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勐海县勐巴拉雨林小镇会议中心,勐海县宣布启动野生茶树资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野生茶树资源是茶叶作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1961年,当学界还在为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还是印度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700岁高龄的巴达野生茶王树的出现,终结了这一争论,也使勐海开始为世人瞩目。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介绍,勐海是中国较早发现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有世界上迄今保留连片最大的7万多亩(2018年9月统计)栽培型古茶群落。
“野生古茶树资源既是一种可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创造新品种的再增值资源,又是一种失而不可复得的灭绝资源。”勐海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对勐海野生茶树资源最好的保护,是对中国茶文化最佳的传承,对于有效维护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种茶、制茶及饮茶领域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为全面掌握野生茶树居群现状,有力促进古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全面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勐海县专门成立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邀请全国一线的植物学、茶学、博物学和林学等专家,开展历时13天的野生茶树资源考察工作。考察专家翻山越岭,深入西定乡巴达、格朗和乡帕真和勐宋乡滑竹梁子进行实地调查。并于9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科考成果。
据调查,目前勐海县尚存的野生型茶树居群面积约12.4万亩。其中,勐宋乡滑竹梁子野生茶树居群约7.6万亩,西定乡巴达大黑山古茶树居群约4.7万亩,格朗和乡帕真雷达山野生茶树居群约1000亩。
专家组对野生茶树居群内较大植株的生长势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古茶树在自然居群状态下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有乔木和小乔木型,平均树高9.68米,最高为巴达居群内的巴达1号野生大茶树(23.6米);平均基围1.67米,2米以上有8株;树幅平均在4.53米×3.6米,最大为帕真居群内的1号野生大茶树(10.2米×10.1米)。
从对长势的调查结果看,野生茶树总体长势良好,但少数树龄较大的野生茶树存在树干中空、树枝逐渐枯萎死亡现象。调查中发现,野生茶树居群生长环境丧失和破碎化导致野生茶树分布区面积正在逐渐减少,野生茶树资源遭受砍伐采摘和放牧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频繁,对野生茶树的健康生长和资源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确保勐海野生茶树‘申遗’成功,进一步加强对野生茶树的保护和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勐海县将以此次启动会为新的起点,不断巩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推进‘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建设,加大对野生茶树资源的再普查、再保护力度,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勐海茶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和融合化发展,切实做到一叶兴则百业兴、一片叶带一方富。”勐海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记者:明德,来源:西双版纳新闻网,图源于说茶图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