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万亩白茶引领德江农业转型

万亩白茶引领德江农业转型

2019-03-14 访问量: 38 茶礼仪网

万亩白茶引领德江农业转型

德江合兴农民流转出土地进入当地茶企就业。

万亩白茶引领德江农业转型

鸿泰茶业的工人在加工茶叶

万亩白茶引领农业转型

——德江县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轨迹观察

  秋冬之际,沿着新开通杭瑞高速走进黔东北的德江县合兴镇,深入合朋、鸟坪等地,满眼是葱郁的茶山。其间,数十名农民正在为茶苗除草、松土……

  这里是合兴万亩白茶基地。近年来,该镇瞄准白茶市场,通过引进企业带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流转土地发展生态茶园,大力发展茶产业。

  以该镇为核心区的德江县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是全省“5个100”工程之一,园区覆盖合兴、煎茶、堰塘等乡镇19个村,总面积93.58平方公里,园区计划总投资7.51亿元,发展2万亩白茶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特色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

  多形式流转土地 园区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作为德江茶叶产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合兴镇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管理,以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引导大企业、大资金进入农业领域,促进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

  该镇党委书记吴飞介绍说,通过企业带动,土地流转“转”出现代农业园区,村民从自家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在茶园基地里打工,当起了产业工人。

  然而,一开始,不少群众并不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别人种茶。“土地可是我们的命根子,没了土地,我们靠啥吃饭啊。”合兴镇合朋村60岁的李祖辉就是其一。

  如何才能让群众愿意流转、放心流转?村里以干群恳谈会等形式,引导群众算经济账和长远账,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德江把农民利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采取“网上公示,竞标流转”的方式,既激发群众流转土地积极性,又吸引多家企业竞标“争”土地。鸿泰、永志、众心等5家茶企参加现场竞标,最终,鸿泰茶业获得1万亩土地租赁权。

  “我要流转”逐渐成了主流声音,仅合朋村就流转土地800余亩,涉及220户。如今,李祖辉不仅每亩有500元的租金,每天还在基地上打工挣钱,月收入2000元左右。这样的产业工人在该村就有近200人。

  目前,园区2000多农户流转土地1万余亩,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获得股金、取得薪金,有效增加收入。

  夯实设施基础 引进企业入驻促发展

  在合兴镇合朋村通往茶园的路上,不时看见一堆堆的沙石堆放在路两旁,茶农们或在铺垫路石,或在加宽茶园机耕路,一派忙碌。村支书陈旭芳说,自县里整合项目实施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后,村里的茶园生产道路逐渐完善。

  德江县采取财政支持、项目支持、企业投资、信贷融资、农民自筹等办法,多方整合资金,加大园区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悉,未来五年,将通过整合水利、交通、林业等项目,实施项目11个。

  据统计,1至11月中旬,德江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共完成投资10392.5万元;招商引资签约资金8.1亿元,到位资金2820万元。园区新建产业路96.22公里、水池1470立方米、沟渠71.1公里,架设供电线路6.4公里,新建大棚65560平方米、喷滴灌42公里、冷库1404平方米。

  目前,该园区入驻经营实体71家,其中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58家,注册资本13898万元;大中型茶叶加工厂2个,年产能2000吨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现有农业服务组织3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县级以上品牌5个。

  根据发展目标,该园区将建茶叶粗精加工厂12个、茶青交易市场5个、茶博园和茶叶交易市场各1个,引进6家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

  坚持“三化”理念 做大产业做强园区

  随着土地流转,一批农村经营主体开始出现。在合兴镇,已涌现出杨通高、徐守东等42户10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大户。

  坚持“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理念,德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做大产业,做强园区。

  鸿泰茶业于去年9月入驻园区,签约资金6800万元,拟建白茶茶园1万亩,新建茶叶精深加工厂1座,同时打造白茶旅游观光、休闲中心。该公司一边建基地、抓管理,一边树品牌、创市场,先后获得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所产茶叶在各类茶博会上斩获“5金6银”。

  在煎茶镇,引进上海大核实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4亿元,发展生态白茶茶园1万亩,并拟建茶博园和茶叶交易市场,展示德江茶文化、茶叶品牌,搭建市场平台。

  在堰塘乡高家湾村,引进贵州丰彩大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利用距县城近的优势,打造都市农业观光园。该公司规划5500多亩、总投资5亿元,将整个园区规划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运动休闲及拓展区”、“山地果园”等12个原生态的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区。目前,已流转土地2500余亩发展果蔬基地。

  据悉,到2017年,德江茶叶产业示范园区主导产业茶叶面积将达3.326万亩,总产值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50%以上。

