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你喝的普洱茶,香气在哪个级别?

你喝的普洱茶,香气在哪个级别?

2019-03-27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你喝的普洱茶,香气在哪个级别?

普洱茶,丰富的香气总是能带给我们更愉悦的品饮体验。对于普洱茶的香气类型,我们都有所了解,但它香达到什么样的级别程度,你能分清吗?

茶叶香气成因

茶叶中含有500多种物质,这些物质中的其中一部分形成茶叶香气,但茶叶的香气类型众多,不是单一由内含物构成。茶叶的生长地域、制茶工艺、当年气候环境和储存时间都会让茶叶呈现不同的香气。

你喝的普洱茶,香气在哪个级别?

普洱茶的香气类型

据科学分析,茶叶的香超过600种。这其中,普洱茶因为内质丰富,呈现的香型也是最丰富的。普洱茶有生熟之分,生茶主要有清香、花香、蜜香、糖香、果香、梅子香、干果香、野菌香等,熟茶主要呈现成熟粮食的香气,如桂圆香、枣香,而有一定年份转化的生茶和熟茶,都会有樟香、药香、木质香和陈香。

普洱茶的香气等级

评判一款茶的香气,不仅要分辨它属于哪种香,还要看它“香”的程度。一般我们会分5个层次来看: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这5个层次分别代表什么呢?

你喝的普洱茶,香气在哪个级别?

水飘香

水飘香,茶香肤浅飘扬,闻得见,喝不着,常出现在冲泡阶段,泡茶时散发在空中的气味,以及茶汤杯盖等,嗅起来有些香气,但入口后很微弱,甚至察觉不到。水飘香属于初级的普洱茶香。

香入水

香入水,即茶香大部分弥散开,少部分融入茶汤中。此类茶香给人的体验是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香,不过没有嗅起来香,且不是很持久,属于次级的普洱茶香。

水含香

水含香,茶香少部分在空气里弥散,大部分融入到茶汤中。融入到茶汤中的香气下沉,从口腔中发散出来,就是常说的“齿颊留香”,相对持久。相对于前两级,“水含香”已初显好茶的特征。

水生香

水生香,茶香和茶汤的融合度极好,虽然茶汤表面闻不出香味,但喝完后,香气从喉咙深处缓慢回出,异常持久。此类茶的汤感,通常比较油润。这样的香气,很高级。

水即香

水即香,这类茶是原料、工艺、转化都很优质的陈茶,其陈香浓郁丰富,和茶汤完全的融为一体,茶汤所到之处,陈香持久,且茶汤会随着茶香的挥发而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化感”,饮之,有“汤即是香,香即是汤”的美妙感觉。水即香,是顶级的普洱茶香。

你喝的普洱茶,香气在哪个级别?

如何品茶汤里的香气

不同于其他茶类的香气外露高扬,普洱茶把香气藏在汤里,需要一定的技巧来品香:在茶汤入口后屏住呼吸,待茶汤下喉后,闭嘴,从鼻腔中缓慢深出气,注意体验香气的源头和香气的持久度。一般品质好的普洱茶,香气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喉部,茶汤下肚后香气还留在口中,经久不散,舒适宜人。

香气,就是普洱茶的那个“有趣的灵魂”,闻香能识茶,读懂了香,就能收获茶叶带给我们最美妙的瞬间。

有用+10
分享

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熟茶之间有什么区别?

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熟茶之间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知道普洱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但是不程度的普洱熟茶的发酵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发酵程度的普洱熟茶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那么,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熟茶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对相关内容了解看看。

普洱熟茶不同发酵程度的区别:

一、轻度发酵

在老一辈发酵师傅看来,低于7成的发酵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熟茶,超过9成的发酵属于发酵过度的范畴,所以7成熟算是轻发酵的起点,轻发酵的熟茶颜色相对浅一些,叶底呈褐色,有点类似一些十年左右生茶的叶底色泽,口感上堆味更轻,略带苦味,少了些熟茶应有的醇和顺滑,这个程度的茶就像没熟透的苹果,现喝起来生涩稚嫩,但后期转化后会保留一些更具个性化的滋味香气。

市面上的轻发酵熟茶很少,基本都是些走收藏路线的高端熟茶产品,有企业曾经推出过5成左右的半发酵熟茶,但口感怪异目前仍存在争议,所以轻度发酵也一直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

二、重度发酵

达到9成熟或以上的熟茶就算是重度发酵,重度发酵的熟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已经熟透了,没有可以转化的物质了,叶底通常呈黑褐色或者更深,碳化较为明显。

重度发酵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茶汤的甜度、粘稠度和厚实感,但是失去了活性且有炭火味所以舒适度和顺滑度欠佳。早期的熟散茶会采用重度发酵以追求现喝口感上的优势,但重度发酵的熟茶已经失去了后期转化的空间,现在很少人会选择了。

三、适度发酵

适度发酵是目前普遍认为最好的发酵方式,既可取得重度发酵的厚实饱满之汤及甜度,还可取得轻度发酵中十足的叶底活性及回甘,还兼得其纯正的陈香,又可避开重度与轻度的缺点,但好的发酵工艺就像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样,这样的发酵工艺也是很少发酵师才具备的,因为这需要很多年的发酵经验。

1.是什么决定了熟茶的后期陈化价值?

