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普洱茶古树纯料的冲泡建议

普洱茶古树纯料的冲泡建议

2019-03-19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讯:一直以来普洱茶古树纯料的冲泡方法都没人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饮古纯普洱茶,古纯普洱茶的冲泡方式关系到此古纯普洱的好坏,建议大家试试以下方法。

  1、水温:全程沸水,不要用自动档加热,用手动档多沸腾几秒;

 

  2、水:泡生普最好PH值超过7.2,农夫山泉是比较少的标明PH值的桶装水,恰好是基准线,好像7.4左右;

 

  3、投茶量:以130cc盖碗为例,易武茶8~9克,布朗7克左右、临沧8克左右;

 

  4、泡茶器:盖碗、紫砂均可,注意紫砂的出汤时间难控制一点。

 

  5、出汤时间:

 

  1~3水:10秒

 

  4~6水:20秒

 

  7~9水:30秒

 

  10~12水:1分钟

 

  13~~:2分钟

 

  每个茶区特点不一,每个人口味轻重不一,每一种泡茶用水PH值、有效矿物质含量不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投茶量、出汤时间进行微调。

作者:九华山人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教育改变“绿茶思维”

普洱茶教育改变“绿茶思维”

导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茶友对于普洱茶生茶的归属类总有争议。市场上的这种“绿茶思维”也在慢慢改变,本文中,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于“绿茶思维”的一些观点。以下为原文。

关于“绿茶思维”,笔者认为,这是这几年来普洱茶教育的最佳的成果。至少,所有的普洱茶生产者都能分得清普洱茶与绿茶的最大区别——晒青与烘青,现在出产的普洱茶成品中,烘青的影子几乎已经绝迹了,晒青工艺是普洱茶后发酵的重要基础也已经成为常识为大众所知。至于,生茶与绿茶之争的声音也沉寂下来,大家得到的普遍共识是:生茶是普洱茶的半成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反过来看,所谓“绿茶思维”也不过是因为绿茶长时间掌控着中国茶叶的话语权而已,但这样的格局已经慢慢被普洱茶改变着。

普洱茶教育改变“绿茶思维”

自2009年以后,古树纯料茶开始被市场认可,由此带来的是古茶山的热闹,古树茶价格的逐年高升和茶农的暴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首先是普洱古树茶的生态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其次是古树茶因为树龄长、生态环境好,根系发达,营养物质吸收丰富,不施化肥打农药,所出产的茶叶制成普洱生茶,大部分口感较好,苦涩度低,鲜爽度好,回甘明显,香气馥郁,因此逐渐培养出一大批喜好喝新生茶的消费者。虽然,理论上来说,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丰富,茶质相对寒凉,多饮易伤胃,但是茶叶作为嗜好性饮品,消费者会通过口腔、身体反应来自然选择,笔者身边就又几个同事和朋友,都嗜茶如命,但只喝新生茶,从早到晚,一天必喝几泡,从不不会觉得身体不适,其中一位同事就说这是胃蛋白酶决定的。

普洱茶教育改变“绿茶思维”

通过这些年的普洱茶教育与消费者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几种喜好方向,有的爱喝生茶,有的爱喝熟茶,有的爱喝中生代茶,有的爱喝有一定年份的老茶,也有的兼而爱之,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心情来选择想要喝的茶。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一个容许以及能够制造多样化的市场才是一个可以繁荣的市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普洱茶消费人群的迅速扩大,对绿茶市场份额的挤占也是不争的事实,全国各大茶博会上,普洱茶几乎都会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有消费者说,普洱茶是具有味觉侵略性、排他性的茶品,只要喝到好的普洱茶,接受了普洱茶的口感,就很难再去接受其他茶的口感了。就现在的普洱茶消费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经喝绿茶、铁观音的群体,铁观音的市场份额这几年也同样被压缩了不少,这应该都是普洱惹的“祸”吧。

普洱茶教育改变“绿茶思维”

