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保存方法详解,关于存茶容器效果比较的亲身实践

普洱茶保存方法详解,关于存茶容器效果比较的亲身实践

2020-01-0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对于普洱茶的保存,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必须自然存放,否则缺乏鲜活感;有人认为必须密闭保存,否则香气会挥发,就会越存越不香。而对于普洱茶的存储器具也是说法颇多,有提议用紫砂罐的,有建议用纸箱的。

▲存储普洱茶

那么普洱茶到底该用什么容器来储存呢?俗话说,实践才能出真理。近日,笔者联系了一位武汉普洱茶行的朋友鲁文锋先生,同时他也是普洱茶收藏大家,现任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湖北分会会长,身兼淘宝企业旗舰店“普洱藏家”掌.门人

对于普洱茶的储藏,多年来鲁文锋先生尝试了许多方法,也积累了许多心得。如今他将多年收藏普洱茶经验,整理发布在主创的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

▲鲁先生的普洱藏家茶馆一角

普洱茶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越存越香,所以众多茶友都有自己收藏普洱的爱好。但茶叶非常易受环境影响,稍有不当,便会造成霉变、串味。

请注意看下图中鲁文锋先生的茶柜上摆放的温湿计,如果温度或湿度不合适,他必须即时采取措施加减室内温度或湿度。

▲茶柜上的温湿度

关于普洱茶的存储方式,鲁文锋先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在鲁文锋先生看来,普洱茶通风放置是不合宜的,因为在普洱茶出厂之前,为了不在运输中发生霉变,通常都已经做好通风与干燥的处理。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购买普洱茶后是可以直接置于密闭容器中封存的。香味属于挥发性物质,如果不及时密封加以封存,香味将会逐渐消退。在存储器具上,鲁先生选用了纸盒/纸箱。

问及原因,鲁先生告诉笔者,这是他自己亲身实践得出的结果。多年收藏普洱以来,经过实践他早就发现纸盒的存储效果要优于紫砂罐。

▲鲁先生珍藏的99绿大树

鲁文锋先生曾将同样的普洱茶,置于下列三种容器:1.纸盒;2.铁盒;3.紫砂罐。一个月后,他取用茶叶发现,同等条件下,这三种容器的储茶效果差异非常明显。

储存在纸盒中的普洱茶效果较好,尤其是生普口感醇正,香味浓郁,涩感降低。而网上所盛传的装普洱效果较好的紫砂罐反而效果一般般。他特别提出,大家喜爱百度,然后却不以实践去证实其真实性,而是直接复制到另一篇文章中应用。导致错误的知识一再传播,实乃不负责任。

鲁文锋先生提倡大家亲自实践。他发现,如果是口感比较敏锐的,一个月就足以发现这三种容器储茶的差异,而时间如越长,这种效果上的差异就越明显。

▲鲁先生用纸盒存放的部分茶品

喜欢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是一个多孔的疏松体,容易吸收湿气还潮,还潮后的普洱茶会加快变质,滋生微生物后还会霉变;同时,普洱茶还非常怕光、怕高温、怕异味,高温、光、异味都容易加速普洱茶陈化、味道变质。

以纸盒或纸箱存储普洱茶,一个最明显的优势是,天气潮湿时纸盒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天气干燥时,又能够把水分“吐”出来,因而让普洱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湿度的相对稳定。此外,纸盒存茶还十分经济实用。

部分茶友未用纸盒或纸箱存储普洱,是基于一种顾虑,或担心纸盒纸箱太过平常,不够专业;或认为纸箱无法保证普洱茶的正常后发酵转化。

▲仓库里用纸箱存茶

但经过鲁先生的实践,证明在纸盒内,普洱的转化更快,转化得更好(大家可自行实践)。由此看来,纸盒确实非常适用于普洱茶的储存。

那么经纸盒储存的普洱茶口感到底如何呢?想必这一点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鲁先生作为普洱茶收藏行家,也有自己的一套评定标准。

▲99绿大树茶汤

存储普洱茶,湿度50左右是最合适的,如果长时间低于50,茶汤的口感较不温润;如果太高,茶叶易有异味,茶汤的回韵减弱,口感松散,香气不凝聚。而经纸盒储存后的普洱茶,香气凝聚、口感饱满,且茶味细致,涩感降低。

以上就是鲁文锋先生关于存茶容器效果比较的亲身实践,望各位茶友自行实践,细细甄别。

注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有用+10
分享

怎样鉴别普洱茶的优劣

  怎样鉴别普洱茶的优劣?最近想了解普洱茶好坏的标准的人很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准备了怎样鉴别普洱茶的优劣的内容,下面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吧。

