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凤凰单丛>为凤凰单丛茶植上文化韵味

为凤凰单丛茶植上文化韵味

2020-02-2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10克宋茶王,装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王芝文创作的玉瓷天球《茶诗》,价格翻了近20倍!

这不仅让普通老百姓咋舌,其“创造者”文国伟也难以相信。据文国伟介绍,这种“天价”茶叶自去年发行以来,每年定制的400套装着宋茶王的玉瓷天球,均被抢销一空。

“这是以茶为媒,与文化融为一体的成功范例!”文国伟告诉记者。在潮安县凤凰镇乌岽李仔坪村土生土长的茶农文国伟,与文化结缘源于偶然。早在2007年,品尝过凤凰单丛茶的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杨炳延抱着到“中国乌龙茶之乡”走走看看的想法,专程到凤凰山寻茶。当杨炳延品尝文国伟的茶叶后,提出买茶要求,由于不知其身份,文国伟拒绝杨炳延的要求。尽管如此,临行前杨炳延还是以习俗为名,坚持给文国伟孩子“利是”。看到客人如此有诚意,文国伟赶紧挑选宋种、宋茶王、夜来香、浪菜等六种不同品种茶叶,赠予杨炳延品尝。这时,杨炳延才告诉文国伟自己的身份。也正是有了这次经历,让文国伟萌发了“以茶为媒,广交国内书法名家,借助书法名家之力,提升凤凰茶知名度”的想法。为此,他拿出每年仅产出14斤、有700多年茶龄的宋茶王春茶的八成,以及其它品种的茶叶,通过邮寄的方式,赠送各界书画名家,并与书画家结交。2011年,获悉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经常品尝凤凰单丛茶,文国伟专程托友人送茶给素未谋面的范曾,他的茶叶征服了范曾的味觉,并专程书写“宋茶王”三个字赠予文国伟。不仅如此,杨炳延从2007年起,每年多次相约文人墨客赴凤凰镇寻“茶根”,并相继为文国伟留下10多幅墨宝。在他感染下,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位书法名家慕名到凤凰品茗、观光,并为其留下许多墨宝和书画作品。

“以茶为媒,与国内书画名家结缘,借助他们之力,提高茶叶附加值和知名度,擦亮凤凰单丛茶的品牌,让凤凰单丛茶香飘更远!”文国伟道出他的“茶叶文化梦”。为此,他一方面严把茶叶质量关,一方面斥资几百万元,注册“宋脉文氏”LOG,并设计茶叶系列包装,形成产、销一体化的茶叶品牌,致力做大茶叶文化品牌;启动建设占地400多亩的宋脉文氏生态园,分区独立种植12个品种的茶叶,并预计在近期,邀请国家、省级书画界专家莅园种植凤凰单丛茶,将其打造成为凤凰单丛茶的又一个文化品牌。

有用+10
分享

凤凰单丛桂花香怎么泡品鉴桂花香单丛

凤凰单丛桂花香是一种独特的香味,尤其在冲泡过后的味道真的是浓郁清香,口感更是不用说,很多人喜欢喝凤凰单丛的桂花香茶,是因为它的香气惹人喜爱,有的在冲泡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种的问题,下面就简单带大家来了解下凤凰单丛桂花香怎么泡的,一起来观看吧~

凤凰单丛桂花香怎么泡品鉴桂花香单丛

凤凰单丛桂花香怎么泡

冲泡技巧:

第一步:老规矩,先洗具。

第二步:投茶三成满。

第三步:洗茶。

第四步:采用沸水悬壶高冲。

第五步:用壶盖将泡沫抹去。

第六步:追温。 第七步:5s-10s出汤。

凤凰单丛桂花香怎么泡品鉴桂花香单丛

1:潮州工夫泡法5-10秒;甜,甘稍厚,轻微涩感;

2:盖瓯杯(公道杯)泡法6-9秒;甜醇,回甘,水味明显;

3:壶泡法9±3秒,甘甜醇和,回甘快,用不同冲泡法出汤的时间也有差异;

