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如何三分钟解读普洱茶二十年流行历程?

如何三分钟解读普洱茶二十年流行历程?

2019-03-27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如何三分钟解读普洱茶二十年流行历程?

有数据表明,普洱茶随着时间的增加,品质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越来越好,但存在一个峰值。2007年以前“越陈越香”主导了普洱茶经济,2007年以后“古树纯料”迅速拯救了市场。我们今天要修正很多观念。

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认知,是从普洱茶消费地引发的一种观念。

在晚清的时候,贩卖茶到南洋的马帮就发现,越是老的料,在南洋越受欢迎,价格也越高。这种消费地的品饮习惯,后来被南洋茶人总结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价值观。

普洱茶此后的发展,把“越陈越香”的金融属性放大,即越陈越贵,之后普洱茶进入藏家的“小号时代”。比如“红印”“绿印”“蓝印”“黄印”“88青”。这些云南普洱茶厂早期生产的茶,在生产地难见踪影,他们分散到全球各种藏家手中,以香港,台湾地区为首的商人进一步做大了市场份额,在真假老茶混战的近20年间,普洱老茶价格持续走高。对老茶身份的质疑从未间断,云南普洱茶专家邹家驹在与台湾商人的数次博弈中胜出,许多新商人对“太有年份”的普洱茶将信将疑,但巨大的利益又促使他们投入其中,成为老茶产业的合谋者。2007年普洱茶终于因为过度炒作而崩盘,茶商们进入了新一轮的反省。

如何三分钟解读普洱茶二十年流行历程?

2009年,普洱茶原产地云南启用了用古树新茶狙击老茶的新理念,这一回,新茶市场消费量被空前放大。越陈越香谈普洱茶越老越好,也值钱。古树纯料回答的却是,既然古树茶本身就具备“老”的特性,为什么不能价格一次到位?之后古树茶的价值在品饮和买卖上数次被放大,到了2014年,简直是形成了“无古树,不纯料,不开店”。

在科学层面上,没有任何一个科研机构拿得出普洱老茶以及古树纯料比台地茶更有营养价值的报告,这两者只好更多在品饮的艺术价值上发力。比如,都强调稀缺性。古树普洱茶还迎合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古树茶不施肥不打药,在心里暗示的层面上,喝起来更放心。

在中国,没有哪一类茶会像普洱茶这样缺乏完整的表达,主要原因在于,普洱茶的话语被历史、地域、人群以及商业稀释,显得零散而混乱。

具体而言,典籍与历史中的普洱茶与当下所言的普洱茶,并非一种承接关系;普洱茶的原产地以及其主要消费地的人群长期以来各自表述,难以取得共识;而商业力量的崛起,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面貌、工艺乃至存在形式,这些都增加了对普洱茶的认知成本。也因为如此,普洱茶反而显得魅力四射,让人横生重塑欲望。

本文选自《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图|龙成茶行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巅峰,它的韵你知道多少?

  茶,中国的古文化的体现,它的流传可谓我国饮品中的最早的祖先。那么普洱茶你知道吗?您知道它的韵吗?您又体会它的韵多少?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

 

  1、按照他的选美标准就是姿态第一,“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第一重要”。但是说了半天,“媚态”到底是什么,他也只能打个比方说:“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

 

  2、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所谓的喉韵就是指这一点。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与德高学深的长者相处的“如沐春风”之感。当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韵”的感觉。

 

  3、茶之韵与新茶之韵不同,新茶之韵较直接,老茶则显含蓄——当然,有些品饮者把“湿仓味”当成普洱茶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优点了。

 

  古人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品饮普洱茶并不神秘,并不需要先天有什么神授鬼教,只要不断的实践、比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领略普洱茶的好处。

 

  4、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不要选择错了茶,把质次品低的茶品先入为主,作为以后品鉴的标准,好比戴了有色眼镜,要体会普洱茶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就绕弯路了。这也是现在一些茶友,把湿仓老茶作为存储良好的将来老茶的标准,是自折好茶身价的。

 

  5、要让普洱茶能喝了健康,以慢喝最为适宜。如太急促或匆匆忙忙的喝,紧张的心绪,无法使茶气安然的在体内发挥功效。正如气功功法中最讲究的是“以意行气”匆忙之行为,必然心神不稳定,思想不能集中,无法以意行气。

 

  6、即使茶气在经络中起作用,但意识涣散,也无法将茶气纳入经络之中而运行。如要品出普洱茶气,以陈化的好普洱茶最为适宜。普洱茶所以能将茶气冲泡出来,其茶品必须经过长期陈化及发酵,一般以三四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品,才能冲泡出较强烈茶气来。同时,茶品的质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来自云南省内高海拔大茶山中的大叶种老茶树。

 

观点|普洱茶,不讲“升值”还能讲什么?

