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刀具不能带上飞机

普洱茶刀具不能带上飞机

2019-03-19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李女士是一位普洱茶迷,这次从广州回家就购买了十六份上等的普洱好茶,准备赠与朋友和供自己泡饮。怎料精美包装里的茶叶刀却给李女士带来了麻烦。

  当安检员告知其刀具不能随身携带时,李女士表现出极为不舍:“您通融一下吧!我这茶挺贵的,所配的茶叶刀也很精美,仍了我实在是舍不得啊!”“那您就去托运吧!托运是可以携带的。”安检员解释道。但是,由于李女士所乘航班已登机,若要托运只能改签至下一航班,她只好逐一将包装打开,取出茶刀,极为不舍地将其自弃了!

  白云机场安检提醒: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禁止乘机旅客随身携带但可作为行李托运的物品包括:

  1.菜刀、水果刀、大剪刀、剃刀等生活用刀;

  2.手术刀、屠宰刀、雕刻刀等专业刀具;

  3.文艺单位表演用的刀、矛、剑;

  4.带有加重或有尖钉的手杖、铁头登山杖,棒球棍等体育用品;

  5.以及斧、凿、锤、锥、扳手等工具和其他可以用于危害航空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锐器、钝器;

  6.超出可以随身携带的种类或总量限制的液态物品。

  春运将至,随着客流的增多,进行安检后才发现有随身物品不能携带,再返回柜台托运实在会耽误您许多宝贵的时间。为了能较快登机,请尽可能地将行李托运,这样能节省您通过安检的时间。祝您出行愉快! 

有用+10
分享

怎样开好一个普洱茶叶店

  作者:金新峰
  叶的历史,赋予了普洱茶很多东西。是因为爱普洱茶,而开普洱茶叶店:是因为觉得有利润,而开普洱茶叶店:是因为显示品位,而开普洱茶叶店;或者因为其它原因……

  普洱茶叶店的文化消费

  普洱茶叶店的文化提升在于深刻地理解普洱茶文化,店主理解了普洱茶文化的实质,可以理解消费群体的心理期待。茶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各地爱茶、嗜茶、以茶待客的消费文化;二是以茶的名义进行的各种活动,如:茶艺、书法、绘画、音乐等。普洱茶叶店是茶的文化符号,无论从装修到室内设计,还是从茶品摆放到品类搭配,无论是人的衣着谈吐到专业素质,还是普洱茶叶店的氛围到心灵感受等符号,这都源于千年的普洱茶文化。

  开一个普洱茶叶店,买卖的是茶叶,传递的是文化。零售茶叶店,必须塌大限度地吸引不同部分的消费者。小店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这既是实惠的购茶之地,又是品茶交友的地方;既是茶人的惊喜之地,也是茶人的归宿之地。茶叶店要从中国文化中经常地补充各种知识血液,并把这些文化传播给消费者,文化带给茶叶品位的提升和附加价值的增加。店员通过自我的思想、文化,影响走进店里的每一位顾客;一个好店员应该了解顾客的喜好,让顾客产生询问的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各种茶的解释主要是传说,一个传说就解决了它的DNA问题。所以会出现一种茶同时有好几个传说的现象?这导致了茶叶制作没有标准,从而使整个市场难以真正壮大。传统的茶文化强调较多的是感性,是模糊,是虚幻,是世俗,而科技在传统茶文化中很难见到身影。茶叶店作为一个基础的茶文化阵地,要想基础牢固,需要吸收传统茶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祛除与现代科技背离的东西。茶是饮品,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茶叶店倡导理性的茶文化,健康的茶文化。

  一加一大于二

  一个普洱茶叶店很小,市场范围也很小。通过普洱茶叶店的联合,聚集大家的优势,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形成1+1>2的服务性平台理念。这个平台是一个服务性的平台,一个功能性的平台。

  1+1>2的服务性平台要正确选址,很多人认为,地段要繁华,人流量多,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看中这个地段是否有多少人流量,而是要分析调查这里你的目标客户群或潜在客户群的比例有多大。

  1+1>2的服务性平台要掌握足够的资源。货源第一就是有足够让茶叶店选择机会的产品。只有掌握了丰富了供货源,才有足够让下面茶叶店选择的机会,才能根据茶叶店当地的消费特点,调整出最佳的配货方案。在这个选择的过程当中。终端茶叶店第一次理性的面对了茶叶品牌产品。在以后茶叶店的经营过程当中,会根据顾客对茶叶品类、茶叶品牌的喜好,来选择进货。这是茶叶店第二次理性面对茶叶品牌。在经过这两次的选择之后,茶叶品牌在市场表现就会得到可靠的数据,茶叶品牌的影响力大小这时就有了科学的比较。

  1+1>2的服务性平台要科学囤货。在茶叶流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单个茶叶店不可能囤积很多产品,所以平台要能保证及时给茶叶店供货。茶叶店要与平台建立相互信赖的长久合作关系,这是长久经营的基础。然后就是茶叶店通过自己这个点,把所有的市场信息有效的反馈到这个平台,通过平台综合判断,给茶叶店指导与帮助。

