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怎样品新鲜普洱茶?

怎样品新鲜普洱茶?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怎样品新鲜普洱茶?

如何品出新鲜普洱?首先必须辨别生茶和熟茶,这个可从香气、汤色和叶底来找到答案。

1、如何品出新鲜普洱——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如何品出新鲜普洱?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茶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为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如何品出新鲜普洱——从叶底辩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日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灿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浅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文章来源于:新茶网)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文化探寻(下)

  普洱茶文化探寻(下)
  云南大学 木霁弘
  继续    普洱茶文化探寻(上)
  下午赶到普洱,想追寻普洱茶往昔的光荣与名气。据说普洱又称“步日”,是哈尼语的音,意思是水边的寨子。元代“步日”写成“部日”、“普日”,明代又写成“普耳”,清代写成普洱。我们拜访黄桂枢先生时,他说对“普洱”一词有新解释,但还处于保密阶段,暂不说出。在普洱县委大院,一块“民族团结誓词”碑令人瞩目。这块碑自有一段史实:

  1951年元月1日,地处云南边境地的普洱区(包括现今思茅、西双版纳15个县、26个民族的代表,聚集在普洱进行了一次旷古未有的“剽牛盟誓”,汉、傣、哈尼、彝、拉祜、佤、布朗等民族的上层同当地人民解放军代表、机关、学校师生、工人和农民3000多人一同参加了这一伟大的盛典。盛典上地委、专署、解放军领导人同民族上层一同喝了鸡血酒、咒水,接着由佤族代表拉猛执矛剽牛,整个剽牛仪式完成后,大家一同用汉文和民族文字写下了《民族团结誓词》,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誓词曰:“我们二十六个民族的代表,代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意,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词及签名被刻于石碑上,至今保存在普洱县人民政府大院中。誓词是思普区各族人民的心声,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心声。

  新中国在云南边疆推行的民族政策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是云南数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中国用自己奔腾而不可抗拒的热情,实现着旧中国的改造,云南各族人民在这五十年的发展中,完成了历史的跳跃,过去许多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形态,由于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实现了进入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是云南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1951年参加誓词签名的西盟土司李保签字回去后,便被国民党残匪抓住拉到缅甸营盘,国民党要他反对共产党到台湾,而他说,我是喝了咒水盟过誓的,我看只有跟着共产党,佤族才能壮大,我决不去台湾。随后国民党残匪凶残地在缅甸营盘活埋了李保。誓词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张钧、方仲伯、谢芳草、唐登岷等汉文签名,整块碑的下部有48人在誓词上落名。该碑高150厘米,宽70厘米,厚12厘米,我觉得《民族团结誓词碑》可以和当年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后,清政府在承德外八庙所建立的土尔扈特部东归故土纪念碑相媲美。

  在县委宣传部,宣传部长讲了一些普洱的县情。问为何普洱现今不见传统生产普洱茶的人家,他说这是由于30年代—40年代战乱、灾荒、瘟疫造成的。部长介绍说,普洱县城有一位老先生,是过去西南联大的学生,对普洱的掌故了解甚深,老先生如今是普洱的宝,名字叫朱俊。当下部长就去找来先生的儿子,其子说朱先生生病在医院打吊针,看来今天是无法和朱先生见面了,我们决定去看一看黄庆和黄桂枢二位提到的“茶庵鸟道”。

  茶庵鸟道

  “茶庵鸟道”在普洱城北面十多公里处,过去是普洱到昆明的必经之路。我们爬山,走在蜿蜒的石板古道上,我聆听了一种千古的宁静,这古老的陈迹能够迅速地激发起人的情趣,并让人陷入无穷无边的遐思!高大阔叶树木和千年的老藤,在下午的阳光中忽暗忽明,石板路的马蹄印似乎在发出马蹄敲打的声音,落叶和苔藓侵袭古道。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此时可听见风声鸟语和小溪昆虫的浅吟低唱。魏明手里已抓到一只浑身透红的螃蟹,赵芸、胡爱民搬开一块溪水中的石头,又一只红蟹横着快速奔跑,黄庆把一直径三、四毫米的树枝伸到红螃蟹夹中,树枝齐齐的被剪断,“放掉它吧”,壮壮说。跪在古道上,用手摸着石板上凹下的马蹄遗迹,我们很自然的追寻着这条通向远方的茶马古道。沿着它,你可以到大理、丽江、迪庆、西藏和遥远的印度。想想吧,这就要消失的古路,曾经怎样地帮助人类。它在风雨烈日中,承载着茶盐,传送着文化,连结着城市与乡村。清代宁洱人舒熙盛有《茶庵鸟道》诗:“崎岖鸟道锁雄边,一路青云直上天。木叶轻风猿穴外,藤花细雨马蹄前。山坡晓度荒村月,石栈春含野墅烟。指顾中原从此去,莺声催送祖生鞭。”爬了五、六百米的山,从樵夫嘴里知道,再往前还有很长很长的“茶马古道”。顺古道下山,半坡上有许多茶园,不时有几个少男少女采茶回来,他们把茶交到“茶庵塘”加工。“茶庵塘”过去有驿站、马店、茶站、寺庙,一哈尼老乡领我们看了寺庙遗留的石墩和石碑,有几排旧房子还能透露出一些从前的故事。我们看了看“茶庵塘”的青茶加工厂,设备简单,也就限于揉茶杀青的粗加工。

