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蒙顶甘露>蒙顶甘露产地>蒙顶甘露产地在哪里

蒙顶甘露产地在哪里

2019-03-21 访问量: 36 茶礼仪网
  蒙顶甘露产地在哪里?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蒙顶甘露就是其中之一。主要产于蒙山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蒙顶甘露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顶级名优绿茶、卷曲型绿茶的代表。下面我们还是详细的来了解下蒙顶甘露的产地。

  蒙顶甘露产地

 

  雅安是中国南路边茶茶马古道的起始地,蒙顶山茶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藏区,是历代中央政府与藏、羌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羌等各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雅安边茶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从最初的简单以物易物,到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以茶易马”和“茶土交流”,使得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便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商道,因为当年在这条古道上运输的物资主要是雅安的南路边茶,所以又称川藏茶马古道。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由于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山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唐宋时期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

 

  千年贡茶,意重蒙顶。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当年蒙顶山进贡的两种名茶“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就榜上有名。清代《陇蜀余闻》记载:“每茶时,叶生,智矩寺僧辄报有司往视,籍记其叶之多少,采制才得数钱许。明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

 

  蒙顶贡茶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里岁岁入宫,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这种专用茶采自茶祖吴理真种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栏围起来,辟为“皇茶园”,至今留存。

  在民间,蒙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甘露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颂的对象。

 

  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代表着中国茶的最好品质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上述内容就介绍到这里,蒙顶甘露茶是蒙山茶中的名品,同时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顶甘露茶不仅值得品饮,还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是营养价值不错的养生茶饮。

有用+10
分享

蒙顶甘露外形卷曲多毫,色泽嫩绿,香气嫩香芬芳

蒙顶甘露外形卷曲多毫,色泽嫩绿,香气嫩香芬芳

 

蒙顶甘露曲形绿茶蒙顶甘露产于四川省名山县的蒙山。为半炒烘绿茶。其外形卷曲多毫,色泽嫩绿,香气嫩香芬芳,滋味鲜嫩干爽,采摘细嫩,是历史名茶。

 

茶树从野生进化到人工栽培,传说是从蒙顶山开始的,现在蒙顶山上青峰上仍保留着传说是西汉甘露年间吴理真亲手栽下的七棵茶树。

 

吴理真被尊为“茶祖”、“甘露大师”。

 

蒙顶甘露是蒙顶山的名茶之一,除此外,蒙顶山还盛产蒙顶毛峰、蒙顶石花以及黄茶蒙顶黄芽等。


冲泡蒙顶甘露,不妨尝试用上投法,冲水后将茶叶投入水中的瞬间,细嫩的茶芽沉入杯底,吸水后马上舒展。用玻璃杯冲泡便于观赏投茶瞬间的“舞姿”。

 

茶百科细说绿茶:蒙顶甘露

概况

产自四川名山县的蒙山,为历史名茶。

据《唐•本草》(659年)、《食货典》等记载:“有雅州之蒙顶石花,露芽,谷芽,号为第一”,毛文锡《茶谱》记载:“茶有火前、火后、嫩叶、黄芽号”,对于黄芽的起始年不详,不过从采摘、制法比较来看,应与石花相近;据《北苑茶录》载,“玉叶长春”始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年),“万春银叶”始于宣和二年(1120年),而蒙顶甘露史料最早记载是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四川总志》和《雅安府志》,分别记有“上清峰产甘露”。由此可见,蒙顶甘露起源晚于石花、黄芽、玉叶长春和万春银叶,但距今仍有400多年的历史。

由于“甘露”具有纪念植茶祖师吴理真之意,加之“甘露”的梵语意思是“念祖”,再者是茶汤鲜爽,味如甘露,因此,很快成为雅安茶区产量最多的名茶。

蒙顶甘露

蒙山茶

蒙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湖,地跨名山县、雅安县,海拔在1400米,环抱于峨眉大相岭、夹金山和邛崃山诸峰之中。降水量丰富,可达2000多毫米,烟雨朦胧的日子全年占200多天,素有“漏天常泄雨,蒙顶半藏云”一说。

雅安有名的是“雅雨”,名山则被称为“天漏”,比雅安的年降水量还要多15.1%,特别是春季一过,天无三日晴,年平均湿度81%。因此也形成了蒙山三多特点:雨多、雾多、云多。

“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话,足称名胜”,因此有“蒙山之颠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的说法。清代徐元禧有诗云:“五顶参差比,真是一朵莲”。如此秀丽的蒙山,孕育出了这里独一无二的名茶。

蒙顶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五峰。其上天盖寺,相传被宋哲宗封为“甘露普慧禅师”的吴理真种茶结庐与此,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漏天之盖”是女娲补天时遗漏的地方,因雨水太多,只得以“盖”而命名。

蒙顶甘露

相传西汉时期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在蒙山驯化野生茶树,研究制茶工艺,开创了世界人工植茶的先河,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因这七株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而成历代贡品,“其叶细长而嫩,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曰仙茶”,故有“仙茶”之誉,“皇茶园”美名由此传播四海。

据五代后蜀毛文锡《茶谱》记载:“蒙山有五顶,上有茶园,中顶称上清峰。如饮中顶茶一两,可治宿疾,二两可保无病,三两能固肌骨,四两即成地仙”。陶谷的《清异录》载:“吴理真住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曰‘圣扬花’、‘吉祥蕊’。”

蒙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仙茶、贡茶,古往今来均为我国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主要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传统名茶,及特级绿茶,各级烘青、炒青,各种茉莉花茶,沱茶,南路边茶等。1980年还创制了名茶“蒙山春露”,1985年又恢复了传统芽黄、白兔、元枝、雨前春等产品。

