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陈年普洱茶怎么喝?

陈年普洱茶怎么喝?

2018-03-07 访问量: 142 茶礼仪网

  陈年普洱茶怎么喝?喜欢普洱的朋友们,对于怎么泡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陈年普洱茶怎么喝?怎么泡才能让普洱茶发出香醇的味道,陈年普洱茶怎么喝?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学学吧!

  第一泡

  第一泡称为温润泡。先往壶里注人沸水至茶壶的一半,迅速上下左右摇晃一下茶壶,把水倒出。这样既可以达到洗茶的目的,又能使茶叶得到初步的滋润、舒展。

  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储藏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沉积脱落的茶粉和尘埃,通过洗茶可以洗尘润茶。

  有人不主张洗茶,认为第一泡乃精华之所在,其滋味非以后几泡所能比。当然,这种见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二泡

  第一泡水要倒干,然后用沸腾的开水注入茶壶,才开始第二泡。如果冲泡的是陈年普洱茶,第二泡时不要打开壶盖,将茶壶静置一会儿,再进行第三泡;如果闻到些许涩味、酸味等杂味,可在出汤之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1分钟,再将壶盖盖上静置。

  第二泡中停壶静置的步骤比较重要,对这段时间的控制意在设定壶内水温,因为只有温度适宜,茶汤才会显出真味。具体浸泡时间要视茶量而定,茶叶放得多,浸茶时间就要相应缩短;如果茶量太多、温度太高,第二泡之后应立即冲下一泡。

  一般而言,无杂味的茶的浸泡时间在20—40秒。紧压茶如砖茶、饼茶、沱茶的浸泡时间可以短些,普洱散茶的浸泡时间则稍长,但都不宜浸泡过久。当然,冲泡者可依个人喜好,通过变化浸泡时间来调整茶汤的浓淡。

  不同的普洱茶晶,其生熟、陈期长短、茶性强弱均有所差别,要掌握好浸泡时间,除了平时多积累外,还可由个人需求作调整。

  第三泡

  第二泡浸茶时间结束后,即可冲人第三泡沸水,第三泡并不要求很高的温度。

  第三泡的浸泡时间大约为1分钟,可以倒出茶汤查看,如果颜色不够浓,就再等一会儿,不过出茶之前,要将壶稍微摇晃一下。

  普洱茶茶汤若呈透亮的深枣红色,上面浮有一层雾,雾黏,吹之不散,且茶汤不酸,则是难得的好茶。

  之后的几泡过程大致与第三泡相同。

  最后一泡

  在所有的茶类中,普洱茶是冲泡次数最多的,可反复冲泡至颜色变淡、味道变淡。陈年普洱茶可冲泡的次数较近代普洱茶少,一般为7泡左右;新制或陈放不久的普洱茶,有些可冲至20泡。但是冲泡的次数不是绝对的,冲泡过程中,如果浓度不够,或者味道不足,就可以认定此泡为最后一泡了。

  如果冲泡的是陈年普洱茶,在最后一泡茶汤倒出之后,不要着急清理茶渣,可以用滚烫沸水低冲人壶,之后盖上壶盖,将壶静置一旁。待茶壶温度降至室温时倒出茶汤饮之,或许还能品味到熬普洱茶才有的味道。如果浓度控制得当,此一泡仍不失为好茶。陈年普洱茶怎么喝?就是这样喝!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文革砖泛滥成灾,和文革没一毛钱关系

普洱茶文革砖泛滥成灾,和文革没一毛钱关系

(图为市场上的冒牌货)

文革,是个臭名昭著的词,然而在普洱茶行业,“文革砖”却是个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这不好理解,可也很好理解。

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嘛。

1966年到1976年,勐海茶厂压制的普洱茶不算少,但兵荒马乱的,普洱茶又不值几个钱,没人会当文物来收藏,以至于近40年过去,文革砖就要变成古董了。

不得不说,文革砖的茶箐是上等的,当时普洱茶“茶贱言轻”,若还有人制假,那就真傻了。

毛主席喜欢喝毛尖,喜欢喝西湖龙井,没听说喜欢普洱茶,所以整个毛时代,普洱茶都不上台面。

文革结束后,民间有“两邓领导中国”的说法,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老百姓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国家和政治也随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逐渐开放开明起来。