  普洱现有茶园4万多亩,其栽培茶叶的历史按《普洱府志》的说法有1750多年。在勐先乡雅鹿村小高场海拔2200米处有古茶树群落。科技人员1977年4月考察时,最大的茶树高8米,茎围215米,直径0685米。在茶山箐也有高135米,主干胸围170米的大茶树。1986年在普洱县的白草地梁子也发现了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看来普洱县境内的无量山中有无数的古老茶树。

  晚上同李付华副书记一同吃晚饭,普洱城里又盖了一些新楼,旧城的房屋所剩不多了,1998年我来时还看到不少,现今无论如何你看不出这曾是思普区府址的样子。

  普洱文化人——朱俊

  10月12日一早又赶到普洱访问朱俊先生。朱先生穿中式对襟衣服,外表看肯定性格独特。喜写古典诗词,给思茅的许多中华诗词爱好者讲古典诗歌的格律和韵味,但自己却不加入诗词学会。朱先生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是刘叔雅先生的弟子,并且两人私交很好。他能讲很多刘文典先生的故事,包括刘先生到磨黑讲课写碑之事,此次的思普之行得四百两烟土。刘先生在朱先生家住时,不让在菜里放葱和香菜,但很爱吃葱花饼。朱先生和刘先生回昆明时带有烟土,在墨江时被龙云的警卫营长盘查,刘先生还让所查士兵给龙云传话,让他放人。刘文典先生曾送朱俊先生一本自己写的有20多首古典诗词的册子,另有孟子正义等书籍。我问这些东西还在不在?朱俊先生说土改时全部丢失了。朱先生做过石匠、教过书,最后在县志办退的休。和老人的谈话是愉快的,仿佛你又见到了从前的普洱。按《普洱府志》载,普洱的茶局是雍正时开设的,很多小说都说过普洱的“女儿茶”,此茶是普洱茶中的极品,但有关普洱茶在当地的典籍中很少记录,普洱应该是种植、加工茶的地方,当然最大的特点还是茶的集散地。但改土归流后到归思茅厅为止,普洱县境内种植的茶园就逐渐少了,可仍有人种。

  种茶叶最早的不是汉人,是基诺人,他们最早是把茶作为药用。因民族迁徙,傣、哈尼、布朗在勐海种茶。普洱傣族少,故种茶的少数民族不多,普洱的汉人也有种的,最多的还是揉茶的。过去普洱城中的李永清到北京会试,带普洱自产的茶去喝,北京的朋友觉得非常好喝。李永清回来后就在三塘种茶。此时普洱有三家人经营茶叶,他们在五里坡、正红坡、大松树种,满清时种,民国时也种,数目多达20几万株。

  普洱当地人用锅炒杀青,喝的是清茶。四十年代在普洱收不到大量的茶,茶叶的收和卖只是土杂店的事,批量很少,丁青宜在思茅做的大,更大的茶叶生意是在易武做。普洱再多也不过二、三十驮,是在脚底买的。有很多藏人从中甸、维西过大理、弥渡、景东、景谷来到普洱,他们拿着山货、鹿角、麝香、兽皮交换饼茶。普洱人一般到下关卖茶,黄炳章祖籍是湖南,在盐上赚了大钱,他大儿子黄财龙全靠马帮驮茶赚钱。黄财龙很有钱,在下关赌钱唱戏。我见到过玉溪、通海、宣威的人来做茶生意,宣威人还带着火腿来出售。得的钱就用来贩茶,一个美国人照像就是照的宣威人,画面是一个人背着茶、两匹马驮着茶。藏族人很威风,他们都抬着枪牵着狗,马驮很多,自己不背东西。磨黑的武培支做茶很大,在越南同法国人做,在缅甸同英国人做,卖的都是清茶,红茶没人要。