怎样鉴别普洱茶的优劣

  透过观察普洱茶的外形、汤色、口感,辨别普洱茶的好坏与等级看普洱茶首先看外观,不管是茶饼、沱茶、砖茶,或其它各种外型的茶,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若一块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条形(一片片茶叶形成的纹路),而显得碎与细,就是次级品制作的。

  第二要看茶叶显现出来的颜色,是深或浅,光泽度如何。正宗的是猪肝色,陈放五年以上的普洱茶就有这样的黑中泛红的颜色;

  第三看汤色。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是透明的、发亮的,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不好的,茶汤发黑、发乌;

  第四要闻气味。清香味出不出的来,有没有回甘。陈茶则要看有没有一种特有的陈味,是一种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若可以试泡的话,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还有以茶饼而言也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而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盖面茶"。

  根据拟定的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判定普洱茶的基本品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普洱茶不得着色,不含添加剂;普洱茶饼的外形要平滑、整齐、厚薄匀称等。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陈茶在市面上已经不多,同时判断上并不容易,民众在购买时应多注意。

  原则上,普洱茶饼散发出来的气味,可以做为判断年份的参考之一。有甘醇气味的应该有五到十年的陈放,气味平平不带杂味的有三到五年,带有生味与杂味的,就属于新饼了。最后,还可以看茶饼的松度,因为经过与空气长期接触的氧化后,茶饼会疏松一些。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容,希望通过小编的讲解可以为有需要的茶友们提供好的建议,我相信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很多的茶友们还是对鉴别普洱茶的优劣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吧。

普洱茶年代鉴别概论

  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自从其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的特质被发现,就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对于普洱茶年代认定的方法,一直是模糊含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献不充足和咨讯不流通。2000年之前,茶人们对于茶的年代辨识,主要是靠观汤色、看叶底、品口感。这就造成的年代认定的主观性、随意性,毫无客观标准可言。因为茶品的汤色和口感很容易受到入仓的影响。在潮湿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而伴随而来的,则是容易引起茶品霉变等情况。市场上许多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少数真正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而知情的上层业者,由于经济利益,更将辨识年代的经验当作秘密隐而不宣。而坊间流传的各类普洱茶书籍,由于不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考据精神,甚或根本是为了商业利益生拼硬凑,更加速了错误观念的传播。

 

  近年来,由于茶人们不懈的努力探索,许多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文献、产销纪录等都得到公开。从此,关于普洱茶的年代认定,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断代系统。那么,究竟辨别茶品年代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同古陶瓷、书画等古玩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文献记录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比如: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的定制记录、以及会议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费者难以接触到,只有对普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

 

  另一方面,就是茶品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是依附于茶品本身,在现实中最为直接、触手可及的断代证据。在各个历史年代的茶叶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改变,都会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茶品陈化的历史,温度、湿度、地理位置,也会深深铭刻其中。由于对于茶品制程、储藏情况的了解不断加深,过去使用的汤色、口感、叶底等感官鉴定方法现在已经仅仅作为辅助方法使用。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茶种改良的实践与研究。关于茶材,新、老茶种的更替以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都会直接体现在茶饼的原料中。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质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是使用得很多。文革以后,云南省加快了茶种改良和台地茶园的推广,许多老茶园被淘汰,被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是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生产效率很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建国以后,为适合量产需要,机械模具的研发和改良一直没有间断。此外,配合模具所使用的揉茶、成型的布口袋,也因损耗而在不断更新。因此,不同时期模具、布口袋的形制,都会直接影响茶饼的形状。好比早期的石模饼型大都比较宽大古朴,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八十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九十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

 

  拼配手法,国营厂的时代,茶厂的常规产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拼配手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唛号制度。如勐海厂的7542、8582,下关厂的8653、7663,昆明厂的7581,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制式化的拼配方法,保证大宗产品各批次间品质相对稳定,性质类似于其它茶品的合堆(拼堆)工艺。但是,相同唛号的产品,并不是几十年来配方固定不变的。拼配原料等级、方法的变更,同样是辨识茶品年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勐海茶厂的大宗青饼7542,在1992年前后的配方的等级就有很大变化;由于使用了轧细工艺,下关厂后期的沱茶外观和早期产品差异也很大……。以上三者,是辨识茶品年代的要素中最难以伪作、最具参考意义的。

 