没多久,另一个姓邓的人横空出世——他叫邓时海。

普洱茶文革砖泛滥成灾,和文革没一毛钱关系

他对普洱茶行业的贡献,不亚于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

1995年,他石破天惊地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像邓小平样,牛人都不多说话。七个字就够了,普洱茶开始以火箭般速度发展,时至今日,连街上蹬三轮车的都知道普洱茶。

普洱茶高速蹿红,可用牛逼闪闪咄咄逼人来形容,然而普洱茶再牛逼,也不能数宗忘典,将邓时海的功绩一笔抹掉。这和将陈独秀开除出党,有什么区别?

拉拉渣渣无非是想说文革砖传世稀少,当年谁也没想到普洱茶以后会交狗屎运,流落民间的砖茶,全中国也找不到几块了吧。如果有,那铁定是天价。

少,就有市场。

少,就是机会。

少,就能赚钱。

于是,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遍地都是“文革砖”,印有“勐海县革委会”“抓革命,促生产”等字样的内飞和包装、发黄的棉纸、惨不忍睹的品相,都像是从文革正步走来,仅售百八十元。

甚至有很多是熟茶。熟茶不可以吗?

普洱茶文革砖泛滥成灾,和文革没一毛钱关系

昆明茶厂1973年才出现的一项技术,文革结束才在全省大规模推广,勐海茶厂可能在文革期间制作熟茶吗?

由此,所谓的“文革砖”,不过是个营销概念而已,其实,造文革砖品文革砖的人,不定是崇拜文革价值,他们崇拜的毛主席在纸上,而不是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

不过,你花80元买到250克的文革砖,其实也真该搞个大patty请些朋友庆祝一下的,让他们再塞你250元的红包:

祝贺你,正式加入二百五俱乐部!

勐腊拱丙山普洱茶怎么样?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古茶山

勐腊拱丙山普洱茶怎么样?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古茶山

“藤震山普耳茶”能短时出浓汤、出甜味,苦涩感收敛很快,一杯入口,从喉咙到心田的干渴焦燥立消,甘润生津持久不散,的确是好茶。品着这样的好茶,欣赏着共丙种植场“山上茶园飘香”的壮丽景象,谁能体会这一切经历了17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在勐腊县这个到处流淌着茶水的地方,在澜沧江与动仑江交汇处的莽莽深山中,还有一座享天地精灵,藏人生味道的拱丙山,这是一座鲜为人知的茶山和种植场。

在华林的丈夫,原云南省公路局李一属副局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拱丙山种植场。这里到处是“山上茶园飘香、山脚胶树流浆”的壮丽景观。有谁会想到昔日这里曾是荒凉之地呢?

1988年,省公路局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安置好改革后而产生的富余职工及待业职工子女,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支持勐腊县政府提出的“打开山门,开发荒山,帮助兄弟民族脱贫致富”的举措,决定投资开发拱丙山,并从景洪总段抽调一批先遣人员于时年5月进驻荒山、安营扎寨、披荆斩棘、劈山开地,开始了漫漫拓荒创业路。至1992年,拱丙种植场初具雏形,隶属于景洪云路实业总公司。经19年的拓荒创业,如今的拱丙种植场已有胶园10010亩,茶园1500亩,有4个生产队、1个标胶厂、1个茶叶加工厂、1所职工子弟小学,从业人员546人,总人口1184人。

云路公司领导告诉我们,在拱丙山800米海拔以上都是他们公司种植的优质大叶茶。为看到这些我已喝过但没有看到的好茶,我们只在种植场办公室稍事休息,便乘车沿着云路公司修建的连接几个寨子的沙石公路去观光。

