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其他茶>茶馆VS咖啡:营造无边界文化(一)

茶馆VS咖啡:营造无边界文化(一)

2020-10-20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茶馆”,文化交流之所

老舍先生的《茶馆》,堪为世界名剧。它描述了早在一个世纪前的北京城里就有这样一种场所:

“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之后,人们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可以听到,说把海边上修起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还有,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什么是煎熬鸦片烟的最好方法;这里还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像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

继而,老舍先生这样写道:

“茶馆,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茶馆,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就这样,“茶馆”从中国民间民俗的一种生活方式,被凝练成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以至于美国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人彼得·圣吉在研究“咖啡式”汇谈时,也忘不了他在中国了解到的“茶馆式”——那种简单而高效的对话。

“茶馆式”的交流如今又重新兴盛起来。在这个商业时代,广东人的“早茶”恐怕是“最简单而高效”的代表了。一拨人清早起来,约好到某“茶厅”喝早茶,香茗伴着精致的点心和菜肴,小碗碟、小笼屉,花钱不多,但场面轻松且有身份,“和”气缭绕,多少商业计划就在这头脑最清醒的时刻、情感最自然的流动中谈妥了。

“咖啡”缭绕语言与心灵

与喝茶异曲同工的是,在西方生活环境里,喝咖啡,也总能让人们乐于其中或真诚,或坦率,或热情的交流。

不过,与东方的崇尚自然所不同,西方工业社会的“科学管理”已经无处不在,尤其随着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到来,西方管理界从“相信进步开始于对共同谈话的了解”上升到“培养集体智慧和创造性”的认识,而研究出了“世界咖啡式”汇谈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实践活动,在1995年就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到其中,而它的创始人朱安妮塔·布朗和戴维·伊萨克斯最终梳理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世界咖啡》,以跨越种族、地域和文化的信念在国际上进行推广。

她们认为:这是一种启发和开展建设性合作对话及思考的特殊谈话方式,是一种简单却极其有力的谈话过程,它能帮助人们获得集体智慧并创造创新性的行动。而任何有兴趣进行有意义谈话的人,都可以采取世界咖啡式的谈话方式。

加拿大一家制药公司的总裁伊万·贝斯坦一直想寻找到能够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思考公司商业前景的方法与途径,也曾尝试过几种不同的方法,但都不奏效。他要探求的是能将热情、才智和利润结合起来的某种理念。最后,他终于尝试用世界咖啡式汇谈的方式。

他首先汇集了16个人的策划小组制定出当年一季度的市场战略,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公司销售额突破一亿美元的庆功大会上,让所有员工都来参与探讨。庆功自然不成问题。可这样一个新内容的加入,将有250多人参与讨论,能很好地组织起来吗?伊万很担心。但是,“汇谈”专家向他保证说效果一定会很好。

结果证明,这个庆功暨战略研究的“世界咖啡式汇谈”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想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会议安排10人一组进行讨论,所有的人都放下了专业头衔,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对话中来。伊万穿梭于每一张桌前,从人们的眼中和肢体动作感受到了那样一种效果和激励。后来,企业逐步就各种商业问题自行组织这样的汇谈,规模或小或大,甚至讨论企业的长期战略,而最大的成果就是同时也找到了行动指南。

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深度汇谈”方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李兰副主任于2005年出席了在维也纳举行的SOL(国际组织学习协会)论坛,而这次会议有来自36个国家的500多位与会者,他们肤色、口音、专业各异,却都能在“世界咖啡”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最大限度地贡献智慧,并最终达成彼此的共识。

显然,一杯香浓的咖啡,它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茶余饭后一种调剂生活的饮品,更重要的是,谈话作为关键过程,是“生活在语言中”的人类得以共创未来并协调彼此行动的本质核心。

朱安妮塔·布朗和戴维·伊萨克斯在为全球各类企业、社区的不同人群开展世界咖啡式汇谈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同时已经看到:管理者们非常认同这种主持战略性对话的简单方式,它不仅激荡人们的思想,更触合人们的心灵,使参与者达成共识,共创美好未来。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