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信阳毛尖>你知道信阳毛尖泡几次吗?

你知道信阳毛尖泡几次吗?

2018-03-09 访问量: 232 茶礼仪网

  说到河南,未必立即就能想到信阳,但说到信阳,肯定首先想到的是信阳毛尖。这足以说明信阳毛尖的知名度。想必爱茶的朋友都知道,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口感在茶中属于顶尖地位。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信阳毛尖泡几次,本文未大家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

  信阳毛尖泡几次以及怎么泡,首先是用热水将茶壶和茶杯烫过,再放入五、六克重的信阳毛尖茶叶,倒入热水,第一泡即可饮用,这是由于不施洒农药的缘故。此时,茶叶娇嫩,茶汤香醇,进口甘甜圆滑,冲泡时水温以八九十度为宜,既可即时饮用,也可冰喝,温喝时假如酌量加点白糖,或者冰喝时加点白糖、蜂蜜,然后放入冰箱冷冻,这两种饮用方法,均为夏日降温去署的良方。

信阳毛尖泡几次

  我们需要知道信阳毛尖泡几次以及茶之品尝要讲究的冲泡技术,茶具以素烧陶器小茶壶最佳,冲泡时先用开水将茶壶烫热,装入茶壶容量四分之一茶叶,然后开水倒入壶内,将茶水泡沫溢出至茶水清澈,盖好壶盖后,复用开水冲烧茶壶。第一泡茶和第二泡茶经四十五秒即可倒入茶杯饮用,之后则延长十五秒,放一次茶叶可用同样方法冲五到六次。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喜欢喝茶的朋友都了解了信阳毛尖泡几次,信阳毛尖可以放一次茶叶冲五到六次,在茶中属于耐喝的品种。以后大家在冲泡信阳毛尖的时候,就可以掌握好次数,避免冲泡次数过少,从而造成浪费,也可以防止冲泡次数过多而影响口感。

有用+10
分享

说说这信阳毛尖是什么茶叶

  信阳毛尖是什么茶?大家都知道信阳毛尖,那么信阳毛尖是什么茶呢?信阳毛尖是未发酵;类的绿茶,它的存在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了,想要了解它的生长环境和品质特点,就要好好了解一下信阳毛尖的知识,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信阳毛尖是什么茶。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什么茶?信阳毛尖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的著名特产,去河南旅游,这是必带的手信,想必很多朋友也喜欢喝这款茶。

  信阳毛尖是什么茶?信阳毛尖品牌多年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3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信阳毛尖是什么茶?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初年。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和新县,商城县及境内大别山一带。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营养价值。

  信阳毛尖是什么茶?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

  信阳毛尖是什么茶?信阳毛尖是一款很受欢迎的绿茶,相信它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认识并喜爱这款绿茶,都来尝尝吧!

信阳毛尖价格分布指数公布的意义

  如果别人问你“信阳毛尖价格分布指数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不能说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其实这是上半年四月份的时候启动的,在10月份,我们就可以看到首个信阳毛尖价格分布指数了。因为在目前的茶叶市场来说,信阳毛尖有着非常高的品牌价值,那么这个指数的定期公布有什么意义呢?

  信阳毛尖价格指数的编制将树立信阳毛尖价格运行的标杆,保障信阳毛尖市场的健康运行,促进信阳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据了解,信阳毛尖价格指数的调查布点将依托信阳市茶叶流通协会,在信阳主要茶厂、销售市场进行相关数据的调查上报。相关数据再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人员或相关专家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拟定以月为周期发布指数评析,以年为周期发布指数报告。

<a href=http://www.chayu.com/baike/388 target=_blank >信阳毛尖</a>价格分布指数

  除了信阳毛尖价格分布指数,还有信阳毛尖茶采摘指数的预报发布,在指导茶企茶农及时分批采摘春茶,推进信阳毛尖茶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利于加强信阳毛尖原产地产品的保护等方面方面意义重大;启动编制发布的信阳毛尖价格指数对树立信阳毛尖价格运行的标杆,保障信阳毛尖市场的健康运行,促进信阳茶产业的良性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上面两个指数的帮助,我们有理由相信信阳毛尖的市场会朝着阳光透明安全的方向不断发展。尤其是信阳毛尖价格分布指数公布,能够很好的遏制当前市场惨烈的价格战,让消费者能从中真正的得到好处,让信阳毛尖成为很多家庭茶桌上的必备茶品。

信阳茶叶的历史起源有多久?

