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茶言酒语——论泡茶

茶言酒语——论泡茶

2019-04-04 访问量: 26 茶礼仪网

茶言酒语——论泡茶

酒是饮品,茶为食材。

意思是说,葡萄酒开瓶后味道基本变化不大,即使算上侍酒温度和容器等讲究,也不会对酒的味道产生根本性的转变。但是,泡茶人的手艺可是直接影响最终茶汤味道的关键。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酒是成品,开瓶就喝;但茶叶不能直接放在嘴里咀嚼。一泡好茶的香气、魂魄,是要泡在水中后方展现的。遇到懂它的人,才能让其绽放。

专业评审VS日常品饮

茶叶的冲泡方法可分为专业评审和日常品饮两大类。

专业审评是用于鉴别茶叶质量优劣时采用的标准冲泡法,就像品酒有ISO杯一样,茶的专业评审也有流程:一般采用3g茶样,用150ml白瓷茶杯,冲入100℃水温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倒出茶汤入茶碗,以此评定茶的色、香、味优劣。

可想而知,这样“标准化”冲泡出的茶叶,并不一定是最好喝的。就像不同的葡萄酒需要不同形状的酒杯、不同的醒酒时间和温度才能展现最佳香气一样,泡茶的真正乐趣与学问在日常生活中。

日常泡茶的方法与专业评审明显不同,通过器具选择、水温高低、时间长短及冲泡手法等变化,令茶叶中的可溶物质充分溶解于水、并成为色香味俱佳的饮品的过程。从茶叶冲泡技巧上说,日常品饮比专业评审更难以掌握。日常品饮既要能反映出各种茶的特性,又要求每道茶汤的色泽大致一样,能持续泡出色、香、味具佳的茶汤,这就要求泡茶者要掌握茶水的比例、泡茶水温、冲泡时间这三要素之间的关联。连最基本的水质选择,都会对冲泡的口感有强大的影响。

水为茶之母

茶界有俗语“水为茶之母”。意思大概是说,水质(包括后面提到的水温、茶水比例)是影响茶香最重要的因素。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曾指出:“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源在《茶录》中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大抵都是诠释茶与水关系的精辟阐述。

按来源,水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露水、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等。也可以按照软硬度来分,水的硬度是指水里钙、镁离子浓度总和。每公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少于4毫克的称为很软水,4~8毫克的称为软水,8~16毫克的称为中硬水,16~30毫克的称为硬水,30毫克以上的称为很硬水。这当中哪一种水泡茶最好,古人有没有定论?

茶言酒语——论泡茶

陆羽早在《茶经·五之煮》中就将泡茶用水分成三个等级:“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是按照水的硬度来区分水质好坏的。因为在自然界中,高山上的雪水、雨水、露水是软水,其他如泉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等,都是硬水。陆羽是在用文学的方法告诉我们:“软水泡茶,香气才高远纯净”。

可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绿茶茶汤,当pH值超过7时呈橙红色,超过11就呈暗褐色;红茶也一样,当pH值为4.5~4.9时汤色明亮,一旦超过5则汤色较暗,而低于4.2时汤色又浅薄。由此可见,软水泡茶色泽会更明亮。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而软水中含有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此外,水中所含矿物质与茶叶中的呈色物质(如茶黄素、茶红素等)会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不同的物质,因此水质的硬软清浊对茶汤的色泽明亮度、滋味鲜爽度有着极密切的影响。

天然水中有时还有各种金属离子:低价铁离子会使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高价铁则影响更大,甚至使茶汤会变成黑褐色,浮起一层“锈油”,这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水中铅的含量高时茶味变涩变酸;镁的含量高时茶味变淡;钙的含量高时茶味变苦;铝、钙、锰均会使滋味发苦。由此可见,泡茶用水适宜选择金属离子含量低的软水。

而有一种“暂时性硬水”是因为含碳酸氢钙、碳酸氢镁,这种水经煮沸后,便生成不溶性的沉淀即水垢,使硬水变为软水,因此这种水称为暂时性硬水,这样的水同样能泡一杯好茶。

不过,陆羽的理论今日已不太适用。因为现在的污染问题,茶客们大都直接使用超市的桶装水泡茶。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用哪个品牌的水泡茶最香醇?”很多茶客都讲究纯净水和蒸馏水,认为即使是矿泉水中依然有会影响茶香的离子。现有最新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纯净水和蒸馏水,茶叶析出的可溶物质最多。而一些骨灰级茶客,甚至对“纯净水”都挑剔起来,认为有的品牌“不够纯净”。又有人指出,我国水质的南北差异大,即使是同一品牌不同地区的水软硬度也不相同。讲究些的,用铸铁壶烧水,用1300℃以上的窑温烧制的瓷杯饮茶,取活化水质、增强口感之意。(以上诸观点皆为采访对象提供,不代表笔者及本刊观点)

茶水比例

茶水比例,是指投茶量(克)与茶具容水量(毫升)之间的比例。其具体数值要根据茶类、等级、个人对茶汤浓度的喜好而改变。通常情况下,细嫩名优的绿茶、红茶、黄茶花茶,茶水比为1:50~60之间;大宗绿茶、红茶、黄茶及花茶的茶水比为1:60~75之间;白茶约为1:20~25,普洱茶约为1:30~50。乌龙茶约为1:15~30。同一茶类中,如果茶叶细嫩,则可多投一些。

