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六种方法简单冲泡普洱茶

六种方法简单冲泡普洱茶

2019-03-28 访问量: 34 茶礼仪网

六种方法简单冲泡普洱茶

(图片来源于云南南茗佳人茶业公司)

很多人都喜欢喝普洱茶,但是也有人说感觉同一种普洱喝的味不同。其实呢,不同的冲泡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味道。

1、功夫茶干泡法

每泡茶汤尽出,不留茶根。功夫茶泡法,看是否耐泡,体验每一泡汤不同的汤色、香气、滋味等变化。这也是大多爱普洱者常采用的泡茶法。同时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茶汤发黑。对于苦涩重的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

六种方法简单冲泡普洱茶

2、盖碗冲泡法

泡茶时采用盖碗冲泡,以紫砂壶作公道壶。盖碗能洗冲去不同茶的异杂味、及不洁物,释放茶味,汤再入紫砂壶中,用紫砂壶作公杯分汤,聚香含淑,使韵味不散,留香温汤,更得真味。

3、留根泡法

洗茶后自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一部分在茶壶里,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二出八”或“留半出半”。每次出汤后再注水,直到茶叶变淡——此时,可长时间闷泡。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采用留根和闷泡,更好的体现云南普洱茶的特性,既能调节一壶茶从头到尾的茶汤滋味,使其每一泡的变化不那么突兀,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佳境。此法适合品质较佳的普洱茶。

4、修正法

稍有杂味而内质较好的老茶品,洗茶及前两泡可以高温处理,后续冲泡则以大幅降温闷泡处理;质优而香气、汤色不足的新茶品,洗茶高温略闷,冲饮时高温且节奏加快。

六种方法简单冲泡普洱茶

5、煮泡法

适用于选料较粗老的茶品,如经过轻度潮水工艺的粗老茶。煮泡法若采用玻璃器皿,即可以看到水滚茶漂的动感画面,也可以欣赏茶汤的色彩如何一丝一缕沁润开来的过程,可以增加不少乐趣。若采用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陶器、慢慢煨,等待的过程,那也是一番风味了。

6、特殊冲泡法

有些高香而质弱的茶品冲泡很特别,以高温快速洗茶一道,第一泡略闷,结合“留根泡法”,后续冲泡则快进快出。

冲泡普洱茶需要注意的事项:

1、茶叶和茶水一定要分开,不建议像喝绿茶一样用杯子直接泡,那样的话泡好的茶汤不能及时喝完,就会泡得很浓,颜色和口感都会变差。

2、普洱茶茶饼在冲泡时是一定要洗的,因为大多数普洱茶茶饼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才饮用的。但要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以免茶味流失。

3、冲泡茶饼要用沸水,最好用专用泡茶的电水壶烧水。

4、冲泡茶饼的头3道茶,每泡不要太长时间,否则太浓了。

5、每次泡好要倒入公道杯里慢慢喝,不能泡在壶里太长时间,否则焖熟茶叶不好。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和熟茶口感上有何差异?丨第二十六期

 
     不管是刚接触茶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饮茶多年的“老茶友”,对于普洱茶,不同时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及不解。

 

  为解决茶友们的各类问题,携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太璞品牌、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每周五推出《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专家讲堂。由专家学者坐镇亲自解答,还原科学客观的普洱茶知识。

 

  诚邀各位新老茶友参与话题讨论,一起探究众说纷纭的茶叶百态。

 

  本期专家

  1、老茶头是怎么形成的?

 

  老茶头,是指普洱茶在渥堆发酵时结块的茶。

 

  普洱熟茶都需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一堆茶的中间部位会升温,随后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在这个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这堆茶翻几翻,以免中间部位温度太高把茶焖焦。

  翻堆过程中,茶叶会分泌出一些果胶来,因为果胶比较粘稠,所以有些茶叶就粘在一起变成团状的疙瘩,也就是所谓的老茶头。在此之前老茶头往往由于卖相不好而被挑拣出来,随着普洱茶的发展,老茶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普洱茶小品类。

 

  2、普洱生茶和熟茶口感上有何差异?

 

  普洱茶的大体制作工序是这样的:采摘鲜叶经杀青、揉捻、干燥后,即成毛青(滇青)。此时的茶韵浓烈霸道,一般人是喝不惯的。随着毛青茶的加工不同,普洱茶自此分为生茶、熟茶两大系。

  生茶的特征:以茶饼为例,茶饼中茶叶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白色为芽头;干茶颜色青绿、暗绿或黄绿,茶芽发白显毫;茶汤颜色青黄色或金黄色,较透亮。

  熟茶的特征:茶饼中茶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类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类似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生茶干茶外表棕、褐色,重度发酵则会有些发黑,茶芽呈金黄色或暗金黄色;汤色栗红色或暗红色,微透亮。

 

  生茶跟熟茶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在制作工艺中,熟茶增加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处理,再经过筛选、分级后,制成各类散茶和紧压茶。在制茶的过程中,制作工艺对于口感的影响是很关键的,所以普洱生茶和熟茶口感上有很大的差异。

