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湄潭翠芽>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

2019-04-03 访问量: 68 茶礼仪网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

湄潭翠芽的炒制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辉锅等五道工序,炒作手法多达十几种,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地来灵活变换。制作工艺讲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

采摘标准

湄潭翠芽于清明前后开采,以明前茶品质最佳。已手摘法为主,主要是打头采摘、留叶采摘、留鱼叶采摘几种采摘形式。采回的芽叶必须分级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历时3-5小时。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

杀青标准

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特级、1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10-11分钟,2-3级翠片历时16-17分钟。杀青方法:用抖、带手势至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60%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

二炒标准

锅温60-70℃,投入300-400克摊凉。二炒方法:先用抓、抖、拓手势,当茶叶转软,有热手感时,换用拉、带、拓、推、磨手法,最后用推、磨为主的手势,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当锅内发出沙沙响声,起锅摊凉。历时约15-20分钟。经30-40分钟摊凉回潮,用簸扬去轻片,6孔筛割去碎末。

湄潭翠芽生产环境

辉锅标准

锅温50℃左右,投入250-300克二炒摊凉叶。辉锅方法:先采用抓、抖手势,后用拉、推、磨、压手势,将茶叶贴紧锅壁,往返磨擦,尽量将茶叶磨光压平。当茶叶将达足干时,动作应轻巧,轻抓、轻磨、轻推,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含水量4%左右,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末,起锅摊凉。

最后,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末及其他夹杂物,分级归堆,包装贮藏,严防受潮。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芽头。一级翠片约需4万个左右芽头。成品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

有用+10
分享

舌尖上的黔茶:湄潭翠芽

舌尖上的黔茶: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的采摘和炒制都极为讲究,叶梗不能留下陷痕,炒制的时候,手法和对火候的拿捏都要求特别精准,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片叶子怦然发出春的气息。

游离雅俗间

行走在贵州的高速公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一句广告语,道是:“一生只等一壶茶”。每当广告进入视线,总感觉这句话很有诗意,“一生”何其长!“一壶”何其短。而把一生这个长长的时间,用“只等”二字,投射到了“一壶茶”。这就是湄潭。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只有放下,才是重生。
中国几千年来有个词,都是修身之道——舍得。先舍才能得,舍了生,便无所为死;舍了老,病也无了依托。更重要的是,放了爱,不去怨,无所求,便没有那如同火焰烧灼般令人痛苦的内心。
然而,世间有几人可以做到?凡是做到的,都已成为传说。在茶中,湄潭翠芽是悟了的,在热水中被煎熬,几起几落,抖落几片翠芽,终于舍了自已,完全融入茶汤之中,散发出清醇的妙香。留下叶底还是干茶的形状,不过红尘历练一番。已经膨大,闪烁氤氲的光芒。只留下满腔香气,回甘袅袅。

水墨茶香中的小江南

湄潭,一个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如一位温润女子,眉若黛,目如潭,裙如翠,婷婷莞尔,如伊人,在水一方。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远在西南的湄潭就已经建立了县制,因当时江水环绕小城,城南有二水颠倒流合,弯弯如眉,汇为深潭,故为湄潭。
湄潭是中国名茶之乡,是贵州省最大的产茶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绿宝石等。
多少年过去了,湄江依旧在那里,静静流淌,温润着这座贵州小城。小城不大,却十分繁荣。中国茶城,中国茶海,茶乡大道,相关茶的广告牌、标语、路牌处处可见。茶乡、茶文化的氛围很浓。在进入湄潭城区后,抬头都可以望见已经成为这座小城标志的“天下第一壶”。这座已经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的“天下第一壶”,高高矗立在城中的那座小山上,如灯塔,照亮这座小城,让小城灵动了起来。

