的归属

撰文:北游

摄影:宝军

专业指导:艾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