  生茶:口感苦涩,回甜快,花草香、水果香、蜜香味道浓郁,茶气较强,茶多酚的含量很高。白天喝生普,提神醒脑,有一种荡涤身心的清澈感,对血管的疏理也比较明显,但肠胃不好的人建议适量饮用。

  熟茶:口感温和,香气转化为陈香或木香,杯底有蜜香(大树、古树料),好熟茶口感醇厚、顺滑,回甜不显,重气韵而非滋味。熟普经过轻度发酵,产生大量有益人体的菌种,且茶性温和、暧胃、养胃,用中医理论来说,熟普基本是偏温性的,也是最适合女性饮用的茶叶。

 

  联合策划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太璞品牌

 

  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

 

  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

 

  合作媒体

 

  

 

  本期问题的解读,是否已解除您心中的困惑呢?下期您希望看到哪一个知识点被剖析,请将您的问题“写留言”进行提问。本栏目将进行改版,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往期内容回顾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一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二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三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四期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丨第二十五期

普洱茶为什么不能用紫砂壶泡

  喝普洱的人喜欢养壶,喜欢养壶的人爱喝普洱。普洱注定与壶有着密不可分牵扯。但是个人认为喝普洱之人,如果是为了追求普洱的真味,不可用紫砂壶泡。至于为什么?小生开始慢慢道来。

  一:用紫砂壶不利于普洱茶的冲泡。

  普洱茶的冲泡讲究一个静字。泡普洱茶不能直接对着普洱茶冲,且不能让普洱茶晃动打转。因为如果直接对着茶冲的话,会将普洱茶的苦涩味全冲出来,导致普洱茶不耐泡,甚至被泡坏了,如果用紫砂壶,那么紫砂壶的口都是往里面收的注水的话有点难避免不会直接冲到普洱茶上面去。

  二:喝普洱茶大多数是为了追寻普洱茶的各种不同山头的纯正山头韵味。如果用紫砂壶泡的话难免会对普洱茶泡出来的口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那么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山头韵,普洱茶的真正口味会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两点就为个人的总结,曾经我也多次和朋友说过这个问题,今天我就一并发出来。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交流。

  作者/源泽普洱

 

普洱茶名考:普洱茶是怎么命名的?得名犹见万重山

普洱茶名考:普洱茶是怎么命名的?得名犹见万重山

接作者上文《什么是普洱茶?和你聊聊普洱茶的那些事》。我们今天来说一下普洱茶的得名,名字不仅是重要的缘起,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关于普洱茶的名字误解非常多,我们梳理历史,也是通过正名来正本清源,正所谓“名正言顺”,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从字面上看,普洱茶当然是因“普洱”得名,于是很多资料想当然的说普洱茶因为产自普洱府得名;还有的说不是产自普洱府,而是在普洱府集散,所以得名为普洱茶。那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这里面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普洱茶得名是不是因为普洱府?另外一个,普洱究竟产不产茶,普洱茶得名是因为普洱是产茶地还是集散地?

第一个问题,虽然很多权威资料都这样写,但可以肯定的说,普洱茶得名不是因为普洱府。普洱府我们知道是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改土归流时设置的,包括现在普洱市一部分地方,还有西双版纳,以及老挝丰沙里一带,府治在普洱,也就是现在的宁洱县。版纳本来是车里宣慰司,是傣族土司统治,改土归流就要划入中央的体系,一开始是江内这边划归普洱府,后来江外也划进来了。说到老挝,我们今天到易武去找边境茶,很多在老挝境内,这个不奇怪,因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也都是中国先民种的,直到清末,老挝变成法国的殖民地,1897年清政府和法国的协议才划出去的。

普洱茶得名远比普洱府的设立要早。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资料来自康熙年间的《元江府志》:“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为什么要看《元江府志》?因为在普洱设府之前,普洱就是属于元江府的。府志相对于一般的资料还是靠谱,因为这是当地官方组织人来修的,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一般不会是道听途说。这个资料不仅说明普洱茶得名比普洱府设立要早,里面这句话更为关键:“出普洱山”。这就涉及到了第二问题,普洱是否产茶?

我们看权威说法大多数都说,普洱过去不产茶,都是六大茶山在产茶,之所以叫普洱茶,是因为普洱是集散地。这个不仅是现在,从清末阮福的《普洱茶记》甚至更早就有这个观点。我们分析一下,普洱设府以后,作为府治所在,贡茶在这里集散检查一下,勉强说得通,那在设府之前呢,六大茶山的茶跑到这么远的一个地方来集散,有些莫名其妙。

《元江府志》这一条写的很明确,得名是因为“出普洱山”,因此普洱山就是产地,因产地而得名,非常简单。

这个“普洱山”能不能理解为六大茶山呢?第一,普洱离六大茶山距离相当远,硬联系到一起来命名有点牵强。另外我们看乾隆年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这个说得很明确了,在车里也就是版纳的北面,那还是普洱这一带。这个资料提到普洱是以车里为参照的,应该是来自普洱设府之前的资料。

我们再往上找明朝的资料,明万历年间《云南通志》:“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在车里一头目居之。”这个更加明确的说明普洱地区产茶的历史很早,普洱茶得名并不是因为六大茶山,而是自身产茶。