总之,经过普洱茶界各方人士的教育与推广,到如今,普洱茶早已从一种产于边疆的边缘茶品变成了在全国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茶品,甚至与绿茶、铁观音三分天下。但不可否认,普洱茶的教育成本依然很高,因为具备味觉侵略性的始终是好的普洱茶,好的普洱茶大多价值不菲。笔者的一位做中生代茶的茶商朋友,他请人喝茶,一般会拿出好几款中生代的明星茶品进行对冲,让大家了解相近年份里不同产区和配方的茶的口感特点,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茶,但是推广过程当中,那些请人试喝的明星中生代茶品,可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市场价都摆着的。

至于做古树茶的茶商,古树茶市场更加透明,每年古茶山的原料价格都是公开的,现在少则几百,动辄上千,局部上万,所以,每一泡茶的原料成本是很容易算出来的,还有生产、运输、人力等成本。现在一般的消费者走进茶叶店,买不买且不谈,先试几泡茶再说,有些茶商还要每年大量给客户派送茶样,这些叠加起来都是很大的一笔成本。普洱茶教育的高成本也无形中导致了普洱茶零售市场中价格的趋高现象,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商业公理。 

必看|如何界定普洱茶藏茶的品质?如何正确保存普洱茶?

必看|如何界定普洱茶藏茶的品质?如何正确保存普洱茶?

对于普洱茶的珍藏或保存事宜,众说纷纭:“不能自然存放”、“必须密闭保存”,否则就会“越存越不香”;“不能密闭保存”、“必须自然存放”,亦即“必须透气保存”,否则“缺乏鲜活感”。类似地,对于普洱茶的保质年限,有认为是二三十年内,有认为是五六十年,还有认为可达百年之久。而对于保存品质的认定也各执其词,有认为发霉就是发酵,因而霉变以后的普洱茶仍能饮用,甚至认为只有霉变“发酵”过的茶才是“真正的普洱茶”……

茶界众说纷纭,且有诸多误区,为拨正诸多认识偏差,再度编辑整理高发倡老师的文章,希望对普洱茶油有所帮助。

本文系乡土学者高发倡老师撰写,原文早在2013年春撰写名为《纵论普洱茶保存事宜及年限》,并于2015年4月在《海峡茶道》刊出,之后看到许多人仍迷途未返,又2016年发文《再论普洱茶保存事宜》,再次重申了此问题。

必看|如何界定普洱茶藏茶的品质?如何正确保存普洱茶?

普洱茶喝的是正味

人们通常喜爱的气味,是诱人或令人惬意的气味,所言的陈香气味,也是诱人而使人惬意的气味,而不是使人厌弃或至少无诱惑力的气味。

但凡有过霉变的茶,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汤,或浓或淡,难免带有霉气味或陈旧性霉味,刺鼻而令人厌恶或至少不诱人,有着不使人感到惬意的气味,因而都是霉臭味,而不是陈香味,包括现代“熟茶”的气味也不是纯正的陈香味。所以,凡是曾霉变过的茶,包括有过霉变而带有类似气味的熟茶,都不属于保存品质优良的茶。

还有不曾霉变者的茶,也会有缺陷,如吸收杂味、异味,遭蛀虫等小动物损坏,受油烟、香烟、香水、洗涤物等各种尘埃或浊气污染等。这些缺陷不仅会影响茶味,而且涉及食品卫生问题,但这类缺陷相对较易于避免。

保存好的茶,其滋味需纯正而爽口;此外,保存好的茶,其生津力强,好的茶汤能消除喉内的叮麻、发痒等各种不适之感。而所有霉变过的茶,包括有过霉变而带有类似气味的“熟茶”,都几乎不具备上述优点,气味、滋味不纯正,非但不生津、不润喉,反而使喉咙紧缩、发痒、麻痛等,产生明显的不适感。这类茶不管保存多久,都很难消除其杂味,茶汤的品质,也能在冲泡前后的叶片与茶梗的色泽和韧性上反映出来。

必看|如何界定普洱茶藏茶的品质?如何正确保存普洱茶?