  普洱的茶有普青、普红、普尖,制饼茶的茶园地中要种樟树,藏人喜欢喝茶樟间种茶园的茶。普洱城解放前有三、四家茶馆,喝茶人是手工业者和苦力,黑社会黑帮进茶馆,名流及文人是不进茶馆的,茶馆喝的是盖碗茶,茶馆一般是红帮的联络点。当然这些茶馆规模都不大,仅占二、三格房子,放四、五张桌子。有身份的人喝茶都是在家里,客人进家一定要请盅茶,用茶盘托茶盅,壶是江西景德镇的,个别的用宜兴紫砂壶,也有个旧出的锡壶和铜壶,这是一般人家使用的。更多的百姓是吃“烂糊茶”,就是把茶装到壶中一天到晚都煮。农村里把茶放到土罐中煮着喝,味道非常酽。烤茶只有大理、丽江有,普洱没有,这里烧的罐子一烤就炸。紧压茶是专销西藏的,本地人不喝。龙凤喜饼(用模子压)或双喜方茶多用在婚礼上。方便送亲的茶形状各异,有塔型、葫芦型等十几种样子。我记得1937年前有藏族下普洱来买茶,宣威、石屏的人也多,我那时读初中,高中时就不见西藏人来了,听说是因为路上强盗土匪多,再加上思普这一带暴发传染病,故他们不敢来了。抗战以后市场转移,到凤庆做茶生意的增多。我们这里一个叫郑红浦自个单独种的茶特别好,按今天的话说是“极品”。他家的茶一年只出三、四十斤,要提前给钱才能拿到他家种的庭院茶,茶价是18元半开一斤。一斤茶钱可买三百斤谷子。思茅的何洪志有丁青宜茶庄,他也有一些上品的茶。对茶我也有雅兴,曾用桂花等一批香味浓郁的花放到茶中熏,想图个好味道。9月份时,晚上把茶放入将要开放的荷花包中,第二天黎明时去把茶取出来,这种荷花茶味道很有点独特。

  普洱在咸丰年间有20几万人,商号可以说是“林立城中”,当时几多商会会馆显赫一时,可以数出来的有:江西会馆、两湖会馆、四川会馆、秦晋会馆、徽州会馆、两广会馆、石屏会馆、建水会馆、玉溪会馆等,像四川会馆供奉的神是李冰,晋秦会馆是关公,徽州会馆是王安石,当时的普洱城气势不凡,有朝阳门、宣武门等,城墙内外是砖,中间夹土,城围是三里三。50年代时已经没有城门了,但城墙还在,以后就陆陆续续的拆了,今天就根本看不出来了。可以说,如果我不在了,城中城外的旧遗址就没有人知道了。

  老人谈到普洱的古文化时一脸的无奈,我们只好不断地安慰老人,老人带我们去看了看文庙,正殿还在,但由于是仓库所在地,孔庙已是破旧得难以恢复。我们请老人的儿子和普洱的领导多多照顾老人,老人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老人记性不错,还能背出刘文典先生的诗句,如《把边道上》:“树古苍岩陡,山从峭壁分”。老人对刘叔雅先生满怀深情,我告知云大出版社和安徽出版社已出版了《刘文典全集》,明年来时我送朱先生一套,老人听了自是高兴。

  在普洱的访问,我没有看到茶文化在这里“发扬”,更谈不上“光大”,普洱茶文化的丢失令人痛心疾首,悲矣!清代许廷勋有《普茶吟》古风诗,从中能见到普洱茶过去辉煌的影子:

     山川有灵气盘郁,不钟于人即于物。

     蛮江瘴岭剧可憎,何处灵芽出岑蔚。

     茶山僻在西南夷,独破蛮烟动蓬勃。

     味厚还卑日注丛,香清不数蒙阴窟。

     始信到处有佳茗,岂必赵燕与吴越。

     千枝峭倩蟠陈根,万树槎丫带余香。

     春雷震厉勾潮萌,夜雨沾濡叶争发。

     绣臂蛮子头无巾,花裙夷妇脚不袜。

     竞向山头采撷来,芦笙唱和声嘈赞。

     一摘嫩芷含白毛,再摘细芽抽绿发。

     筠兰乱叠碧玉芽,松炭微烘香袭人。

     夷人恃此御饥寒,贾客谁教半干没。

     冬前给本春收茶,利重逋多同攘夺。

     土官尤复事诛求,杂派抽分苦难脱。

     满园茶树积年功,只与豪强作生活。

     山中焙就来市中,人肩浃汗牛蹄蹶。

     万片扬箕分精粗,千指搜剔穷毫末。

     丁妃壬女共熏蒸,笋叶藤丝重检括。

     好随筐篚贡官家,直上梯航到官阙。

     区区名饮何足奇,费尽人工非仑卒。

     我量不禁三碗多,醉时每带姜盐吃。

     休休两腋自更风,何用团来三百月。

 

揭秘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剖析庄家如何运作普洱茶?

揭秘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剖析庄家如何运作普洱茶?