  一传十,十传百

  普洱茶叶店广告需要给消费者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我开一个茶叶店,给当地喝茶人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普洱茶叶店广告以不同的形式来发布。很多茶叶店在新茶到来时,就贴“春茶上市”之类的四个字在外面,很简单,很粗糙,手法像这四个字一样无精打采。现在的媒介众多,经营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方法,更漂亮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来表达“春茶上市”的意思。

  普洱茶叶店广告突出与周边竞争对手不同的特色,打造符合这个区域消费人群的茶叶店品牌。茶叶店的广告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分,在方式上保持一贯,就会形成品牌;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就会稳定客户,这样茶叶店广告肯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普洱茶叶店广告需要把握好促销时机,即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首先,天时指不同的茶叶上市季节。一般来说,在新茶特别是春秋两季的新茶上市的时刻,是茶叶市场最热的时刻。这两季的茶相对来说品质较好,但价格较高,要吸引顾客追捧这个时候的茶,就要针对茶的特点来进行宣传。采取符合茶的特_生的促销方法。其次,地利则指茶叶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这个区域的角色。每一个地方,每一条街道都有它一个特殊的为人关注的时刻,这个时刻可以是固定的组织活动,也可能是特别的庆祝活动等。要把茶叶店融入这些特殊时刻当中,作为一个受人关注的焦点,并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购茶实惠。再次,人和就是经营者平时的消费服务状况。经常给自己的客户带去意外的惊喜,每一个促销活动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顾客才会脱离不了你的茶叶店。
        

  普洱茶叶店如果开了一段时间,周围的顾客对其位置、产品和服务等有了较为熟悉的了解,那么如果在没有出现认为要改变的情况下,这些条件可以相对稳定。如果一个茶叶店需要进步,必须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这时茶叶店必须不断更新其服务内容,并在第一时间内告知顾客,只有顾客经常感受到茶叶店的存在,并且能带来新鲜感,他(她)对茶叶店的忠诚度才会提升。
 

有些普洱茶锁喉,哪些原因所致?

有些普洱茶锁喉,哪些原因所致?

何以为锁喉?即品茶过后,咽喉间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疼痛等不舒适感。普洱茶锁喉口感主因有六,导致的锁喉感觉各有差异。

有些普洱茶锁喉,哪些原因所致?

1

高冲

冲泡时高冲,包括出汤时高冲于公道杯,都会产生锁喉现象。

2

紧压茶未醒

紧压茶拆剥后,未经适当时间与环境醒茶,亦会产生锁喉现象。

有些普洱茶锁喉,哪些原因所致?

3

仓储环境问题

高温高湿或不通风环境都可能导致,或者茶品没有包装与容器放置于空气中,快速氧化出现油耗味时,也会出现锁喉现象。

4

制程高温干燥

成品高温干燥,或是刻意焙火加温也会导致锁喉。

有些普洱茶锁喉,哪些原因所致?

5

成品日晒干燥

成品单饼直接日晒干燥,或者未完全干燥前包装整筒干燥,都会引起锁喉症状。

6

不当拼配

因拼配茶区所导致茶质冲突,亦会导致锁喉感。此种状况较为少见,只发生在新制生茶,待陈化数年后锁喉感会消失。

有些普洱茶锁喉,哪些原因所致?

品茶后,舌面与口腔四周出现紧绷感、高度苦涩感,这通常与制程或茶质有直接关联,与茶碱与脂型儿茶素大量溶出有关,但此现象不代表茶质优劣。

普洱茶要喝

  茶企业不能再“守株待兔”,等客上门,而应由坐商转向行商,借鉴IT、保险等行业成功的营销理验,主动寻找客户,贴近客户,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

  短短几年间,中国普洱茶市场上演了一幕跌宕起伏的悲壮大戏。

  先是一番“热炒”。

  2002年,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5万元天价。

  2005年,一提七子饼普洱茶创造了160万元的拍卖神话。

  2006年至2007年间,以“能喝的古董”为卖点,普洱茶由“饮品”转型为“收藏品”,茶价一路“非理性”攀升,普洱茶提前进入了它还不应该到达的极限——“风靡全球”。“一克普洱一克金”,普洱茶财富故事,水银泻地般在坊间流传。

  然而,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却令人大跌眼镜。崩盘、缩水、泡沫、跳水

  2007年底,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诸如此类的字眼见诸报端,舆论普遍发难,“泡沫”被挤碎,昔日风光无限的普洱茶陷入了繁华后的“大萧条”时期。

  如今,普洱财富神话已经破灭,普洱茶开始了理性回归,而关于普洱“到底还有没有救”、“究竟路在何方”的疑问和争论却仍未平息。本来普洱茶产业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洱茶产业不知道还要承受多少年的沉寂。

  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是普洱茶的错吗?肯定不是!但可悲的是,这一切后果都得由整个普洱茶产业来买单。

  普洱是“茶”不是“硬通货”

  普洱茶势当初之所以愈走愈高,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已经从一种消费品转变为一种投资品,也就是说普洱茶是被“藏”起来了,而不是被“喝”掉了。有统计显示,在2005到2007年间,仅珠三角地区就有数十万吨普洱茶被收藏,藏茶人士多达20万之众。