普洱茶的保存品质

普洱茶的保存品质,分内因转化品质和外因储存品质。

转化内质由先天内因品质,如新茶生态度,与苗类、树龄、树干、土质、纬度和海拔有关的甘甜浓厚度等因素决定。

储存外因品质由仓储条件决定,储存外因品质分三个档次:

优者,正常转化,无霉变,保质区内茶渣无碳黑色,浓度适当的茶汤不显黑色,生津而润喉,气味陈香诱人。

其次,是微弱的受潮与霉变者,保质区内茶渣也无碳黑色,浓度适当的茶汤也不显暗红和黑色,生津而润喉,但气味带仓储味,包括潮仓味和杂味。前者实际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弱霉变味,毛茶或茶饼带烟草味,茶汤有刺鼻气味,但该茶尚可饮用;后者是受潮而吸收仓内其它气味,其杂味令人厌恶。

最劣,是明显带霉变者或带蟑螂屎气味者;前者散茶或茶饼就带霉臭味或六六粉气味,茶梗断面或叶片带黑色,冲泡时散发霉味,汤色暗红,不均匀透明,汤里带霉气味,饮后喉咙会发痒等,此已不宜饮用。后者是因散茶或紧茶盛放或包装不当而生蛀虫,茶品受到肉眼不易觉察的微小蛀虫的粪便污染,故带蛀虫粪便气味。

要使茶品储存外质优良,即茶味纯正,气味也陈香诱人,其仓室湿度宜约45﹪—65﹪之间,气温约-8℃—28℃区间,茶品不受潮,既无任何仓味,也无霉味和陈霉味,同时盛放或包装妥当,杜绝蛀虫滋生,就可保无误。造成转化内质不良的主要原因,有的是新茶甘甜度偏低或茶质不足,有的是有农药残余,还有的是初制失误等。

造成次类中前者储存外质的原因,是仓室空气湿度达到65﹪—72﹪区间,轻中度受潮。

造成次类中后者储存外质的原因,是仓室空气湿度达到65﹪—72﹪区间,且仓内有别的杂味,被茶品吸收。

造成最劣类中前种储存外质的原因,是仓室空气湿度连续多天达到72﹪以上,使茶品明显霉变。

造成最劣类后种储存外质的原因,是散茶或紧茶内滋生蛀虫,其粪便排泄在散茶或紧茶内。

湿度低于45﹪范围,转化会更纯,保质期会更长,但转化会更慢;因而湿度低于此范围者,宜设法适当添加湿度。

湿度约65﹪—70﹪之间者,会有仓味,宜设法适当降低湿度。

湿度高于70﹪者,非但会有仓味,而且易带霉味。

然后是气温。室内气温不高于28℃的储仓,只要不受尘埃类、气体类污染和动物损坏,同时湿度约45﹪—65﹪之间即可。

室内气温高于32℃的储仓,宜将气温控制在28℃以下,至高也别超32℃。

必看|如何界定普洱茶藏茶的品质?如何正确保存普洱茶?

普洱茶的保存事宜

针对上述会降低茶品保存质量的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那就是面对不同的环境或条件,采用不同的保存技术。保存方式不同保质期也不同。

在长年湿度低于65%的地区,只要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适合自然透气存放。

如果只是某些季节的湿度高于68%的地区,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的前提下,在这些季节以外的时节适合自然透气存放;而这些季节内则可以在茶受潮以前,趁其干燥时非真空密封后保存;也可在这些季节内用抽湿机将储室内的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也可以用电热器将储室气温升高到28℃至32℃之间,使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气温,使其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或者长期保存在四周不紧靠山墙的三楼以上房间,并且离板面30厘米以上位置。

如果没有专用储茶室,储藏环境有异味或杂味,甚至还会受小动物损坏,即使整年湿度都低于65%,也必须非真空封闭保存。

如果长年湿度高于68%的地区,无论储室内有无异味或杂味,不管有无小动物损坏,都必须或非真空封闭保存,而且必须趁干燥时封存而在无异味或杂味的环境下开封;或者用抽湿机将储仓内的湿度降至68%以下,否则都会降低保存质量。

在我国北方或西北方的高原多风地带,也适合非真空封闭或透气而避气流保存。另外,增大紧压程度,也可提高紧茶保存品质。

可见,普洱茶的存放既不是非密封保存不可,也不是非自然保存不可,而是应根据实情来灵活确定。普洱茶“越存越不香”的根源,不是因为透气保存,也不是因为发酵,一是因受潮霉变,二是受潮后吸收了周边杂味或异味。