资本就像汛期的洪水,随时寻找投机的突破口。股市、房地产和普洱茶都是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典型。如果控制不了,过剩的资金就会给局部地区带来灭顶之灾。

但是,与以前这些炒作截然不同的是,此次普洱茶炒作并不是由国内商家集合的行为,而是境外热钱涌入国内,把持主导的一场小型利用通胀掠夺财富的演习,庄家满载真金白银全身而退,让众多的跟风者丢盔卸甲。其运作水平之高、组织之严密堪称经典。

一、被腰斩的普洱茶

普洱茶跳水了,2007年5月,曾被爆炒至天价高位的普洱茶终于悬崖一跃,普降20%至50%。

如同暴热的股市随着印花税一夜提升,股指飞流直下,普洱茶这两三年内被迅速炒作成长起来的“黑马”也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

而去年同期,普洱茶牛气冲天,风光无限,茶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疯狂增长令人目瞪口呆。

广东芳村,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以前,这里长期是铁观音的天下,现在,铁观音与普洱茶已呈三七开的局面,芳村的茶商99%以上都涉足普洱茶。在这里,老牌“大益7542”批号从去年的4000多元一件涨至8000多元,很快升至12000元、18000元、22000元,甚至上演了一天之内三次提价的加速度。

然而,天堂与地狱总是一步之遥,短短几天时间,曾经的辉煌就被一片惨淡所笼罩。

同是广东芳村,同样的“大益7542”品牌,至今已跌至8000多元一件,在上海甚至6000元一件也无人问津。“06下关甲级沱茶”也由400元每公斤的价格顶点跌落到现在的195元每公斤。

降价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今年的普洱茶太恐怖。”珠海的一位茶商说,“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一件,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第三天刚睡醒就是9500元了。”

在芳村,至少70%的茶商被套牢。而在普洱市茶源广场,多数商家都诉苦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交易,原来每天接待客人泡茶要用三桶水,现在半桶都不到。

并且普洱茶如同股市一样开始了漫长的“跌跌不休”。7月13日,首届云南普洱茶春茶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表面上人声鼎沸,但很多人都只是来探探风向,真正来自外地的茶商明显缩水。

揭秘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剖析庄家如何运作普洱茶?

二、做庄路径

炒作往往意味着暴利,曾经的炒兰花、炒藏獒、炒公墓、炒车牌,每一次都凝聚大量渴望财富的眼球。

但是,与以前这些炒作截然不同的是,此次普洱茶炒作并不是由国内商家集合的行为,而是境外热钱涌入国内,把持主导的一场利用通胀掠夺财富的演习。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庄家满载真金白银全身而退,让众多的跟风者丢盔卸甲。其运作水平之高、组织之严密堪称经典。

让我们寻踪蛛丝马迹,解剖普洱茶的运作路径。

1、准备

事实上,港台游资早已对大陆虎视眈眈。

一方面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另外这是一个尚不成熟的市场;更重要的一点,这个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型,内外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落差,容易通过炒作达到高潮。

不过,与索罗斯仗火明抢不同的是,他们使用的武器不是金融产品,而是普洱茶这一普通消费品,其谋势更长久,也更为不动声色。

不可或缺的特性。

首先,就是资源具有垄断性和珍稀性。

普洱茶的生长条件独特,需要充足的阳光,温暖多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而该地区仅存于澜沧江两岸的丘陵地带,其中以临沧、思茅(后改名为普洱)、西双版纳3个州市最为集中。

并且,普洱中的名品当属“古树茶”、“老树茶”,其茶气十足,味厚醇和,深受市场追捧。但是,这些茶树都是成长几十年的珍稀品种,一棵树的产茶量也就区区几斤,这更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

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来看,普洱熟茶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味质稳净后才上市销售,贮放时间越长越好,一般需要2~3年,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誉为上品。由于这种特性,也养成了普洱爱好者爱收藏普洱茶的传统,非常类似茅台陈酿,随时间增值的蓝筹概念。

其次,普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朝曾入选为贡茶,并且茶马古道的传说历史悠久,有足够挖掘的亮点可以炒作。

更重要的一点,普洱茶的价格之低廉是“藏在深山人未知”。在2004年,买一公斤铁观音、乌龙茶的价格,可以买10公斤以上的普洱茶。除了圈子里的人知道含金量外,生产商由于相对分散和闭塞,对其价值认识不足;而终端消费者更是一无所知,只要挖掘出含金量,自然容易吸引到大量的跟风者。

事实上,历史上普洱茶有两次炒作风波,第一次是1950年后的香港,第二次是1995年后的台湾,都曾掀起了普洱热并将茶价炒到了高潮。

1999年台湾的普洱茶市场崩盘后,港台的茶人(实际是庄家或炒手)就开始把眼光投向大陆普洱茶的产地云南,而大陆当时由于消息闭塞,不但没有把普洱茶当名贵的品种,老茶的原持有人不但分散,信息少,还都担心这一片片冷冷的老茶坏在手里。

面对这片未被开垦的内地市场,炒作者焉能不出重拳?