蒙顶甘露

蒙山茶的诗情画意

  •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 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 唐代白居易《琴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 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地一茶。”
  • 宋代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腋胜醒醐。”
  • 明代宋雷在其《西吴里语》中称颂贡茶为“蒙顶第一,顾诸第二,宜兴第十”。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的采制

按照GB/T 18865的分类,将蒙山茶分为特色名茶和绿茶、花茶,其中特色名茶又分为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和蒙山春露茶五类。

蒙顶甘露适制品种主要有名山特早213、名选131、名选311、福鼎大白茶等。

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个品种,特级要求单芽20~30%、一芽一叶初展60~70%、同等嫩度的单片对夹叶5~10%;一级要求单芽0~5%、一芽一叶初展70~80%、一芽二叶初展10~25%、同等嫩度的单片对夹叶5~10%;二级要求一芽一叶初展44~55%、一芽二叶初展40~50%、同等嫩度的单片对夹叶10~17%。

蒙顶甘露

据黄龙德在《茶说》中记载的蒙顶甘露制作工艺是:“先将釜烧热,每芽四两,做一次下釜,炒去青气。以手急拨不停,睹其将熟,就釜内轻手揉卷,取起铺于箕上,用扇扇冷。俟炒至十余釜,总复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绿,形如蚕钩,斯成佳品”。与现代的三炒、三揉、三烘如出一辙,从而使甘露形成卷曲形。

蒙顶甘露的加工工艺为:高温杀青、三炒、三揉、烘干。三炒是指炒二青、炒三青和做条。

“炒二青”在“初揉”后进行。炒至五成干起锅进行“复揉”。“炒三青”是在“复揉”后进行,炒至六七成干后,起锅进行“三揉”。“做条”是在“三揉”之后进行,边揉边炒边解块,使茶叶条索紧卷,并用聚团翻滚炒手法,使茶条带卷曲,炒至八成干左右起锅,然后进行“烘干”即可。

加工工艺流程总结为:鲜叶→摊放→杀青→初揉→初烘(炒二青)→复揉→二烘(炒三青)→三揉→做条→烘干。

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品质特色

外形秀丽,紧卷多毫,嫩绿,内质清香,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清澈明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历史以来要求甘露具有“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的香味品质,实际上就是要求甘露具有嫩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典型风格。

蒙顶甘露

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 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蒙顶甘露怎么看好不好

新中国成立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名茶,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茶叶,当然的,目前假的蒙顶甘露也很多,那蒙顶甘露怎么看好不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蒙顶甘露怎么看好坏

1、观外形

蒙顶甘露制成的干茶纤细,卷的很匀称,嫩绿且白毫多,肉质香醇。一般打开茶包,有幽幽的香气袭来,让你有精神一爽的感觉,茶芽纤细卷曲,外面有一层白绒绒的白毫,浅绿油润,惹人喜爱。同时可观察其是否有断茶和茶屑。如果蒙顶甘露有部分断茶和茶屑,那么品质和等级就要差一些。

2、观茶汤

特级蒙顶甘露其冲泡后的汤色杏绿鲜亮,清澈明亮;香馨高爽,香气嫩香馥郁,水中无杂质,银豪在水中若隐若现。现在科学发现白毫含有多种氨基酸,对人体相当有益。

3、品滋味

优质的蒙顶甘露入口如饮甘露,不像其他茶叶般有青涩味,只有淡淡的生香味和纯甘滋味,鲜嫩醇爽,浓郁回甜,茶汤入喉绵软,易吞咽,常常让人产生想喝的欲望。饮用后舌底生津,舌苔两侧和入喉处产生丝丝回甘,回甘轻重因人而异。尤其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齿颊留香。

4、看茶底

冲泡过后的蒙顶甘露,其茶叶充分吸收水分后,每颗芽叶都饱满完整,这也是高品质芽叶的体现。一般好的茶叶其颜色嫩黄明亮,秀丽匀整,叶底依然成朵,饱满依旧,丝丝清香萦绕上方。

蒙顶甘露老川茶种

蒙顶甘露一斤要用约50000个茶芽,这个茶芽其实主要指一芽一叶初展,不伤茶树而又能保证鲜爽度。我选择的蒙顶甘露的树种都是老川茶种,老川茶往往根系深栽,茶叶中有效物质多,氨基酸等呈鲜物质含量也大。

蒙顶甘露早春采摘

四川蒙顶山气温回暖早,雨水也早一些,传统上就是每年3月中下旬采摘,采芽期半个月。如果是西湖龙井我反而喜欢清明后、雨水前的那部分茶,因为鲜爽度和汤感比较平衡。太早采的绿茶往往滋味不够。

蒙顶甘露古法手制

现代大部分绿茶我认为寒性过大,不利于长期饮用,我想很主要的原因是绿茶炒制过程中不敢用火。火功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克制寒性,稳定鲜爽度,提高香气;用的不好,寒性依旧,香气温吞,品质不稳定。古法制茶是优先考虑克制寒性的,在健康的基础上再考虑如何提香保色。

蒙顶甘露历史文化

蒙顶甘露茶属历史名茶。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唐代《国史补》中将蒙顶茶列为黄茶之首。唐朝诗人亦写了很多赞美蒙顶茶的诗篇。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蒙山有五峰,环状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每岁采仙茶七株为正贡"。蒙顶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清朝,达千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已成为国家级礼茶。蒙顶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温馨提示:

作为消费者来说,要想知道蒙顶甘露怎么看好不好,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蒙顶甘露,并一定要在正规的地方合理选购蒙顶甘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