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岩韵是怎样炼成的——武夷岩茶的炭焙之旅

岩韵是怎样炼成的——武夷岩茶的炭焙之旅

2020-01-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且将新火试新茶”

云卷知风涌,花开见春浓,一年一度的春天在票圈好友的繁花锦簇中,后知后觉地来了。集日月之精华的武夷山脉上,绿绿的新芽也昭告着春茶节的到来。

武夷山的茶场,有一种特殊的茶,因为长在武夷山脉的岩缝中,所以称之为“岩茶“。

岩茶市场上,常见2种形式的岩茶:传统手工炭焙和电焙茶。

武夷岩茶炭焙法是传统制作工艺的关键之一,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就来说说——文火慢焙出好茶的“炭焙工艺”

【初识炭焙】

去年,人生中第一次去了茶房。八月的武夷山市,过了立秋依然热得不可开交。在城市里走着,深刻领悟到“热锅上的蚂蚁“的感受。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跟着廖老板去看那并不为常人多见的焙茶。

在离武夷山市茶厂大约还有数米远时,扑面而来的茶香让人心情舒爽了不少。

炭焙间里浓郁的茶香伴随着阵阵暖意。 传统的炭焙茶是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拥有多年炭焙经验的制茶师说:“电焙的茶受热不均匀,且茶“吃火”在表面,焙的不透,其品质韵味难以表现出来。”因而就无法把岩茶的茶韵展现出来。

“焙火是茶叶中物质发生干热变化的过程,主要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和其它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这些反应能够促进岩茶的花果香,同时让岩茶带上焦糖、巧克力、坚果甚至奶茶的香气。”

在焙茶的过程中,会损耗部分茶叶的重量。所以内涵物丰富的茶叶才经得起长时间的焙火,否则滋味平淡、柔弱无力,这就是所谓的“焙空”。接下来,跟着廖老板深入炭焙房一睹焙茶现场。

【炭焙装备】

001准备原料:

经过做青、杀青、揉捻、走水、捡剔之后的茶叫做毛茶,是用于焙火的原料。毛茶相比成品茶色泽更绿,叶片也相对舒展一些,香气和滋味浓烈刺激。

挑过黄片和茶梗的茶叶装在竹笼里,准备接受炭火的焙烤。

002准备木炭:

“炭焙茶叶要选择上好的木炭,最好是荔枝炭。在炭焙前全部烧透之后打碎,盖上木炭灰。 首先必须将木炭的明火全部盖住不能出现一丝明火; 其次,灰必须盖的均匀,使茶叶在各个部位受热均匀一致。最后灰的厚薄全要凭炭焙师傅经验,太厚了温度太低,难以达到焙茶温度,太薄了,温度带高,照成茶叶烧焦。熟练的炭焙师傅可以直接用手感知温度,对火进行调节。

003炭火焙烤:

一定量的茶叶放置于竹焙笼内烘焙。利用燃烧木炭发热方式而产生的热度,长时间烘焙。包括炭焙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几个步骤,将茶叶装满八成,烘温为60度-120度,全程为2-10小时不等,视需要而定。

“这样一炉火,从升起来到熄灭能够持续15天。这15天里焙茶者需要不断照观察茶叶和炉火、不断审评茶叶以了解茶叶的吃火情况。翻动焙笼内的茶叶,增加茶叶的受热面积,达到平均受热,切防止温度过高而破坏茶叶表皮。 ”

004 炭焙大法好

“足而不焦”是炭焙的最高技艺,“水分从鲜叶排除通过渗透蒸腾的方式来实现,叶肉散失水分快,其梗、叶脉中的水分和内涵物质输送到叶肉细胞,增强了茶叶的香气和丰富了茶叶的口感”

“文火慢炖”的岩茶“吃足了火”,不但味醇气正,独具风韵,将岩茶的岩骨花香都保存在茶叶里,耐泡性好,方便储存,而且具有暖胃功能。

而且炭焙得好同时也是良好货架期的保证。焙得过度而出现焦味甚至燃烧起来;而吃火不足的茶叶容易返青(茶叶中出现类似鲜叶的青气),货架期短,这一切全凭经验。所以武夷山人说,三年学做青七年学焙茶。