2、布局

港台大炒家相中这一块风水宝地后制定了周密的操作计划。为了顺利囤积普洱茶拉抬价格、安全出货,组织内部做了严密的分工,还雇佣了整整一个股票操盘手团队来当顾问。这些在后来的普洱茶坐庄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端倪。

(1)吸筹:“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2000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雇佣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城市的茶厂、茶庄、供销社、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

由于当时国内的普洱茶并未普及,收购成本非常低。而且由于是大量扫货,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而收茶人的费用则按每片茶饼1元的价钱给付。云南一些边远村寨普洱老茶的收购价更是便宜得惊人。

三年左右,便将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收购殆尽。到2006年普洱茶大热期,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原产地普洱陈茶大部分已经进入各大庄家的仓库,每个庄家都至少拥有数百吨存货。

这样一来,具有收藏价值的老茶基本被庄家控制,保守估计占了七成。

(2)垄断:控制上游产业链

虽说普洱茶资源稀缺,但是毕竟属于可再生资源,因此对上游生产厂家一定要牢牢控制。所以在扫货同时,港台、广东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

其中,云南省四大老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之一的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制时,被香港长泰集团以2100万元人民币收购。

与此相仿,众多改制后的大茶厂,其股东结构中或多或少都有港台资本的影子。2004年底,有60多年历史早已资不抵债的勐海茶厂被博闻集团整体兼并,这又是国内的投资集团介入普洱茶生产的典型。

除了控制茶厂外还要控制茶山(茶园)。在云南出名的茶区,每一座山都有人炒。易武茶山主要是台湾人在收,景迈茶山主要是日本人。

类比股市,很明显属于上市公司和庄家携手操纵的类型。这样的庄,志在长远。

(3)舆论造势:洗脑炒作,为出手做准备

由于普洱茶不是生活必需品,并且亮点还不为人所知,所以舆论造势成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大炒家的主要着力点。

从2005年开始,港台炒家就重金投入媒体,进行舆论造势。据说其中一个大炒家集团在普洱茶概念的推广上耗资2亿元。很多股东一开始都有意见,后来一盘算大家都认为很值。

采用的手法多种多样,能喝的古董、减肥、养生、慈善义拍、奥运等,但凡能沾上边的都大手笔投入。开始是马帮声势浩大进京再现“茶马古道韵味”,40多人120匹马,一路义卖大半年从云南直到北京,在老舍茶馆举办“盛世福坛马帮普洱”新闻发布会和现场拍卖,沿途建希望小学等,让普洱出尽了风头。后来,100克“宫廷普洱茶”在广东拍卖出16万元的天价。此后,各色马帮行动与“高潮迭起”的普洱茶拍卖层出不穷。

到今年初,更有一支庞大的恭迎队伍进京迎接一块百年宫廷普洱荣归普洱故里。

这块百年普洱被誉为“茶祖”,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恭迎队伍穿越九省市,所到之处皆有人“朝拜”。等到了当时的思茅市,其隆重更是登峰造极,彩旗飘扬、警车开道、直升机护空,礼炮相迎,一时万人空巷。

更为重要的是,炒家充分领悟了文化的含义,因为普洱茶如果不赋予文化的内容,炒作的持久会打折扣。所以港台茶人(也许是幕后的庄)以茶学大师、文化人的面孔出现,四处宣讲茶文化,出版刊物,建立古色古香的茶学网站、研究所等,充分借鉴了在香港台湾的炒作手法。

邓时海,台湾师大教授,台湾普洱茶协会创始人。1995年出版了后来被公认的普洱茶巨著——《普洱茶》。他也是1999年第一批就到大陆收老茶的人。

鉴于老茶稀少这个事实,2005年,邓时海与台湾的另一茶人耿向新合作,推出了《普洱茶续》,倡导“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的普洱教条,这样也就从理论上奠定了炒作基础——普洱已经脱离消费品,更多地融入了金融产品投资保值的特色。

王曼源,香港荣源茶行贸易公司董事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他的公司是普洱茶在香港出口的集散中心。他曾提供资料与黄健亮合作,在台湾编辑出版《普洱茶谱》一书,用茶文化带动茶产业。

(4)政府公关:这是非常本土化的一笔

港台商人与大陆打交道多年,深知这块土地的秉性,要想做大事,不借助政府的力量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政府公关成为普洱炒家最为慎重的工作重心。

在学术方面,港台茶商赞助研究机构挖掘普洱的保健机理。其中,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所和云南农大等科研单位,都围绕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和保健功能出版了大量研究论文。而这仅仅是影响政府工作方向的前期铺垫。

对于政府公关,港台茶商是摸准了地方的脉搏

由于云南地处偏远,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经济需要新的支撑点,港台炒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极力游说政府对投资普洱立项。另一方面,以境外资本投资为由进入当地布局普洱资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一举数得,除了可以低成本垄断上游资源,更可以以外资之名获取当地政府的超常规支持。同时,由于政府对于投资中出现的泡沫容忍度较大,这样也具备了炒作的政治环境。