  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都认为普洱茶是“唯一一种没有保质期的茶叶”、“越陈价值越高”,“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这种说法在民间也流传较广。一些商家趁机对所谓10年、20年的普洱茶大肆炒作。

  许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在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头脑发热”,一下子就买了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茶品,导致有些收藏者储存的普洱茶比原产地生产的茶还多。当时在东北市场,普通的普洱茶饼每片由二三十元猛涨至两百多元,且“货品稀缺”,在广东等地,同类型茶饼价格更高,涨幅高达10倍之多,登临历史之巅。然而,在价格泡沫被挤破后,藏茶的市民也就瞬间变成了被套牢的对象。

  那么,普洱茶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呢?普洱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系之一的黑茶类,后发酵茶,具有存放时间越长越香的特点,这让普洱茶有了收藏价值。另外,普洱茶还有暖胃、清热、降血脂、减肥以及软化动脉的保健作用。

  然而,大多数藏茶者都忽略一点:普洱茶“越陈越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而且收藏普洱茶是大有讲究的,那种将普洱茶比作黄金和古董的说法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特别是普洱茶若保存不当,很容易变成废茶而一文不名。而且跟古董最大的不同是,它并不具备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管“陈”的确是评价普洱茶好坏的一大标准,久放的普洱颜色重,口味更加浓醇爽滑,但“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本身具有的,这改变不了茶的饮料属性。既然是饮料就要有更多的人来品饮,只有让更多的人来消费,才会形成流通以及产生利润,因此普洱茶的出路在于让消费者喝掉而并非拿回家收藏。

  可以说,在被炒起来的盲目“收藏热”中,普洱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用来饮用的“茶”,而是一种可以无限增值的金融产品,一种可比黄金的“硬通货”。而当普洱茶超越了饮品的用途时,其发展也就注定了会走上弯路。

  走下“贵族茶”神坛

  阵痛过后的普洱茶市场,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有名茶,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有名无姓”的根本病因就在于产品创新力度不够,营销理念和模式落后。普洱茶行业需要改革,需要品牌提升!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饮茶习惯的人有5000万左右,而其中喝普洱茶的人不足1/10,这也使得“普洱茶无消费者”的观点一度在坊间流传。

  事实上,普洱茶缺的并不是消费者。作为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中华名茶”,普洱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已是人尽皆知,真正让大众消费者“望而却步”的,是传统普洱茶复杂的饮用方式。

  传统普洱茶以砖、饼、沱等“紧压茶”的形式为主,冲泡、品饮相对繁琐,在大众的印象里,普洱似乎有些“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不过是“有闲阶层”的时尚饮品。

  这种误解对普洱茶、以及普洱文化的推广都是极为不利的。普洱茶积淀着中国一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但文化不是“海市蜃楼”,必须要有浓厚的群众基础作为肥沃土壤,普洱茶文化才能“生根发芽”,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让普洱茶从“贵族茶”的神坛走下来,回到普通大众中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喝普洱茶。

  而以往贮立高端的普洱茶,如何才能真正回归大众?我的思路是,做快消新产品。

  如今,饮茶人群正在向低龄化和女性化发展,而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闲暇时间十分有限,传统的普洱茶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大众工作生活的需要,普洱茶要么改变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么固步自封以满足“发烧友”。

  眼下,袋泡茶、方便茶,以及自助饮茶机等,都是普洱茶的良好发展方向。只有通过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推出适销产品,进一步清晰产品结构,符合现代人方便、健康、时尚的消费习惯,中国茶的量才能更大,附加值才能更高。

  跳出传统批发商圈

  在这轮普洱茶行业洗牌中,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低迷的市场更加考验普洱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能力。

  目前,广州茶叶人均年消费量达2.5公斤之多,成为了全国茶叶消费最高的城市。然而,广东茶叶强势的本地品牌却一直寥寥无几,在广东茶叶市场上最抢风头的一直是福建、云南以及台湾等地的茶商,而广东茶商一般只作为经销商身份出现,利润微薄,与所创造的品牌附加值“无缘”。

  很多人认为广东的劣势在于不是主要的茶产区,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真正的关键在于广东茶企业的市场运作手段和品牌运作能力不强。英国的立顿不产一片茶,为什么立顿的袋泡茶却能够垄断国内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市场的空隙和善于运用品牌优势。

  可以说,目前广东的茶行业集市之模式亟待改变,茶行业传统的坐店经营和陈旧的营销理念已然成为阻碍茶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要创新营销模式,渠道建设是首当其冲的一环。现在很多茶产品是通过直销店、连锁店方式销售的,而这种方式离广大普通消费者有一定距离,消费者不能很方便地买到茶叶或者茶类产品。对老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最为便捷的购买渠道就是超市、便利店等场所,茶叶要走出目前比较狭小的销售范围,就一定要打通这些渠道。

  纵观中国茶行业的现状,是有名茶却没有品牌,普洱茶市场以历史流程来说还处于“春秋”没有到“战国”时代。而这也是行业优胜劣汰、做大做强品牌产业的最佳时机,“借机洗牌、主动发牌”,孕育了新的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