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化佛茶生态环境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工艺特点?

化佛茶生态环境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工艺特点?

2019-03-28 访问量: 32 茶礼仪网

化佛茶生态环境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工艺特点?

一、生态环境

牟定县西起东经110。43’87”,东止东经111。58’5l”;南起北纬27。58’54”;北止北纬28。36’37”;东西长123.764公里,南北宽73.461公里,土地总面积4990.254平方公里,山地占81.9%。境内群峰叠翠,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溪河网布,是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宜茶之地。

南北多以高山与邻县分界,资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北属雪峰山系,南属衡山山系,总的地势走向是南北两边高耸,逐步向资江递降.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7座,干流长2公里以上的溪河296条,主干河资江,境内总流程120.85公里,该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8%。

牟定县地处中亚热带北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2℃,年降雨量1682毫米,相对湿度3-7月为81%。年日照时数1376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97.16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74天,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迟秋来早,春长冬更长。特别是地形复杂,海拔比差大,最高九龙池海拔l622米,最低善溪口海拔57米,气候呈立体分布,有许多适于发展茶叶生产的气候带。

县内土壤,以板贝岩风化发育的土地面积最高,成土母质只要有5种,板页岩占71%,砂岩占20%,石灰岩占6%,花岗岩占2%,还有少量的溪河冲积物。

还发现岩中岩的冰石岩,为国内罕见。土壤多为红壤、黄壤、黄棕壤。上层深厚、据土壤普查测定,早土耕作层l5-20厘米的占43.7%,20厘米以上的占52.3%,含氮中等到丰富的占72%,含磷中等到丰富的占33.4%,含钾中等到丰富的占87.6%,有机质含量1%以上的占有98.9%,pH5.5-7.1之间。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绝大部分适宜栽植茶树,加之双江勐库是全省的主要林、茶产区,植被覆盖率达58.6%,冬暖夏凉,更适宜于茶树生长。

二、工艺特点

化佛茶选取优良的双江勐库良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开展到一芽二叶半开展。通常,炒制一公斤干茶需近2万个芽头。化佛茶采用手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炒制,主要工艺有等六道工序。

1.杀青

在锅径80厘米光洁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160-180℃时,投入摊青叶2-2.5公斤,掌握锅温先高后低,以抖为主,抖闷结合,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当芽叶叶质柔软,略有粘手感,青气消失,起锅迅速降低叶温,以防叶色在湿热条件下闷黄,或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历时6-8分钟。

2.揉捻

采用50型揉捻机进行。分初揉和复揉两个过程。初揉历时25分钟,复揉历28分钟,加压程度为空压和轻压,促使芽叶成条和锋苗完整。

3.理条

采用人工推揉方法进行。通过理条,达到理直茶条,揉紧条索的目的,历时2-3分钟。

4.干燥

用烘干机进行,目的是失水、定形和提香。干燥分毛火和足火两个过程,毛火进风温度120-130℃,烘时10分钟左右,当芽叶有刺手感,干度约七、八成时,下烘摊凉。足火进风温度100-110℃,烘时10-13分钟,烘至足干下机摊凉,装袋保管。

5.筛选拣剔

用七号筛割去粗大芽叶,用十号筛除去碎末,经割头去末后的茶叶通过风选,再行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芽叶和杂物。

6.补火

是装箱前必须的工序,通过补火达到足干目的,防止劣变,便于贮藏。补火在烘干机内进行,进风温度70-80℃,烘时8-10分钟,下机摊凉,过秤装箱。

有用+10
分享

龙井茶是如何分类的?

龙井茶是如何分类的?

 

  龙井茶民国年间按产地把龙井茶分为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字号。

 

  1949年国家把4个字号的龙井归类为“狮峰龙井”“梅家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2003年3月1日实施的国家的原产地域保护法把龙井茶的生产区域推广到浙江省内的广大茶区,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三大产区。

 

绿茶的分类

绿茶的分类


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等)


圆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针等)


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等)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1天5杯绿茶胃癌风险减半儿茶素防癌女性尤佳

茶茶道 1天5杯绿茶胃癌风险减半儿茶素防癌女性尤佳

经常饮用绿茶的女性患胃癌的风险较低。

这是日本劳动省研究班(主任研究员·日本国立癌症中心预防研究部部长津金昌一郎)在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出的结果。

绿茶的防癌效果在防止胃下部癌变方面尤为突出,1天饮用5杯绿茶的女性与饮用不足1杯的人相比,患胃癌的风险只有后者的一半。

而男性则未表现出明显的预防效果。

此项研究以分析绿茶与胃癌发病率的关系为目的,对居住在日本7个地区的40~69岁的男女居民进行了7~12年的跟踪调查。

属于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可获得更高可靠性的数据。

该研究认为,绿茶对健康的效果来自于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Catechin)成份。

儿茶素是红酒成份中常见的一种多酚物质(Polyphenol),具有抗氧化、阻止亚硝胺(Nitrosamine)生成的作用(阻止向癌变发展)。

此前,曾有动物实验及多项研究表明绿茶具有预防胃癌的效果。

不过,原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几乎均采用通过数据精确度不算高的病例进行研究的方法。

而且近来,日本相继公布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称绿茶对胃癌并无预防效果,从而引发了争论。

尽管这些前瞻性研究所获得的结论:饮用绿茶的人比不饮用绿茶的人患胃癌风险低这一倾向仅限于女性,但不能就此完全否定绿茶的预防效果。

此次研究显示,在成为分析对象的7万2943人(男性3万4832人、女性3万8111人)中,有892人(男性665人、女性227人)在跟踪期间患上了胃癌。

以绿茶饮用量1天不足1杯的人为标准,分别对回答1天饮用1~2杯、3~4杯及5杯以上的人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了计算,1天饮用绿茶5杯以上的女性可将风险率控制在33%。

另外,与经常饮用绿茶相比,年龄大、吸烟多,以及经常吃蔬菜和水果等倾向在男性中更为突出,因此在计算时刨除了这些方面的影响。

另外,作为前瞻性研究,此次首次将胃分为上、下两部分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胃癌作为一种病症存在风险因素因部位不同而不同等其他需要考虑的层面。

结果证明,对于胃的上部来说,不能确定绿茶是否对男女均具有预防效果,而对于胃的下部来说,1天饮用5杯绿茶的女性患胃癌的风险只是饮用绿茶不足1杯的人的一半。

据该研究班称,在胃的上部绿茶未产生防癌效果是因为与饮用绿茶时的温度有关。

热饮料可引起食道癌及炎症已经多项研究得到证明。

因此,研究班建议在饮用绿茶时还是不要太热为好。

最后该研究项目认为,此次男性未表现出明显效果存在多种原因,比如未将吸烟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刨除在外等。

不过,从其他的前瞻性研究来看,绿茶有望给女性带来预防胃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