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什么是普洱小沱茶?与云南沱茶有何不同?

什么是普洱小沱茶?与云南沱茶有何不同?

2019-03-18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小沱茶

 

  普洱小沱茶产于云南是黑茶种类当中的一种,属于黑茶当中的紧压茶。因为中国的茶叶很多都是散装,很难保存和运输,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常在外行走的人来说,很是不方便。而小沱茶正好解决了这种不方便携带和冲泡的问题。

  普洱小沱茶的特性

 

  一般用黑茶制造,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

 

  普洱小沱茶较其他固体茶更为方便饮用,因为它将每一次的用量分成一个个的小得固体包装。普洱小沱茶冲泡以后,汤色又红又浓,香气独特,滋味醇厚,有甘美的回味,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饮后令人心旷神怡。

 

  普洱小沱茶加工工艺

 

  “普洱沱茶”又称“云南沱茶”,原料采自滇青,依生产季节和茶叶老嫩不同,分为春夏秋茶。春茶又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称为“二水”,秋茶称为“毂花”,品质以春尖最好,毂花次之,“二水”最差。

  产制分为炒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然后在蒸甑中蒸透,装入碗状模型中,用手加压,促使紧结成型。成型后之沱茶,规格是:外径8厘米,高4.5厘米。

 

  定型后进行烘焙,烘焙必须中温长烘,目的促使干燥而有沤堆质变作用,使部分“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增加甜味,减轻苦涩。

 

  云南沱茶

 

  云南沱茶,以一、二级滇青原料,蒸压成研究会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外观显毫,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普洱散茶蒸压而成的云南普洱沱茶,外形紧结,色泽裼红,有独特的陈香,滋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

 

  大致区别

 

  普洱小沱茶指的是外形较小的沱茶,而云南沱茶通茶就是指普洱茶沱茶,外形较小沱茶大,有50g、100g、200g、250g、300g、500g等不同规格。而小沱茶,甚至说是迷你小沱茶,通常就一泡(7—8g)左右的样子。而且能制作成普洱茶小沱茶的香型略多于云南沱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拼配好还是纯料好?

普洱茶拼配好还是纯料好?

拼配这个问题,想必普洱茶界的人并不陌生。随着普洱茶的发展,拼配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普洱茶是拼配好,还是纯料好?在大多数国人的潜意识里,血脉纯的那就是好的。

什么是纯料和拼配茶?

普洱茶行业热门的词汇有小产区、名山、古纯……其中“古纯”是一个最美好又最危险的词汇。纯料严格来讲是指同一时间在同一棵树上采摘的同一品级的茶青,但要按照这个标准,一棵树的茶青恐怕做不成几饼茶,市场上大量的古树纯料,动不动就能卖上几年,所以一定程度上“纯料”是个伪名词。

配料则是指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青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拼配师根据茶的特性进行搭配,将普洱茶色、香、味、形拼配出与众不同的茶来。

为什么要拼配?不拼配的话,茶品可能会出现“两极”口感。拼配就是为了中和口感的问题,让茶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以达到各方面都比较融合、相对协调的口感。

普洱茶拼配目的

普洱茶拼配是为了这样目的:“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普洱茶无论是台地茶、乔木茶、古树茶,均为大叶种茶叶,叶形比起红茶、绿茶更加紧细苗条,更突显云南大叶种茶叶优势特点。

普洱茶拼配茶,是指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茶叶拼配发酵师根据茶叶产量优劣、原料使用价值是否发挥得当,整体口感如何,通过将不同茶叶、如小树茶和大树茶拼配、乔木茶和台地茶拼配、倚邦茶喝易武茶拼配等方式,将普洱茶色、香、味、形拼配出不同与众的茶叶来。

什么是原配茶

原配茶则是指纯料茶,有可能是单纯纯料台地茶(台地茶中也有极品普洱茶)、纯料乔木茶、纯料古树茶,或者是一个山头纯料茶叶,不添加其他茶叶压制而成,原配茶叶能使品饮者更好感受到普洱茶真韵。

拼配茶适合大众化口感,纯料原配茶则是小部分人的享受。那么拼配茶是不是不好?拼配茶有哪些类型?

