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品茶>品茶赏谜乐融融

品茶赏谜乐融融

2021-03-13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道生动有趣的茶谜。茶,是中国人的“国饮”;谜,是古今盛行不衰的传统文化。闲暇工余,品茗猜谜,另有一番情趣。我平素喜好品茶写茶,猜谜制谜,饮茶我特别钟情功夫茶,而茶谜则尤喜赋体谜、故事谜、文义谜三类。

说起赋体谜,我想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它采用形象思维手法,谜面用茶的特征、性质、功能等巧妙地暗示谜底,常用拟人化的童话或歌谣形式,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如:“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命里苦心里更苦,清明节抛家别祖。太阳火里算逃过,到后来水灾难过。”“孔明祭起东南风,周瑜设计用火攻。百万雄兵推落水,赤壁江水都变红。”这几则赋体谜的谜底说的便是幽默有趣的茶叶及其泡沏特征。在茶事中,茶壶是茶客们最喜爱的,也是茶具中最重要的宝器,于是也就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赋体茶壶谜,如“颈长嘴小肚子大,头戴圆帽身披花”、“一只无脚鸡,立着永不啼。喝水不吃米,客来把头低”等。此类赋体谜不但是一种闲间茶料,而且是启迪儿童智力的好素材。

茶的故事谜由于其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自古以来,备受茶人谜友们喜爱。相传,古代江南有座寺庙,住着一位嗜茶如命的和尚,与寺外一家食杂店老板是谜友,平常喜好以谜会话。有一天晚上,老和尚茶瘾、谜兴齐发,就遣哑巴小徒穿上木屐、戴着草帽去找店老板取一物,店老板一看小和尚装束,心有灵犀一点通,速取茶叶一包叫他带去。原来,这是一道活生生的“茶”谜,小和尚头上戴草帽,暗合“草头顶”,脚下穿“木”屐为底,中间加上小和尚(“人”),组合起来不就是个“茶”字么?

在我国茶区还广泛流传唐伯虎以谜会友趣闻。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伯虎的书斋,就邀品茶猜谜,唐伯虎笑着说:“我这时正巧做了四个字谜,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说完,徐徐吟出谜面:“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不消片刻,祝枝山得意地敲了敲茶几说:“倒茶来!”唐伯虎料想他猜中了,就把祝枝山推到太师椅上坐下,又示意家僮上茶。原来这四个字谜正是“请坐,奉茶。”以谜会话,其乐融融!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纪昀茶谜救亲家”的故事。说的是清朝卢雅雨任两淮转运使时,他广交宾朋,义结豪杰,挥霍无度,渐渐地财力不济,以致亏空甚多。朝廷决定抄家处罚,没收其全部财产。当时卢的亲家纪昀正在朝廷当侍读学士,私下听说此事,急遣一心腹仆人夤夜赶往卢府送信。卢雅雨拆信一看,只见信封内装着一小撮茶叶和食盐,并无书信。他仔细琢磨,悟出这是个哑谜:“查封盐账亏空”。于是,赶忙转匿资产,躲过此劫。

文义谜言简意赅,具有精炼、精妙、精彩之特点,时下广受茶友谜人喜闻乐见。如:“饮茶结知己”(猜集邮名词“品相好”),“梅放一枝春”(猜茶类“花茶”),“旧居品茗室”(猜北京名店“老舍茶馆”),“植树种草多提倡”(猜茶名“宜兴绿”),“龙井渡头细盘缠”(猜财会名词“茶水费”),“一盏香茗值千金”(猜文学名著“《茶花女》”)。有些文义谜则直接将“茶”端上让猜者“品尝”,如:“聊饮香茶乐融融”(猜文艺名词二“小品、喜剧”),“人到西湖共品茶”(猜字“藻”)。所有这些文义谜散溢着扑鼻茶香,谜趣诱人,不饮亦醉。有的文义谜制得相当有味,扣合严谨。四川大邑县有座子龙庙,相传为纪念赵子龙所建。庙前有一古井,有人以“子龙井”为面,打药名“儿茶”。面句顿读成“子/龙井”,以“子”扣“儿”,“龙井”为茶名,扣合别致,耐人寻味。再如字谜“茶心倒有四五两”,意为先采茶心(人),再将四和五的两倍(十八),倒过来与“人”组合,变成“伞”字。

茶香袅袅,谜味浓浓,亲爱的谜友,时值三伏酷暑,何不就在您家的葡萄架下,盆景台边摆下“茶家伙”,邀来三五知己,共同品茗谈谜呢。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