中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茶沿着河流山川向外传播,沿川陕大道进入陕西,向东顺长江而下,向东南各省发展。茶的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密切相关。东周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河南。当时,茶在河南传播,并在具有生态优势的信阳一带生根发展(今浉河区、平桥区一带)。

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到了宋朝,全国有十三个卖茶山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一。清朝时,信阳已发展有6个产茶县,即信阳、罗山、光山、固始、商城、潢川。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元代和明代,由于茶税过重,茶叶生产开始衰落。“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本邑人把产于信阳的茶叶称为“本山行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清末,受戊戌变法影响,李家寨人甘以敬与彭清阁、蔡竹贤、陈玉轩、王选青等筹集资金,先后兴建了元贞(震雷山)、宏济(车云)、裕申、广益、森森(万寿)、龙潭、广生、博厚等八大茶社,开垦茶园余亩,种茶40多万穴,茶叶生产逐渐复苏。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1915年,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生产制作的茶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此后,产于董家河镇“五云山”、浉河港“两潭一寨”、谭家河“一门”(土门)的茶叶定名为信阳毛尖。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河南省将产于信阳县及罗山南部的信阳毛尖命名为“豫毛峰”,光山、潢川、商城、新县、固始产的茶称为“豫毛青”。

信阳茶区经历了四次发展高潮。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朱堂、涩港、彭新、青山四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1959年信阳地区茶园面积仅有2.11万亩,茶叶总产量55万公斤,直到1969年茶园面积还不到3.5万亩。进入70年代,信阳茶叶生产进入第一次高潮,茶园面积迅速发展,至1976年达到21万亩。此后七年间(1976-1982年)茶园面积一直在20万亩上下波动,1982年统计,茶园总面积19.49万亩,茶叶总产量220万公斤。1982年冬季至1983年是信阳茶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一年内新增茶园面积14.76万亩,总面积达到34.25万亩。此后十年间,信阳市茶叶生产以“稳定面积,着重提高产量和质量,以科技为支撑,生产名优茶,开发新产品”为指导思想,引导各县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宜粮则粮。  

1992年信阳第一届茶叶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信阳茶产业进入第三次发展高潮。1993-2005年,茶园面积平均以每年2.46万亩的发展速度递增。2005年统计,茶园面积达到65万亩,开采面积53万亩,年产干茶1500万公斤,茶叶产值8.5亿元,加上储藏、包装、销售增值,拉动物流、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种茶年社会总收入达到10亿元,茶农年人均收入1053元。全市8个县2区,128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产茶。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的乡镇有12个,几乎每个产茶乡镇都有茶叶交易市场,规模较大的有20多个,全国各地营销网点1800多个。

1994年,经专家论证,信阳地区行署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至此,信阳的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

2003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至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2006年,信阳茶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阳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当作文化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来认识,把茶产业作为一项强市富民工程来抓,提出了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营销市场化,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抓龙头、抓产品开发、拉长茶产业链条。  

2006年9月13日,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制定了《信阳市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实现亩产值5000元,茶叶总产值60亿元,茶农年均收入3000元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培植1至2个销售额达亿元的国家级企业,3至5个省级企业;创建1至2个国家驰名商标,5至8个省著名商标;建设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茶文化旅游项目2至3个,超亿元的1至2个,重点完成信阳茶博园、茶示范园、南湾盛典天下茶道旅游项目和茗阳天下茶博馆等建设工作。

2006-2007年,全市茶叶生产基地面积由65万亩发展到80万亩,其中发展无性系优良品种茶叶生产基地5万亩,建设标准化有机生态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1796元,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50%,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信阳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呈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210万亩,茶叶产量达5.95万吨。其中,红茶产量7740吨,其他茶类产量2660吨,已形成绿茶、红茶比翼齐飞,其他茶类并肩发展的可喜局面。资料表明,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省级企业17家,市级企业74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9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5500元。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显示,信阳毛尖品牌价值59.91亿元,居2017全国茶叶品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