拼配茶类型

普洱茶拼配茶在技术上处理好的话,会拥有很独特口感。普洱茶拼配茶主要有这样类型:

1、季节拼配普洱茶,顾名思义,就是以普洱茶春茶、秋茶相互拼配在一起,除了能降低整体成本,增加量产之外,还可以是使普洱茶整体口感变得更加独特。

2、茶种普洱茶叶拼配茶,这类拼配茶主要是台地茶喝乔木茶拼配、台地茶和古树茶拼配等等,这是为降低茶叶成本与增加产量、稳定茶叶批次质量及口感。

3、级别普洱茶拼配茶,也就是一款茶饼内部可能是很差级别茶叶,但表面却是很美观、完整大叶种茶叶,犹如古树茶叶一般,这种茶叶也叫撒面。

4、年份拼配茶,这类茶是将不同年份散茶、毛茶拼合在一起,目的为了稳定质量、增加口感、量产。

5、发酵度拼配普洱茶,极其少见,主要是生熟茶拼配,目的是为增加、改变口感。

普洱茶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最直白、最简单的答复。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普洱茶在加工和后发酵的过程中缺少将黄曲霉转化为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怎么解释呢?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与其它的寄生曲霉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这是一个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科学结论。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不是所有黄曲霉都可转化成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转化为黄曲霉毒素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两条:一个是物质条件;另一个是环境条件。在这两个条件中,物质条件又是最根本的条件。

黄曲霉毒素的生成是黄曲霉作用的基础物必须是含有蛋白类、淀粉类、油脂类为主的物质。如大米、玉米、面粉(含糕点饼干面包等)、食用油、花生、坚果和干果等。虽然普洱茶也有极少量的蛋白、淀粉和脂类物质,但它太少了,也可以说少得可怜。即使如此,普洱茶中少得可怜的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又被水解成氨基酸,仅有一点微量的淀粉又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更少的脂类物质在厌氧发酵中由于多酶体系的作用转化为醇类物质,成了芳香类物质的一种。因此我们说,普洱茶是不可能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因为它缺少转化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这也是最根本的条件。其实,不仅普洱茶,几乎所有的茶类,都不可能在后续的陈化中生成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世界卫生组织自1993年至1995年先后对多种食品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发出警告,唯独没有对茶叶类发出类似的警告。可能有些人会说,普洱茶是区域性的茶类,还没有被世界卫生组织关注。那么红茶呢?它可是世界范围的茶类。虽然红茶与普洱茶在发酵方法上有些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同属发酵茶类,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都能检测出黄曲霉,却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的存在。我们经常说茶叶是低热量的饮品,不是我们的加工工艺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茶叶本身就缺少产生热量的蛋白、淀粉、油脂类的物质。

云南普洱茶改制前的老包装

云南普洱茶改制前的老包装

普洱茶不同一般不发酵、半发酵茶品,除了原料来源与制作工序外,紧压茶品的包装印刷与紧压特色,都是普洱茶历史文化的表征。一般讲普洱茶在存放期间还是用传统的棉纸及竹制容器包装为好,因为棉纸透气,便于茶的转化,还能在转化中吸收竹子的香气。在饮用前或饮用过程中可放入紫砂罐或陶罐中,既能防止杂味的入侵,还可让茶在罐中继续完成转化过程,有些人为了美观用塑料纸包装,那是不可取的。

许多早期茶品包装纸张制作技术,现代无法仿制;而所使用的印刷原种与紧压工具,都在为普洱茶文化留下无可取代的历史压痕。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些国营茶厂改制前的普洱茶包装,或可从包装中大致粗略判断出茶品的历史轨迹。

云南普洱茶改制前的老包装

件→筒→竹壳→竹簸→牛皮纸包装

“件”是传统普洱饼茶规格单位,坊间亦称“支”。一件12筒,一筒7饼共84饼一整件,净重30千克,称为“大件”,现在的包装多为6筒一件的小件。一筒7饼茶,净重2.5千克。

竹壳又称“竹箬”,20世纪60年代以前普洱茶传统筒身包装,早年采用云南天龙竹、香竹壳做为筒身包装,此类竹壳较为柔软无刚毛。近年因销售量大增,竹壳供应不足,以其他质地较硬、刚毛较多的竹壳替代。竹篾则是将竹皮削成软条状,用以包扎筒身的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传统工艺印级古董茶所使用。

最早应于1973年开始,国营下关、勐海茶厂用以外销之茶品包装,配合牛皮纸简装,成件包装则改以纸箱(七子黄印、七子铁饼、中茶简体字、广云贡饼等等)。

云南普洱茶改制前的老包装

大票→直式大票→横式大票

大票是厂方标示茶品品名、数量、规格、编号、重量等等,如同茶品说明书。

1984年以前,采用统购统销制度,省公司旗下所有茶厂茶品均交由省公司出货,所以茶品大票均为省公司名义,下书写“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市场称之“直式大票”。

