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铁观音>铁观音的品茶步骤

铁观音的品茶步骤

2020-01-2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铁观音茶一般由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构成。
审茶

是指铁观音的泡法与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铁观音、乌

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更讲究的人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铁观音种的茶用多高温度的水,其沏、冲、泡、煮方法都各不相同。
观茶

即观看铁观音茶叶的形与色。铁观音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到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铁观音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此时的茶汤也会随着铁观音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品茶

安溪铁观音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铁观音茶香。嗅茶香先是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铁观音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完毕后,可以嗅闻铁观音茶盖及杯底的余香。

有用+10
分享

铁观音的民间两个经典必须知道的传说

关于铁观音的民间传说,总是被增加了很多神秘而充满了玄妙的色彩,在感受到这般情趣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带给大家的,就是关于铁观音的几则民间传说,真假且不论,姑且当着铁观音品茗的一段趣闻。

铁观音的民间两个经典必须知道的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在业界一直有着魏说与王说的区别,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魏说要具体得多。带有民间故事的色彩。讲的是安溪西坪松岩村上,有个虔诚的村民魏荫,他既种田,又信佛,诚实劳动,以宽容待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他天天要在观音菩萨前点上三支清香,奉上一杯解渴消暑的清茶,几十年风雨人生,从不间断。清雍正三年(1725年),老实的魏荫梦见观世音菩萨飘然而至,指点说地名打石坑处有珍贵的茶树。第二天清晨,他想到菩萨托梦,急急地赶到打石坑山岭上,果然看到一株翠绿的茶树,那树形树叶,竟然与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魏荫大喜过望,小心翼翼地将茶树挖回家中,专门移栽在一个破铁鼎中,置于园子里精心栽培。春来新叶长出,魏荫以自古传下来的乌龙茶制法,做成茶后泡来品尝,竟然茶香盈室,引得松岩村上邻居纷纷前来打听、品茶、赞叹。因为是观音所赐,制成后的茶粒形似炭,沉实似铁,魏荫为它取名“铁观音”。

王说更让人觉得有根有据——有遗迹,有几丛茶树,有一座石构牌坊,还有“王说”主人公王士让的画像。清乾隆元年(1736年),芜阳村的书生王士让在他的书房南轩发现了一株生气勃勃的茶树,顿时生出爱心,将其移植于圃内,精心照料。只见此茶树叶片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煞是诱人。采制成茶,泡饮之后,香醇味佳。于是广植于山岭前后。乾隆六年,王士让入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以茶相赠。方侍郎品茗之后,感觉此茶叶确为上品,转献内廷。乾隆皇帝饮后大加赞赏:“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外形漂亮犹如观音。”故赐名“铁观音”。王氏后人津津乐道祖宗往事,将王士让画像悬挂于厅堂,让一批一批茶客游人来此观赏怀古。

虽然这两则关于铁观音来源的传说,在业界一直争论不断,但是铁观音的声明,却随着这个名字而传遍了五湖四海,甚至远播国内外。

关于铁观音起源的传说整理

传说一: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士让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春,士让曾与诸友会文于南轩。

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中有株茶树与众不同,遂移植于南轩茶圃,悉心培育,朝夕照料,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其形乌润肥壮,泡饮之后,其味香馥醇厚、沁人肺腑。乾隆六年(1741),王士让奉召入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献上此茶,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乾隆饮后大加赞誉,垂问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遂赐名“铁观音"。

传说二: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叫魏荫(1703-1775年),他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一杯,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在熟睡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纟田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家,种在一囗小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故取名“铁观音"。

到底铁观音秋茶好还是春茶好

铁观音茶是用铁观音树种加工的乌龙茶,一年分五季采制: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茶。

到底铁观音秋茶好还是春茶好

成茶品质以春茶为最,秋茶次之,而秋茶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不及春茶厚重,再依次是冬茶、夏茶和暑茶。

至于春秋茶中的高档铁观音,其制作条件非常苛刻,要求鲜叶嫩度合适,且必须是晴天采摘的,制作过程晒青需有“时阴时阳”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风,即如“秋高气爽”的天气,而这仅仅是必要的条件,还得需要配以精湛的制作技术。

如在做青阶段,要灵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这几年机械及空调的使用,不但使茶产量得到极大增加,至于如何鉴别高档精品铁观音,实质上是一项较深的学问。