【炭焙出好茶】

茶汤未入口,就能闻到茶盖上悠悠的茶香。

大红袍辛锐的的焦糖茶香氤氲在鼻尖,

随之感觉浓浓的桂皮或姜辛香,

三、四泡后,香气转成幽幽的兰花或水仙花香。

初饮似汤药,有点浓腻苦涩;

武夷水仙的兰花香味,

武夷肉桂的桂皮香和乳味,

连着炭火里的焦糖香在这小小的杯盏中激荡开来细细品味,

慢慢发觉苦尽甘来、口舌生津茶盖,碗底都散发出清香。

“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

汲取了天地自然之精华的武夷山茶在制茶师精湛的制茶技艺下成就了武夷岩茶独特的口感和风韵。

这款咏甘华的19.9的大红袍试饮装,传承工艺用心匠制。

独立包装的茶叶,岩茶的精品大红袍、武夷肉桂、武夷水仙,让你一下子就能体验武夷岩茶的味香甘甜

。精美的包装,从细节体现出做茶人的用心。

经过炭焙等程序一步步精练出来的茶,最后呈现到我们面前的可不只是嘴里的回甘。

这沉浮的茶叶里,有生长在岩缝里的傲骨,也有燎原星火的煎熬。受过淬炼,方为茶中茶。就像人生不易,但终会回甘。

来,喝了这杯茶。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怎样鉴别?这七种方法您必须知道

1、武夷岩茶外观形状:

武夷岩茶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结稍细,惟水仙品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但力求纯净,整齐美观。

2、武夷岩茶外观色泽:

武夷岩茶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呈有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武夷岩茶怎样鉴别?这七种方法您必须知道

3、武夷岩茶香气:

武夷岩茶为半发酵茶,具有绿茶这清香与红茶之熟香,其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缺此不能称为佳品。

4、武夷岩茶汤色:

武夷岩茶汤色一般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泡至第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5、武夷岩茶滋味:

武夷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短期可口。岩茶品质之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之优劣,韵味之醇淡厚。

6、武夷岩茶冲次:

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九泡有余香、十二泡有余味。”

7、武夷岩茶叶底:

良好之武夷岩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叶缘可见银朱色;叶片中央之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叶脉淡黄,即常言的“绿叶红镶边”。

武夷岩茶的品种特点

武夷山盛名岩茶,其产品主要分为:水仙、肉桂及大红袍和明丛=奇种这么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当中又分出很多不同的品质。那么这五大品种系列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之处呢?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跟小编一起来看以下吧。

武夷岩茶的品种特点

1、肉桂。其属于灌木型,中叶类的晚生种,无性系。成品的肉桂茶叶香气比较浓郁酷似桂皮香。冲泡开来后其茶味醇厚中带有甘爽,又略带刺激性。茶汤的颜色呈现为金黄透明色。

2、水仙,属于小乔木型,大叶类的晚生种。成品的水仙茶其叶背会有沙粒,茶叶的基脉宽扁比较明显。茶汤浓而醇厚,酷似朱砂的红边比较明显,也很耐泡。

3、名丛,灌木型的中叶类晚生种茶叶。其成品带有天然的花香细而悠长。茶汤之中带有岩茶独有的韵味。大部分的名丛带有野茶的风味。

4、奇种,是以当地的采茶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成品的茶叶虽然带有天然的花香但却不是很强烈。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就算与其他的茶叶相拼配,口感不但不会盖过其它茶,反而还会提高其茶水的口感。

武夷岩茶的起源与发展,起源于南北朝!

武夷山不仅是武夷岩茶的原产地,也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又是宋元两朝的贡茶基地,茶叶栽培和制作历史悠久,在茶叶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丰富和发展茶学,繁荣我国经济作过杰出贡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武夷岩茶的起源与发展吧!

