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品茶>饮茶>茶道艺术品茶之道讲究慢生活

茶道艺术品茶之道讲究慢生活

2019-04-01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茶道艺术品茶之道讲究慢生活

 

 

品茶之道 讲究慢生活

 

看过一个取材于日本茶道的职场心理学故事:

 

  一位日本艺术家带人品日本茶道。看到老妇人蹒跚而来只带一个茶碗,又走出去提来铜壶,然后端出茶盘,每次只带一件东西。艺术家说:这就是茶道。茶道精神是:每次只做一件事情。


   提到日本茶道,有人觉得它流于“表演”,有人嫌它对饮茶环境要求太过,也有人能脱口而出告诉我茶道四谛:和、静、清、寂。我独独记住了上面这则故事,以及这精简的茶道八字精神。


  茶道发源于中国,却在日本成为流行文化,而在中国,只剩茶艺。这则故事背后的这八个字,对于两国茶文化的传承,不得不引人思考。

 

  泉州人饮茶,可以说一杯在手,不论身份,不分尊卑都能其乐融融。在日本,他们把品茶看做是一件神圣且隆重的事。我与他们的交流,也是从他们到中国考证茶器的源流开始的。

 

  我觉得日本的茶文化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他们重视品茶的器具,比如茶盏、茶壶,他们希望能在中国找到他们使用的茶具的根。第二个层面是他们近乎固执地传承品茶的方式,设有专门的“茶道资料馆”,将品茶方法保留下来。

 

  茶文化是门深厚的艺术,茶道把艺术、修行、社交、礼仪四大因素互相结合,构成综合文化体系。

 

  在饮茶日渐流行的中国唐代,以陆羽等江南文人为主的饮茶群体,注重饮茶的环境,观花赏月、调琴博弈,草创了茶道的格局和程式。后来宋徽宗开创了点茶、分茶的仪式。

 

  中国的茶道在唐代传入日本,但对日本茶道产生巨大影响是在宋代。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树。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日本南浦明禅师,到浙江余杭径山寺拜虚堂禅师为师,并将径山寺的茶宴仪式带回日本,后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便有了日本茶道。

 

  作为国际交流生,我们当时上了一些专业课,茶道就是其中之一。日本的茶道,规程特别繁琐,我一共学了8节课,仅折方巾就学了一节课。

 

  日本茶道很讲究品茶的场所,一般都是几个好朋友在茶室内进行。主持人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的,需要经过严格地培训,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上面所说的方巾,其实就是泡茶时用来扶一下的,要求特别严格,整个程序之复杂,可见一斑。

 

  主持茶道时,茶师要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每一步骤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舀茶的手柄,连手放在柄的哪一个位置都有规定。泡茶时要扶一下碗,拿的姿势也有规定的动作,就连碗要放在客人的哪一边、茶室的哪个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递茶给客人时,要注意转三圈,将有花纹的一面递给客人。

 

  日本的茶道,除了是一种仪式外,还是思想上的交流,融入了佛教思想。他们提倡“以心传心”,把我的思想装进杯子里,传递给你。加入了佛学禅宗的味道,品茶期间,主持人和宾客很少口头交流,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比如,日本有一个年度汉字,如果评选出来的是“美”,下一次茶道的主题可能就是“美”。当天茶道时,我泡杯茶给你,你可能觉得我泡茶的姿势很美,另一个人可能觉得我泡的茶味道很美,思想上在品味“美”。

 

  对于韩国的茶文化,我有一些认识,但并不是专家。

 

  韩国茶文化可以按照年代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四国时代、南北国时代、高丽时代、朝鲜时代和近现代。

 

  简单地说,古时候的韩国茶文化与中国基本相同,茶的分类也和国内一样,以6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照发酵程度分为生茶、半发酵茶、熟茶;按照制茶方法分为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清茶、黑茶;按照摘茶叶时间分为腊茶、火前茶、雨前茶、立夏茶、秋茶;按照煮茶形式分为叶茶、沫茶、块茶;按照茶的形态分为雀舌茶、龙团胜雪、龙凤团茶、灵芽茶、露芽茶、紫荀茶;还有按照混入不同原料制茶,如花茶中混入玄米的形式。

 

  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喝的基本以凉茶、花茶、玄米茶为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有年轻人对欧美文化的崇拜,比起喝茶,韩国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喝咖啡。

 

  以我的观察,20至40岁的韩国年轻人基本不太懂茶文化。可能我的见闻很窄,但是我在韩国4年多的时间,除了看到教授们会非常在意茶文化和茶礼外,大部分韩国人对于茶不会特别讲究。

 

 

 

 

微信公众号:请关注 "心馨茶艺"

 

茶道艺术品茶之道讲究慢生活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