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纯种大红袍有几个品系,大红袍分为哪几种

纯种大红袍有几个品系,大红袍分为哪几种

2019-12-2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在明末时期发现母树大红袍,一共只有六个,还是无性繁殖,现在都被保护着,用现在的科技来嫁接。这六颗母树大红袍一个有三个品种,其中奇丹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纯种大红袍,那纯种大红袍有几个品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纯种大红袍有几个品系

纯种大红袍有几个品系,大红袍分为哪几种

纯种大红袍是母树大红袍里的其中一个品系,是母树大红袍中的第二棵,就它一个品系。纯种大红袍是要达到二个条件才生长出来的,要有着母树大红袍的基因,还对生长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茶不仅是因品种出名,还要对于采摘后面的加工也要严苛处理,这样的茶才会更加喜爱。

纯种大红袍有几个品系,大红袍分为哪几种

纯种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可以用香味和茶色来辨别大红袍的好坏。泡着闻到了奶香和花香,保持的香气越久,大红袍就越好。大红袍泡出的颜色出现橙黄色,并且比较清澈,这两点都达到了,说明你买到了好茶哦。

大红袍分为哪几种

纯种大红袍有几个品系,大红袍分为哪几种

1、纯种大红袍:

纯种大红袍是需要单独采摘、加工而成的。因为是无性繁殖,所以是没有几代延续的,直到现在大都是进行嫁接后的,在母树大红袍中比较常见的,也是人们认可的好的大红袍,在采摘加工中要严格要求,这样大红袍泡起来才好喝。

2、商品大红袍:

商品大红袍是现在市场上比其他大红袍产量最多的,也是经常见到的。但是商品大红袍的质量参差不齐,按照国家的标准分成了三个等级,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

以上是大红袍分的两种,其实它们的味道相差不多。大红袍的名声很多人都知道,不管是哪种的,都可以去尝试,也希望大家能懂得更多的茶,学习更多的茶艺。

有用+10
分享

大红袍万茶之尊

大红袍,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袍服。在中国服饰的发展史上,衣着大红色的袍服主要见于明朝。明朝洪武时期确立了基本的官服定制。在公服穿着上,明朝廷明确规定“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其中“绯”就是指大红色。因此,明以后红袍渐渐成为清廉高官的代名词。

“大红袍”自古是万茶之尊,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但因为历史久远,战乱频仍,文献流失,“大红袍”的身世和武夷山的船棺一样,仍然停留在民间说法和神话传奇的层面,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招引着人们去苦苦探寻和考证。

笔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献,采访了多位权威茶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按图索骥地把点滴的历史碎片加以精心拼接,对各种民间说法和神话传说予以一一求证和排除,终于得以基本还原出“大红袍”的本来面目,以飧世人。

四种大红袍传说谁对谁错——“状元报恩说”最合情理

在对于“大红袍”传说的众说纷纭中,几种影响较大的说法归纳起来无非“状元报恩说”、“皇后治病说”、“县丞祭茶说”、“猴子采摘说”、“县长命名说”等几个脚本。

脚本一:“皇后治病说”

“皇后治病说”纯属无稽之谈。历史上离武夷山最近的京城是南宋的杭州城,依当时的信息和交通条件,从皇后“突然得病”,到找到“大红袍”治好病,起码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说法显然不符合一般的逻辑。

脚本二:“县丞祭茶说”

“县丞祭茶说”也十分牵强。武夷山虽然自古有祭茶的习俗,但县丞作为七品小官穿大红袍祭茶也不合乎古代严格的着装礼制。

脚本三:“猴子采茶说”

“大红袍”虽然生长在岩壁上,但不至于高不可攀,早在3000多年前,武夷山的山民们都能把船棺安放到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何况那区区的几十米岩壁。无疑,“猴子采茶说”严重藐视了武夷山人的智慧。

脚本四:“状元报恩说”

