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湖南龙舟竞渡习俗

湖南龙舟竞渡习俗

2020-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湖南龙舟竞渡习俗

1988年湖南年鉴记载,据11个地州市统计,农民体育节有927艘龙舟参赛,运动员达3.6万人。据1994年版《湖南省志·体育志》端午龙舟竞渡调查:“近百年来湖南省90%以上的县,在史料中均有龙舟竞渡的记载。全省境内约有400个龙舟竞渡点,其中湘江流域170个,资江流域70个,沅江流域100个,澧水流域35个,洞庭湖一带25个。”

岳阳龙舟竞渡

岳阳的龙舟竞渡习俗,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是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南方人有竞渡习俗,并且传说竞渡习俗起源于屈原沉汨罗之日,百姓竭力营救他。唐代无名氏的《望月随笔》说到:竞渡是为屈原招魂,人们在湖南湘阴县汨罗江北岸的玉筍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据说,这招屈亭就是当年龙舟竞渡的终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行政区划分单位开始打造正式龙船。龙船船身由杉木构造,长16~24米,宽约1.1米,舱面用一根龙骨木贯穿前后,用横木隔装成若干小舱,一般为20舱以下,每小舱配2名桡手。1950年以前,龙舟竞渡点主要分布在汨罗江的长乐、新市归义、河市、名山河、渔街市、营田、江南、资江的白马、临资、湘江的濠河、临湘县的桃林、聶市、岳阳县城区的南湖、洞庭湖。
1987年5月,在市区芭蕉湖举办的首届岳阳“屈原杯”龙舟邀请赛,打破了划龙船由民间自办的历史惯例。1988年6月,全国第四届“屈原怀”龙舟赛在南湖举行,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走上了正规化,走向了全国。1991年、1992年两届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暨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岳阳南湖举行,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龙舟代表队参赛。这一传统的端午龙舟文化走向了国际,成为了连接世界、扩大交流、增进友谊的桥梁。
进入21世纪后,岳阳的大型龙舟活动由市区的南湖转向了屈原怀沙之地———汨罗江,2005—2009年连续五届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汨罗市举行。

怀化龙舟竞渡

沅陵是湖湘传统龙舟竞渡的发源地之一。据史料记载:沅陵的龙舟竞渡是为纪念当地苗族先祖盘瓠而形成。晋朝《搜神记》等书中有关于苗族祭祀盘瓠的情景:“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从为礼。”木槽可能就是远古时代的独木舟。多数人认为湘西的龙舟竞渡活动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因为屈原流放沅水时期明显看到过沅陵的龙舟。他在《湘君》中写道“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鲷,蒸桡兮兰旌。” 在《东君》中写道:“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意思是说驾在那飞驰的龙舟上,就像坐在轰轰的雷声中,船上的旗子像云一样舞动起来,好似一条蜿蜒行进的巨龙。这种气势和场面,正是今天沅陵龙船赛的真实写照。
对沅陵龙船竞渡的习俗,不少文人墨客也有精彩记载。如明朝的文渊阁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在《竞渡谣》中这样写道:“家家买得巫在船,船船斗捷巫得钱,屈原死后成遗事,千载传讹等儿戏。”明代学者礼部右侍郎薛在出使辰洲监银场时,观看了沅陵的龙船。赛后写道:“五溪五月当五日,时俗犹存旧楚风。角黍堆盘人送玉,龙舟叠鼓水摇空。”1994年在沅陵首次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此次大赛由国家体育局社体中心、中国龙舟协会、省体育局、省旅游局、怀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的27支龙舟队参加了比赛。原省委副书记刘正、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及国家体育总局部分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当地干部群众10万余人观看了开幕式盛况。由于沅陵人民对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贡献,在开幕式上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
怀化市的龙舟竞渡,叙浦是最热点地区之一,那里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五月十五日正式比赛,即大端阳这一天比赛。那么叙浦端午竞渡习俗为什么在十五日呢?叙浦传说:屈原五月五日在汨罗江投江,其噩耗是五月十五日传到叙浦的,因此叙浦人将每年五月初五作为“小端阳”,十五作为“大端阳”来纪念屈原。他们在溆水河岸边点起了“招屈亭”,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来祭祀。

常德龙舟竞渡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逐离开国都江陵进入湖南后,扁舟过洞庭于湘沅之间,或舟行而容与,或徒步而不前,达二十多年之久。他在《涉江》诗中吟道:“朝发枉诸兮,夕宿辰阳,而入叙浦”。“枉诸”就是现在的常德市。在今常德市东门外有个地名叫屈原巷,屈原巷内有一个招屈亭,旁边有一条河叫三闾河,相传是屈原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根据传说和遗址可以看出屈原在流放期间在常德有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所以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龙舟竞渡活动在常德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中认为竞渡习俗就起源于湖南武陵(今常德),还特意在《竞渡曲》前加一段序———竞渡始于武陵,至今举楫而相向之,其音咸乎云“何在”斯招屈之意。明代常德人杨嗣昌撰写的我国研究龙舟的第一部专著《武陵竞渡略》称:“竞渡事,本招屈,实始沅湘之间。今洞庭以北武陵为沅,以南长沙为湘也。故划船之盛甲海内,盖犹有周楚之遗焉。”现代常德市区的龙舟竞渡活动,主要是在柳叶湖和沅江举行的龙舟赛。

郴州龙舟竞渡

据《安仁县志》记载,自宋代以来,端午龙舟竞渡是永乐江畔民间的传统文化盛事,它蕴涵着历代先民对屈原爱国忧民情操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当地人民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在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当地政府部门规划,每两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龙舟赛,旨在打造安平龙舟文化的品牌,向世人展现灿烂瑰丽的永乐江文化和生态魅力,展现当代安平人民热爱生活,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仅是郴州龙舟文化的一角,郴州的传统龙舟竞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许多特色习俗,这里介绍两例。

