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老班章普洱茶怎么样

老班章普洱茶怎么样

2019-03-18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布朗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的老班章,无疑是当今最闻名遐迩的古茶山。那么老班章普洱茶怎么样呢?

  老班章普洱茶产区的山头名称,“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云南普洱茶由于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茶业的口感滋味也不同,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开始便以山头的名称来界定特定口感的普洱茶。班章即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班章村委会下辖的老班章、新班章、两个个村寨所产的云南普洱茶,老班章也叫下班章。

 

  班章普洱茶的特点:

  1、标准的大叶种茶,因此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

 

  2、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

 

  3、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4、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老班章是普洱中的霸王。

 

  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老班章茶:在普洱茶界,有“班章为王”的说法,老班章茶霸气十足,其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也最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喉韵宽广、两颊生津持久。

 

  品饮纯料春、夏、秋茶老班章的口感特点:

 

  老班章与其它茶的最明显区别是质重、气强、香气下沉,茶气能穿越喉部往下坠,品饮全程都明显感觉到整个喉部非常舒服,没有一点涩喉、琐喉的感觉。回甘强而集中于舌面中后部,涩味集中在舌尖和前上颚,新茶表现更为突出。但苦涩味化得快,当苦涩味化后,口感回甘强而持久。老班章另一独特风格是泡淡后越泡越清甜。老班章可以作为“药引”,取适量与其它古树生茶拚在一起冲泡,茶气也能下沉。

  夏茶老班章的茶气较薄,香气下沉力度不足,在喉部咽下去的感觉不明显。未能充分展现老班章质重、气强、口感刺激性强而协调、香气下沉的特点。部分夏茶老班章冲泡汤色浑浊,这与采茶的季节和制茶的工序有关,原因是夏天雨水较多,茶农通常要将茶烘到半干才晒,而且不是一天晒干。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五花肉口感清爽不油腻

  普洱茶的功效估计大家也略知一二了吧,普洱茶本身就有消脂、去油腻的作用,和肉食一起烹煮借茶叶来中和油脂,既可以享受美味又可以保持身材。口感清爽,不油腻。这道菜和普通的红烧肉不同的是,基本上不用加酱油,因为普洱茶的汤色就是红的。避免加大量的葱姜以及其他味重的调料,否则会掩盖了普洱茶的醇香。

  食材:500g五花肉、普洱茶叶、葱段、姜片。

  准备好食材后先把洗净后的五花肉,放入冷水锅中小火加热沸腾后在煮上五分钟左右后捞出冲洗干净切成块。再把切好段的葱和姜片放在锅底,把切好的五花肉放在上面,然后加上些盐、冰糖、生抽、花雕酒。最后把洗好后的普洱茶叶先泡一遍,泡茶的时间可以长些,把泡好的茶水倒入锅中,用中火加热沸腾后转小火,焖煮两小时。美味清水的普洱茶五花肉出炉啦!

 

医生眼中的普洱茶

  饮茶有益于人身体的健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中国人对于制茶饮茶的理论研究也已经十分的发达。然而茶饮如何作用于人体并达保健的功效,一直是行业内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迷题。但是面对当下市场中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茶品,这个迷题的破解又显得那样的迫切。

  笔者思考这个问题也有几年,发现了一些规律,供大家参考:茶品有特殊的性味归经,通过调节人身体水液代谢支配人身体热量分布,从而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热量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新陈代谢持续的基本条件。

  如果一个人身体的热量产生分布机能出现了问题,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这个人的身体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温度是衡量热量最直观最有效的标志,因此人的身体如果要处于平衡状态,身体各个部位的温度稳定是最基本的条件。任何经过训练的普外科医生都会认可,如果大脑的工作温度低于正常值一两度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大脑的工作温度哪怕高于正常温度0.5度,半个小时内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人会烧成傻子);

  再举一个例子,有经验的心胸外科学医生都知道,如果心脏的工作温度高于正常温度几度基本没有问题,相反还可以带来更大的功率输出,但是心脏的工作温度只要是低于正常温度三度,就会带来全身循环系统崩溃的恶果。而茶能够通过驱动水在人身体内实现热量再分配,无疑是调节人身体状态的最有力武器。

  茶饮能够调节人身体内热量的平衡,这只是从西方医学理论对茶饮的保健功能进行的片面的解释。西方医学理论惟真惟实,精密可靠,但总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弱点:不够全面。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处于某种精巧的平衡当中。但是西方医学体系总的来说对于人身体运行的全面状况解释得不够,而且其解释理论极为繁琐,不好掌握。

