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坦洋工夫>坦洋工夫:香飘环宇百年

坦洋工夫:香飘环宇百年

2020-10-25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坦洋工夫:香飘环宇百年

在福安市政府的倾力支持和企业的有力运作下,“坦洋工夫”这一百年品牌历久弥新,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百年前,“坦洋工夫”红茶以其形美、色鲜、味醇而名扬中外,人称“中国坦洋”;百年后,福安“坦洋工夫”一个产业的复兴,倾注多少人的心血与智慧。这其间起起落落的世纪故事,大胆细致的现代商业运作,让我们泡一杯浓浓的红茶,娓娓道来。

“坦洋工夫”以其传承百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中外。今天,“坦洋工夫”以现代化的制作和营销迅速走上复兴之路,成就令人瞩目。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证明商标,“坦洋工夫”的品牌效应惠及福安的43万茶农,并带动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2008年福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775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茶业;而在茶叶的商品总值19亿元中,“坦洋工夫”红茶就贡献了4.8亿元。“坦洋工夫”,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有实力、有魅力的品牌,一个影响闽东乃至福建的重要品牌。

享誉百年

相传在明初,坦洋村有个胡有才的村民,培植出优良品种———坦洋菜茶。用坦洋菜茶加工成的烘青绿茶,色泽润绿,香气纯正。当地茶农普遍种植菜茶。直到清咸丰初年(1851年),一位从崇安来的建宁茶客把红茶制法带到了坦洋,这才把坦洋菜茶的优良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坦洋村人胡福四创办的万兴隆茶庄,试制工夫红茶成功,以“坦洋工夫”作商标,经广州运销西欧,倍受西方市场青睐。

此后,茶商络绎不绝,当地茶商和接踵而来的外地茶贩竞相在坦洋开设茶行。毗邻的寿宁、周宁、柘荣、霞浦及浙江泰顺等县的茶叶,亦纷纷改制红茶或将毛茶运抵坦洋加工,均标以“坦洋工夫”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坦洋工夫以其制作工艺考究著称。茶农将鲜叶采摘回来后,挥发掉一部分水分,再把茶叶搓揉成条状。接下来,在酶的作用下,形成红茶固有的色、香、味特征。最后是干燥,在热能作用下,终止酶促氧化,蒸发掉多余的水分。然后经过复火、滚筒、圆筛,将茶叶分为本身、圆身、轻身、碎末片茶等4路或5路,然后分路加工,再将各路装成品配匀后装箱。以坦洋莱茶鲜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工夫红茶,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清香甜和,汤色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

据文献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年)福安县出口茶叶7万箱4.2万担;光绪七年至二十六年(1881至1900年),平均年出口茶叶万余担。这些出口茶叶之中,大部分为坦洋村加工生产的“坦洋工夫”红茶。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名誉奖。

“坦洋工夫”的畅销带来了坦洋村的空前繁荣,坦洋村成为闽东最大的茶叶加工厂和销售市场。在鼎盛时期,不足一公里长的坦洋街就设有茶行36家,茶市之繁荣由此可以想见。在“坦洋工夫”香靡环宇的日子里,从国外写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而直书“中国坦洋”,即可准确无误地抵达收信人手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生产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茶叶生产曾经一度复苏,1960年茶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由于传统工艺的改进,“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得到改善,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1969年起,红茶出口因中苏贸易关系的恶化而受阻,开始改制烘青绿茶,“坦洋工夫”仅保留少量生产,承传百年的红茶产业由此陷入短暂的沉寂。

复兴之路

为了恢复“坦洋工夫”的声誉、振兴百年字号,福安市政府决定全力打造品牌。

2006年2月,福安市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坦洋工夫”红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2006年12月12日,“坦洋工夫红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审查;2007年2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坦洋工夫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由此,“坦洋工夫”开启了复兴之旅。

由于“坦洋工夫”红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个品牌一旦受到损害,对于福安茶业的影响将难以估计,因此,福安市政府对“坦洋工夫”品牌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品牌的一流品质。

一方面,福安市茶业协会严把质量关,对获得使用标准的企业,每两年进行一次资格评审。据福安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成基透露,目前福安市有13家企业获得“坦洋工夫”品牌的使用许可,另有16家企业在申请许可。

另一方面,福安市茶业协会联合福安市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同对“坦洋工夫”这一商标实施有效管理,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坦洋工夫”标志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予以严厉查处。