拱丙山种植场场部隐蔽于深山凹中。在种植场周围有旧龙老寨、藤山老寨、新寨、拱丙寨、扎王寨、阿克寨等散落的几个小山村。在这里,森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线,人们就生活在茶林中,连空气都仿佛飘散着茶叶的清香,让人分不清到底是茶园还是村寨,因为茶树就长在山村的房前屋后,有的长在包谷地里,有的就在村落中间,树叶墨绿。人们形象地说,“古茶在寨子中,寨子在古茶林中”。

在一家制茶作坊,房门前至今仍生长着一棵老茶树,树围90多厘米。当地老人回忆说:“听祖上说,以前每年到春茶采摘时节,官府都要派兵到我们这里监督茶叶生产,制作进贡的‘团茶’”老人还说,这些老茶树都是古时候种下的,茶味清香可口,回味甘甜。

次日清晨,我们从海拔一千多米的拱丙种植场场部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徒步迈上藤簸山茶园。山不太高,但路却很远。今天走的路不下十二三公里。走在森林里,有树叶遮阴,还挺好受的。山上有许多山茶植物,小路两侧全是与各种乔木混生在一起的有机生态茶园,长得郁郁葱葱、芽叶肥壮。经过一个小山村,继续艰难地行进,更多的古茶树不断出现在眼前。

这些一棵棵、一丛丛的茶树,或高或矮,叶墨绿发亮,一些茶树仅一人多高,是因为长期采摘,使它保持了适合于采摘的高度,但还是有一些长得高大苍劲。有一棵长在樟树下的大茶树,它的树干很粗壮。大茶树枝繁叶茂,从基部分三个叉。为同其他植物争阳光,树干直冲云霄,到树顶才出现分枝现象。坡太陡,我们没法丈量树幅。由于周围树林太密,广角镜头也拍不下全景,大家只好趴在地上找角度拍照。

山间小道,亚热带雨林的气候使得大家汗流浃背,同行的华林老师的女儿、在云南农大茶学院读大学的李湘云小姐一声惊叫,一条两米多长的青蛇横在路上,它伸着舌头鼓着眼,傲慢地看着我们,几分钟后才慢慢地钻进草丛。这里有很多很粗壮的树根,可以看出过去原始森林是如何的茂密,有的树桩还巍然立在古茶园里,像是要诉说什么。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丛生,虽历经沧桑,却生机犹盛,其茶叶不施肥、不喷农药,全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

当地人说山另外一边还有一片古茶林,需要2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继续向深山进发。藤窥山属拱丙山主峰,为六大茶山余脉,山下是罗梭江和被称为流淌着茶水的南腊河,植被保存完好,满山遍野随处可见奇花异木,只是路越来越难走,坡越来越陡。渐渐地我们进入更加密密麻麻的丛林里,身边随处可看见拱丙山种植场几年来种下的有机茶树。

有的茶树主干和支干上长满了说不出名的各类寄生植物。在树下腐殖土丰厚的地方,还有许多小茶树。有的有2米高。有的才有几十厘米高。原省公路局李一属副局长说,这些茶树的茶果成熟后就会在这些温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然后以旺盛的生命力上癣,渐渐形成生态的茶林。站在藤簸山山峰,拱丙山周边云雾缭绕,这里的茶园享尽了阳光和风的恩宠,汲天地日月之精华,更得纯净雾气之熏陶。置身于绿色世界怀抱,聆听着百鸟啼鸣,享受着古茶美味,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快乐。

借漫长的山路,李一属副局长和他在农大茶学院读大学的女儿李湘云边走边讨论。李副局长说:“我发现这种长在大森林中拱丙山大叶茶,做成普洱茶后,无论冲泡还是煮来喝,都能短时出浓汤、出甜味。这是什么缘故?”