盖碗潮州工夫泡法:出汤时间5±3秒;

盖瓯杯(公道杯)工夫泡法:出汤时间6±2秒壶泡法;

壶泡法:出汤时间9±4秒。

品鉴桂花香单丛

桂花香也可以被叫做群体香单丛,是凤凰单丛的十大香型之一,因为茶叶有自然的桂花香而得名。干茶条索紧结细长油润,带有明显的花香。在消食去腻、提神减肥方面的作用还是相当不错的。

桂花香干茶

桂花香馥郁沁人心脾

在凤凰单丛的众多花香型中,蜜兰香不仅是市面上较为受欢迎的单丛,而且也是公认的让人容易辨别出来的一种花香。而在小编的印象中,一直以为蜜兰香的辨识度很高,直到小编喝了桂花香后,才知道一香更比一香高。

桂花香汤色

这款桂花香单丛的香气并不就等同于桂花乌龙,桂花乌龙的香气是乌龙茶通过窨制桂花而来的,而单丛的花香则是天然地形成。不仅在洗茶时冲泡出来的香气就浓郁好闻,而且还一直很持久,并没有散退得很快。

桂花香叶底

从香气的辨识度上,兰花香与桂花香是单丛众多花香型中最容易让人闻出来的,而且花香馥郁好闻。同时桂花香的口感也是相当不错的,滋味入口顺滑,满满的都是花香味,甜香很快地出现。在这扰人的春困时节,让人喝着精神也特别的舒畅。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掌握住冲泡技巧,就没有那么难了,希望以上内容对你们有所帮助~

凤凰单丛茶叶加工

凤凰单丛茶,属于是一种半发酵的乌龙茶,为著名的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关于凤凰单丛茶制作工艺,是一种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化的结合下生产制作的,制作过程大概分为有: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6道工序。而按照制作工艺的不同,又分为有不同的品系,比如有肉桂香、黄枝香、蜜兰香等等,就凤凰单丛茶的十个香型里面,就已经有80多个的品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那么,为了让大家都了解凤凰单丛茶,我们今天要来说的是关于它的制作工艺流程。

凤凰单丛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凤凰单丛茶叶加工

凤凰单丛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凤凰单丛茶的制作,从初制到精制,工艺流程大概分为有12道。

1、初制工艺流程:晒青→凉青→做青(浪菜)→杀青(炒茶)→揉捻→干燥6道工序。

(1)晒青。就是让茶叶内多余的水分去掉,只剩下10%-15%之间。

(2)凉青。萎凋的鲜水水分得以补充,叶细胞恢复生机,呈紧张状态。

(3)做青。做青就是由碰青、摇青、静置三3个过程往返交通次数进行,至少4次以上。

(4)杀青,高温快速,杀熟、杀透、杀均匀。

(5)揉捻。让茶叶条索紧结,叶细胞破碎率在50-60%。

(6)干燥:烘焙二次以上,茶胚失水率90%至94%。

2、精制工艺流程:归堆→拣剔筛末→拼堆(分级)→烘焙(提香)→摊凉→包装6个环节。

(1)归堆:同香型的归堆,翻拌均匀。

(2)拣剔筛末。茶枝、未、黄片≤1.8%。

(3)拼堆:按表1等级标准分级拼堆。

(4)烘焙(提香):烘焙两次以上,含水率4%至5%。

(5)摊凉:退热至室温,密封封存。

(6)包装: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凤凰单丛茶品质特征


凤凰单丛茶,以四绝著称,分别是: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它的外形是挺直肥硕的,看上去很油润;香气方面的话,属于是那种优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气;冲泡后,汤色时候清澈明亮的橙黄色;滋味口感非常的浓郁、爽口、回甘;叶底青蒂绿腹红壤边,有耐冲泡的特点,所以形成了凤凰单丛茶,拥有色、香、味俱全的特点,而受到众多茶友们的喜爱。

