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长期喝普洱茶的副作用

长期喝普洱茶的副作用

2019-03-19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主要可以清理肠道,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的功效。熟茶可以降脂、降压、防止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养胃。那么长期喝普洱茶有什么副作用呢?

  长期喝过浓过量普洱茶的副作用

 

  1、普洱茶(熟茶)中氟含量较高加上水的因素多饮会和体内的钙离子化合成氟化钙,不易吸收造成钙流失。

 

  2、普洱茶(熟茶)中茶色素较多,喝多了不注意刷牙很容易在牙齿上留下茶渍斑。

  3、普洱茶中和血糖速度比较快,低血糖、低血压的患者大量饮用后容易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

 

  4、普洱茶(熟茶)中的单宁酸和鞣酸会与体内铁离子化合,同样造成人体对铁离子的吸收,从而影响造血功能,因此贫血患者和经期的女生都不宜饮用普洱茶。

 

  5、普洱茶(生茶)性寒,多饮体寒者会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较为伤胃。

  不宜喝普洱茶的人群

 

  1、女性生理期来临不适合喝普洱茶。

 

  每当女性生理期来临时,经血会消耗掉不少体内的铁质,若还是习惯性喝普洱茶,普洱茶茶叶鞣酸会妨碍我们的肠粘膜对铁质的吸收,从而降低人体对铁质吸收,造成铁质或补血药中的铁结石产生沉淀的现象,不利于经血排放。

  2、怀孕期不适合饮茶。

 

  孕妇正值怀孕期不适合喝普洱茶。普洱茶茶叶中咖啡碱浓度含量高,若是孕妇常喝普洱茶,心跳频率增加,造成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妊娠中毒症。有时候因长期喝普洱茶,会造成睡眠不足,体力不够,促使产期期间,造成难产情况。

 

  3、产妇哺乳期不适合饮茶。

 

  生产后想亲身哺乳的产妇也不宜喝太多普洱茶,这期间要是喝下大量茶水,茶中含有的高浓度鞣酸会被粘膜吸收,进而影响乳腺的血液循环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有时茶叶中咖啡碱可通过乳汁影响幼儿健康。

  4、更年期不适合饮用普洱茶。

 

  正值更年期的妇女,除了头晕和浑身乏力之外,有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脾气不好”睡眠品质差等现象,若再喝太多普洱茶更会加重这些症状。

 

  对于吃东西容易上火、容易便秘、容易长痘等属虚火体质的人来说,可以喝生茶或轻度发酵的普洱茶;如果是不习惯那股苦味而喝熟茶,切记泡的时候加点白菊花或蜂蜜,加点荷叶也可以。

  喝茶因人而异,普洱茶本身没有坏处,但长期饮用过浓过量的普洱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喝普洱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普洱茶才能体现普洱茶的保健养生功效。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耐泡性与什么有关?答案是茶梗

       人们喜爱普洱茶有众多因素,其中的原因很多,耐泡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为什么普洱茶会这么的耐泡?

 

  普洱茶耐泡,是经过多次开水的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能够使其耐泡。普洱茶树经过长时间的生长,其叶芽上积攒许多丰富的营养物质,再经过多次的开水的冲泡才能完全析完。那么你知道普洱茶耐泡的与什么有关系吗?现在跟着小编来认识茶梗对于普洱茶的耐泡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与茶叶中的茶梗有着重要的关系,茶梗中含有许多的营养物质,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香气与滋味。

 

  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茶类品种和花色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当然,要冲泡出耐泡的普洱茶,关键在于对水温、冲泡手法和出汤时间的把握。

 

  水温一般以100度为准(沸水),特别注意洗茶时,水开就好不能太过。

 

  一般对着普洱茶叶旋转高冲时,茶不耐泡,层次感也不明显。好的普洱的魅力在于越品越深,每一泡都会比前一泡有更多的内涵,直至茶尾转淡时仍有其独特韵味,因此应采用沸水沿杯壁缓冲普洱,这样,其耐泡、深广的本质才得以显现。

 

