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铜鼓有机白茶基地被列为省农科园试点

铜鼓有机白茶基地被列为省农科园试点

2019-03-14 访问量: 42 茶礼仪网

  近日,该县申报的“铜鼓有机白茶科技示范园”项目,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第五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这是该县茶叶产业在“十二五”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中获得的首个农业科技园区(试点)项目。该县茶叶产业将在科技成果研发应用、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培训新型农民等方面获得省科技厅的重点支持。

有用+10
分享

湖北“兴山白茶”通过农产品地理标识评审

昨日,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兴山白茶”农产品地理标识顺利通过省、市农业局专家组现场评审。这是我市继“邓村绿茶”、“宜都宜红茶”、“远安黄茶”后,第四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的茶叶品类。

经过实地考察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兴山白茶”是低温敏感性白化茶地方变异良种,按照绿茶工艺制成的特色茶叶品种,具有条索均匀完整、色泽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完整等特色,符合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评审要求。

据了解,兴山县目前种植白茶2万余亩,县委、县政府计划每年用于茶产业发展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引导茶农每年稳步发展5000亩,力争用3至5年时间发展白茶4万亩,产量1000吨,总收入4亿元。

白茶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经生化测定其氨基酸含量6.5%,是其他绿茶的两倍以上,而茶多酚含量仅为普通绿茶的一半。白茶氨基酸含量高,可起到降血压、护肝等功效。

中国白茶之乡:推介百年功夫政和好茶茗香北京

  8月16日讯“千年白茶、百年工夫”,政和茶叶素来以更持久、悠长、醇厚的口感为人津津乐道。今天上午,由福建省政和县主办的政和茶叶推介会在北京马连道马正和茶城举行。全会旨在提高白茶加工技艺,弘扬白茶文化,促进茶艺交流,让作为“民茶”的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更多地深入人心,立足名茶,辐射全国。

  政和是“中国白茶之乡”。据了解,本次推介会成立了政和茶叶北京流通协会,政和县向华北地区100多家茶叶经销企业授予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经营权。政和10家茶企特做专项推介,组织全国有关知名专家开展茶叶发展论坛活动。现场还进行了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的茶艺表演,并展示了政和白茶茶王拍卖和政和政和茶文化书画作品等。

  因茶得名第一县

  政和是古老的茶乡,产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末五代时期。到宋代,政和已成为“北苑贡茶”主产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关隶县向徽宗皇帝进贡白毫银针,龙颜大悦,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关隶县遂改名为政和县,成为全国因茶得名第一县。白毫银针因品质优而产量少,在北苑贡茶中名列第一,是帝王杯中佳茗,备受推崇。到了明朝,政和茶叶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政和人民经济生活的重要来源。清朝,政和茶叶发展到鼎盛时期,茶事季节一到,茶工被雇佣一空。光绪五年(1879年),政和铁山村发现政和大白茶,并得以大量繁殖推广,政和人民利用政和大白茶作为原料,制作的各色名茶相继问世,品质大幅提高,声名鹊起。

  天赐种茶宝地

  政和县地貌属东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200至1000米之间,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有着“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80%以上的土地为适应种植政和大白的红壤和黄壤,是天赐的种茶宝地。政和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8%,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面积最大的高山台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的氧吧、避暑的胜地”,境内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78%。水系十分发达,全县流域面积在4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2条,年平均径流量19.8亿立方米。地下水在1米以下,地下水资源为1.37亿吨/年,生态环境保护好,天然水质都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品质优异曾遭仿冒

  清咸丰、同治年间,“政和工夫”红茶脱颖而出,以极佳的品质,当年在福州茶行备受青睐,售价倍高。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政和工夫红茶获得大奖后,发现有些不法商人开始仿冒政和工夫茶,给政和工夫茶的销售带来了不良影响,政和万先春茶行专门针对外商识别真假问题,1926年印制了一张英文打假声明。

  政和白茶、福鼎白茶,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均为福建特产,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也不同。采用政和大白制成的白茶产品以条索肥壮、味鲜、香清、汤厚为显著特征,在国内极其罕见,属世界顶级白茶。采用政和大白制成的政和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茶品乌黑油润,芽茶金毫显露,条索简洁,耐品耐泡,汤水清澈、艳红、明亮,口感更醇厚,更鲜甜。

  政和人喜茶、好茶,也爱斗茶,待客常常是以茶代酒,有着茶杯一端就是好朋友的豪爽与热情,千百年来,政和茶慢慢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随着政和茶叶的不断发展,不仅有效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同时还辐射带动政和县竹产业、茶食品、运输业等发展。

  “中国白茶之乡”、“千年白茶、百年工夫”……目前政和全县茶园总面积11万亩,通过有机认证、生态茶园8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8亿元;全县共有茶企150多家,在全国设立茶叶销售网点1000多个。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相对于其它地方白茶、红茶,滋味更持久、悠长、醇厚,白茶更是达到了全国出口量的70%。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正在政和人民的手中绽放新枝。

  “政和白茶,中国味道”。政和县县长黄爱华对政和茶叶的前景满怀企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政和茶产业一定会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伍策易铭)

太姥山下林氏白茶历史渊源

茶馆销售茶叶 太姥山下林氏白茶历史渊源

太姥山延伸山脉下有一处美丽的村落--七斗坪,位于白琳镇翠郊村附近。

这里山环水绕,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古便是绝佳的产茶胜地。

此处制作的太姥银针和白毫银针均是品质上佳的白茶。

群山掩映间,住着几十户林姓茶农。

他们的祖籍原在安溪,世世代代以种茶、制茶、售茶为生,明末因避战乱不得已离开安溪,另觅新的居住之地。

久闻七斗坪是个茶香四溢的产茶胜地,便不远千里迁居于此,继续以茶为业,用心做茶。

当时福鼎最为出色的茶商是翠郊的吴家,依靠经营优质的福鼎白茶及白琳工夫红茶,富甲一方。

吴家对茶叶品质极为重视,每次收购茶叶,都要品而再品,反复斟酌、评审茶之香韵,从中挑选最优质的茶叶,作为自己的主要茶源。

如此严格的品质标准,令众多茶农望而却步,却让林家在茶界脱颖而出。

林家在传承安溪祖辈制茶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地太姥山原有制茶技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钻研创新精神,制出了自然、健康的优质茶叶,备受吴家茶商的认可和称赞。

作为茶商的吴家和世代种茶、制茶的林家就这样携手共同缔造了福鼎茶叶辉煌史上的一段佳话。

七斗坪也因此处处飘荡着茶香,仿佛是个茶叶的海洋,被后人称为茶洋里。

至今翠郊仍保存着一处完整的古民居,见证着这段清乾隆时期福鼎白茶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