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冬至是什么时候

冬至是什么时候

2020-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冬至是什么时候

冬至是什么时候

每年的冬至是什么时候?时间在农历十一月,具体日期难以确定,但总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冬至,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何谓冬至?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我们知道,节气是以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时,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相对位置来定的。太阳在黄经零度时为“春分”,以后每隔黄经15度为一个节气。当太阳位于黄经27度时,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17‘),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气候寒冷,称为“冬至”,即冬天到来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节

在我国古代,冬至又称“冬节”,曾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有“冬节大过年”之称。周代,除日(年三十)和除夕不在年终,而是在冬至的前一日。那时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以冬至为首的。到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称为“日至”,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并且放假休息。《汉书》里就曾这样记载道:“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百姓在这天对父母尊长拜节。宋元之际,冬至仍是重要节日之一。《东京梦华录汐云:“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年如节。”人们除了当面贺节外,这一天还赠送贺年片贺岁,元人马臻《冬至节纪事》诗云:“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可见当时冬至节的盛况。

冬至祭祀

冬至节,皇帝要祭天,就是古代的“郊祀”。祭天的目的是为了通神灵,所谓“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即是说,为使天子祭祀的大社坛能与神灵沟通,必须让其吸霜纳露,风吹雨淋,这样才能使得天地之气相融。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天坛等祭祀处所,都是露天的。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皇帝冬至日祭天,其仪式大致是这样:冬至前三日:皇帝宿大庆殿。次日五更,驾诣太庙青城,是夜宿太庙。至三更,出南薰门。冬至前夜三更,驾出南郊青城,南行曲尺西去约一里许郊坛行礼。帝换衣服,午天冠,二十四旒,青衮龙服,中单朱舅,纯玉佩。乐工们则穿介帻如笼巾,绯宽衫、勒帛。二舞者,顶紫色冠、皂服、朱裙履。祭仪开始时,奏响乐曲,舞者跳舞,先文舞次武舞。礼直官奏请驾登坛,前导官躬身侧引至坛上。此时正北的一位行拜跪酒礼,殿中监东向一拜进爵盏,并再拜;复诣东向一位,然后登台。驾上台后,宫架上的乐声止,而坛上的乐奏起。驾降坛则宫架乐声复起,武舞者起舞。驾回到座位后,才算一个回合的礼毕。每到宫架乐罢之时,内外数十万人众皆肃然。
民间,老百姓则祭祖。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同时,还要向师长、父母、老人拜年。

冬至数九

俗谚云:冬至数九。民间把冬至叫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隔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合起来共是九九八十一,8l天之后春天就来到了。关于数九,有一首著名的数九歌,几乎是妇孺都会唱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既是人们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企盼。
寒冷的冬天,风雪交加,人们的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如何捱过漫长、寂寞的冬季呢?古人发明了画九九消寒图的室内游戏,给冬季平添了一种闹意。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即文字消寒图、梅花消寒图和圆圈消寒图。
文字消寒图是在一张印好的词句上描红以数九,一句诗词九个字,每个字九划,九九共八十一划,每天用红笔描一划,等九个字都描完,春天便来临了。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九个字共八十一划,就表达了人们期盼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态。
文人雅士消寒,就画一幅折枝圈办梅,共画八十一圈梅办,把画挂在墙上,每天用红笔涂一个梅办,等九九八十一个梅办都涂成红色,便是冬尽春来了。《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述梅花消寒图时说:“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办八十有一,日染一办,办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画圆圈消寒图和上述两种消寒图相比,更有情趣,也更复杂。《帝京景物略>)记述:“有直作圈九丛,丛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这是将81个圆圈排列成九行,每行九个圈,自冬至日,每日涂一圈。涂时视天气情况,遵循“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口诀记录天气变化。即如果是阴天就把上半个圆圈涂黑,晴天就把下半个圆圈涂黑,刮风涂左半边,下雨就涂右半边,下雪则在当中涂一个小圆。

冬至食俗

冬至吃狗肉

冬至节,各地食俗不同,人们很注重进补和养生。长江中游和两广一带冬至日盛行吃狗肉,村头巷尾狗肉飘香。狗肉是补品,而冬天是最好的进补时刻。《大明本草》上就说:“黄狗大补益人,余色微补。”这吃狗肉的缘起据说是来自刘邦。相传当年刘邦被匈奴单于围困于平城,粮草断绝无可充饥。冬至这一天,大将樊哙弄到一条狗杀了送给刘邦吃,刘邦吃了狗肉浑身来劲,为了不忘匈奴的围困之仇和大将樊哙的功绩,回到长安后,每年冬至节必食狗肉。后来,民间百姓效仿,遂有冬至食狗肉的风俗。

冬至吃馄饨

“冬至馄饨夏至面。”北方及中原地区,冬至节有吃馄饨的习俗。古代,曾把饺子叫馄饨,过年吃饺子是为了庆贺“更岁交子”,那么,冬至节吃馄饨有何寓意呢?鼍燕京岁时记汐说:“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由此可知,冬至吃馄饨,是以馄饨象征天地变化之形,为纪念天地变化,宇宙运行。因为我国古代的历法常以冬至为历元,冬至时刻,往往被看作是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是天地开辟之时。

冬至吃饺子

至今,在河南、山东等地有“冬至吃水饺,不再冻耳朵”的民谚,这一带吃水饺,称为“安耳朵”。其中,也有个动人的来历。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冬至日在白河岸边,看到许多人的耳朵都生了冻疮,心里很难受,于是,他吩咐弟子在南阳东关搭了个棚子,放置一口大锅,把辣椒和一些祛寒药物一起熬煮,再把用面皮和羊肉包成的“娇耳”(即水饺)放到锅里煮熟,分给乡亲们吃喝,很快治好了冻疮。张仲景把这种药称为“祛寒娇耳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水饺,以驱寒进补。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