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你相信真的有人能把茶里的农残喝出来吗?茶叶“巴甫洛夫效应”

你相信真的有人能把茶里的农残喝出来吗?茶叶“巴甫洛夫效应”

2019-04-04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你相信真的有人能把茶里的农残喝出来吗?茶叶“巴甫洛夫效应”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巴甫洛夫效应”入手。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因对消化生理的研究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金。他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并以此奠定了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的基础。条件反射概念的提出源于他曾做的一个相当著名的实验,即巴甫洛夫的狗。

狗看到食物会流口水,在每次喂食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比如摇铃、吹口哨等):摇铃-喂食-狗流口水。重复多次后,如果你摇铃但不喂食,狗照样流口水。

注意: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从这一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食」会产生的流口水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大脑,神经和大脑作出反应而来的。

简单点来说,就是一个之前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紧密的事物经过刻意练习和强调,建立了一种直接联系。对于品茶行为来说,巴甫洛夫效应很常见。它可以被正向利用,也可能产生误导。

品鉴中“巴甫洛夫”效应的正向利用:正向利用巴甫洛夫效应的意义,在于把本来存在的微观体感放大,应用在品茶体系中,就是一种茶和人的身体之间更直接、快速的连接。经过不断的重复和练习,茶好不好,我们的身体会通过条件反射知道。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开始接触到一款加工正确、原料高级的茶,那么经过反复的品饮,普洱茶带给我们身体的回甘、生津和体感的连接就会不断的加强,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一次我们接触到类似的茶时,身体就会出现之前出现过的反应,不需要经过仔细回味,身体直接就有变化。

而当我们品饮到质量不是那么好的茶时,体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应的不一致。譬如,我们会觉得发热感没有那么强,或者根本就没有。通过这样的反应区别,我们就会知道它并不是一个好的茶。

这就是常说的,好茶喝多了,品鉴能力自然养得出来。“巴甫洛夫”效应的误导:反向利用巴甫洛夫效应,就是链接出了本来不存在的感觉,这就会成为我们品鉴的障碍。比如喝其它品质不好但带有明显苦涩特征的茶,再加之诱导,不断告诉自己强苦强涩才是好茶,长此以往,形成记忆,就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形成错误的条件反射,喝到苦涩的茶就兴奋。

标的物一旦错误,巴甫洛夫效应就造成了其品鉴的障碍。巴甫洛夫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我们要正确运用它,在选择普洱茶的时候,一开始就要用好茶来滋养自己的身体,建立它应有的回甘、生津、体感的反射行为。长此以往,我们的身体就会成为判断茶好不好的最客观的工具,而不被所谓的套路和故事而迷惑。当然,它需要我们一开始就建立正确的联系,而非错误的、模棱两可的联系。

说到这,你可以试着根据上文分析一下:真的有人能把茶里的农残喝出来吗?为什么有人喝到某些茶会有各种身体反应,比如鸡皮疙瘩起红疹等等现象么?(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