  其次,是茶饼内飞的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内飞的方法,主要在于纸张质地、油墨颜料、印刷版式三个方面。由于制纸技术、机械、原料等方面的变化,早期的纸张的材质今日很难仿造。油墨和印刷版模也是一样。三者综合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茶的年代。有些纸张和印刷版式使用的时间很长,但前、后期的颜料差异很大。例如,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的精确的判断究竟是八十年代中期、后期,还是九十年代。

 

  最后,是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包装纸、大票的鉴别和内飞类似,主要要素也是纸张质地、印刷颜料和版式。大票是茶品出厂时每件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唛号、厂方、批次等信息。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自主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这需要注意的是,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的汤色、叶底、口感等辨识方法并非在年代断定中完全没有实际意义。总体来讲,普洱生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茶品年代的辨识。但是,并非汤色红的生茶都是老茶。以香港、肇庆等地的作仓经验,通常生茶品入仓三、四年,汤色即变为橙红;六至八年即可转栗红色,生成“樟香”。而关于熟茶茶品的陈化,坊间标榜的“枣香”、“参香”、“樟香”,实际上往往也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的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

 

  普洱茶的年代辨识,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现在,不少茶人都能够将勐海厂的产品年代断得十分清楚,以大体每两三年为一个阶段将茶品进行归纳。下关茶厂的早期产品断代,还相对困难,但在香港何景成先生的努力下,其著作《下关沱茶复刻版图录》已经将下关茶厂各款包装纸张的使用年代精确考证出来。相信假以时日,普洱茶的年代鉴别,不会再如今日市场这般混乱情况。

 

 

普洱茶再攀高价,有一个地方或许早做好了准备

普洱茶再攀高价,有一个地方或许早做好了准备

这个地方,是广东。

说起广东,“广式早茶”既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饮食文化的一个著名特色,虽然各式精致茶点最令人垂涎三尺,但早茶早茶,爱到骨子里的还是“茶”。广东一直是茶叶的消费大省,广东在地理位置上和福建、云南、广西等产茶大省都距离不远,本省不仅有着悠久丰富的饮茶史,也有着大名鼎鼎的乌龙茶和凤凰单枞等名品,再加上沿海地区的开放性和高度发展的包容性,广东人喝茶的口味相当广泛,几乎什么茶都有人喝,但总体来说,他们大多喜欢香浓醇厚的茶,所以云南普洱能获得广东人的青睐也就不足为怪了。

普洱之王“老班章”从公路不通的布朗山森林走到如今的至尊之位,陪伴在侧的一直有广东人陈升河的身影。享誉茶界的普洱茶高端品牌“福今”,和不小心就混淆了的“今大福”,没有分开前,创造出了普洱茶史上的传奇——“大白菜、孔雀”班章生态普洱茶系列,那还是在2004年之前,可算作是班章的鼻祖,这也是广东人何宝强、何广森兄弟所缔造的传奇。就连刚刚以32万高价买走一斤老班章茶王树头春茶的杨尚燃先生也是潮汕人。广东人对普洱茶,真的不是一般的上心。

据统计,近年来广东的流通领域基本上每年都要消化掉普洱茶总产量的七成左右,同时也是普洱茶收藏最早,存量最多的省份。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统计,仅仅一个东莞市的普洱茶藏茶量,保守估计就至少有30万吨,市值近1000亿元,被誉为“藏茶之都”。

而东莞茶文化促进会的会长梁海潜先生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喝普洱茶,东莞茶仓不管从数量、质量、还是市场的成熟度来说,已经迎来了“中国茶时代”。

东莞的普洱茶文化,大约是1995—1996年前来投资的台商带入后逐渐发展成型的,而极具商业头脑的广东人在接受并喜欢上普洱茶之后,自然想着要做它的生意,到2005年左右,大量资本涌入,从数亿元一路猛增10多亿的收茶规模,东莞进入藏茶高峰期。

地理气候的适宜和产业环境的成熟,打造出了全国有名的东莞茶仓,且目前整个产业链从收藏、投资、仓储、流通、消费都已发展完善。经过十余年的存放,普洱茶正好到了品饮的最佳阶段,而这十年中,普洱茶市场历经几番波折,收藏投资者已经比当年理性得多。适合的阶段和机遇,开仓流通老茶,腾出空间和资金来吸收新茶的存放,是收藏投资的良性循环,也是理性的经济行为。

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品饮上来,藏茶也正步入稳健型投资,马上就是今年春茶的收购季节,作为一年行情的风向标,梁海潜会长对此还是很乐观的,认为当前茶行业的资本是比较充裕的,而终端的需求量在扩大,预期收购价会比2016年有所升高。而随着东莞茶仓的开放,“南茶北上”的趋势会加快,北方市场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