  洗茶的出汤时间要掌握好,最好不超过5秒即出汤。当泡过几道茶后,茶味可能会淡下来,这时出汤的时间就可以放长些,沸水浸泡茶叶的时间依次延长。

读懂普洱茶膏

在中国的茶叶发展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往往被茶学专家们所忽视。那就是古代的茶人,或者说极少数的“能工巧匠”一直在不间断地做着一种尝试——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并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可饮用的茶产品——茶膏。也许,这种实践由于涉及面极少,不是茶叶发展的主流,没有纳入茶学专家的视野。到了清朝,这个唯一的茶产品,开辟了二百年的风光历史。

站在历史的角度,你会发现,普洱茶膏不是某个时期、某一个人的偶然发现,而是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在普洱茶膏没有形成之前,中国的唐朝与宋朝时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茶膏生产经验,虽然那时的很多茶膏品种没有延续下来,或者说因工艺及品质的不成熟的原因而“半路夭折”,但却为后来的普洱茶膏生产者提供了借鉴。

我们有理由这样推定:普洱茶膏是受唐宋时期茶膏的启发并在借鉴唐宋茶膏制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一、唐代:发现茶膏雏形

唐代,“茶圣”陆羽33岁时,历经十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初稿。此后,又经历了十年时间,特别是因编纂《韵海镜源》(唐代著名的文学著作)时掌握了大量资料,对《茶经》原稿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和增订。关于《茶经》或许有一点是茶叶史学家所忽略的,那就是陆羽也是中国第一个茶膏发现者,或者称为启蒙人,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提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陆羽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个将茶叶中出现的“膏”(茶叶加工后出现的膏化物质)记录在《茶经》里的人。

让我们先仔细品味这个“膏”字。最早,在中国的《说文解字》中,对“膏”字是这样解释的:“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后又专指物之精华。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再后来,古代的中医师们通过熬制的方法将动物或植物提炼出他们认为精华的东西,引申为药膏。陆羽恰恰是从唐代的制茶工艺中,发现了茶叶经加工之后自然出现的部分“膏化现象”。同时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膏化现象”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的药膏有相似之处。于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将这种物质冠以“膏”的名称记录在《茶经》里。

陆羽发现的这个“膏”与当时唐代制茶工艺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唐代制茶与我们今天的制茶方法有很大的差别。那时的制茶工艺几乎是以蒸青饼茶为主。陆羽的《茶经》主要描述的也是唐代饼茶的制作方式。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饼茶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采之”就是采茶;

“蒸之”是将采回的鲜叶用釜蒸熟;

“捣之”是将蒸熟的茶叶未凉前放入杵臼中捣烂,成为茶泥;

“拍之”是将茶泥倒入模具中加以拍击,使其紧密坚实,不留缝隙;

“焙之”是将入模的饼茶解出,用烘焙的方法将饼茶烘干,防止发霉;

中茶青竹三剑客—布朗、易武、景迈普洱茶(生茶)

茶青竹三剑客—布朗、易武、景迈普洱茶(生茶),臻选云南省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原料产区晒青毛茶,分别经过静电、风选、人工拣剔等预处理工序后,用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先将原料进行蒸制,再历经多道繁复的全手工工艺,分别制作成竹筒茶。

中茶青竹三剑客—布朗普洱茶(生茶),原料臻选闻名遐迩的布朗山晒青茶;开汤冲泡,香气清香浓郁伴青竹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回甘,稍有苦底入口易化。中茶青竹三剑客—易武普洱茶(生茶),原料臻选贡茶之乡的易武晒青茶;开汤冲泡,香气清香高扬伴青竹香,汤色浅黄绿透亮,滋味柔和有后劲,汤水细腻,微甜。中茶青竹三剑客—景迈普洱茶(生茶),原料臻选得天独厚的景迈山晒青茶;开汤冲泡,香气清香持久伴青竹香,汤色黄绿透亮,滋味浓醇,略带涩感,回味甘甜,杯底留香。

工艺繁复,用心良苦,

风格迥异,地域明显。

包装:竹筒、底座、纸箱。

工艺:传统工艺,精工细作。

每筒净重300g,每套3筒,每款竹筒茶风格迥异,地域特征明显,质量优良,品质上乘,是您聚友品鉴、收藏不可多得的珍品。

品名:中茶青竹三剑客—布朗、易武、景迈普洱茶(生茶)

产品归属:普洱茶(生茶)

规格:300g/筒

箱规:300g/筒×3/套,4套/件

建议零售价:1680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