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审评办法

普洱茶的审评办法

2019-03-19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1、品普洱的技巧

  品评普洱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2、怎样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

  评定叶底一是*嗅觉辨别香气,二是*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意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齐、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3、怎样看生茶汤色

  普洱生茶常见汤色有:

  绿艳: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浅绿鲜亮的茶汤。春茶常见汤色。这类茶品,随着生茶不断陈化,茶汤绿艳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

  黄绿:是绿中微黄的汤色,是中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黄绿”色的茶汤,多出现在春茶中,加工时揉捻,干燥及时才能有此汤色。

  绿黄:绿少黄多的汤色,类似“浅黄色”。清明至谷雨期间的晒青毛茶常显此汤色,常伴有“青草气”或“水闷味”。

  浅黄:汤色黄而浅,又称:“淡黄色”,是物质欠丰富的低档晒青毛茶的汤色。

  橙黄:茶汤黄中微带红色,似橙色或桔黄色。新茶有此汤色多为茶青鲜叶裂变、杀青温度偏低的表现,常伴有“红茶香”或“生涩气”。藏期在3-5年的老生茶即显此汤色,但亮度高。

  深黄:汤色暗黄,深而无光。新茶有此汤色多为几天的茶青合并加工或揉捻叶长时间得不到干燥所致。老生茶亦有此汤色,但老茶黄汤者,亮度一定很好。

  红汤:老茶显出红汤,必是晶莹剔透的,属不可多得的好茶。

  4、怎样看熟茶汤色

  普洱熟茶常见汤色有:

  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较苦涩。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酽”。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

  褐色:茶汤黑中秀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

  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

  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是发酵过度,已经“烧心”的普洱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为什么会酸?

  普洱生茶,是未经过渥堆发酵,而经自然发酵的大叶种茶叶,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龙珠)的统称。它的特点是性寒,含有的活性成份较多,因此功效在于清热、消暑、解毒、止渴生津、消食、通便等等等方面上,是茶友们非常青睐的茶类。有一些茶友喝普洱生茶,觉得它带有一些酸味,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去具体了解一下吧。

  普洱生茶产生酸味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正常的酸与不正常的酸。正常的酸是茶叶内含物在味觉方面的呈现,而不正常的酸是因为制作或仓储失败所导致的。

 

  生茶正常的酸:

 

  (1)有些名山茶的氨基酸等内含物很丰富,加上水土气候的影响,会使茶叶呈现出微微的酸味,有点像优质铁观音中的微酸,云南很多茶山都是如此,例如易武乡部分茶山的茶就包含这独特的酸梅味。

 

  (2)陈化的原因会导致部分老茶出现类似蜜香的酸,此时往往可以从干茶中嗅出微酸的蜜韵。

  这两种酸韵均匀遍布口腔,并且回甘生津,使人愉悦,深受茶人们的喜爱,是茶叶品质好的表现,并不会因时间或仓储而退化。

 

  生茶不正茶酸:

 

  (1)制茶过程中,如果杀青和干燥环节的温度高,就会导致茶叶发酸,通常嗅觉、味觉灵敏的人在成茶后的几个月内就能发现这种酸变,这种酸会从两腮、后牙床泛出来,可以理解为发生了类似红、绿茶由于储存不当而引起的那类酸变。

  (2)存茶时温度过高或者仓茶后期用高温进行退仓处理,也会引起不良的酸变。

 

  这两种酸会使得两颊与后牙的牙床处泛出刺激性的酸意,牢牢锁在口腔两侧,久久不退,甚至会形成肌肉酸痛的感觉,而且,这两类酸败会随陈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剧,在选购茶品时要注意避免。

 

南北方存放的普洱茶有何差异?

南北方存放的普洱茶有何差异?

众所周知,普洱茶产自云南,在中国南方盛行,因此普洱茶市场在南方相对成熟,南方人对普洱茶也比较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普洱茶具有耐久性,适合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一些收藏量比较大的北方茶友也收藏了很多熟茶,南北方的普洱茶市场都在持续发展,随之很多茶友的问题也来了,普洱茶该在南方还是北方存放仓储呢?

研究表明,在普洱茶氧化的过程中,湿度控制在60%到70%左右,温度在20左右较为理想。南方湿气大,当湿度长期超过75%并且不通风的话,很容易使普洱茶发霉,造成杂味;北方则比较干燥,在没有加湿措施下会导致普洱茶的转化很慢,这就造成了人们普遍认为的“广东地区的普洱茶比较醇厚,但香气稍微低沉;北方的香气高扬,但难以达到醇厚的口感。”归根到底,南北普洱茶仓储各有特点。

因此行业内很多人都建议北方仓需要有加湿措施,保证湿度有55%左右,能有助于陈化出浓稠厚润、香气高扬的北方普洱茶。 

传统的各类形式普洱茶的制作方法介绍

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下面就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做一详细介绍。

传统的各类形式普洱茶的制作方法介绍

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别的铜蒸锅、茶袋、棱片、精工打磨锅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称重、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等工序。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茶紧压茶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

传统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形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成为传统普洱沱茶。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传统普洱圆茶制作

传统普洱圆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圆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使散茶受蒸汽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的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圆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央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即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制作加工工艺同圆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具和方形模具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具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实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此茶销往藏区最多。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型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

以上就是对传统普洱茶的制作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