公母龙舟

安仁县承坪乡江口洲的龙舟赛事,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乡里几个村的村民按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由两个村分别供奉的龙头的胡须颜色不同,有红色、黑色两种,分别代表龙的公、母,村民称之为红胡子、黑胡子龙舟。红胡子龙船为母龙船,黑胡子龙船为公龙船,每逢端午节这一天,村民们先请出龙头进行祭拜。在河滩边设置一方桌,摆好龙头,焚香秉烛,由懂巫术的木工或族长提一只公鸡,向龙头鞠躬敬酒后,祈祷念到:“这山叫一声,那山喊一声,诸位神仙下凡尘,龙神、地神、山神齐心协力保我龙船清洁又平安,无往而不胜,赐给大家添子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得丰收,六畜又兴旺。”请过神后,宰雄鸡,将血淋于龙头周围,以示敬献避邪之意。完毕,由一名划手肩扛龙头,在众划手和群众的簇拥下走向龙船,把龙头安装在龙船上后,众划手登船擂鼓,挥桡竞渡。

别具一格的挂镜竞渡

这是湖南郴县一带的风俗。每艘竞渡龙舟尾部挂一面菱花镜和一把筛子。传说唐代扬州产江心镜贡于唐太宗,故名天子镜。此镜于夏历五月五日午时由巧匠在长江中流铸成,铸镜须百炼,故又名百炼镜。郴县挂镜,有祈求龙王保佑龙舟取胜之意。又挂筛子,抑或不让龙王遁逃,以求全始全终。

湘潭龙舟竞渡

湘潭的龙舟竞渡习俗,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唐朝“江南才子”许浑所写的《送客南归有怀》:
瓦樽迎海客,铜鼓赛江神。避雨松枫岸,看云杨柳津。长安一杯酒,座上有归人。
在清代乾隆年间也有文人用诗记载了湘潭龙舟竞渡习俗:
龙船驿外赛端阳,认得船头是阿郎。底事失头龙诧异,黄龙久不下观湘。
在水运盛行、商客如云的年代,湘潭各家码头和商会为了显示实力,祈求风调雨顺、人兴财旺,参加竞渡的龙舟每到一个兄弟码头,船上的“标师”会出来高声“赞标”,岸上的码头会派人“接标”,共叙往日友情,协商比赛事宜。“接标”一方还会送上香烟、包子、槟榔等用于慰劳船上水手。湘潭流传一些“赞标”的句子,就形象地刻画了赛龙舟的热闹情形和挑战者的心态。如下:
东坪镇等地的龙舟队来到老街会高声说道: 小小杨梅洲(船),脚踏下伍都(船),要吃金凤肉(船),筷子一把收(船)。老街的人会回道:脚踏双通(船),口含七星(船),身座朝龙(船),一扫太平(船)。
还有这样一些友好的说词:
兄弟码头来捧场,友谊第一不能忘。湘江赛舟显身手,我们永远是朋友。一帆风顺祝平安,码头上下喜洋洋。待到五月端阳节,举酒高歌凯旋还。

株洲龙舟竞渡

株洲由于境内水资源丰富,该市农民历来喜爱龙舟运动。每年端午前后各乡镇均自发举行龙舟比赛,重点在湘江河段、茶陵、攸县、酒埠水库等。赛龙舟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群众体育项目。在株洲的传统龙舟竞渡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祭神龙。每年龙舟下水前,必须在当地的神庙中祭祀神龙。祭祀时,首先将龙头虔诚地陈放于神案上,焚香秉烛,跪拜祷告,祈求庙神保佑龙舟平安,希望龙神“显圣”,旗开得胜,然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迎龙头出庙,把龙头安装在龙船上,祭祀结束。
在株洲、茶陵一带还流行偷船划的习俗。事先物色好民船或渔船,然后到晚上去偷,到手后先放一挂长鞭炮,示意船划走了。被偷之人看到被偷去的船划赢了会十分高兴,还要给划手披红挂彩;若是划输了,则认为会倒一年的霉。偷船的村民偷到船后,将纸扎或布扎的龙头(少数有木雕的)、龙尾安到船上,有的还将船描上龙鳞,便去参加竞渡。带拖竞渡是株洲传统龙舟赛中又一大特色。带拖竞渡指在两艘龙舟一时难分胜负,或者双方互不服气的情况下,一艘龙舟在本龙舟尾后系一缆绳带拖一只渔划子和对方作赛,以炫耀自己的实力。若对方不服,便会在自己的龙舟尾后拖一渡船,以示比对方的划子更大。株洲作为现代龙舟的优秀代表,多次取得瞩目的成绩,为湖南的龙舟竞渡活动争得了荣誉。

娄底龙舟竞渡

位于湖南中部地区的娄底市是湖湘传统龙舟竞渡最热点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5月24日至28日(即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娄底境内涟水、湄水、资水流域的20多个乡村举行龙舟竞渡,参赛划手1万多人,观众达40多万人。娄底龙舟竞渡习俗是农历五月初一龙舟下水,并备三牲敬龙王爷,由桨手划着船在河中游几个来回,叫作试水。在初二开始真正比赛,比赛前,有的村民将一块约3寸宽、2~3米长的红布挂在龙头上,放一串鞭炮,抛下粽子、糖果,作揖许愿,叫许龙头。在涟源、娄底旧时有打造龙舟,不造龙头的习俗。要到外地去偷龙头,他们认为当地江河较小,真的有龙也是小龙,成不了气候,一般去大江大河沿岸地带去偷龙头。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