这是几个脚本中最令人信服的,说的是明初举子赶考途经武夷山,中暑昏厥路边,被天心寺僧人所救,以茶入药为其治疗。举子病愈后高中状元,回天心寺报恩,方丈说救他性命的不是僧家,而是茶叶,嘱其以红袍披盖茶树,以表谢恩。“大红袍”故事从此不胫而走。靖难之变后,朱棣为追杀建文帝,派胡潆遍访寺院宫观,胡潆到武夷山时入驻天心寺,爱喝茶的胡潆听了“大红袍”的故事,便请旨敕封,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并正式册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

可见,“大红袍”是明代清官的指代。可以推测:“大红袍”茶出现于明代,并与当时某位清正廉明的高官或朝廷有一定的联系。

这一推测与“状元报恩说”比较接近。

印证理由二:存世时间

“县长命名说”中有“大红袍,民国三十二年,吴石仙题”的摩崖石刻,因此有人推测“大红袍”得名于1943年,但在成书于1921年的《蒋叔南游记》(蒋希召著)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可见,在1921年之前武夷山便有“大红袍”茶了。

清朝道光年间,著名学者郑光祖撰写的百科全书《一斑禄·杂述》(1839年)卷四里说:“……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建”,即指建宁府(武夷山当时隶属建宁府);

“旗”,指的是茶(古代新采茶芽状似旗、枪,古人常以“旗”、“枪”指代茶叶),按照“五十年来盛行于世”推算,“大红袍”在清初就已经名扬天下了。这段文字的发现填补了清朝“大红袍”文字记载的空白,把“大红袍”有据可考的历史至少往前推了二百年。

印证理由三:史料考究

近年来,随着“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佛教文化和寺院历史的深入挖掘,为“状元报恩说”、“大红袍”始于明代增添了诸多佐证。1991年,天心永乐禅寺大雄宝殿重建时,工地挖出两个明代的圣旨碑、一对石龙和三尊石雕佛像。从中可以断定天心永乐禅寺受明代朝廷敕封。《明史·胡潆传》记载明成祖广泛“颁御制诸书”敕封寺院宫观,受封的寺院宫观大都冠以“永乐”字号。

上文也记载了胡潆“十七年(公元1419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在佛教古籍《瑞岩实录·诗偈》(清释元贤著)中更有胡源洁的《夜宿天心》诗:

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

幽径不寒林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胡潆夜宿天心寺,彻夜品饮“大红袍”的情形。可见在当时,尚在明初的时候,天心寺的茶就已经冠上了“大红袍”之名。这些事实与“状元报恩说”几乎吻合。

印证理由四:圣旨敕封

圣旨是古代最高规格的文书,颁发给寺院的圣旨一般是敕封或表彰功德。圣旨碑,一般是作为门坊等建筑的构件,或单独立在显眼的地方,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受过皇帝的敕封或嘉奖。但天心永乐禅寺为什么有两个几乎一样的圣旨碑呢?另一个是否是“状元报恩说”所指的朝廷对“大红袍”的敕封呢?

据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说,“状元报恩说”原记载于《天心寺志》,后来寺志失传于民国战火,便由天心永乐禅寺僧人口头代代相传下来。“状元报恩说”和其他版本的传说相比,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逻辑性、书面性,可见其确实出自正规的文献,而且口头相传的时间跨度不会太长。因为故事情节、时间、人物、事件与以上考证的史实相符,并无走样。综合“状元报恩说”和上述考证结果,“大红袍”是否受过敕封便不得而知了。

至此,上百年来众说纷纭的“大红袍”的身世终于真相大白。

大红袍母树的真假之争——现存“大红袍母树”不一定是真母树

随着“大红袍”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母树“大红袍”的真假之争也愈演愈烈。“大红袍”的指代,实际上经过了从某枞茶树(状元红袍所披盖的茶树)的名称——某品种茶树(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大红袍”)的名称——某类别(武夷岩茶)茶叶的总称的转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场合,“大红袍”所指代的含义也就不同。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容易产生混淆,产生真假之争。

说法一:

