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鉴茶>婺绿茶文化有来头

婺绿茶文化有来头

2019-03-22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汉,到唐代已是“绿丛遍山野,处处飘茶香”的产茶区,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

婺源山川秀美,是名仕伟人之乡。婺源置县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时隶歙州。宋代,歙州改徽州,婺源隶徽州。清康熙间,设置安徽省,婺源即属安徽省徽州府六县之一。解放后为江西管辖,位于赣东北边陲,和浙江、安徽接壤。境内峰峦起伏,最高峰鄣公山五股尖,海拔1600多米,河流纵横,最宽为星江河,弯曲清澈而秀丽,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栽培茶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婺绿“香浓、味醇、汤清、叶绿、耐泡”的独特品质,为著名的绿茶产区。婺源人在种茶、制茶、售茶、饮茶中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涉及经济、人文、科技等诸方面。本文就其中的部分予以记述。

1、产茶概况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汉,到唐代已是“绿丛遍山野,处处飘茶香”的产茶区,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

婺源茶园主要有坡地茶、洲地茶、田塍茶、坦茶以及少数的野生茶。栽种的主要品种是群体种(当地种),现新改造茶园大多选用当地上梅洲无性良种。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全县茶叶产量曾达500万公斤左右,现每年生产茶叶400万公斤担左右。“婺绿”名茶丰富多彩,获得国家和省优质名茶奖就多达数十个。按茶叶形状分有眉形、针形、颗粒形、螺旋形、花朵形等若干类。按制作工艺分有炒青、蒸青、烘青。除名茶外,还大量生产大宗茶(毛茶)。

明末清初,根据市场需求,婺源茶人结合自身特点,制作了一些独特风格的名茶。被誉为“婺绿”“四大名家”的大畈灵山茶、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曾作为贡品,九十年代初,国内外消费者崇尚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婺源茶业专家创制的“大鄣山茶”于1996年11月,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A级绿色食品证书》,同年12月县茶厂被国家对外贸易合作部批准,享有茶叶进出口业务的资质。1997年~2000年“大鄣山茶”连续四年通过欧盟有机食品监督认证机构(BCS)的认证,取得了销往欧盟各国及美国、非洲各国的出口资质,迎合了国内外市场所求。其间,还产制了一批苦丁茶,深受国内外用户青睐。民营绿苑茶叶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于2002年,创制了以茶树花为原料焙制的“鄣圣茶花茶”,经国家级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茶花茶内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稀有元素,且口味独特,具有蜂蜜香,在茶业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获得国内外顾客的好评。

2、茶农风俗

婺源茶农风俗诸多,如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祭祖,茶道迎宾等。较特殊的是,在女儿出嫁嫁妆的每只鞋内(女方家送婆家每人一双鞋),都垫上红纸,红纸上撒些毛茶,红纸意兆大喜,绿茶象征四季常青、平安健康。

旧时,境内各乡村石板路旁或山岭路间,都建有供路人歇憩的路亭,亭内常年或暑季供茶水。在旧县志中记述的路亭就有130多座,实有200余座。这表现了徽州婺源茶商茶农助人为乐的好风俗。

茶农在种茶的过程中,体会到在茶园中套种其他乔木形成的树荫是茶树生长极好的自然小环境。培养了婺源人民植树、喜树、敬树、爱树、尊树、祀树等保护自然环境的古仆传统风俗习惯。婺源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境内村落更加秀美,全县森林履盖率达81.5%,被中外人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最后的香格里拉”,被国家评为AAA级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区。

3 、婺源茶道

婺源的茶道,着力表现茶乡人民“敬、和、俭、静”的道德风情。敬:茶品高雅,以茶敬客,表达对客人的尊敬,显示主人真诚、纯朴的传统美德;和:茶叶清和,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人间平等相待;俭:茶性俭,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当酒,精行俭德养廉;静:品茶思情,修身养性,静以致远。茶道分农家茶、文士茶、新娘茶等。近年,表演茶道的茶庄、茶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县城就有“青之莲茶庄”、“绿苑茶楼”、“民俗风情展示中心”、“百度情茶艺楼”等。在乡村,还有集观光、采茶、茶叶制作、茶艺表演、品赏香茗、购茶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茶园——“金山生态茶叶观光园”。2001年5月29日下午,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迎着初夏滋润的细雨,视察了“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这是婺源33万茶乡人民的光荣。茶道表演综其各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十个程序:一是群鹤沐浴。要序是净杯、净壶、净茶具;二是请君入宫。要序就是把茶叶放入壶(杯)中;三是高山流水。要序是冲泡茶,擎茶壶把开水冲入壶(杯)内,而后高冲低斟,高冲,要象悬崖泄下的瀑布,冲得壶(杯)中茶叶团团旋转,使茶叶充分接触开水,茶味溢出;低斟,是在开水快要注满壶(杯)时,要把悬壶(开水壶)擎低,水流变细,慢慢注入,不易使水溢出;四是春风拂面。要序是用壶(杯)盖刮去飘浮的泡沫,先是把水冲满而不溢,沫出而不流,用盖轻轻刮去浮沫,刮沫而不蹭盖,去沫而不带茶,提盖无声,落盖均平;五是关公巡城。要序是斟茶,把泡好的茶汤依次斟入排列好的茶碗中,要依次来回斟水,使各碗中的茶汁浓度均匀,滋味相同,对各座宾客无分厚菲,这种斟茶比喻为关公巡城,更能体现对斟茶一丝不苟的精神;六是韩信点兵。这是上道工序的继续,即把最后壶中剩下的浓汁均匀地分点各碗中,就像韩信点兵一样一个不漏,使得每个茶碗中茶汁均匀;七是鉴赏汤色。要序是观其色尝其茶,绿茶清澈碧绿,汤清味醇是茶中上品,令人心旷神怡。八是闻香通灵。要序是闻其香,评其味;九是三啜甘霖。要序是啜其茗,品其味,是茶道的关键工序。不论哪种茶,都以三口为品:一口鉴,二口尝,三口评;十是赞许回报。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是品茶论道。一般是要赞赏主人的茶好、具美、人和、环境雅,给予美好的赞许,使宾主春风满面,其乐融融,留下美好回忆。

4、茶诗楹联

婺源流传至今的涉及茶的诗文、楹联不胜枚举。现拾录几首婺源籍人的诗句和外籍人士赞婺源茶乡的楹联于后。

元末婺源武溪人王仪撰诗文《过五岭三首》的第三首(该文说明,元代去徽州府,必翻越婺源境内的四岭和休宁的新岭为“五岭”,均已设有茶碗供行人饮茶。)为:

五岭一日度,筋力亦已竭。

赖是佛者徒,岭岭茶碗设。

新岭老居士,瘦面冷如铁。

为言日将夕,松戕簟波滑。

焦饼响春水,乌稗啖团雪。

冷冷经磬静,翳翳佛登灭。

展转夜何其,猿啼后岩月。

清光绪间邑人张光禄,在甲路乡羊岭岭下的“酒肆茶亭”撰楹为:

寂寂山林日影斜,绿荫深护几家人。

我来恰值村烟起,满座香风酒与茶。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