有用+10
分享

安吉“中国白茶第一村”肩挑手提忙补水

  40℃,41℃,42.1℃,罕见的高温,10万亩白茶遭遇严重旱灾,半数已处于焦黄状态,安吉茶农焦急万分。

  在有着“中国白茶第一村”之称的溪龙乡黄杜村,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拉水农民,有的用三轮车,有的用平板车,有的用摩托车,还有的肩挑塑料水桶,俨然是一支运水大军。

  安吉是个山区县,10万亩白茶大多种植在山上,但由于山上地表土浅,连续高温让茶园的水分蒸发得非常快。在黄杜村茶园里,原本翠绿的茶树,已经半数出现焦黄,走近一摸,焦黄的叶子立即变成了碎屑。

  黄杜村的茶农陈进发虽然汗如雨下,仍然顶着烈日在陡峭的茶山上浇水。陈进发说,他是幸运的,自家的茶山附近还有个小水库。他儿子买了水泵和水管,约有300多米长的水管一头伸进了小水库。

  “这10多天来我们一家5口都在山上浇水,常常是凌晨4时就来浇水了,一直浇到晚上12时。现在浇点水,叶子虽然还会焦,但能保住茶树的根,明年还能有点茶叶。要是不把根保住,这片茶山就完了。”陈进发边心疼地摸着已经变软的叶子边说,往年天气再热,也就那么几天,根本不用上山浇水。今年,他已经买了4个水泵了。

  与陈进发一样,黄杜村所有的茶农都在抗旱保茶园。

  “如果天还不下雨,小水库的水也会抽干,要保住这里的1万多亩茶山,就要用大塑料桶往山上运水了。”村党支部书记盛阿伟忧心忡忡。

  10多天来,安吉县四套班子成员全部走进乡村指挥协调,县农业局通过农民信箱提醒农户在极端天气下该采取何种保茶措施,并组织全县200多名农技人员现场指导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甘甜,是茶友通常对于高品质白茶滋味的正面评价。

甜是白茶的本味,人们对一杯白茶的最高赞誉,莫过于入口甘甜,然后回甘生津,人的本能味觉确是通过甜来获取愉悦感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回甘是什么?

所谓回甘,顾名思义,就是茶汤入喉之后返回甜味形成的特定滋味。白茶入口后清淡甘甜,在口腔回味绵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持久在口腔里回荡,在一口白茶的滋味间,展现味蕾带来神奇的冲击。

回甘也作为评判好白茶的重要标准,回甘程度与持久性越强的白茶,往往被认为品质越佳。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白茶为何会回甘?

白茶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对人的口感影响最大。

白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的。茶叶中还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也在茶汤中呈现甜味。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回甘物质有哪些?

白茶中的具体哪些物质导致了回甘现象的存在?它需要极为复杂的科学实验和长篇大段文字来分析解释,也可以只用一个算式来说明:

36%+4%+3%+5%=一次沁人心脾的回甘。

★ 36%茶多酚

多酚类物质在白茶鲜叶含量中占高达18%-36%,呈现甜味。但同时根据研究表明,茶多酚的含量与茶汤回甘强度呈现了显著正相关,茶多酚含量越高,回甘越浓。茶多酚含量与白茶的清淡甘甜和回甘持久息息相关。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 4%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白茶鲜、爽的主要成分,含量约占总量2%-4%,春茶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季节,大湾头白茶只做春茶,品尝大湾头白茶时明显能感受到它的鲜味和回甘都更为浓厚悠长。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 3%有机酸

有机酸,即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在茶叶里大约占了总量的3%,包含了苹果酸、柠檬酸、亚油酸等多种种类,并且在制茶过程中,其有机酸的含量还会增加。它通过刺激唾液腺的分泌,让人在喝茶时产生生津回甘之感。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 5%糖类

白茶中,多糖类占了总量的5%,它们名为糖却不甜,而是靠其一定的粘度在口腔滞留,通过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成麦芽糖,正是催化过程产生的时间差,造成了回甘持久效应。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白茶?