从1993年开始,思茅市每两年举办一次普洱节,至今已有八届。当地也将普洱茶产业先后由“重要产业”提升至“支柱产业”,后又提拔至“第一支柱产业”的高度。

2005年,在云南省茶叶工作会议上,云南省提出要将“云茶”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使之成为云南继“云烟”、“云花”、“云药”之后的又一知名品牌的政府战略。这一战略实现的标志当属2007年4月8日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

3、炒作拉抬

一切的布局都为了炒作获利。

为了能拉抬价格,普洱茶商的运作手段花样繁多,令人不得不服。

从2005年至2007年5月,炒家通过各种手段推涨普洱茶的市场行情。茶市开谈必有普洱茶,茶商们碰面谈及较多的不是茶品,而是:“你存了多少货?”“今天又涨了多少?”

一位温州搞建材的人这样形容飞涨的普洱行情:“12000元一件时,朋友劝我投资,我没敢,毕竟对普洱茶一窍不通,不知水深水浅,怎可盲目跟进?!”

谁知道几天时间涨至16000元,眼看着冲破18000元、20000元,让他感觉白白错过了抓住财富盛筵的机会。

在拉抬中,股票操盘手的咨询功不可没,从具体细节不难发现操作股市的筋道:

(1)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

如果说占普洱茶产量70%的名厂(勐海、中茶、下关等)就是普洱茶的龙头板块的话,那么“大益7542”就是这个板块中的龙头股,龙头股大涨自然财源滚滚。

本来普洱就有越陈越香的概念,老茶对新茶是“十年十倍”,所以港台炒手先从囤积陈年老茶开始,带动了新茶的价格上涨。同样的手法用在一家茶厂的不同品种中,量少的高端品种先把价格拉高,然后量大的中低端品种慢慢出货。比如高端“大益7532”纪念版带动量大的“大益7542”价格上涨。

揭秘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剖析庄家如何运作普洱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普洱炒作的高峰期,到云南旅游的游客几乎每人都会买回几饼价值不菲所谓的老树茶普洱,不知道云南应该有多少高产的老茶树。这与当年一只鳖生产出成千上万瓶“中华鳖精”何其相似。

(2)对敲拉高

这里面的手法更是繁多。

首先是拍卖。

2004年春节,鲁迅和许广平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拍出1.2万元,相当于每克4000元。

2005广州茶博会上,德利茶业仅50克重的陈年旧普洱,被香港客人钟先生以13.8万元拍得;勐海兴海茶厂的普洱斑章熟饼,则以8.8万元被买家竞得。

2005年,“马帮茶道·瑞贡京城”老舍茶馆,姜昆主持拍卖,张国立先生捐献出来的一桶茶(7饼),以160万的价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的双绿牌宫廷散茶一百克茶叶以22万元被成功拍卖。

2007年5月,深圳茶博会上,临沧凤庆茶厂的一饼499克的名贵普洱茶——“锦绣茶祖”,以40万元高价被拍走,每克800多元,创下新茶拍卖最高纪录。

这里面的猫腻很多

如果是厂家的货已经供不应求,请多家经销商来参加拍卖,拍出高价,两相情愿,这个自不必说。但是很多拍卖都是安排好的,邀请了一帮托儿,事先做好了局,然后起拍。

这些托儿在台下此起彼伏拍得不亦乐乎,其实目的就是制造一种气氛,制造价格幻想,制造稀缺概念,拍出天价后就打开了其他普洱茶的上涨空间。如果真有参与竞拍的其他人,好,茶就是你的了,更是鱼与熊掌兼得。

其次是自买自卖

无论在股市还是普洱茶市,多数的人都是因为价格快速上涨才跟进的。炒家先在市场上卖出20%,再通过亲信以高价回收,制造涨价与缺货的假象,循环数次,通过控制发货节奏与数量,茶价在最终流向终端市场的环节中一轮轮被抬升。

这样必然吸引更多的散户追加资金跟进。当茶价到了庄家所认为的高点时,散户以及吸引的资金也到了一个庞大的支撑面,庄家有节奏的“抛盘”开始。

等到达到理想价位散户大批接手时,价格已经翻了几倍了,各级的庄家都有这类的动作。“等庄家把所有货抛空,三级市场的价格还在涨,散户一跟进就发现无人接盘了。”

还有缩量拉升

首先是港台炒家手中囤积了多数的老茶,包括2000年前后收购的和从港台回流的。接着经销商看到拍卖后价格暴涨,也开始囤积各类老茶新茶。

大炒家控制了上游。茶厂和经销商签订一笔合同,但第一次只给20%的货。等到价格达到理想价位后才全部供货,这样人为制造市场的饥饿感。当将整个市场的胃口吊起来的时候,新茶老茶一古脑全倾销出去。