  在全中国范围内的医科院校中,学生群体中都流传着“三理一化,必有一挂”的谚语。西医理论的繁琐难学,可见一斑。“三理一化”指的是生理、病理、药理、生化,是西方医学对于人身代谢运行的核心理论。那么多的大德先贤穷尽一生,却是把这些理论搞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懂,可真是讽刺。

  可是在早熟的中国思想的环境下,两千多年前就催生了对身体运行原理有深刻完备解释的医学理论。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至简至朴,方便易学,经世致用。

  中国在古代能够在各领域领先于世界,其传统医学对于国人体健康的保障居功至伟。中国的传统医学把人身体的运动凝练为一种原始的存在“气”,把人所有的内在的外在的活动都归结于“气”的运动。中国的传统医学是最好学习最好掌握的,凡是认为中国传统医学神秘难测的朋友其实都是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中国的医学理论可以简单到只要吃一杯茶就能了然的地步。历史上,茶与中国医学一起成长,茶道医理同源同出,快来吃茶吧~!

  普洱生熟茶“越陈越香”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也成为支撑普洱茶市场一路走高的“理论基础”。但是究竟如何“陈化”如何“变香”,各路茶友却是莫衷一是,争论不休。在西方科学的指导下,广大茶友进行了各种尝试,取得了很多成果很多结论。但由于西方科学的机械性和不全面性,所取得的成果可移植性很差:往往广东的方法在东北行不通,上海的方法在新疆行不通。

  但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五运六气”的观点,可以很好的解释普洱茶为什么“越陈越香”以及如何存放可以使茶品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根据古中国的世界观:世间万事万物皆来源于尘土,最终亦复归于尘土。妇孺皆知的古话:“尘归尘,土归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天下茶人所存的全部普洱茶,无论生熟,都是草木菁华所聚,五行中“木气”最强。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如不品饮,最后都是化为尘土,这是世间不二的法则。而“越陈越香”所指的“陈香”正是出自普洱由“木气”转化为“土气”的过程。老茶充满岁月魅力的“陈香”正是其“土气”产生的结果。根据五行理论,“木气”如果想要转化为“土气”,需要在“火气”的催化下才能完成。五行理论中木生火、火生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火气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古中国人对世界规则的提炼。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认识“火气”最直观的媒介就是温度。勿容置疑,温度对茶的陈化至关重要。

  当下大家都在探讨拼配的正当性与必然性,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这场激烈的探讨的结果尚未可知,但是这场争论背后却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的茶人的品饮水平有了长足了进步。十多年前,中国茶人的品饮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在那个时代,懂茶的人太少了,许多刚始喝茶的人甚至连生熟茶都分不清。

  在信息真空的情况下,大家无奈只能在磕磕绊绊中艰难前行。只能凭着自己对普洱茶的一腔热血,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去爬,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去喝。个中的辛酸只有茶人自己能够体会,付出的代价也无法用金钱衡量。所幸的是,付出终有回报,十余年来,认真事茶的人都积累了深厚的底蕴,普遍形成了自己自信淡然的风格。如果想用雨水茶,谷花茶,台地茶当成古树春茶去蒙骗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茶人,那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在全中国范围内,据我粗略估计,能在盲喝状态下准确分辨内江六山加外江九山之毛料者,应当不下于一万人。这一万多人的精英茶人队伍,形成了新时代下拼配茶的主力消费和生产队伍。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品饮和实践,各个山头毛料的特性与变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对于茶品质量的需求。唯有强强联合,祛粗取精,互补不足,才有可能创造出超越当下所有山头单纯毛料所不能及的茶品。

  在当下的普洱茶语境下,拼配茶方往往是优秀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精英茶人对更高层次茶品追求的一种体现。