饮一大口白茶茶汤,使茶汤充满口腔,慢慢感受其鲜爽性和清甜性。咽下后如果舌面或舌底有津液缓缓释放,并伴有甜甜的口感,且持续长段时间也不减弱,便可以称为回甘持久了。

一代白茶王

小型全自动茶叶包装机 一代白茶王

又是一年一度安吉白茶飘香的日子。

当安吉茶农们正在纷纷抢收今年的第一片新茶时,你们是否还记得就在一年之前一位与茶为伍了一生的老人却永远离开了那片他永远喜爱、并为之奋斗大半辈子的安吉白茶。

他就是被安吉茶人尊称为一代白茶王的老茶农盛振乾。

因为爱茶,也许是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身份,我与老人及其家族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老人辞世的时刻,因为时间过于匆忙,未能送他最后一程,至今遗憾。

又到清明时节,我应新农村周刊编辑部的邀请,再度努力去追忆大山坞白茶的创始人盛振乾,以此来纪念这位为安吉白茶作出过特殊贡献的老人。

我与老人同属安吉县溪龙乡人,算是老乡。

初次认识老茶人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

1996年清明前夕,因一位友人的介绍,说溪龙乡黄杜村大山坞茶场生产一种奇异的茶叶,采摘前叶片呈玉兰色,加工制作后茶叶呈鹅黄色,品一口更是沁人心脾。

那时正在安吉县报工作的我,立马激起了前去探访的欲望,便匆匆前往。

虽说第一次见面,但老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更是一位朴实的山里人。

走访的一个上午,老人热心地带我参观了茶园,观看了制茶工艺。

在细细品味新茶的同时,他乐呵呵给我介绍起大山坞白茶(那时候就这个称呼)的成长经历。

1981年,他与县林科所高级农艺师刘益民等人,将长在天荒坪镇大溪深山中一棵有着千年历史的白茶王,通过无性插扦繁育技术在林科所培育成功,因其所生茶叶叶片呈白色而特别名贵。

盛振乾是个有心人,他在自家茶园里试种,10支、100支、1000支,慢慢繁育,1990年他先种了一分田,采制的白茶经检测,氨基酸含量高出普通绿茶一半以上,特别引人注目,随后他不断繁育茶苗,站在了白茶亩市场的潮头。

到1993年,他种了10亩白茶。

在盛振乾的手里,安吉白茶从10亩起步,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成长为一片大产业。

就是那年,白茶的第二故乡溪龙的白茶种植面积就达到千亩。

他们家种植了近百亩的白茶,小型加工厂也筹建起来了。

临行前,老人再三嘱咐我,不要过多地宣扬他,而应该多说说白茶的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

也许是老人的肺腑之言深深打动了我,也许是老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激励了我,自从有了那次接触之后,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被他戏称为玉凤的白茶,从此开始跟踪安吉白茶成长和发展的历程。

每当安吉白茶飘香的时节,我总会出现在新绿闹春的茶园,第一个发布白茶上市的消息,即使后来我离开了安吉,来到湖州日报社工作,但只要有时间,每逢新茶上市的时节,我总要去看看他老人家,与他一起品品香茗,一起摆摆茶的龙门阵。

从百亩到千亩,由他亲自缔造的大山坞白茶把安吉白茶推向了最高境界。

1999年,大山坞白茶不仅夺得中茶杯金奖,而且在中茶杯的评比中以绿茶第一名的成绩首次超过西湖龙井。

荣誉一经取得,他就高高兴兴地将成果告诉当时的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为此批示农业部门积极引导有条件地区的农民大力发展安吉白茶。

进入本世纪之后,因为年龄的原因,老人家将白茶经营与发展的大权交给 4个子女,但他依然牵挂安吉白茶的成长。

一次,他告诉我,安吉白茶获得那么多的金奖,确实值得高兴,但千万不能骄傲,宣传更要冷静,还是要多宣传西湖龙井等国内一些名优茶的长处,因为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这些话他不仅仅是告诫自己的儿女,而且每当那些种茶新手前来求教时,他也这样说。

记得两三年前,由于一些茶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把大批茶苗引到外地,结果外地的白茶纷纷冲击本地市场。

老人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在一次采访中,他对我说,要呼吁政府严格管理好白茶的源头,防止本地市场被他们那些假冒的白茶搞乱。

为此,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我还专门就此话题写过,并得到一些领导与茶农的肯定。

老人走了。

走得那么匆忙。

但一批因安吉白茶而致富的茶农至今没有忘记这位老茶人。

在中国白茶第一村溪龙乡黄杜村采访时,在茶农们的闲谈中流露出对老人家的依依不舍之情。

村党支部书记盛阿伟告诉记者,老人家虽然走了,但他的勤劳本色、善良之心、爱民之情却深深根植在这片他生活了七十多年的土地上,并正在被后人不断丰富、不断传承。

老人走了。

走得那么匆忙。

但我们可以告慰的是老人家时刻惦记的那片安吉白茶正在被做强做精做大。

去年,安吉白茶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

他的4个子女没有辜负老人的殷切期望,在大山坞白茶的领舞下,被尊称为茶中奇葩的安吉白茶规模越来越大了,名声越来越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