不仅如此,福安市茶业协会还鼓励、扶持重点品牌的发展,借助企业的自有品牌来扩大“坦洋工夫”的品牌影响力。

2007年11月28日,由7家法人股东注册的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投入运作。这家集茶业种植、加工、销售、外贸、科研为一体的旗舰式企业在福安、甘棠、宁德都设有专卖店,在福州的专卖店也将于3月底开业,并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继续开设分店、设立办事处,逐步形成遍及全国各地的营销服务网络。

此外,福安市政府还重金奖励有实力的自有品牌,宣称一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即可获得百万奖金。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坦洋工夫”红茶在国内外大型活动上屡有斩获:“英伦皇韵”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东方神韵杯”中华名茶红茶组金奖,“金茗红”在第五届“闽茶杯”2008年名优茶鉴评大赛中荣获“金奖茶王”,“茗红”参加“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获得好评。

大型活动也是福安市推广品牌的有力方式。近年来,福安市政府参加、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2006年10月21日,“中华名人共建海峡西岸和谐福安暨坦洋工夫茶发布会”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11种以“坦洋工夫”为统一品牌的茶产品同时亮相京城。其间,坦洋工夫茶被中华名人协会指定为中华名人特供茶。

2007年年初,中华名人协会在福安坦洋成立名人茶园有限公司,专门开发红茶产品。2007年2月6日,“坦洋工夫名人会馆”在北京钓鱼台山庄开馆。

2007年福安市政府举办首界“‘坦洋工夫’杯”全国茶艺小姐电视公开赛,并在福建综合频道、东南台进行录播;2007、2008年连续参加两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举办“福安坦洋工夫推介会”;两次参加“人文中国·茶香世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活动,并获得多枚金奖,进一步提高了“坦洋工夫”的知名度。

重振雄风

福安是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早在1990年,福安坦洋茶场出口的“坦洋工夫”红茶就被列为福建省农垦系统的出口创汇之最。但是,由于缺乏知名品牌,以往福安的茶业主要作为原料茶卖给江浙地区,本地茶农茶商获利甚微,更未能如安溪一样凭借茶业经济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根据福安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成基的介绍,在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前,福安的红茶市场上大多是普通品牌,每公斤在50至60元之间,年产量还不足100吨,作为基础原料的“坦洋菜茶”则无人采摘。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品牌建设成效逐步得到显现。2007年2月,“坦洋工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1月,“坦洋工夫”被认定为“中国申奥第一茶”;12月,阔别巴拿马近百年的“坦洋工夫”参加了“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再次得到世人的一致肯定。2008年2月,“坦洋工夫”成功注册中国证明商标,最近又获省著名商标,目前正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坦洋工夫”品牌的崛起不仅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也促成了当地茶产业的起飞。陈成基表示,现在已经有20多家企业申请使用坦洋工夫证明商标,已授权生产企业13家,产值达1.5亿元,商品值达4.8亿元。福安市茶业产值逐年提升,2006、2007、2008分别同比增长17.2%、53.65%、31.87%。“坦洋工夫”也成为了市场新宠,中档茶每公斤售价上升为1000多元,高档茶则达6000多元。“坦洋菜茶”的身价也上升至每公斤40元左右,质优者达到每公斤80元。

“坦洋工夫”的国际知名度也在稳步提高。今年3月,俄罗斯客商前往福安,向“百福”公司订购价值100万美元的“坦洋工夫”红茶,在中俄贸易中断60年后,俄罗斯客商再续“坦洋工夫”茶缘。目前“坦洋工夫”红茶年均出口俄罗斯、西欧等国家和地区1000多吨。

记者手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强烈感到“坦洋工夫”的文化魅力。阔别多年,“坦洋工夫”重返巴拿马,让中国红再度风靡全球。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我市茶企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无不为这一百年品牌的历久弥新而感到欣慰和骄傲,并强调在商业化的运营中保护、发掘其品牌内涵。

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近期投入资金开发坦洋工夫原产地文化,在坦洋村建设坦洋工夫旅游文化基地,实现“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播和宣传,为“坦洋工夫”国内市场的开拓奠定坚实的基础。

福安市政府则举办“坦洋工夫”生产于加工技术培训班,提高工艺水平,仅去年以市茶叶局名义开展的培训就达1000多人次。目前,“坦洋工夫”的加工工艺已被列入宁德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祝愿这个百年品牌越走越好,在历经风雨后重塑辉煌。( 彭娟)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