中国现代茶叶第一扇大门

1939年秋天,由著名茶人张天福、李联标等率队在西南4省12个产茶区考察后,选址在湄潭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其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战时茶叶经济,意图通过西南国际通道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将曾受到国际青睐的中国茶叶出口国外,以换取更多的枪支弹药支持前线抗战。
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县十年时间,汇聚了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朱源林、夏怀恩等40余位国内知名的茶叶、昆虫、农业技术等专家,在具有悠久产茶历史的湄潭茶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生产活动,创造了累累生产科研成果。不仅成为中国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和茶叶规模化示范种植的开端,开启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还对湄潭县乃至贵州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湄潭县在中国现代茶业和贵州当代茶业的历史性和基础性地位,也为贵州、乃至全国茶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生只等一壶茶

在茶乡湄潭,大街小巷,到处是茶馆。
贵州高原上的天亮得比较晚,早上八点不到,街上的商铺一家家都还在沉睡时,惟有一个行当的铺子,是肯定开门营业了的——那就是茶馆。
尽管茶馆老板起得很早,却仍不及等早茶喝的人早。微寒的晨风里,老板忙前忙后地赶工,喝早茶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店门口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也不催,好像老板忙不忙,全然与他们无关。
壶里乾坤,茶中日月。一个骨子里都流传着水与茶灵魂的地方。在湄潭,人和茶之间似乎与生俱来就有着一份默契,不浓也不淡。那份感情融在每一杯翠芽里,看不见,惟得用心灵去品,才品得出。

核桃坝的“翠缘”

茶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行走在这里,茶园青翠,满目是诗画乡村景致,满腔清新空气,满耳婉转茶歌。林木葱笼的浅丘、山峦,绵延起伏的茶园,黔北民居错落亮眼,湄江河岸绿树成荫,公路两旁樱花绚丽,新增种的桂花树郁郁葱葱。一到春暖花开时节,在桃红柳绿的映衬下,满山遍野的茶树呈现出盎然生机,形成了一道亮丽而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每家每户在雕花窗上,都刻有精致的小茶壶图案,与县城“天下第一壶”遥相对映,显得格外别致。
上世纪60年代前,当地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核桃坝,几道弯,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吃的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小伙一心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

核桃坝在老支书何殿伦的带领下,率先在非耕地上试种茶叶,试种成功后,由党员一户带几户推动种茶,核桃坝村百姓依靠茶业发展,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先后接见该村老支书何殿伦,曾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的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中国茶业界十大风云人物,并以其为原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老茶农》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老支书去世后,当地村民在村里最好的地段,为他修亭子和塑像。
一碧万顷的茶园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将这个村子完全包围。一天的忙碌和喧嚣后,人们坐在公园里,闻听虫鸣。外来观光客坐在游园,悠闲地刷微博、发微信。中国工程院首位茶学院士陈宗懋在参观了湄潭茶乡尤其是核桃坝生态园之后说:“这是我走过全国很多茶区都没有看到的林茶相间的生态环境。”他认为,这样的茶园是一流的、全世界少有的。
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行走在这里,茶园青翠,满目是诗画乡村景致,满腔清新空气,满耳婉转茶歌。
何殿伦,中国茶业界十大风云人物,并以其为原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老茶农》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当地村民在村里最好的地段,为他修亭子和塑像。

湄潭翠芽制作工艺,湄潭翠芽炒制技术考究!

湄潭翠芽本名湄江茶,因产自湄江水岸而而出名。湄潭县坐落于贵州省北边,气侯柔和,雾天日多,土壤层富饶,构造松散,含矿物丰富多彩,对油茶树生长发育极其有益。湄潭翠芽炮制技术性独特,既汲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炮制方式 ,又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湄潭翠芽的加工工艺

关键加工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辉锅等五道工艺流程。选用两手在电炒炒锅内开展。关键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各样手法视茶青老嫩、水分含量高矮等状况灵便转换,因势呵成。

1、採摘

手采法中华传统的採摘法,全国各地方式 许多,常因湄潭翠芽冠径、果型和茶系对茶青原材料嫩度规定不一样而不一样。手采法的特性是:採摘细致,批号多,采期长,生产量高,性价比高,适合高端茶,非常是茗茶的採摘。因而,虽然手采法功效低,费时大,但在可预料的未来,仍有其积极主动的实际意义。

