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说茶观|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是正品茶吗?

说茶观|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是正品茶吗?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说茶观|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是正品茶吗?

网上五十元一饼的古树普洱,引起茶友热议。一起来围观。

@南茗佳人:最低的古树茶原料也近百元每公斤,而且这个价格是茶农不赚钱成本价才有可能,去过茶山的茶友应该知道采茶制茶有多辛苦,茶农也是要吃饭的,成本价卖出可能性不大。就算拿到了100元每公斤的原料,一饼357克的古树茶,原料价格就是35.7元,再加上成本20,最低也得55.7元,而这个是百分百成本价,茶农不赚钱、茶商不赚钱,并且还要再亏损5.7元才可能。

@仁易说茶:如果说网上50是古树,那么这些土豪情何以堪?因此,在网上买的古树90%是假的,低价吸引人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从人的心来分析,旧时代的便宜,因为大家都没钱,但是那个时候要拿出200块买茶已经很大手了。今天的人有钱的多,没钱的更多,但是按照比例,有钱人,喜欢茶,有能力去云南的越来越多,不可能回到那时候信息封闭的时候,老班章,冰岛村很多地方山上都有4g信号,实地找茶的地方越来越小,何况网上呢?中国有性价比三个字的地方越来越少了,网上的诚信度也水深,更何况叶子会骗人。

说茶观|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是正品茶吗?

@Wucyhz:这种价格出现假的可能几乎是铁板丁丁的,其实合理的价格也是区分真假的重要手段之一,远低于成本价格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假设别人是傻子是及其危险的思维方式,当前顾客如何跳出茶商设置的种种陷阱和坑是及其挑战能力的,或者几乎很难跳出。这与市场监管的缺失、部分人素质和价值观扭曲、道德良心沦陷、社会奖惩机制弱作用甚至反作用有非常关系,也很不利于市场发展,最终不利于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和参与者。

说茶观|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是正品茶吗?

@敏韵茶行:网上五十元一饼的古树普洱除非是做特价回馈老客户。否则,一块357克的茶饼大约要3.7斤左右的鲜叶,普洱古树茶一般都是生长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深山野林。树龄在百年以上而且没被人为矮化自然生长的大叶种老茶树,普洱古树很珍贵,林深树高采摘困难,即使不含制作管理费用,采摘3.7斤的茶鲜叶的人工费用也不止五十元。(本文系整理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膏是如何产生的你知道吗?

普洱茶膏的产生
  其实,只要注意中国茶叶发展历史,尤其是制茶工艺演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1、茶膏的雏形始于唐朝。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陆羽作《茶经》、建立茶政收税、茶马贸易、民贡与官贡茶品的出现,都标志着茶业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期间,茶膏也做为贡品悄然出现,所不同的只是以民贡方式出现。

  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所谓民贡是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属于土贡性质,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也是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向朝廷进贡茶叶,这在唐代尚属首次;而官焙是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官营督造,专业制作贡茶。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朝在湖州长兴与常洲宜兴交界的顾渚山建立顾渚贡茶院。

  茶膏则是沿着民贡这条线浮上水面的。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洲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象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珍贵。

  因此,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

  那么,唐代的茶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我们在仔细研究陆羽的《茶经》及唐代的制茶工艺后,可以做一个初步判断:茶膏的出现与唐代作饼制茶工艺有直接的关系。

  蒸青作饼的制茶工艺在唐代已经逐渐完善,这种陈茶制作方法是唐代乃至以后的宋代茶叶加工的主流。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陆羽老先先在他所处的年代已经发现这一现象,并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如“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等文字。

  而且陆羽认为,真正的好茶一定是“含膏者皱”的外形,这里指的“皱”,是含膏的表现,即外形褶皱,茶汁流失少、茶味浓。《茶经》中列为第一位的好茶“胡靴”,就是“含膏者皱”的代表。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陆羽在制作饼茶中发现了茶汁溢出后出现“膏化”现象,并认为这个“膏”是茶叶中的好东西,但他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唐代《国史补》记载唐代官贡茶品有十几亇品目,其中“岳洲邕湖含膏”就列其中。

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味道介绍

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味道介绍

好的普洱茶有四要,一要清(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要纯(茶色要棘红,不能像墨汁),三要正(存放干仓,不可潮湿),四要气(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我们强调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好的普洱茶喝了喉头生津,喝了才知。下面就详细介绍什么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

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出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明显。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对健康无害,与浓糖的甜腻有所区别,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苦----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古代称茶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

涩----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

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以其苦涩的程度区别二者,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

无味----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普洱茶让茶农富起来的路还很长


  少数“山头茶”热卖,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云南茶农似乎很有钱。然而事实是:大多数茶农的生活还很困难,“鲜叶能卖上米价,毛茶能卖上肉价”就不错了。云南茶叶主产区都是边疆民族地区,其中许多地方还是贫困地区。

  王兴原介绍,云南茶叶的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但产值排在第四五位。据报道,湖南一个安化县,2012年黑茶的产值达到35亿元,而云南全省的产值是135亿元。这说明,普洱茶“好茶还没卖出好价钱”。王兴原说,云南毛茶的每公斤的均价是五六十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如何将“山头茶”热“传导”至整个普洱茶行业,惠及大多数茶农,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此次“山头茶”涨价再次证明:云南茶叶必须擦亮“生态”这块牌子。魏东告诉记者,密植的台地茶容易生虫,使用农药在所难免。而经过“七棵留一棵”、种遮阴树等改造后,一公斤毛茶的价格能从二三十块提高到100多块。普洱市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生态茶园改造,每亩地还给茶农发放几十元补贴。魏东观察:“云南茶叶台地茶和古树茶的传统分类之外,生态茶正成为新看点。”

  以产区为标志的“山头茶”走红,让从事普洱茶品牌经营的一些企业家心里五味杂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吕才有院长认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方向,而“普洱茶品牌打造及市场开拓目前仍然是短板”,这也是制约云南茶叶价格的根本原因。

  刘雄告诉记者:“别看现在茶叶卖得好,要是哪天茶商不上门收购,茶农们就没辙了。”陈柳宾也认为,云南茶农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不如沿海地区,还是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如果云南多几个‘大益’这样的优秀企业,就能带动更多的茶农增收。”

  今年6月,云南农业大学校校长盛军牵头成立了“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抱团出海”。吕才有说,普洱茶市场的开拓,需要“通力合作,协同攻关,科技先行,整体推进”。

  “提质增效是目标,打造品牌是重点,建立基地是基础,企业带动是龙头”,王兴原说,这就是云南茶叶要走好的路。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徐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