是不是轻发酵的熟茶就适合收藏,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呢?其实不然,决定一款熟茶后期陈化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取决于发酵成熟度,另一方面还与原料的选用和后期储存环境密切相关。

2.优质的普洱熟茶是如何炼成的?

首先要严选优质原料,并从毛茶初制阶段,就对杀青揉捻的高标准的要求,再到发酵全程精确控制,以及拼配环境运筹帷幄的匠心,后面压制、包装的环节亦是细致功夫,只有做到环环相扣的用心,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造就一款精品熟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普洱茶在三个方面的发酵程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不管是哪种发酵程度的普洱熟茶,只要普洱熟茶的保健作用好,我们就可以适量的饮用来调养我们的身体健康。普洱熟茶因为是后发酵茶,所以很适合胃寒,体质寒凉的朋友饮用,因此,我们可以适量的喝普洱熟茶保健身体。(

普洱小知识:夏治冬病首选云南普洱茶

入伏后,网络上流传很多冬病夏治的文章,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普洱古树茶是冬病夏治的理想选择,比单纯的喝热水效果要好得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讨论之前再次申明,以普洱古树茶,尤其是存过数年的古树茶为宜,台地茶勿对号入座。

普洱小知识:夏治冬病首选云南普洱茶

什么是冬病夏治?

简单的说,就是冬季容易发病或者加重的“虚、寒、里、阴”的病症,在夏季阳气最旺的三伏时令,顺应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正气的方式。天时大环境影响的力量极大,故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难得的时机,尤其是现代人生活饮食无规律,平时不注重养生,体质虚寒的人较多,所以冬病夏治对很多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冬病夏治的来源

冬病夏治的理念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者,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且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有“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的记载,“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即是冬病夏治的根本依据。

历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冬病夏治的理论与实践

中医理论对于冬病夏治的理解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解释和实践中尚有角度差异。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

从气机升降论的角度来看:冬天内实外虚,阳气藏于内,易感受寒邪之病,或使体寒加重,而此时阳气内藏,治疗十分不易。相反,夏天阳气实于表,虚于里,此时温补五脏,虚既得实,正气不亏,即能抗邪。

从四季阴阳论的角度来看:《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换句话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阳气一致,在夏季阳气最旺的三伏时令,体内的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是祛寒的最佳时机,从而让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

从体质论角度来看:《医宗金鉴》云:“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之而生病各异,何也?盖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盛气而化。”现代人虚寒体质较多,抗御外邪能力不足,冬季寒气盛时不注意保养而致病,夏季阳气盛时未能完全消退,此时即需要采用一些方式来补益阳气,从而达到祛寒扶正的目的。

选用普洱茶的优势

普洱茶什么时代最兴旺茶与禅如何结合

普洱茶,一种最自然的茶,它永远都看起来那么平凡,但是味道却是让人一品便从此爱上的茶。这样的茶虽然平凡,但是却可以储存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越久越香,这样的茶真的让人不得不去爱,那么普洱茶最爱我国国人喜爱是什么时代呢?茶与禅又是在哪个时代结合到一起的呢?

普洱茶什么时代最兴旺茶与禅如何结合

一、普洱茶最兴旺的时代:

我国茶道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唐朝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鼎盛期,由于禅师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

二、茶与禅如何结合起来的?

1、在我国古代凡是禅宗丛林,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禅宗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

2、佛教禅师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交友时以茶为媒广结善缘”,这就是佛教禅师提倡茶道的原因之一。

3、在禅师心中,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

4、茶禅,将禅修融于茶道之中,形成“茶禅一味”的理念,发展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生活习惯,从起源于佛教禅宗寺院到融入社会民间,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钟爱,流传千载,长兴不衰,可谓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应为国人重视保护。

茶与禅相互依存的年代很久远了,有一种说法:因为有茶,禅师饮之而后长寿,其实人们总喝茶是可以慢慢寿命变长的,因为茶能治百病,内含人体所需要的好多元素。所以大家可以经常多喝点茶。茶与禅之间的关系有着很深的渊源,佛家说,有缘则能出现,世间的事,缘到则成。茶禅的生活是佛教僧人“禅修法门”之一,茶与禅的关系真的很密切,希望我们普通人也能一边品茶,一边去想想我们的生活,品茶如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