1985年以后,省茶司终止统购统销的模式,厂方可自行接订单,从此时开始大票由以前直式“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改为厂别“勐海茶厂出品”、“下关茶厂出品”的横式大票。大票上主要标示商标、茶品、唛号、毛重、净重、总箱数、厂别。

云南普洱茶改制前的老包装

筒票→内票→内飞

早期茶品较多见筒票,置于筒内,每一筒一张。介绍茶品产区、品种、制作方式、功效或厂方说明等等。

内票可能由筒票演变而来,内容类似筒票,每一饼均有,置于外包纸内。一般分为大内票与小内票,大内票约15厘米X10.5厘米,小内票约13厘米X10厘米。

内飞是压在茶菁中的厂方或订制者标记,可作为辨识依据。

草纸→厚棉纸→网格纸→手工薄棉纸→机器薄纸

草纸是七子黄印、中茶简体字、七子铁饼、73青饼、早期红带青饼等等所使用的外包纸张。手工制作,条纹明显,有厚薄之分,薄者居多。

厚绵纸以早期8582为代表,跨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至1992年最后一批厚棉纸。其间生产厚绵纸7542、7532、8582、8592、7572等。其特色为于工制作、单面油光、条纹不明显,稍有厚薄之分。于1996年开始亦有厂家生产厚棉纸,然纸质差异甚大,容易辨识。

网格纸较厚棉纸稍晚出现,大约出现在1987-1992年间,8582、8592、7532、7542、7572等勐海茶厂常规茶品均有使用这类纸张,下关茶厂代表性茶品则为1986-1987年间之8653其特征为手工制作,纸张有明显之网格点状。

手工薄绵纸出现在1990-1994年间,以7542、7572为代表茶品。其特征在于不规则纸浆纹路,厚薄差异较小,更较网格纸薄,易破损。

1995年开始,机器绵纸在国营厂时代,多数常规七子饼茶品均使用。主要特色为短细纤维、纸浆均匀而无不规则纤维条索。

云南普洱茶改制前的老包装

外包薄油纸(黄、白)→薄油纸细字内飞→朱砂红→尖出、平出→美术字内飞

外包薄油纸专指砖茶外包纸,从73厚砖开始,至1994年昆明茶厂最后一批7581时期,所使用的砖茶外包纸张均为亮面油纸,有黄、白色之分,亦有横条纹纸张。

薄油纸细宇内飞为云南七子饼早期茶品内飞特色,七子黄印以至1995年等勐海常规茶品。主要特色在单面薄油纸,以及不明显之网格纹。1996-1997年亦出现薄油纸张,然与1995年以前之特色不同。

印级茶品部分茶品外包纸张印刷色料十分鲜艳,市场称之朱砂色。另一朱砂印刷为早期8582、7542、7532内飞印刷亦十分鲜红,尤以早期7532为代表。

云南七子饼勐海茶厂茶品内飞上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出品”,其“出”字下端“山”字较上端“山”字为宽者,是为“尖出”,若上下端“山”宇为相同大小则为“平出”。

“尖出”为早期勐海茶品特色从七子黄印以至73青饼均为“尖出”,期间为1973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于2001年开始由茶商订制茶品始再出现。

尖出、粗字体印刷版本内飞,分为二版本。早期7572、7452熟饼印刷较为模糊而色料较淡:少数73青饼、少数早期8582、泰国菁水蓝印等内飞,印刷色料较为鲜红,部分字体有差异。

如今是“现代茶”时期,普洱茶的外包装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一些散茶采用无毒塑料食品袋和硬纸盒,有的高级茶品外包装还采用彩色塑料纸盒包装、金属茶盒、紫砂陶罐、竹品盒、木质盒、特种工艺美术盒等来作为包装材料。

虽然普洱茶包装用纸愈来愈走向高端,但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普洱茶产业和品茗者的追求。世界上手工纸发达国家如韩国、日本的进口绵纸深受普洱茶商家的青睐,云南少数民族手工纸、纳西族古老的东巴纸,也成为普洱茶外包装的时尚选择。

认识普洱茶老包装不仅让人看到了普洱茶一路发展而来的印记,也希望能够为我们认识与辨别老茶提供些参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