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英德茶之旅:老茶人相聚,追忆鲜为人知的历史

英德茶之旅:老茶人相聚,追忆鲜为人知的历史

2019-04-04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英德茶之旅:老茶人相聚,追忆鲜为人知的历史

英德茶之旅:做茶不难,难做好茶

当下英德的茶旅游已经十分发达,大型的茶厂都在做茶旅游开发服务,而且从佛山开车到英德,大约只需要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十分便利。因此,茶友们若想亲身体验一把,看看茶园、做做茶,都很方便。今天,笔者给大家讲一讲关于英德茶旅游比较有意思、有历史的一些地方。

首先说一说英红镇的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英德茶叶世界。英德茶叶世界里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茶树活体“基因库”——茶树种质资源库,资源库里有1000多种茶树种类,洋洋大观,让爱茶之人大饱眼福。而且当下大热的英红九号就是在此培育出来的。

英红九号品种属大叶种,成熟叶片可以比成人的手掌还大。当然,我们喝的是叶稍较嫩的部分,成熟叶片纤维太多,太过粗老,基本上不会拿来饮用。由于近年来,英九热卖,因此茶科所有大片英九的茶园,然而茶科所的英九不过占英德市英九产量的1%,可见,英九在英德已蔚然成风。

逛完种质资源库,我们还可以去参观茶科所的茶叶生产线,全线银光闪闪的现代机械,可见其制茶设备已然相当现代化了。

参观完茶科所后,我们还可以去毗邻的“我和你茶厂”,从前这里叫红旗茶厂,听这名字就觉得分外有红色革命的气息。也确实如此,这里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全国规模最大、最早成立的大叶种红茶加工厂。在那统购统销的年代,红旗茶厂是全国红茶第二套标准样的生产厂家。厂里保留了上世纪60年代时候的老样子,墙上贴的革命标语、宣传画,还有工厂里的旧设备,无不展示着那时候的特色,在工厂里穿行,仿佛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群情激昂的年代。

还记得那一天,我们从红旗茶厂出来,驱车前往英华镇住宿。沿途是一片山路,傍晚时分,大片大片云朵后透出夕阳金色的光芒,有几分圣洁的味道;远山层层叠叠蔓延开来,化成一片淡淡的剪影,如同水墨画一般。此行实在幸运,竟邂逅如此美景。

英德茶之旅:老茶人相聚,追忆鲜为人知的历史

到达英华镇后,我们前往一家特色印尼餐馆就餐。不起眼的门面,却隐藏着正宗的印尼美食,是归国印尼华侨开的小店,老板娘还带着些许印尼口音。特色酱料所需的食材是自家种、自己做的。能在英德吃到这样正宗的印尼美食实在让人惊喜,却又疑惑:为什么在英华镇这么偏僻的小地方有这样的食物?后来英华茶厂的厂长告诉了我们其中原因。

那天晚上,我们去印尼餐馆附近的英华茶厂稍作拜访,喝口茶。英华茶厂曹厂长热情招待我们,还跟我们谈起英华茶厂的历史,英华茶厂建厂于1957年,那时候在国家安排下安置了许多东南亚的归难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东南亚多个国家,如越南、印尼、新加坡等爆发了强烈的“排华”风暴,那时候我国政府将这些地方的华侨接了回国,其中一部分便安置在英华茶场。因此这附近浓郁的东南亚风情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年代悠久,茶厂中有不少老古董,有些比我们年纪还大的茶盘已掉漆,当年出口的红茶标准样,以及老旧的机械设备,非常有意思。

次日一早我们驱车前往东华镇的八百秀才茶厂,现在他们已经兴建了一个新式的红茶庄园,为茶友们提供深度的茶文化体验,从摘茶到最后做成茶,全程都可自己亲手完成,非常有意义。

两天英德茶之旅,茶友们就能玩转英德红茶的新老茶厂,基本知道茶叶是怎么炼成的。在如今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亲身体验制茶已经变得很容易了。您会发现其实制茶一点儿都不神秘,做出一杯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出一杯好茶。(文图/阮桂源)

英德老茶人相聚,追忆鲜为人知的历史

英德茶之旅:老茶人相聚,追忆鲜为人知的历史

9月3日,走进热闹的广州市美景酒楼茶市,会恍然穿越回国营茶厂时代:墙上的黑白老照片定格在知青场友们的青葱岁月,英德茶厂“六分场二队”等小红旗飘扬……

原来,这是由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主办、怡品茗承办的“2016年岭南茶人中秋茶话会”,上千位岭南茶人共聚一堂,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在英德的茶园里挥洒过汗水,是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的见证者。

据悉,英德真正意义的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于1956年在英德茶场诞生,该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在当时出口创汇的经济需求的驱动下,英德红茶在20世纪60年代大量投向国外市场,很快便以独特的鲜爽、浓列风格和堪与印斯红茶媲美的优良品质蜚声海内外。

时值计划经济时代,众多的知识分子被分配在岭南各茶叶种植区工作。招爱玉就是其中一员。1973年,她从广州58中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英德的茶厂,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工艺都参与其中。“1973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作时20元,第二年的工作时29元,当时,最好的英德红茶是一斤3.5元,就当时的收入而言算比较贵了,我一个月的工资买不到多少茶。经济实惠的是带茶梗的红茶,价格在1.2元/斤,红茶碎茶是1.5元/斤。”

招爱玉于1988年离开英德到深圳工作:“当时,因为茶厂工作很辛苦,天刚亮就要下地,农忙时只能在户外吃两顿饭,许多知青陆陆续续离开了茶厂,我算是最晚离开的那一批。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岁月是既辛苦又快乐。”

怡品茗总经理助理刘和毅告诉记者,计划经济时代,英德地区有诸多国营茶厂,包括有红旗茶厂、华侨茶厂等,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茶厂转制,走向市场化。“之所以从2011年开始举办英德茶园知青场友茶话会,是为了追溯英德茶的历史,传承优良的生产加工工艺。”他说。

知青苏先生说,这些年,经济发展起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如此悠闲地享用茗茶、点心。原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红旗茶厂厂长卢雪镔认为,不用迷信“英国女皇喝英红”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自己去寻找合适的茶味。(文图/黄鹤婷)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