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具>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综述

陕西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具综述

2021-03-13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一、前 言
陕西扶凤县北法门寺是著名古刹,皇家寺院,创建于[东汉],昌盛于[唐代]。寺内有一座珍藏释迎牟尼真身玉骨舍利的十三层八角砖培。
1987年2月,在重建塌毁的“真身宝塔”时,发现塔基下有座用坚石修建的秘密地宫,内有金银器、陶瓷器、琉璃器、石雕、丝绸、服饰古文物600余件,并有物账石碑。是晚唐咸通十五年(874),由懿宗、僖宗封藏于法门寺以供幸佛骨的稀世之宝,距今1,114年重展雄姿,被誉为继我国西安发现秦代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奇迹”。
这批古文物分藏在地宫前、中,后三室,一套金银茶具摆放在官室,可见大唐帝王崇尚品茗和对茶文化的珍视及对供佛的虔诚。系列茶具,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展现了唐代灿烂的茶文化史实,引起了考占、史学、茶学界的浓厚兴趣,纷纷前往考察与研究。
二、僖宗封藏古茶具的时代背景与目的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繁荣昌盛的时代,尤其是中唐以前,疆域辽阔,民族和睦,天下安宁,民富国强。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安史之乱”却是唐代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晚唐朝廷昏聩,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火连年,灾荒频擎,生灵涂炭,由衰弱走向上崩瓦解。
[唐代]道、佛两教盛行。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唐代]假托创教者老于姓李,巧与皇室同姓,故尊为国教。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七年(748),玄宗册封[汉代]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太师”。中和四年(884)赐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因连连赐封,使道教得到空前发展,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融合了儒教思想,群众基础广泛,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很大。武则天尤重佛教。会昌年间(841~846),武宗为了打击佛教寺院经济和僧侣势力膨胀,反佛灭寺。越二年,宣宗继位,又下令扶植,懿宗、僖宗时佛教反占了优势,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是应该看到,由宪宗到僖宗五、六十年期间,是唐王朝由衰落趋于瓦解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宦官擅权与藩镇割据相始终,中央与地方官员骄奢淫逸,懿宗、僖宗更是贪婪奢靡的典型,因而皇权削弱,皇帝的废立和生死都被宦官集团所操纵。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七代皇帝都由宦官所立。
宗教是皇权的保护神,皇权又是宗教的庇护伞,两者相依为命。懿字、僖宗把皇权寄托在宗教身上,企图利用宗教的力量来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巩固,所以系列茶具的设计与纹饰极力宣染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且秘藏于地宫供佛.祈求佛祖降福,以保安宁,这就是封藏系列金银茶具的目的与愿望。
三、出土金银茶具,标志着[唐代]茶文化博大精深
唐僖宗封藏在法门寺金银茶具是皇家等级,质地精良,造型优异,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以前研究[唐代]茶文化多以陆羽经典著作《茶经》为标界,现在有了这批茶具的出土,就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的学者认为,从金银茶具的考证探索,[唐代]存在着两种茶文化现象:一种是以文人、僧侣为主体的民间茶文化,一种是以皇室为主体的宫廷茶文化。这两种茶文化精神内涵也有区别:前者崇尚自然、俭朴,而后者崇尚奢华、繁缛。但两种茶文化共同体现了“和”、“敬”精神,这无疑是正确的。从唐诗中也能够体察到唐代存在着宫廷茶文化。
但琉璃茶具始于[唐代],这是一个新发现。金银编织工艺以前认为到[明代]才达到娴熟的阶段,出土精美的主银丝编织茶具把这一工艺的成熟期提前了八、九百年,这又是一个新发现。茶与佛教结缘,也表现非常突出。晚唐出现“点茶”雏型。如此种种,都标志着唐代茶文化源头和博大精深。
四、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
(一)秘色瓷碗《茶经》不载,是否专用茶具?有的专家认为尚待考证。但陆羽《茶经》四之器指出:“碗,越州上……越州瓷、岳瓷皆青,育则益茶。”秘色瓷碗是[唐代]著名越窑烧制供奉宫廷的贡品,臣庶不能用,故日“秘色”。“秘色”,亦即青色,“青则益茶”。据《辞源》载,“秘”为“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