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湄潭:茶叶产业“接二连三” 茶山变成“金山银山”

湄潭:茶叶产业“接二连三” 茶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0-09-21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近年来,湄潭县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地理环境优势,紧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不仅种茶制茶,现在还依托60万亩茶园,走茶旅一体化路径。小小茶叶链接起一二三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撬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有力杠杆。

盛夏时节,在高台镇高台村,千亩茶山绿意盎然中午时分,琦福苑公司的运输车,又开到山上,现场收购茶青。来自附近的群众,带着刚刚采摘的茶青,排着长队称重、登记过后,按月就能结算工钱。据了解,他们每天光是采摘费都能拿到100元以上。

热闹的收购场面,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下午3点过,鲜嫩的茶青装满车厢,人们才开始下山回家。

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技术员欧发贵告诉记者,这几天每天都要收购茶青四车左右,每车有两到三千斤。现在是夏季,属于多雨季节,茶青生长比较旺盛,质量比较好。

琦福苑茶业公司是湄潭县最大的红茶加工企业,2013年,该公司经过多方选址,在高台镇通过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集中荒地近1000亩,建立了这个茶园基地。村民敖金桃家的山地,就入股到了琦福苑公司。现在,她把茶叶基地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天在这里忙着管理,空闲的时候也采摘茶青。

目前,高台村共有茶叶面积近3000亩,除了与琦福苑公司合作的基地外,其他分散的茶园现在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据估计,今年茶园的每亩产值将达到4000元以上。

在种好茶叶的同时,湄潭县的很多企业,还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在加工方面下功夫。

在怡壶春茶业公司,眼下正在大量生产毛峰茶。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制茶师傅简明辉告诉记者,现在生产的都是一芽二叶或者是一芽三叶的毛峰,这两天的量很大,每天都要加工一万多斤的茶青,生产干茶两千多斤。

两年前,怡壶春茶业公司投资上千万元资金,引进全自动化绿茶生产流水线。在揉捻阶段,一台电脑就能控制整个过程。

从2008年成立至今,怡壶春茶业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已发展茶园6000多亩,目前已成长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以茶闻名,因茶而兴的湄潭,现在还走上了茶旅一体化的道路,在良好的生态带动下,第三产业蓬勃兴起。今年端午小长假,全县共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00多万元。在湄江街道金花村,茶叶掩映之中,色彩斑斓的房屋犹如童话世界。这里就是近年来远近闻名的“七彩部落”。

目前,七彩部落已开设农家餐馆19家,农家旅馆15家,同时还引进了酒吧、游乐场等,实现了从传统村寨到旅游景点的华丽转身。目前,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七彩部落农家乐老板黄永顺说,现在到七彩部落里面来游玩的人很多,每家农家乐的生意都很好。

在茶旅融合做得更早的核桃坝村芸香茶庄,每天都有团队入住。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戴着斗笠、提着背篓,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体验采茶过程。

出了茶园,游客们又来到茶庄,观看茶艺表演,品尝茶的清香。芸香茶庄是湄潭县较早做茶旅一体化的企业,2013年起,就在茶园里陆续建起了加工厂房、接待中心、拓展基地等,如今每年收入接近1000万元。

茶产业“接二连三”,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目前,湄潭已经有茶园60万亩,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是贵州最大的产茶区,在“全国重点产茶县”中排位第二,2016年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称号,2017年荣获“中国茶产业扶贫示范县”,2018年进入“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全县共有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加工大户566家,其中注册企业41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0家。与此同时,湄潭县还逐步构建起山水田园风光和茶旅一体化全景域旅游体系,“快进慢游”基本形成。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506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53.3%。【融媒体记者 厉开白】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