茶言酒语——论泡茶

好的茶艺师,会根据所泡茶叶之品质特征以及饮用者调整投茶量。如果是“老茶客”登门,就多放些泡浓些,喝着有滋有味;原无喝茶习惯的、或是老人、孕妇和儿童,就适当减少投茶量或缩短冲泡时间,以及选择口味刺激性小、茶性温和型的茶品,以免影响对方睡眠。

泡茶水温

茶叶品饮讲究每道茶汤浓度均匀,需要泡茶者通过调节水温而达到水浸出物均匀溶出的目的。水温是决定茶汤滋味口感的最关键因素。茶叶中各种内含物在茶汤中的溶解度,在茶水比例与冲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受水温的影响很大。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也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也愈淡。实验证明,投茶量相同、冲泡5分钟,将100℃的滚水浸出物的含量作为100%,则80℃热开水泡出量为80%,60℃温开水泡出量只有45%。

而不同的茶类对水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冲泡芽叶柔嫩的绿茶水一般以85℃左右的水温为宜,而冲泡一般红、绿、花茶,则水温要高些。这是由于从形成茶汤滋味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鲜甜味)及茶多酚(苦涩味),茶叶中氨基酸等鲜醇味物质的溶出对冲泡水温要求较低,茶多酚等苦涩味物质的溶出对冲泡水温要求较高。所以水温较低时,大量氨基酸和少量茶多酚溶入茶汤,茶汤滋味鲜醇;水温较高时,茶多酚大量溶入茶汤,使得滋味浓强甚至苦涩。

茶言酒语——论泡茶

对氨基酸含量特别高的茶如安吉白茶,或者是甜味特别好的茶如太平猴魁,为发挥茶性,第一泡宜用60℃~65℃水温,对于芽叶肥壮、多毫茶品如松阳银猴等,因茶叶表面多茸毛多蜡质,造成开水不易渗入茶条中,就需用刚煮沸之水冲泡,否则茶叶久久不下沉,茶汤淡而无味。工夫红茶可选择85℃左右水温冲泡,袋泡红碎茶则需要95℃以上水温快速冲泡了。黄茶视原料嫩老度,一般用85℃~90℃水温冲泡。乌龙茶通常宜用刚煮沸之水冲泡,除非是采摘细嫩带嫩芽的茶青制成者,干茶显白毫,这种乌龙水温不宜太高,85℃左右即可。白茶、普洱茶宜用刚煮沸水冲泡。

此外冲泡备水时还要根据季节气候、冲泡器具质地和冲泡程序繁简而灵活调控,关键是令冲入容器时的水温能达到前述各茶类冲泡的水温要求。一般的,夏天备水时温度可低一些,冬天则高一些;未经预热的泡茶器具及容易散热的容器宜高些,反之则低一些;冲泡之前程序较繁,所备之水将会久置,故初备水时温度宜高一些,必要时附加煮水炉以保持水温。

冲泡时间

传统日常的饮茶法一般是上午在茶杯中泡上一泡茶,不断续水喝到下午或晚上。茶汤久置空气中会发生氧化作用,长时间的浸泡也会使茶汤颜色变暗、香气发闷、滋味苦涩,所以现在一般提倡“茶水分离”的冲泡方法,即在茶器中冲泡茶叶后,将冲泡好的茶汤全部滤出饮用。

茶言酒语——论泡茶

与茶水分离对应的概念就是冲泡时间。由水温、茶叶种类、茶叶嫩度、茶叶外形、泡茶器具、冲泡次数等因素综合决定。这需要泡茶者结合各自的茶品、器具、泡茶用水等条件不断尝试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的时间条件。根据笔者经验,大多数茶叶第一道茶冲泡时间稍长,第二道的时间为最短,自第三道起冲泡时间逐渐增加。笔者做过尝试,1000ml水,冲泡龙井茶(3g)、莫干黄芽(3g)、凤凰单枞(5g)、白牡丹(5g)等第一道茶需冲泡1分10秒左右,第二道只需冲泡30~50秒,紧压普洱茶(5g)第一道茶需冲泡40秒左右,第二道仅需10秒即可,且普洱茶非常耐泡,冲泡几次茶味已淡之后,把盖碗中的茶叶丢进水壶中煮,可续其茶香,又是一番滋味。

在冲泡方法恰当的前提下,好的绿茶、黄茶、白茶、红茶都可冲泡4~5道以上,乌龙茶和普洱茶可冲泡7~12道以上。

泡茶是一门学问,茶水比例、冲泡时间、冲泡水温、冲泡次数等并无硬性规定,视品饮者需要而定。一位好的泡茶者,不但可以保持茶汤稳定的浓度、改善茶汤滋味,扬长避短将每一泡茶的优势充分体现,还可增加茶叶冲泡次数。实际冲泡时需要泡茶者通过精妙技巧与丰富的经验,熟悉了解茶叶和器具特性,选择合适的投茶量,灵活采用调节水温的高低及控制每泡的冲泡时间,看茶泡茶,不断尝试,才能发挥每一款茶色、香、味的最佳表现。

文:薛晨 周智修 编辑:程千瑞 图片:LEE 鸣谢:中国茶叶学会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