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犀利观点︱“茶化石”,是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犀利观点︱“茶化石”,是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2019-04-04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犀利观点︱“茶化石”,是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首先,交代一下,本人写过一些关于普洱茶的文章,但非普洱茶从业者,只是一个爱好普洱茶的文字工作者。

写这篇文字,乃因近日看到一篇说茶化石是普洱茶行业黔驴技穷的文章,出于对普洱茶和茶化石的喜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该文对目前整个普洱茶行业目前产品创新的现状,提出了批评。但观其全文,却未见客观调查或专业分析,感觉有失偏颇。

该文开篇提出“创新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观点,我觉得就过于消极。爱迪生经过7000多次试验发明电灯,屠呦呦历经380多次失败终于成功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等伟大“创新”,就是主观追求啊。作者后面说到的“改头换面就可以登堂入室”现象,倒确实存在,但绝非全部。

犀利观点︱“茶化石”,是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将什么两层、三层铁饼和茶化石混为一谈,并以此对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创新盖棺定论,这显然有失公允。我相信整个普洱茶行业里肯定有投机取巧的,但我更相信一定有真的将普洱茶当作事业和人生理想,兢兢业业,甚至倾尽毕生精力研发、推动产品创新和发展的普洱茶人,对于他们的工作,排出恶意的投机取巧和欺骗,无论创新的程度和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鼓励和支持。

而对茶化石,感觉作者的认知似乎非常有限。据我所知,茶化石的研发创意确实来自老茶头,但不是简单的切分老茶头,选用的茶头也不是普通熟茶渥堆发酵生成的茶头,而是特定原料特定工艺制成的,经过三次渥堆发酵、三十六道工艺,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制成品比一般老茶头更紧结,发酵更充分,无论外观、口感、纯净度和后期转化,和普通老茶头都已有本质区别。但作者对茶化石貌似有较深的偏见,基本上否定了茶化石有深入的研发,认为其“只是外形上的创新”,不该“自立门户”,并扣上“忘恩负义”的帽子。

犀利观点︱“茶化石”,是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众所周知,各家茶厂自己命名的普洱茶产品没有上万也有上千,难不成只要命名的产品和普洱茶原有的品类有关联,没有达到作者的“创新”之标准,都是“忘恩负义”,不该“自立门户”?那样的话,还有几个厂家有资格推出新产品啊?而我认为,像普洱茶市场上知名的“小青柑普洱茶”、“薄饼普洱茶”,都是在之前的产品基础上改进创新而来,都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也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这些厂家,都是推动普洱茶前进的功臣!

作者提到,茶化石的宣传,对老茶头的研发者不尊重。我们都知道2005年,李文华老前辈发现渥堆过程中衍生的疙瘩茶的独特价值,进而研发出老茶头并面市的故事。如今,茶化石厂家,又在老茶头的基础上研发面市,属于产品正常推陈出新的过程。当初老茶头成为行业本类产品通用语,成为“集体智慧”,有其历史背景和原因,如今茶化石厂家只是更懂得保护和宣传自己的产品而已。

犀利观点︱“茶化石”,是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看到这篇文章后,我特意又去找茶化石的介绍文字仔细看了一遍,确定茶化石没有否认自己源自老茶头,也没有要和老茶头“做切割”,而是强调自己在茶叶源、安全卫生、外形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认为,这也算客观,并无不妥,更无欺骗。哪为啥作者貌似总要片面解读茶化石呢?

作者在后面又说,这么叫,这么做,都是“无可厚非”和“未尝不可”的,关键在于没有成为“集体智慧”。何谓“集体智慧”,就是茶化石应该属于整个普洱茶行业。其实,作者有此看法,还是不认为茶化石有足够的创新,有另立品牌的资格,但却缺乏足够的调查、论据。

犀利观点︱“茶化石”,是真创新,还是伪创新?

我建议作者在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能拿出足够的证据之前,还是先“口下留情”,以免无辜打压普洱茶企业的积极性,更免于伤了那些真正为普洱茶的发展而兢兢业业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茶好不好,喝过的人会知道;创新够不够,市场会检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们都应该耐心点,时间会给出答案的。(本文来源:西安网)

特此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