在安溪著名茶师和老茶农观色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高者能品断茶是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品技高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对爱好者来讲,我们只能从铁观音的色、香、味、形及韵几个方面入手。

我们首先看干茶颗粒的色泽,现实中发酵轻的铁观音干茶以青绿鲜活为美,色泽晦暗或较乌黑则为次;而原中发酵观音的干茶追求油润有光泽、色如青蛙皮,明显比发酵轻的观音黑得多。

另外,干茶颗粒上二者也有区别:高档的轻发酵观音要求用新枞三叶一枝型茶青嫩叶,叶片较小,做出来的茶品颗粒自然也较小,而中发酵观音须使用老枞茶树的成熟叶面,采摘工艺往往也不甚讲究,做出的成茶颗粒大而重实,落于盘中当当作响——所谓“沉重如铁”之美誉便出于此。

当然,反映到市场上情况可能千差万别、林林种种,但总的来说由于铁观音全面转向轻发酵工艺,市面上高等级产品基本都属于该种风格;中发酵制法的产品目前大多等级较低,至于高品质的中发酵茶,现实中越来越少了。

在干茶的茶香上,轻发酵茶与中发酵茶差异甚大:优质的轻发酵观音干茶可闻到非常明显的兰花幽香,而中发酵茶虽然也茶香宜人,但风格不同,如果加以对比,差异则是明显的。

冲泡开后,这种差异会进一步被放大:优质轻发酵观音兰花香明显、特点突出,给人以较强的感觉和印象,这也是它能够流行的主要原因;而中发酵观音茶香虽然也高扬,但其兰花香并不太明显,同时也较难卖出好价钱,久而久之,茶农也就不愿意做了。

到底铁观音秋茶好还是春茶好

如果要从嗅觉味觉上区分二者,只有开汤实际对比冲泡了。当然,质量差的轻发酵茶则往往是香气很淡,更多是一点点香气都没有,而质量差的中发酵茶至少还能保持较高扬,闻起来也不错的茶香,即便是焙火香气。

优质轻发酵观音入口滑爽,兰花茶香在口中即可体现,入喉之后甘香泛起,品饮高等级的轻发酵茶往往会给人以非常美妙的体验,即便它存在滋味较淡,不够醇厚的缺陷,但优点也极其明显——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并非空有虚名。

相对而言,中发酵观音表现中庸,很难感觉到特别的滑口,饮茶之时多半不会感觉到口中有什么兰花香;但它的优点是滋味较浓,适合口味重者,且饮后回甘,回甜较为明显,为不少人所青睐。

另外,口味清淡者是最容易接受轻发酵观音的群体——不过,若是质量差的轻发酵茶那就不好喝了,几乎无香,涩味明显,无甚回甘,用一个寡字来形容未尝不可;而质量不好的中发酵茶至少闻起来还是茶香不错,喝起来尽管有苦涩味,但滋味浓强。

另外应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高档轻发酵铁观音的鲜味和酸味,而这两种味是原中发酵铁观音茶所没有的。所谓鲜味,一般人从字面上即可理解,由于现实中高档铁观音是用新枞三叶一枝型茶青嫩叶制作,发酵又很轻,因此,品饮其味便有新鲜爽口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更接近绿茶的鲜味。

至于酸味,大多数人不易品饮出来并很难理解,为何高档茶要有这种酸味,好吗?而这种疑问应该说在茶界也很普遍。

而现实中高档轻发酵铁观音确实有一种爽口的酸味,并且也已成为衡量是否是高挡茶叶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这种酸味是铁观音所独有的,也是轻发酵的结果,如果没有了这种酸味,饮后回甘的感觉也不会非常明显呀!在此,我想起了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以茶喻物理》中的一段话:“物之甘者,吃过则酸;苦则吃过却甘。

到底铁观音秋茶好还是春茶好

茶本苦物,吃过则甘”用此句来让我们去理解酸味是否更容易些,当然,单纯人为的因素加工出的所谓酸味,就另当别论。

经常有这样的说法,轻发酵茶不如中发酵茶耐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持这种观点的多是口味重的人士。

其实,茶的耐泡程度取决于茶叶浸出物的多寡,轻发酵观音采用较嫩的新枞茶青,叶片往往肥厚,浸出物也多,耐泡度很好,不少茶品在六泡后仍可闻到明显的兰花幽香;但如果口味重便会感觉几泡之后就没味道了,所以认为轻发酵观音不耐泡。