这几乎就是股市拉抬的现实翻版

有了价格的支撑,加上“储藏增值”概念以及文化的包装,普洱茶一下子“乌鸡变凤凰”,成了身份、文化甚至宗教的象征。一位温州茶商这样形容普洱茶热:“珠海一个老板特意请我去喝茶,开口就是这款普洱茶市值两万元一件,洋洋得意。我一喝,告诉他这茶一般,只值九千。他立即扔了,问我最贵的茶多少?”他认为,最贵的普洱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

正是如此,大量连“生茶与熟茶”、“晒青与炒青”都分不清,甚至受误导认为“霉味就是陈味”的散户在今年初涌进普洱茶市。白领饮普洱茶展示自己的时髦,并不懂茶的文化人以饮普洱茶体现自己的内涵,商人送礼以送普洱茶为档次,甚至机关内的司机也要学着手端一把紫砂壶品普洱茶色、闻普洱香,整个市场都为之疯狂。

炒到了后期,成品普洱已经供不应求,就开始炒“期茶”。新茶未上市,炒家就开始炒作订单,白条代替实物,操盘方式依旧。在那个时期,拿到茶就意味着拿到了暴富的机会,谁去细心考虑能否卖出去?

4、出货:有条不紊

出货是获取暴利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如果控制不当,不仅前面的投入全泡汤,更糟糕的是真金白银换回来的是一大堆吃不完的普洱茶,这就真为了云南地方经济作贡献了。

所以,这是港台炒家控制最为严密的一环节。

(1)有组织出货

控制市场供给,严格地按照比例和规定顺序出货。

其实在大炒家密谋炒作之初,大家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界定,按照各自实力、资源的多少划分座次,设计出货顺序。谁什么时候出,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出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2)经销商严格分级

对经销商,也通过分级和买断代理权的方式实现严密控制。

如大益茶厂通过与经销商签订合同,以每家交纳保证金来控制第一级经销商。第一级经销商2007年(年初为全国46家)保证金为3000万,这样才能以出厂价拿到货;二级经销商每家2000万,三级1000万;

一级发展二级,二级代理开始发展三级代理,三级代理又发展散户。保证金一交,未来市场上普洱茶滞销和价格下跌的风险就一级一级由厂家向小经销商和散户传递了。

(3)经销商也必须遵守发货的秩序,否则会有严厉的惩罚

由于大宗商品出货量太大会严重拖低市场价格,而且要是有个别老鼠仓那就麻烦大了,所以在行内几乎采取的是黑社会般的控制秩序。

据传,一旦发现老鼠会,灭鼠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颗子弹。这样一来谁也不敢做老鼠,而且没有必要做老鼠。于是在严格的监督下,出货顺序有条不紊,而且大炒家继续推高普洱茶价格。

(4)放量甩货,诈取最大利润

制造好稀缺概念之后,在严密的安排下,大量的普洱茶以非常“稀缺”的姿态静悄悄流入市场。其中“中茶”在今年突然向市场增量2万吨普洱茶,“相当于增加了四个大益茶厂。”茶市经销商心有余悸地说。

事实上,自1996年昆明茶厂停产至2006年开工,十年间“中茶”都未生产过普洱茶。2006年3月,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重新获得了“中茶”商标使用权,此时原先旗下的下关、勐海茶厂早已剥离改制,只剩昆明茶厂一家,且年产量据说不足2000吨。

这样的情况下,“中茶”开始以每公斤50元授权其他厂家使用“中茶”商标并将批号分字头卖断。“珍稀普洱”的供给量暴增!“大量贴牌导致质量混乱,暴跌,引起炒家恐慌、抛售,又将‘大益’、‘下关’等在高位运行的品牌拉下水。”其中“大益7542”在2007年5月20日由1万6千/件跳水到1万1千元/件标志主力已经出了大部分的货,开始甩货尾盘。

而港台大炒家的老茶饼藏量是另一个考核指标。据“炒茶人”描述,他们已经提前几个月出了大部分。中炒家(一级和云南二级经销商)大约晚一到两个月出完,并且云南的经销商没有一个被套。

这个可以从拍卖市场看出端倪。

揭秘普洱茶背后的庄家?剖析庄家如何运作普洱茶?