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总结。

第一个从逻辑上,在普洱设府之前,六大茶山并不属于普洱管辖,是属于车里管辖,如果是六大茶山的茶不可能得名普洱茶,就像政和的白茶不能因为福鼎得名一样。

第二个从文献上,可以说明,是得自普洱附近的普洱山。这个是明代就有的说法,和六大茶山成为清代贡茶原料基地没有关系。

说到这个普洱山,虽然《元江府志》上有标注,但现在很难确定。这对商业运作来说倒不是坏事儿,普洱山已经成为普洱市着力打造的名山之一了。

那从古树上有没有支持呢?也不能说没有,我们看困鹿山的那些古树,最大的那些的确很大,比版纳地区一般的古树要大,但这也只能做个参考,因为时间久远,究竟普洱山是哪里,原来的古树还在不在,我们都不知道。从现有资料看,应该是离县城比较近,大概到不了困鹿山那么远。

困鹿山现在茶价是非常高的,比一般的名山还要高,我们看地图也好,到实地看也好,都打着“皇家古茶园”的牌子。这个不太符合历史,历史上云南有贡茶不假,但那是收最好的原料,并没有特别的官家来管理的古茶园,和宋代不一样。说句玩笑话,唯一能和皇家沾点边的,应该是演员张国立去那里收过茶叶。从前面的文献来看,说清朝的皇家古茶园有可能还说晚了,这些古树的年代可能在清早期或更早,包括在宁洱其他地方发现的高龄古树,可能和普洱茶的得名有关系,大概是一个时期的。

其实普洱茶这个名字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就是普洱茶,蒸而成团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的贡茶大部分就是这种团茶。更晚一点,明末大才子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谢肇淛是在云南做过官的,方以智应该没有到过云南,不过他博学多闻,可能见过普洱茶或者相关的资料。

在明代,内地能见到普洱茶的机会比较少,毕竟边疆地区和内地距离很远,茶也不是内地稀缺的物资,缺少流通的动力。很多人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普洱茶,这是以讹传讹,里面并没有专门说普洱茶。到了清代,普洱茶通过贡茶系统进入内地,也有部分进入民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里面,开始专门有“普洱茶”一条,那是探讨其药用价值了。

最后再探讨一下这个名字本身,“普洱”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自哈尼人的语言:普就是寨子,洱是水湾,合起来就是水湾寨。这个说得通,但是近年来民族学,语言学的研究又有新的发现:“普洱”这个词很可能来自古濮人,“普洱”所指的就是濮人。唐代《蛮书》里面古濮人就叫扑子蛮,《蛮书》:“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里面叫“普蛮”,说他们这个族群就是沿澜沧江居住的,从这些记载看古濮人活动区域和早期茶树分布有很大重合。从称呼上看,唐宋元以来的“布日”、“步日”、“布尔”直到明清时期的普洱,也都是一脉相承。

这个观点还可以从佤族、布朗族等民族的语言和历史找到证据。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

理清普洱茶名字的缘起非常重要

第一个,普洱一词来自古濮人,古濮人是云南种茶的先驱。对古濮人来说,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布朗族、德昂族、佤族这些濮人的后代都有大量与茶有关的传说和史诗。像景迈山布朗族关于先祖帕岩冷的传说、德昂族的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还有佤族的传说和习俗等处处都是先民茶文化的印记。可以说古濮人奠定了滇南茶山的早期格局。我们今天做普洱茶,古树茶,无论从古茶树资源上说,从茶文化的传承上说,都要感恩古濮人的贡献。

第二个,普洱茶得名并不来源于六大茶山,而是来源于普洱自身的普洱山,我们今天看整个普洱茶产区的分布,普洱恰恰是位于中心。正如《滇云历年志》所说:“茶山之于思茅,自数十里至千余里不止。”这样,我们能看到整个横断山区和澜沧江流域的大格局、大气象,这和我们视野仅仅局限于六大茶山,高度就不一样了,是否有这样一个视野,对整个普洱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们这一次的题目:得名犹见万重山,也正是这样一种含义。透过普洱茶的名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清代贡茶的历史,而是自上古时期种茶先驱——古濮人先民一脉相承下来的悠久历史。我们的视野也不仅局限于六大茶山,而是普洱为中心的整个普洱茶大产区内无尽的古茶山,数以千计的寨子,数以万计的古茶园……

最后再补充一下,历史上的普洱府的府治是现在的宁洱县,而现在的普洱市所在地,历史上叫思茅,在普洱府治下时是思茅厅。清代和民国大部分时期思普地区的行政中心在普洱(宁洱),五十年代行政中心迁至思茅,先是思茅专区,后来是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相应的普洱县更名为宁洱县。

从历史来看,思普地区大的名称称为普洱,是历史一直以来的传统,而普洱县在清代乾隆以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叫宁洱县。这两个更名算是恢复传统,并不全然是商业目的的炒作,当然行政中心还是放在在了思茅。这次更名让在产区知名度上长期处于弱势的思茅地区得了一些先机,但能否用好,市场是否认同,还要看长期的格局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