李湘云说:“在学校老师说,是由茶的质朴、自然与率真的天然品质决定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资源性质。这里的茶,生态环境好,所以品质一定是极佳的。”

华林老师说:“是啊,我和蒋老师认为,一切生命历程必须是自然的。普洱茶便是以它彻底而纯粹的质朴与自然之美,傲然于万若之中,是那么卓尔不群。纵观普洱茶从历史到今天的生命历程,从茶的生长、采摘、初加工成型后到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并有一段自然贮存的历史过程。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露其真实性。从客观的角度,真就是美。凡事与物的真实性,就是它的最美。

然而,人是生活在感情世界里,因参与情感而引起了主观,所以对审美的能力,往往是落在客观的真性和主观的感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上。由于这个道理,真实性虽不一定就是美,但美必定在真实性的前提下所产生。”听着他们的谈论,我也在想,如台湾邓时海先生认为上好的普洱茶必是生产在云南一定区域属于大叶茶种的故乡,它们在充分吸收天地之灵气、没有污染的自然丛林里,茂盛地生长,茶叶大而肥厚,所含的成分最为自然浓烈。

所以在云南制造出来的青生普洱茶,因为茶性太过浓烈,有如野生茶种一样,无法马上饮用,必须要贮放多年促成后发酵,等到茶性转化温顺后才能冲泡饮用,所以贮存陈化的工序技术,也就成为普洱茶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继续前行,更加山高林密,行走越发困难,加上天色渐晚,我们只得返回云路实业总公司拱丙种植场场部。公司领导陪同我们参观了拱丙种植场的茶叶加工厂,喝到向往已久的“藤山牌普洱茶”。

“藤箴山普洱茶”的特点能短时出浓汤、出甜味,苦涩感收敛很快,一杯入口,从喉咙到心田的干渴焦燥立消,甘润生津持久不散,的确是好茶。品着这样的好茶,欣赏着拱丙种植场“山上茶园飘香、山脚胶树流浆”的壮丽景象,谁能体会这一切经历了17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与省公路局、总段、云路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当年地处偏僻的拱丙山,山高路远,十分封闭落后,附近的几个村寨不仅缺水、无电,还不通公路,当地民族仅靠山谷、玉米等为生,村民就医看病和孩子上学都得到几十公里外的麻林树乡。为开发拱丙山种植基地,800多名垦荒者背着粮食进驻拱丙山,边修路边进行垦荒种植。修通了横穿几个村寨通到种植场56公里的公路。

接下来,种植场带动附近村寨的共同发展,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为了解决种植场和附近村寨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省公路局、总段和景洪公路开发公司投入450多万元在罗梭江上修建一座50KW的水力发电站。1993年,电站建成发电,总公司免费为村寨架设了电线,安装了电灯,结束了千百年来火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村民们笑逐颜开。随着种植场的逐步开发建设,总公司还专门自筹资金为村民修建蓄水池,架通了自来水,出资16万多元支持旧龙小学的改建,通过上述有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行动,促进了各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

种植场经过几年的开发,种植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高茶矮胶”即山地在海拔800米以上部分种茶,800米以下部分种胶的种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逐渐有了经济效益,让村民们看到了种茶、种橡胶的前景。为了帮助村民们尽快脱贫,走上小康致富路,总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使村民们了解到种植经济作物的重要性以及经济收益。从1995年开始,附近村寨开始大量种茶、种胶,总公司派出技术员深入村寨进行技术指导,为拱丙寨提供了160亩优质茶苗和全套种植、采摘技术,并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这以后,附近村寨开始大量种茶、种胶,而且还发展到一定规模。

为了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到2005年底,共补助村民校苗款10多万元,村民们遇到疑难问题,总公司总是让技术人员不遗余力地进行指寻。随着种植场进一步发展,为了打开销路,拓宽市场,增加效益,总公司在拱丙种植场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和橡胶加工厂,并注册了藤窥山牌茶叶和象鼻岛牌橡胶,非动了当地群众经济的全面发展,先后被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评为“山区扶贫先进单位”、“纳税先进企业”,多次被省公路局、总段评为“文明先进班组”等。(参考文献——蒋文中教授《古茶乡韵》,来源:云茶传习讲坛)

普洱熟茶之樟香

樟香多在存放时间较长的生茶中出现,嗅来如香樟木,有沉静自然之感,与樟脑味并不尽相同,有些发霉变质的茶会具有颇似农药般的刺鼻樟脑味。

与樟香有关的香气物质主要有莰烯和葑酮,二者都是具有樟脑味的香气成分,混合花木香而表现为令人愉悦的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