观点|普洱茶,不讲“升值”还能讲什么?

近期,笔者熟知的一位文学女青年,也终于禁不住诱惑,上了“古树茶”的船。

能够放下文化人的矜持,在朋友圈发布高价“找茶”信息,许是迫于上线的压力,或者为生计所迫也未可知。但在一众行内人面前玩这种既俗套又无聊的炒作游戏,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这些年来,普洱茶炒作的套路并未有丝毫进步,即使打着古树茶旗号的所谓“奢侈”品牌也不例外。炒作的指导思想便是“升值”“升值”,再“升值”。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站出来“找某款茶”,当然,所“找”之茶无一例外都在自己人手上,价格就这样一路被人为推高,这时再撞进来的就是理想中的猎物了。

无“升值”,不炒作。离开“升值”概念,下线便失去了囤货的动力。仅靠枪手公司炮制几篇“古树茶”如何稀有的软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把“升值”的饼画的够大、够吸引人才行,下线的配合“找茶”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于是大家可以看到,一款新茶从出厂价几千元每件跳升到两、三万元/件,只需短短几个月时间。茶还是那件茶,“价值”就这样产生了。

2007年茶市崩盘之后,珠三角有位老板突发奇想,创建了一个“升值”普洱茶品牌,可谓用心良苦。可惜的是,“升值”的目标未能达成。在2013年底-2014年初的短暂好光景到来之前,这位老板就把货清完转行了。“升值”普洱不升值,不能不说是行业的一个讽刺。

玩滥了的“升值”套路到今天依然有市场,足见坊间热钱的饥渴与盲目。炒家总是健忘,但普洱茶除了“升值”还能讲什么?讲品饮价值?快消?年轻化?恐怕极少厂家会有耐心真正沉下去做消费市场,他们最需要的是尽快找到金主囤货,大批量地囤货,前提便是令对方形成“升值”的积极心理预期。

厂商过度炒作“升值”概念,把行业引向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珠三角终端藏家的仓库汗牛充栋,入市十年以上未能解套的大有人在,新茶贵过老茶的现象其实并不新鲜。

既然有些厂商如此推崇“升值”,何不到藏家的仓库高价“找”一下自己的老茶?总是“找”来“找”去围着新茶转,你们好意思么?

至于弄文学的也来趟“升值”这坑浑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安安分分做点能喝的茶,不好吗?(文:老茶鬼)

特此声明:转载发布本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普洱生饼左旋肉碱普洱茶片-龟山岩绿历史渊源

普洱生饼 左旋肉碱普洱茶片-龟山岩绿历史渊源



龟山岩绿历史渊源

龟山岩绿茶,产于麻城市龟山峰一带海拔800米以上的罗百川村、龟尾村和柿饼山村的高山上。这里常年雾锁烟横,气候湿润,温度一般低于山下5—8度。每当谷雨前夕,大雾特多,有时只有午饭前后的2—3小时才能见到阳光。这时,生长在峰巅岩缝里的茶树渐渐泛绿,冒出如针似的嫩叶。山里人在这种情况下开始采摘,采摘来的毛尖,经过人工精巧制作,就是龟山岩绿茶。这种茶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碧绿,叶底嫩匀等特色,每年一到市上,就被人们抢购一空。







被列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的龟山绿茶,1980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五大名茶之一,1988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奖,1989年亚运期间,送往北京,受到国际友人赞赏。一位新加坡朋友品赏了这种茶以后,翘着大拇指说,他到过不少茶园,唯有这种茶最佳。

龟山岩绿历史渊源

龟山岩绿史称龟山云雾茶,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都有记载,黄州山谷茶生麻城县,宋史亦有记载。由此可见,唐宋时期龟峰山即盛产茶叶,龟山云雾茶即为茶中之佳品,闻名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人民政府将龟峰山划为著名风景区,大力投资开发,成为旅游、避暑、疗养胜地。各级政府也极为重视龟山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于1958年建起了国营龟山茶场,开垦出一大批新茶园,茶场的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龟山云雾茶的开发研究,在吸收龟山云雾茶的传统制作左旋肉碱普洱茶片工艺上,经反复研究试验,于1959年研制出云雾茶之极品——龟山岩绿茶。

龟山岩绿问世后,因其形质俱佳,西湖龙井明前特级在六十年代初,即列为“湖北四大名茶之一,倍受人们的青睐。1962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游览龟山时,称龟山为竹叶青茶叶代理“湖北的庐山”,对龟山茶倍加赞赏,并即兴赋诗一首:“昔日游击地,今为产茶区。峰名久著,牯岭德不孤。烂漫红花胜,蒙茸绿草铺。花茶的此山潜宝物,前进莫踌躇。”从此,龟山岩绿更是名声大振,产品供不应求,六、七十年代甚至出现了排队买茶,托人情批条购茶的红火局面。好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