还有一点,凤凰单丛茶的“山韵味”,这是使辨别它是低、中、高山的一个专门特点。所谓的“山韵味”,其实指的是对它口感滋味的一种描述,是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而形成“山韵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优越的生态条件,二是良好的茶树品种资源,三是精湛的采制工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都形成不了单丛茶的“山韵味”,这也是上等凤凰单丛茶的一个最关键的特点。

总结:关于凤凰单丛茶制作加工流程就介绍到这里。其实,一款好茶,往往需要精湛的工艺去制作,这样才可以成就产品的优越性,成为一款好茶,拥有好品质的茶叶,这样的茶叶不仅仅让品饮着得到嗅觉、味觉上的享受,而且在健康益处方面也会收获到很多好处。

回眸觅香“宋种”凤凰单丛茶

品潮汕工夫茶,喜爱凤凰的茶客最爱炫耀的莫过于宋种单丛了,这个品种在不同时期曾名“大叶香”、“岩上珍”、“黄栀香”、“丰收茶”、“东方红”,既有时代的色彩又展示其身份的显赫。

宋种,宋代已有的品种?在凤凰山上至今确实生长着上千株百年及数百年的老茶树,它们构成了凤凰茶独特的单丛品系,也铸就了它悠远的茶叶生产史。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唐·陆羽《茶经》)中华始祖神农炎帝为子孙的幸福发现了第一片茶叶,之后这种让人“神清气爽”的叶子,从一味最好的解毒草药变成了国饮,中国也成茶叶发源地和生产大国。这漫漫的茶路,距今有五千多年了吧。

中国茶叶还以品种繁多而著称,凤凰单丛也添列其中,特别是这些年凤凰单丛以“香高韵长”、“形美、色翠、香郁、味甘、耐冲泡”的特质为世人称绝,凤凰镇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凤凰茶是中国的国宝”(日本茶叶博士松下智语)。

高山出名茶,名茶总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凤凰茶也一样的。

兵荒马乱的南宋,炎帝二年即1278年幼帝赵丙被元兵追杀而一直南逃。在经过凤凰山时,这个小皇帝饥渴难忍,又找不到水源,侍从们在山上茶树采下叶尖似鸟嘴的叶子,嚼后生津止渴,爽心提神,皇帝连连称赞,自此后人广为栽植,还称之为“宋种”。

也有另一种更为神奇的说法。小皇帝逃到凤凰山时口渴思饮,山上的“凤凰神鸟闻知”,于是“口衔茶枝赐茶”……凤凰也叫“鸟喙茶”或“鸟嘴茶”,这鸟嘴茶也就是“宋种”。

凤凰茶是否开始于宋代,至今没有找到确切的史料记载,所以不敢妄说。但凤凰山上真的存在过“宋种”的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处的乌岽山李仔坪草坪地巨石旁,茶树有十个分枝,枝繁叶茂,采摘时十人上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做出的茶叶品质优良,当地人将它视为神树,每年除夕均为其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茶商能得到者把它供为镇店之宝。遗憾的是这棵茶树于1928年枯死了。1954年有茶叶技术员梁祖文调查测得这棵枯干茶树主干直径达46cm,并锯取两截送当年汕头专区工农业生产展览会展示。处于自然生长或半野生状态下的茶树有如此径粗,生长当在数百年以上。现在凤凰山仍有冠称宋种的名丛4株,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东方红”诸多名号的乌岽李仔坪泰石鼓下的宋种黄栀香、乌岽李仔坪中厝厝后的宋种黄茶香。(邱陶瑞《潮州茶叶》)

寻觅着悠悠的茶香,潮汕茶叶生产的来路有据可考者应该是明嘉靖间,潮汕茶叶此时已形成种植和生产规模,还成了朝廷征收的贡茶。当时饶平县每年须贡“叶茶一百五十斤二两,芽茶一百八斤三两”(明·郭春震《潮州府志》)。饶平当年的茶叶产区也包括了凤凰山区,而出贡的数量相当于全国贡茶的十分之一强。

茶香飘过千百年,回眸有“宋种”那一株的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