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景谷顺南“爱心茶园”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

景谷顺南“爱心茶园”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9-04-04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景谷顺南“爱心茶园”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

顺南村地处云南省景谷县凤山镇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距景谷县城60公里,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山谷、溪流、茶园、麦田、农舍、牛羊……处处田园仙境,宛若世外桃源。这里有一座著名的光山,流传着明朝遗民隐居在这里的传说……可就在这么美丽的地方,还有着普遍的贫困。顺南村海拔1800米以上,山高、箐深、水冷、地瘠、山多田少,是景谷县著名的“困难光山”。2016年阳春三月,我们走进了内外交困的顺南村,其堪称中国最后扶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贫困数据的结构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顺南村地处景谷凤山镇东北边,其属于山区村,辖区有杨家、唐家、沈家、陈家、佘家、光山、水坝头、鲁拉、艾际、向阳、大水沟、上翁别、下翁别、蚂蟥箐、胡家、洼子、大箐头等18个村民小组。距镇政府27公里,距县城60公里,国土面积42.7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1680毫米,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全村有耕地面积2688亩,林地面积1.944万亩,茶园面积2600亩,其中现代茶园2000亩,古茶树1653棵,主要分布于蚂蟥箐、光山、佘家、向阳、唐家。2015年末全村有523户2180人,劳动力1050人。其中常住320户,人口1326人,劳动力510人,在校学生167人,贫困户256户,贫困人口697人,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产业以茶叶、烤烟、松脂为主,畜牧业以养殖山羊、牛、猪为主。

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4.44万元,人均纯收入2494.44元。这枯燥的数字显示:人均纯收入太少,一年才2494.44元,如果是贫困户的话更低;贫困人口多,523户中就有256户贫困;人口流失多,总人口2180人,常住人口才1326人,其他的都外出谋生了;留在村里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总劳动力1050人,留在村里的劳动力才510人,有一半的劳动力都外出了。

顺南的穷说到底还是缺乏支柱产业的带动,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当地主要种粮食、茶叶与烤烟,除了种烤烟收益还不错之外,茶价一直低迷,种粮食主要用来填肚子,也卖不了多少钱。这样一来,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出外谋生,留下的许多是老弱病残。有本事的,干活计厉害的纷纷外出,这样一来顺南的经济发展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因为产值低,所以投入少;因为投入严重不够,所以产值一直很低。

我们可以举顺南最重要的产业——茶叶来说明这个恶性循环。早在1980年代顺南人就将茶叶列为支柱产业,90年代顺南茶产业的发展也顺风顺水,那也是顺南人最幸福的时光,茶叶在市场打出知名度,茶价比较理想,老百姓管理茶园、采茶非常积极,收入也增加不少。但2007年茶价暴跌,此后茶价一直没起来,种茶赚不了钱,顺南的茶园普遍被抛荒,老百姓只是春茶的时候胡乱采一下,夏茶不采,秋茶也采得很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老百姓觉得茶价太低,在茶园投入劳力不划算,他们要不是出去包地种,要不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值较高的烤烟上,夏天与秋天都忙着搞烤烟,哪有时间去采茶。

由此可见,茶叶要真正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必须大幅度提升产量与产值,让老百姓从事茶叶生产有利可图,吸引在外面漂泊的顺南人回乡精心管理茶园,扎根家乡把经济搞上去,以茶产业为核心走多元经济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产业空心化是顺南村贫困之源

顺南一直很穷,在解放前就被称为“贫困光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誉为“景谷陈永贵”的谢宣登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带领乡亲开了1000多亩梯田,凿石山建引水渠,大力发展粮食、三七、茶叶、细毛羊、苹果等产业,使得顺南经济获得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80年代中后期,顺南利用世界银行一百万元贷款开发了将近2000亩现代茶园,并在1991年创办顺南茶厂,生产名优绿茶,在市场上打响了“顺南光山茶”的名声,在茶叶这个支柱产业的带动下,顺南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到了2003年以后,由于云南绿茶市场严重不景气,加上经营不善,顺南茶厂于2005年破产,虽然2007年有外地企业收购顺南茶厂,但一直没有做起来的,其在顺南收的茶很少,价格也给不起来。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支柱产业长期缺位,导致顺南村在2007年以后,茶叶卖不起价,仅靠种烤烟还能赚点钱,茶园纷纷抛荒,乏人管理,仅采春茶,夏茶不采,秋茶也采得很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包茶地、咖啡与橡胶地种,全村2000多人,有将近一半长期外出谋生,留下来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病人与残疾人,成为典型的“空心村”。

顺南村是典型的因产业空心化从而导致社会空心化、贫困化。通过梳理顺南从解放前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由于底子太薄,顺南一直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但只要顺南大力培育自己的支柱产业,比如六七十年代的粮食产业,八九十年代大力发展茶产业,都使得社会经济长足发展,老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因此,顺南的精准扶贫事业要放在产业扶贫上,以茶产业的培育为核心,带动其他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走多元化产业振兴之路,并通过脱贫致富效应吸引外流人口回来参加家乡建设,以改变“空心村”的现状。

“科技+互联网”的产业扶贫新思路

习主席为什么要提精准扶贫,是因为剩下来的贫困地区与人群大都是硬骨头,需要量身定做的特殊帮护,尤其需要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产业要做好,科技是基础,市场是关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互联网+”代表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省农科院与云南省茶叶电商协会的合作,将开启“科技+互联网”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顺南拥有种植业、养殖业的先天资源优势,怎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通过市场运作变成商品优势,就是“科技+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产品研发是基础,而科研往往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茶叶、粮食等产品的开发,涉及到种植、加工与市场定位等问题,农科院的专家组可以发挥其科技优势,引入良种,推广先进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站在科技前沿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定位,引领当地的农民、加工作坊与企业种植与生产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有了好产品这个基础,再利用云茶电商协会的销售平台优势打开销路,打响顺南各种优势产品在市场上的名声。