至于某份“熟茶”是否曾有过霉变,一是嗅其气味是否清香诱人;二是看冲泡的茶渣是否带黑色。凡杂有黑色者,几乎都有过霉变。

普洱茶的保质年限

普洱茶的保质期限与其转化的快慢有关,转化越慢,保质期限越长,转化出的茶质越优良;而转化的快慢与气温,尤其与湿度有关,气温和湿度越低,转化越慢,转化出的茶质越优良。环境相同而茶质不同,保质期也不同;茶质相同而环境不同,保质期也有别。

对“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而言,湿度45%至65%,室内气温8℃至36℃条件下,冲泡浓度适中的茶汤,正常透气存放20年以上者才显红色,可想而知,至少可保质50年。如果半封闭或季节性封闭,其保质期至少可延长10年。如果全封闭保存,至少可再延长20年。

假如在气温和湿度都明显更低的条件下,自然透气存放,或用特殊材料全封闭存放,就可近百年。气温很低,气候很干燥的环境下全封闭保存,就可纵跨上百年。若增大紧压度,逐次还会再延期。

可见,普洱茶的保存事宜及其转化品质的优劣与保质期的长短,都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其多层次性、复杂性才能周全。看完此篇,你是否还觉得仓储成好的普洱老茶,如某些“大师砖家”说的那么容易吗?想嫁接风险给你,一定是让你感到没风险才是吧?(本文来源:茶事微论,

临沧壹茶堂古茶坊普洱茶旗舰店官网

我们的茶山我们的茶——勐库冰岛茶区的珍稀茶礼
在七彩云南的西南方,是世界茶树源产地;在澜沧江与小黑江的交汇处——双江,是勐库大叶种的发源和生长的上风上水。在山水相连、茶园相接的古茶树茶园中,具有代表性的古树茶有:小户赛、大户赛、懂过、坝卡等地的茶,而最有特色的就是冰岛茶。
壹茶堂,一群来自勐库冰岛茶区的茶农和茶人,在自家的生态古树茶园,用民族传统工艺,做出原枝原味的古树茶,为钟爱古树茶的您呈上一份精致茶礼。
我们的坚持我们的专注——一心一意做一流好茶
一心一意做一流好茶是我们自身对古树茶的坚持和专注。首先,我们的茶叶鲜叶都是来自自己家的茶园,保证每一片茶叶都是真实可寻的,绝对一手原料。其次,我们的茶叶都是勐库冰岛茶区各山头的老茶树,保证每一片茶叶都是纯正古树茶。最后,我们的茶叶从茶源到鲜叶、从鲜叶到茶叶全程都是自己的人在把控,没有中间商,确保古树茶的真实可靠。
茶叶的源头——勐库大冰岛茶区
从澜沧县安康佤族乡和文东佤族乡往北跨国小黑江,便进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双江,因澜沧江与小黑江在东南角汇流而得名。勐库,双江最重要的茶区,也是普洱茶最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相传,冰岛傣族居民至勐昂的亲戚处做客,偷偷将三颗茶籽放入葫芦带回冰岛,成就了冰岛村“三颗茶籽”创奇迹的神话。而冰岛大叶种茶经过人力、自然、动物的搬运,又在勐库各个高山之上,静静的繁衍生息,形成如今巨大的野生大叶种古树茶群落,是目前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茶树群落。
勐库大冰岛茶区,是大叶种茶的故乡,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乡——壹茶堂唯一的源头。
自家的古茶树,自家的古树茶
发源于临沧市临翔区南美乡的勐库大河,由北向南流经南美乡、勐库镇、勐勐镇,在勐勐镇西南端一头扎进小黑江。几万亩古茶树便依山傍水分布在勐库大河的东西两侧的山岭上。茶农依山建寨,与树相伴。村寨里的每一棵古茶树,都像一个安详的老人,守护着在这里生长的每一个孩子。
我们遵守自然规则,在天然林下种植茶树,摸索茶树习性,不施肥、不洒药、少修剪、少翻地。我们尊重自然,恪守世代祖训,爱茶、护茶。这不仅是对先辈的传承,更是对茶山、茶树的一份心意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