2、杀青

目地是毁坏酶的活性,挥发水份,基本做形。当锅温105-125℃,资金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刚开始选用抖、带手势。当释放一部分水份,叶质绵软,减少锅温至70℃上下,选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融合抖、带、搭手法。用劲由轻到重,将芽叶弄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水分含量达60%上下,茶韵显出,茶条平伏,就可以出锅。特等、1级翠片杀青全过程历经10-11分鐘,2-三级翠片历经16-17分鐘。

杀青叶摊放到两层薄纸铺底的簸盘里摊凉热管散热,使水份再次遍布匀称,有利于二炒。摊凉時间50分鐘上下。

3、二炒

目地是再次做形和缺水。当锅温60-70℃,资金投入300-400克摊凉叶,先加抓、抖、拓手势。当荼叶转软,有热触感时,改用拉、带、拓、推、磨手法,最终用推、磨主导的手势,将荼叶推直、抛光、磨去。当锅内传出咝咝声响,出锅摊凉。历经约15-二十分钟。

二炒叶经30-40分钟摊凉反潮,用簸扬去轻片,6孔筛割下碎屑。

4、辉锅

目地是定型、干躁。当锅温50℃上下,资金投入250-300克二炒摊凉叶,先选用抓、抖手势,完用拉、推、磨、压手势,将荼叶紧贴锅壁,来回摩擦,尽可能将荼叶抛光铺平。当荼叶将达足干时,姿势应轻便,轻抓、轻磨、轻推,使外观设计偏平光洁,茸毫掩藏稀见,水分含量4%上下,手一触即断,一捻即是粉末状,出锅摊凉。筛选整形美容,簸去黄片、鱼叶、黄叶,筛去碎屑以及他参杂物,等级分类归堆,包裝储藏,坚决杜绝返潮。

制做好的湄潭翠芽外观设计偏平光洁,形近葵花子,隐毫稀见,颜色绿翠,香味清芬悦鼻,粟浓醇并伴随新鮮芬芳,味道醇正可口,回味无穷香甜,茶汤颜色黄绿色光亮,叶底葱绿调匀。

记政协委员王静——推动“湄潭翠芽”传统制作技艺申遗

见到县政协委员、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静时,他正在为打造国内首个“湄潭翠芽”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查阅资料。

2014年初,王静在公司会议上提出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保护“湄潭翠芽”传统技艺并扩大其影响力,并迅速组建了项目小组,向县相关部门报告后立即启动了申报工作。在县文广局、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指导和关心下通过大半年的努力,“湄潭翠芽茶传统制作技艺”经省文化厅评审和认定已进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14年12月1日进行了公示。但王静并没有因此满足,而是继续思考,下一步如何将“湄潭翠芽”传统制作工艺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助推黔茶出山。

公司投建的“茶佑中华文化长廊”及云贵山“明清贡茶园”去年共计接待参观者逾50000人次,为介绍湄潭翠芽的历史和传播湄潭茶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4月,公司组织举办了“贵芽杯”湄潭翠芽手工制茶大赛,吸引全省40多名制茶高手前来参加,省、市各级媒体进行了报道,为湄潭翠芽申遗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4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在湄潭举行,阳春白雪作为湄潭翠芽非遗传承单位多次向来湄宾客演示了湄潭翠芽传统制作技艺。在2014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暨绿茶博览上阳春白雪被授予“‘三绿一红’品牌十大领军企业”称号,王静接到奖牌后说,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在省委、省政府的“三绿一红”战略部署下,作为湄潭茶人任重道远,阳春白雪必将孜孜以求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在经营企业、带动茶农致富、生产技术创新的同时,王静还积极履行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去年,他提出“关于湄潭翠芽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提案:扩大品牌认知攻战省外市场”为湄潭翠芽的发展建言献策。今年,王静又准备了一个提案:湄潭翠芽的传承与发展并行。他认为,传统技艺需要传承,产品要顺应市场的发展,例如科技创新、营销模式的转变、体验方式的变革,为湄潭翠芽走向全国提供了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