普洱茶的好滋味都是“揉捻”出来的

普洱茶的初制工艺中,有一道相当重要的工序-揉捻。
所谓“千揉万捻使出来,方得普洱好滋味”,就是指的揉捻工序。
什么是揉捻?
揉捻是传统晒青毛茶工艺里加工的第二道工序,通过“揉”和“捻”的动作,将近似自然叶片形态的杀青叶,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使杀青叶叶面积缩小,揉卷成一定形状的过程。
手工揉捻
普洱茶的手工揉捻,一般需要经过两次揉捻。初揉在茶叶杀青、摊晾后进行,揉至茶叶基本成条、茶汁渗出后,将茶叶晾至次日清晨,再进行复揉,以确保茶叶中较难揉成型的粗老枝叶也紧结成条索。
手工揉捻使用专用篾制揉篱。揉捻的手法要求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刚柔并进,使茶叶受力均匀,利于成条。盛易祥。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与产品的品质密切相关。揉捻的时间短,力度大,易使梗叶分离,未成条而先断碎,揉捻叶既达不到一定的细胞破坏率,又不易保持条索完整。揉捻细嫩茶叶,力度不宜过大,时间可加长,保障不断碎,既成条,又显毫。相反揉捻粗老茶叶,则需加重力度,否则达不到揉捻成条的要求。
揉捻适度的叶子,成条率达85%以上,细胞破坏率在45%以上,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滑润粘手的感觉。揉捻结束后立即进行解块干燥,以免叶色变黄。人工揉捻量小,耗工大,且揉捻效果不均一。批量生产均不使用手工揉捻,普遍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
揉捻机揉捻
使用揉捻机揉捻是目前普洱茶产区普遍选择的揉捻方式。揉捻细胞破碎率在45-60%之间。揉捻程度视原料嫩度及成茶需要,通过压力与揉茶时间来控制。根据揉捻机揉桶直径大小,掌握投叶量。投叶量太少,揉捻加压无效果,很难揉紧条索;
投叶太多,致受力不匀,揉捻初期上下翻转受阻,叶片初卷效果不好,往往是底层茶多片末,上层茶多扁条,结果是外形松泡,断碎扁秃茶多。合理的投叶量是用杀青叶将揉桶自然填满为宜。
在没有自动化的揉捻机之前
茶人的前辈一直在探索
他们制作
四桶半自动揉捻机
提高生产率
收藏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四桶揉捻机
“加压”即增加揉捻力量。揉捻过程加压轻重与加压的时间,对茶条的松紧、扁碎有很大影响。揉捻程度的轻重,对叶细胞破碎率与普洱茶内质的色、香、味关系更大。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应该是“轻、重、轻”。
揉捻时间长短,应根据这样三条原则:一看揉捻叶的老嫩;二看揉桶直径的大小;三看甩落在揉盘上的叶片,条索紧结程度。揉捻机对机器的使用者有较高的要求,有经验的揉捻师傅会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机器的负荷等因素调整投叶量、揉捻“压力”以及揉捻时间,确保茶叶揉捻到位,保证茶叶品质。
揉捻目的是什么?
原料鲜叶采摘之后经过晒青,然后揉捻,炒青,现在很多茶企为了新制作的普洱茶香气高扬,就在炒青和揉捻工序上进行差异化制作,揉捻工序使叶表皮破损剥离,利于叶泡内质溶出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
这导致揉捻充分的茶喝起来更醇厚,喉韵更明显。同时,大量的茶汁溢出会导致EGCG被氧化而涩感降低,增加适口性。反之,揉捻不足的茶在当下喝起来就显得醇厚度不足,涩感相对明显。
其实无论从外形的要求还是内在品质的影响上,揉捻要尽量保持芽叶的完整性,避免茶汁过多把茸毛覆盖住,若揉捻过重,成品色泽偏暗,欠油润,汤色浑浊,滋味涩度大,芽叶不完整;若揉捻太轻,成品香气低,汤色青浅,滋味淡薄。
“热揉”和“冷揉”之分
揉捻有“热揉”和“冷揉”之分。杀青叶摊晾冷却后揉捻,称之冷揉;趁热揉捻,为热揉。具体操作上,遵循“嫩叶冷揉、老叶热揉”的原则。因为,嫩叶纤维素少,韧性大而角质层薄,水溶性果胶多,在揉捻中易于形成条索,嫩叶冷揉能避免揉捻叶摩擦发热带来的“黄熟”,保持“杏黄明亮”的普洱茶生茶汤色和嫩绿的叶底。
鲜叶级别较低的粗老茶,叶质硬,纤维素多,果胶少,热揉可利用叶片受热变软的特性,揉紧条索,减少碎末茶。在机器揉捻没有出现之前,普洱茶的揉捻主要靠手工揉捻。
泡条和紧条?
普洱茶在初制时因手工揉捻轻重而形成三种条索:紧条、泡条、和中条。
紧条茶不显毫,外观不甚美,但滋味丰富,浸出物释放均衡。因为有利于微生物进入,更有利于后期转化,故熟茶基本为紧条。
泡条又叫抛条,外形粗旷,有型,出汤慢。中条揉捻轻重合适,介于紧条和泡条之间,为大部分茶区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