根据《武夷山的茶与风景》(陈舜年等著,吴觉农作序)一书《上篇·茶》明确记载了大红袍有正副之分。“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之句可以这么解读:为了保护“正大红袍”茶树,僧人故意在“副大红袍”茶树附近刻上“大红袍”三字,以转移游人的视线。因为“副大红袍”长在较高的地方,游人不易采摘。僧人这样刻意地“掉包”,实属无奈之举。但此举既可以保护“正大红袍”茶树,无意中也大大提高了“副大红袍”茶树的名气,延续了“大红袍”的品种和品牌。

说法二:

关于“正大红袍”的说法和年近百岁、解放前就着手研究武夷岩茶的茶业泰斗张天福老人所说的如出一辙。他和笔者回忆说:原来的“大红袍”茶树在距离现在“大红袍”不远的地方,就在一个大岩壁下的路边,树枞有将近一米,上面有水滴从数丈高的岩壁上滴下,终年不干,正好滴在茶树上,茶叶非常茂盛,可是在50年代就死了。

说法三: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人们把“正大红袍”改称为“大红梅”,以混淆是非,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据1951年担任“大红袍”母树所在地天心村土地改革小组组长,已经80高龄的傅志美老人的回忆,确有其事。他说:1951年土改时“大红袍”仍为天心寺所有。但因为其历史悠久,名气太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如果继续由僧人管理,怕力度不够。后来县里专门为此开了协调会,决定把“大红袍”茶山划归农场管理。在“大红袍”附近还有一枞大茶树叫做“大红梅”,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枯死了。

说法四:

另外,《中国名茶志·福建卷》的武夷岩茶文章中记载:现今九龙窠之“大红袍”,据林馥泉一九四一年调查认为系名丛“奇丹”之误。并得寺僧信任,看到了一株真本“大红袍”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从岩壁涓涓流下,树干满生苔藓,树及衰老。曾作记载:树高135厘米,主干八根……

以上不管哪种说法所提到的真“大红袍母树”,其实都不是现存的“大红袍母树”。但作为武夷茶四大名枞之一,“大红袍”实际上是茶叶品种的名称,也称为“奇丹”。《蒋叔南游记》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可见,“大红袍母树”并非只长在一处。当代茶人吴觉农、林馥泉等人也提到武夷山北斗岩、马头岩等地也有“大红袍”的品种茶。所以,现存的“母树大红袍”虽然不一定是最初传说中的“大红袍”,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存的“大红袍”茶树是原生态的“母树大红袍”之一。

喝大红袍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但大红袍不仅口感好,功效与作用也很好。

喝大红袍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红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良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达1.1%,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血压的作用。

1、抗癌

1998年6月15日《健康报》(记者郑远翔)报道:不久前,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她的助手徐勇,进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他们分别给大白鼠喂武夷山大红袍等五种茶,同时给予喂人工合成的纯度大于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胶。

三个月后,大白鼠食道癌发生率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数为2.2-3个。而未饮茶的大白鼠食道癌发病率为90%,患癌鼠平均瘤数为5.2个,五种茶叶抑癌效果为武夷山大红袍最佳。

与此同时,他们还进行另一种试验,即用亚硝酸纳和甲基卡胶做致癌前体物,结果发现,饮茶组的大白鼠无一发生食道癌,未饮茶组发生率为100%。这一结果证明,茶叶可全部阻断亚硝胶的体内内源性的形成。

2、降血脂

1983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观察了一组血中胆固醇较高的病人,在停用各种降脂药物的情况下,每日上下午两次饮用大红袍,连续24周后,病人血中胆固醇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

进一步的动物试验表明,大红袍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饮用大红袍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这对于防止血管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以及中医瘀血症均有积极意义。

此外,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也表明大红袍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3、抗衰老

1983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进行抗衰老试验表明,他们分别加喂大红袍和维生素E的两组动物,肝脏内脂质过氧化均明显减少,这说明大红袍和维生素E一样有抗衰老功效。

人体试验还表明,在每日内服足量维生素C情况下,饮用大红袍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而维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证明。因此,饮用大红袍可以从多方面增强人体抗衰老能力。

综上,大红袍抗癌、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很明显,此外还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胆固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