武夷岩茶的起源与发展

武夷茶起源于南北朝

纵观《茶经》及其以后的茶学典籍,武夷茶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才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以拟人化的笔法称武夷茶为“晚甘侯”,书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奥,请勿贱用之!”自此,“晚甘侯”成为武夷茶之别称,成名于世。

然而,“晚甘侯”是不是就栽于唐代呢?由于缺少文字资料可考,我国著名茶学家——安徽农学院教授陈椽就以“晚甘侯”出现的时间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的齐时起源”。陈椽教授考证发现:“晚甘侯”最早出现于南齐(公元479—502年)尚书右仆射王奂之子王肃死后,同人送给他的谥号,以表其节。王肃在南齐是个谏官、诤臣,“御使都谏”。王肃嗜茶,故同人送给的谥号为“晚甘侯”,这是“晚甘侯”最早出现的时间和来源。据此陈椽教授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齐时起源。

武夷茶起源于南北朝,与茶史专家郭孟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茶叶生产已遍及东南各地,茶产区域已初具规模”的观点相一致。由此印证了陈椽教授的推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晚甘侯”就是武夷茶呢?有三个依据可以解疑:(1)丹山碧水是武夷山特指,是南朝江淹给武夷山的题词。这个题词来自于九曲溪二曲渡口,当时武夷山市的前身崇安县尚未建县,属建阳县,故孙樵写建阳丹山碧水。茶是武夷山的特产,送礼佳品。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实际上是一封夸“晚甘侯”名贵,以期引起受礼人重视的信。(2)古时,古人对茶特别崇尚,认为茶品圣洁森然,品质高尚。又认为做人也要有人品,要刚直不阿,清正廉洁。(3)王肃嗜茶,是一位精于品茶的人,同时又是一位谏官、诤臣,其人品如茶品,故同人为表其节,私谥为“晚甘侯”。因此,可以认为“晚甘侯”是一个双关词,将它称之为武夷茶的名字或别称,就好理解了。

武夷茶四度名冠天下

首度名冠天下于北宋,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崭露头角期。

武夷茶真正名冠天下,是在北宋盛行的斗茶风中脱颖而出,范仲淹的《和章岷斗茶歌》便是北宋时期斗茶盛况的写照。武夷山提供参赛的是按当时制作方法制出的粟粒芽茶,以“味兮轻醍醐”、“香兮薄兰芷”味香双绝夺魁,而闻名天下。北宋斗茶目的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用民间斗茶的方式采集贡茶入贡,这在斗茶歌里已有交代:“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英豪先斗美”。苏轼的“咏茶”诗也印证了这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由于武夷茶香气与滋味好,被时任北宋福建路转运使蔡襄(1012—1067)看中,入选为贡茶。

再度名冠天下于元朝。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崛起期。

据明·许次纾《茶考》说:至元十六年(1279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监制了“石乳”茶数斤入献,受到朝廷重视,至元十九年(1282),朝廷令县官岁贡二十斤,武夷茶的“石乳”品种再度入选为贡茶。大德五年(1301),高兴之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督造贡茶。大德六年朝廷干脆在九曲溪的第四曲设立“御茶园”,专制贡茶入贡。建御茶园后,据清周亮工《闽小记》记载:“至元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而名冠天下,入贡数量上仅次于北苑茶,文献记载,元至未六年(1368)全国贡茶4022斤,福建占一半,福建贡茶主要来自于北苑和武夷,北苑1360斤,武夷940斤。

三度名冠天下于清朝,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大繁荣期。

明代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茶,即炒青茶制法,武夷茶的品质又有提高。明末清初,在武夷山桐木村创制出红茶,从此,桐木红茶越卖越红火,风行欧美,武夷山的桐木村成了中国红茶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红茶的始祖。

四度名冠天下于当代——武夷茶的再发展时期。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此前,2002年武夷山被国家列为武夷岩茶原产地。

如今,武夷岩茶已走向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大城市,品武夷岩茶的风尚开始形成,品饮武夷岩茶的人越来越多,武夷岩茶将再度进入大繁荣和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