三、寂寞古树茶

疯狂过后总归要平静下来。

流动性泡沫泛滥的时候,整个市场一片繁荣;一旦炒作的资金撤离,由于缺失基本需求的支持,市场顿时废墟一片,除了炒家卷走了真金白银外,整个市场无一人能够幸免,散户、政府、企业和茶农都成了这场游戏的牺牲品。

整个云南的茶市经历普洱跳水之后是一片萧条,并且曾经繁荣的副作用也在慢慢体现:由于普洱被炒作得太高,出口市场和藏区市场消费严重萎缩,因为价格已经大大超过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了。景谷馨茗茶业有限公司的管笛透露,企业在前4个月每月普洱茶销量30吨,5月甚至达到40吨,至6月突然跌至2吨。

虚幻增长的GDP一旦落下来,地方政府的业绩也便打了折扣。在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托市。云南从茶界到政府部门都在竭力解释:缩水只限于个别几个大品牌,多数普洱茶价格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甚至有个别茶品的价格逆市而上,云南本地媒体甚至喊出捍卫本地产业的口号。

还有,在普洱的暴利神话诱惑下,很多地方纷纷投资上马小茶厂,新办茶厂有如雨后春笋在云南几大茶区涌现,多的一个县竟有500多家。但事实上,小茶厂利润一般不超过30%,大厂30%至50%,更多的利润则被来自广东、福建的一级代理、二级代理赚走。而一旦茶市崩盘,所有的投资都只有任凭雨打风吹去。

另一方面,虚假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茶农大量投资茶园。因为一公斤台地茶可以卖到60元左右,再加上产量高,效益就要比“老树茶”好得多,所以就砍掉森林,大面积种植台地茶。

这里讲的“老树茶”,是指自然在林间生长的茶树,他们并不破坏自然植被,只是在森林中洒些茶树种子,任其自然生长。不过这种老树茶产量非常有限,采摘成本也比较高。采茶的季节,从早忙到天黑,不过能采上一篓茶而已,晒干了不过一两斤。一家人假如有50亩这样的自然林,一年产量不会超过100公斤。

“台地茶”则不同,这是1949年后逐步发展建立的密植条栽茶园,“集中连片、高产”。所以开垦方式是先把成片的森林砍光,烧光,为了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化肥、除草剂,杀虫剂。这样的一亩茶园产量动辄可以超过两百公斤。

事实上台地茶,不耐病虫害,再加上自然植被被破坏,只能依靠化肥和农药生长,长此以往,普洱茶资源将遭到破坏,对品牌的持久发展极为不利。

在老茶客品鉴中,老树茶和台地茶的品质,可谓是天壤之别。老树茶“耐泡”,老树茶泡上七八遍茶味依然很浓,台地茶泡三遍以上就和清水一样。

本来普洱的牌子在于老树茶,但是在炒作浪潮中,茶商利用消费者普遍鉴别力不强的现实,更愿意收购尽可能廉价的茶叶,反正压成饼,消费者也识别不了。于是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到处都在砍掉自然林,种植台地茶,六大茶山的原生态环境几乎毁坏殆尽;一方面“古树乔木茶”却成了茶商和政府打广告的重要卖点。一位地方林业工作干部也感慨:“没有办法呀,保护自然生态是软指标,引进投资,搞开发是硬指标啊!”

这样下去,大概几年以后要喝到老树茶也就难了。

结语: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普洱茶2007年崩盘后,产业界所做的挖掘古树茶价值而带来古树茶的兴起,就是对生茶不能喝的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古树茶兴起的第二次高潮掩盖了普洱茶的病症,导致普洱茶产的挺多,喝的不多,库存最多,这还能好好的玩耍下去吗?(本文来源:商界评论,

如何煮普洱茶?

在煮普洱茶时,煮饮的器具选择和正确的煮饮方法也十分讲究,笔者谨将研究心得归纳为以下简要原则供各方茶友参考指正!

一、煮茶之茶壶的选择

煮茶壶的质地以陶制品为佳,因陶土之毛细作用有利于汤质的改善与表现,其中又以紫砂制品更佳,因其含铁量高,土质烧成后又呈磷片状结构,若能将壶的胎壁做得稍厚,窑烧温度稍低,使其毛细作用及蓄温能力更佳,则有可能制成最符合煮茶需要之煮茶壶。

  此外又因紫砂为裸泥烧成,有最多装饰可能及最内敛含蓄之原始风貌,无论功能及文化性格均难有出其右者,与茶十分亲近相融,茶友及茶艺器具开发者允宜慎重参考。煮茶壶不同于冲泡壶,切不可太小,否则在因卫生需要而煮茶时,有可能因水量不足而产生困扰。煮茶壶之设计应考虑提把或握把之隔热功能《类似煮水壶)以便持用。

二、煮茶的方式

基于卫生考量而煮茶时,因需高温久煮,故置茶量要少,并于每次投汤后立即加入热水续煮,以保持茶汤平均。因茶质释出被动而煮茶时,应以沸水为之,茶出味后应即离炉,投汤己尽,方可上炉加沸水再煮,如此反复为之,自能保持茶之美味。故壶离炉后应有隔热材质之壶垫可栖。最好备有匀杯以纳未能投尽之茶汤。

三、煮茶时应注意事项

煮茶时泰半均须以沸水为之,故应另备大容量之煮水壶、炉随时将沸水备便。煮茶时壶、炉均置于茶席上,有一定的高度,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方便及危险,主客双方茶友都要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