在“互联网+”扶贫方面,协会不但利用天猫、淘宝等传统PC电商大平台协助解决顺南农特优产品的销售问题,还积极构建新型的移动互联电商平台,利用微信等移动互联工具具有高度精准性的优势进行点对点的扶贫。其核心运作思路是,打造老百姓能直接与消费市场进行深度对接的新型销售平台;同时高举爱心牌,大力进行爱心公益宣传,深度开发一系列爱心公益产品,用公益事业快速推动产业进程。

农业的产业链很长,农民能接触的往往只是种植与初级加工环节,以及收购初级产品的厂商,而精加工环节、渠道与终端是其很难触及到的。农民的产品要变现,需要通过精加工,一层层的中间商,才最终抵达消费者手中,这样一来农民处于产业链最上游,远离市场,缺乏定价权,市场好可以稍微卖高点,一旦市场不好农民往往成为厂商转移成本的最大牺牲者,再加上中间环节的层层分利,农民所得无几,而且中间环节太多,市场信息传递不畅,老百姓往往盲目跟风种植,造成产品滞销。

这是传统农业产业链模式最大的痛点,新型的“互联网+农销对接平台”就是专门解决这一痼疾的,通过渠道扁平化,利用信息社会的新型连接手段,搭建一个农民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深度沟通的平台,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直接让利农民,另一方面扩大交易机会,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同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优质的消费者,通过消费升级来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贫困老百姓的收入极大提高。

有了通畅的信息对接平台,我们就可以打爱心牌,将产业开发与公益事业深度结合,推动一系列爱心公益项目,开发各种爱心产品,引领尽量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共襄顺南村脱贫盛举。

将“爱心茶园”打造成公共品牌

“科技+互联网”“互联网+农销对接平台”的产业扶贫思路,其落到实处需要一个实际的项目来承载,这就是云南省农科院携手云茶电商协会实施的“爱心茶园”项目。

其对顺南村贫困户的茶园进行摸底,统一包装成“爱心茶园”,以一亩5000元/年的认购金在网上征集认购者。每亩所产春茶30千克归认购者所有,勐海云茶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免费加工。爱心茶园的种植与加工由省茶科所的专家进行指导、培训,鲜叶大幅提价收,让贫困户增收。将顺南茶包装成“爱心茶”,跟褚橙这个“励志橙”一样,利用社会情怀做扶贫大文章,将顺南打造成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基地,尤其是企业与名人的爱心茶园。

顺南除了野生茶、古树茶资源富集之外,面积最大的茶园定植于1986年、1987年,种的是老品种,总共有2000亩,其后几乎没有种茶,因此顺南的茶叶都是种了三十年的乔木生态茶及百年古树茶,没有后期几年、十多年、二十多年的茶。2007年以后,茶叶降价之后,茶价一直低迷,严重挫伤了老百姓种茶的积极性,大量茶园被抛荒,成为放养型茶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虽然产量低,采摘与加工粗放,茶叶卖相不好,但却是最生态,内质不错的茶。

如今,云南省农科院的种植、加工专家已经入驻顺南村,打算以顺南2000亩生态茶为核心,推行生态留养茶园,倡导全手工制茶技术,以“爱心茶园”这一名片打响凤山生态茶品牌。

云茶电商协会司祥龙会长诠释了“爱心茶园”的理念:首先,其是一个爱心的公共品牌。主导商业社会话语权的无疑是品牌,以公共品牌的形式能让更多的企业、团体与个人参与,共同做大顺南村的公益事业。精准扶贫事业其实质是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其要深度融入商业社会中来,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将公益项目落到实处,也就是让商家获利、消费者得到优质产品,贫困户收入大大增加,当地的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商家收获公益宣传的口碑,消费者也能放心地献爱心,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爱心茶园”这个品牌需要优质产品来支撑,其强大的产品优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态茶园所产性价比极高的原料,用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加工,极具市场竞争力;二是其是一个爱心产品,社会价值高。

其次,其体现了可溯源与精准的概念。在食品安全得到日益强调的今天,可溯源成为流行趋势。就茶叶而言,其源头在于种植与加工环节,我们推出“爱心茶园”就是放开源头,从茶园到茶杯全程把控质量。同时这也是真正的精准扶贫概念,我们精准到每一户,每一亩茶地,都做了贫困户与茶园的摸底调查,其信息都对外公示,“爱心茶园”的认购者能亲自考察贫困户与茶园,能确保贫困户的收入能增加,因为只要参与“爱心茶园”扶贫工程的贫困户,其鲜叶都是大幅度提价收。企业、团体与个人通过“爱心茶园”的形式可以放心献爱心,不用担心爱心款被挪用。

再次,“爱心茶园”是个开放式的平台,可以承载更多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责任。“爱心茶园”是以贫困户的茶园整体开发为核心,但其可以做许多延伸。比如可以在网上搞义卖活动,用来建高规格的初制所,提升当地的制茶水平。还可以从茶叶延伸到当地有优势的土特产,以“爱心茶园”的名义组织更多的农产品进行销售,从而以茶叶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再比如,可以拿出“爱心茶园”销售收入的一部分,设立回村创业基金,引导外面的能人回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或经商,其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委托“爱心茶园”搭建的平台进行销售。总之,可以尝试的做法还有很多……(文/白马非马,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