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茶道文化>茶道几重天|茶道分类你可知多少

茶道几重天|茶道分类你可知多少

2019-03-26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茶道几重天|茶道分类你可知多少

茶道与儒佛道思想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佛、道诸家精华。儒家思想自从产生之后,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的精神,就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在和谐的气氛之中,边饮茶边交流,抒发志向,增进友情。“清醒、达观、热情、亲和、包容”的特点,构成了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

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性,积极入世。它们在意境和价值取向上,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要求和谐、平静,这其实仍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茶道“四谛”

中国茶道的四谛,即“和、静、怡、真”。

和,是儒、佛、道所共有的理念,源自于《周易》“保合大和”,即世间万物皆由阴阳而生,阴阳协调,方可保全大和之元气。在泡茶之时,则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茶需静品,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敬。”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

怡,是指茶道中的雅俗共赏、怡然自得、身心愉悦,体现的是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王公贵族讲“茶之珍”,文人雅士讲“茶之韵”,佛家讲“茶之德”,道家讲“茶之功”,百姓讲“茶之味”。无论何人,都可在茶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真,是茶道的终极追求。茶道中的真,范围很广,表现在茶叶上,真茶、真香、真味;环境上,真山、真水、真迹;器具上,真竹、真木、真陶、真瓷;态度上,真心、真情、真诚、真闲。

中华茶道四字守则

中国茶道,是由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庄晚芳先生所提倡。它的总纲为四字守则:廉、美、和、敬。其含义是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茶道分类

中华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有“饮茶有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重含义。大体而言,茶道是由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方面所构成。

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茶道划分不尽相同。如以茶为主体可分为乌龙茶道、绿茶茶道等;从功能上可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等;还可分为表演型茶道、非表演型茶道;从茶人身份上,可分为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

修行类茶道是通过饮茶而得道。这个道,可能是参禅修行的道,也可能是得道成仙的道。该茶道类型是以饮茶、品茗作为一种感悟“道”的手段,是从人的生理至心理直至心灵的多层次感受,有一个量变渐进的过程。

从观赏茶器、茶叶及沏茶的过程,到观茶色、嗅闻茶香、品味茶汤......品茗感受的过程是茶与心灵的和谐过程,使人返璞归真,从而体验类似羽化成仙或超凡入圣非美妙境界。

修身类茶道古时候,一些文人把饮茶当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他们通过茗饮活动体悟大道、调和五行,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他们的饮茶之道被称为修身类茶道。

修身类茶道,作为一种茶文化,室内的茶道场地要洁净雅致,装饰风格要有意境,物品、壁画都要有情趣。室外的场地也要讲究,如风景秀美的山林野地、松石泉边、茂林修竹、皓月清风。茶道环境包括查实建筑风格、装饰格调空间的感觉意境、陈列物品、壁画布置等。

修身类茶道的茶人,往往表现为志向高远、仪表端庄、气质高雅、待人真诚、举止优雅大气、谈吐儒雅、虚怀若谷等气质。修身类茶道,寓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五行生克思想,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想以及朴素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礼仪类茶道是偏重于礼仪、礼节,以表达主客之间诚恳、热情与谦恭的一种茶道类型。中国自古以来,既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人们在彼此相待、迎来送往过程中特别注重敬茶的习俗,这更像是知书达理的准绳或主客沟通的纽带,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多少年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这些礼仪性的茶道活动中,人们的服饰、妆容、言语、举止,甚至表情都有着较为严格的约定。潮汕的工夫茶、昆明的九道茶、白族三道茶等都是较为著名的礼仪性茶道。

表演型茶道是为了满足观众观摩和欣赏需要而进行演示的一种茶道类型。表演类茶道是展示与传授沏茶技法和品饮艺术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了解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途径。

表演类茶道也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活动,表演中的动作、乐器、器具、整体环境都需要精心设计。表演类茶道种类繁多:宗教类的有佛教的禅茶、童子茶、佛茶、观音茶,民俗类的有白族三道茶、阿婆茶、傣族竹筒茶等。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