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互联网+茶叶”:产业升级进行中

“互联网+茶叶”:产业升级进行中

2019-04-04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互联网+茶叶”:产业升级进行中

所谓“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紧接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随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掀起了一股“互联网+X”的商业浪潮。其中,传统农业也站上了这个风口。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最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个产业,相对于一日千里的互联网产业而言,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蜗速状态。如今,“互联网+”的大风吹来,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有利可图,使得这个古老的产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借东风而舞,产业升级一触即发。于是,一批如网易丁磊、京东刘强东、联想佳沃等产业资本巨头纷纷务农,而大北农、新希望、芭田股份等传统农业企业也纷纷启动互联网化改造,一批涉及互联网农业领域的个股也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热捧。

茶叶作为一个农业产值已超千亿的产业,在互联网的大风下早已是躁动不安了。一方面,受到大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冲击,许多茶企、茶商业绩下滑较为严重,生存为艰;另一方面,以茶叶电商发展迅速、“互联网+茶叶”的新商业形态频出,不断地引爆行业热点。此外,茶叶食品安全问题不断遭到曝光,行业产生信任危机。在这个形势下,许多老板把互联网作为一根救命稻草,但对于如何实现“互联网+茶叶”的结合却又很迷茫,不知所措。时下,许多茶企为了挽回业绩因此将注意力多放在了电商、微店等直接产生销量的互联网渠道。但实际上,“互联网+茶叶”,不单是把茶叶搬到网上去售卖,而应该考虑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对整个茶叶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

首先,在生产方面,构建智慧农业生产过程。通过构建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来实现茶叶生产技术问题、产品标准化问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以及生产全程可追溯问题等的解决。通过提高茶叶种植加工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保证产品标准化,并可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近年来,茶产业深受农残问题的困扰,由于产业有品类无品牌的现状,导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频发,一旦某个单品被检测出了农残超标,整个产业都会受到牵连。而一旦建立可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可追溯系统,则可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甚至可视化,用事实为产品质量做背书。此外,地理标志保护产区的产品同样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实现产区追溯,保证茶叶产地正宗。

其次,在流通方面,结合互联网新兴工具,创新营销模式。这其中包括电商、微店、微商、众筹、O2O、大数据营销等,对于每一种形式而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而绝非是单个孤立的活动。很多茶企只是开了淘宝C店或是天猫B店,或是开设一个微店,亦或是发起一个众筹,就算是完成“触网”,然后依旧是坐商,等待来客“进店消费”,实际效益却不并不理想。看起来这个市场门槛不高,实际上则是竞争激烈,生存不易。经过调研了解,我们发现,互联网上的茶叶消费无论从人群、产品以及客单价,都与线下消费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若企业想专注于这个独特的市场,无法单单依靠原有团队兼职照看,而需要专业的组建一个团队去专门地从事这个“事业”,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开发、推广、售后、粉丝运营等。艺福堂有三百多名员工运作电商市场,三只松鼠成立独立团队运营“松鼠小美”茶叶品牌,当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这个事情才有可能做得漂亮。同样,近来火热的概念O2O、大数据营销等,丰富了茶园到茶杯、产品到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路径选择,但也不单是一个模式的问题,更重要是有强有力的组织陪衬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的选择,传统茶企需要考量自身的资源、能力、资金、人才等基本面情况,做出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这里笔者讲述一个案例,即子曰茶的众筹。子曰茶,一款定位于做年轻人的茶品牌,在2014年曾经红极一时。通过精心的筹备和预热工作,7月26日子曰茶首轮众筹以1024600元人民币的成绩完美收官,成为淘宝首个众筹破百万的项目。一时间,子曰茶一炮而红,成为了行业一大焦点。此后,子曰茶开始建立线上微信社区,培养粉丝,增强体验,并开通了天猫店、京东店。年底,子曰茶完成了第二轮新品冷泡茶的众筹,筹集48万,为目标金额的480%。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子曰茶低调地关闭了微信公众号以及天猫、京东店,悄无声息离场了。无论如何,单从众筹来说,子曰茶的众筹项目是成功的,但另一方面,子曰茶这个企业却失败了。虽是赢得了一场战斗,却输了整个战争。也正是如此,更值得我们深思。子曰茶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一个众筹爆发的风口,并利用了淘宝平台的巨大流量,巧妙定位年轻人群体,其包装设计十分吸引眼球,贴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同时利用自媒体提前预热,充分发挥创始团队的资源力量,实现了第一波众筹的成功。但其失败,却不在于众筹,而在于企业内功的修炼不足。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充满创意也十分刺激,快是其一大特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实际上,一次众筹的成功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产品运营能力、粉丝运营能力、组织能力等整个企业系统都将开始面临更高的考验。适者生存,不适者将被无情淘汰。

其三,在品牌方面,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及粉丝圈子进行品牌塑造与传播。早先,我们通过大规模的广告运动和推广活动让消费者知晓品牌,然后再通过缩小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告知和推广,继而再通过连续的有针对性的推广和活动形成美誉度,直到忠诚度的形成,之后形成良好的品牌联想,最终成为口碑。然而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丰富,信息海量爆发,传统的广告媒介效用在不断减弱,人们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并通过分享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人人都成为了自媒体。由此,社交网络成为了最大的广告载体。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可以选择建立自媒体、借力公众大号、圈子植入等方式进行低成本高效的品牌传播。目前,许多茶企也都已经注册微博公众账号、微信订阅号、服务号甚至是后来的百度直达号。然而,这些账号运营中并未获得足够多的粉丝关注,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实际上,在自媒体泛滥的环境中,“内容为王”才是真正关键。大部分的茶企公众号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发布企业的动态消息,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自鸣得意,但却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自然,消费者对于这样的文章甚至连链接都不会打开,因为毕竟事不关己。互联网固然为品牌传播提供了便利,但如何在众多信息中进入大众眼球成为了一个巨大挑战。自媒体要传播的是企业的个性化,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而不是单向地告知教育。许多企业发现了自媒体运营的困难之后,另一部分企业开始将自己的品牌植入到公众大号、微博大V的推送内容中,通过借力却往往能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近来,还有茶企将品牌赞助通过微信摇一摇植入较为火爆的综艺节目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圈子也是互联网下的独特的品牌传播方式。茶企可以为自己的消费者建立线上微信群及线下的品鉴圈子或其他兴趣圈子,从而将自己的品牌植入圈子,做透一个圈子的人群,不断复制扩张。在信息共享的时代下,口碑在圈子的传播变得从所未有的高效。

以上,为笔者关于“互联网+茶叶”对整个产业链中生产(种植加工)、流通、品牌三大环节产生的改造与影响的认识。实际上,“互联网+”并未改变微观企业运营的商业逻辑。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互联网把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予以放大,而企业要做的是对这些需求进行聚焦,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智能化、流通扁平化、品牌个性化,这是必然趋势,只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上的可行性加速改造了这个商业过程。但无论如何演变,企业的基业长青依旧凭借的是企业的内功深浅,根深才能蒂固。大风吹来的时候,重要的不是机会,而是能力。中国有数万家茶企,而产业至今仍是小散乱弱,但在大风之下,产业淘洗正在悄然进行中,最终,“剩”者为王。(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