相反,中发酵观音用的是较老的茶青,加上老枞茶树产出的茶青叶面较薄、浸出物自然就少,基本上在四、五泡后叶底就出现了水味,但由于味道较浓、可以连续多泡几泡。

其实,看耐泡度如何看置茶量就行:轻发酵观音的置茶量一般也就遮过盖碗底部多一点,而中发酵观音的置茶量习惯是盖碗的三分之一——比较科学地说:轻发酵观音其实耐泡度更好,兰花茶香保持得更持久,当然这只是适合喜好轻发酵茶的人士。而中发酵茶茶香很难保持、但茶水味道倒可以保持很久,当然这就要看个人的口味轻重了。

优质的铁观音冲泡后叶底给人的感觉如绸缎面、光泽度好且叶片肥厚,而营养不良的茶青则少光泽、缺弹性,叶片单薄。

如果比较轻、中发酵铁观音叶底之差别,应该是色泽和叶底的完整度:轻发酵观音叶底色泽感觉较为青绿,“绿叶红镶边”几乎已成为观音的历史,叶低的完整度也较差,特别是高档茶叶在现实中已很难 见到叶片匀整的了;而中发酵茶叶底接近“土黄+浅褐色”,高档的中发酵茶还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叶片匀整,但现实中已很难觅的。

现实中的轻发酵观音多为青绿,但也有偏金黄的,总的来说脱离不了以“绿”为美的范畴;透明度也都普遍很好——不过在泡过多泡之后,茶水往往会转黄;而中发酵观音肯定不会有什么绿色,大多是金黄色或橙黄色。当然不同档次的茶叶在茶水透明度及色泽方面往往差异很大,不单单是发酵轻重的问题。

安溪铁观音重走万里茶道“约会”美丽大草原

包头是“万里茶道”上的一个重要支点。南下可接广阔的中原大地,向东可连北京及天津出海口,一路向西经蒙古国即可达俄罗斯。其在战略、经济的地位均处重要地位。可近代以来,这里商路凋闭,茶路也一度中断,但敏锐的安溪茶商却能在荒芜中捕捉商机。400多年前,来自福建的“茶帮”通过“万里茶道”,经包头,将产自中国的茶远销欧亚大陆。400年后的今天,一批批来自安溪的茶商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再次踏上西上的征程,为包头人民奉上飘香的铁观音,让铁观音香韵在广袤的草原上,合着悠扬的马头琴,越飘越远。

循声声驼铃 安溪茶商闯塞外

新当选的安溪茶叶协会包头分会会长吴燕良,是最早一批到包头闯荡茶市的“万里茶道”包头区域开拓者。2010年,吴燕良从部队退伍后从安溪老家来到包头。从军生涯让他敏锐地感觉到包头是发展事业的宝地。4年内,吴燕良乘八千里云和月,走过一条典型的安溪“茶帮”的奋斗之路。

“在老乡介绍下,我们很顺利地在包头租到店面,开始闯包头的生涯。”吴燕良说,万事开头难,想一开始就赚钱并不容易。“刚来的第一年,我到市区推销茶叶,在头半年的时间里,坐公交车跑了100多家茶叶店,但没卖出去一两茶叶,每每回到店里,就感觉特别沮丧。”经过几年发展,吴燕良才在包头茶市站稳脚跟,稳步向前发展。

来自长坑乡的90后茶商王艺宾跟吴燕良走的路不太一样,王艺宾在朋友带动下来到包头。摸爬滚打几年后,王艺宾把事业发展重心放在新落成的昆区马连道茶城。他看中的却是新市场所处的新城区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借着新区热闹繁华的“包百商圈”,王艺宾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在包头主要有两个茶市,分别是处于旧城区的东河区乔家金街茶城和处于新城区的昆区马连道茶城。这两个分别取名于山西乔家商帮和北京著名茶城马连道的茶叶专业市场,是安溪茶商开疆拓土的主要市场。

吴燕良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包头茶市发展的安溪茶商越来越多,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茶商占绝大多数。“年轻一代茶商创新营销能力更强,获取市场信息渠道更广,眼界更广阔。”如今安溪铁观音茶商团队,成立茶叶协会,在包头的安溪茶商们有了更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一同闯市场,一同扩大安溪茶叶影响力。

飘缕缕茶香 铁观音韵动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