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2019-04-04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导读:接作者上文《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

2006年到2015年,十年,对中国茶产业而言,是最辉煌的黄金十年。十年,茶叶综合产值(一、二、三产)从300多亿元,迅速发展到近4000亿产值。十年,传统茶行业由种植的产品经济向市场运营的品牌经济华丽转身。十年,年年春茶,伴随着各种茶节茶会,茶博会,热闹而繁华的十年。茶经济,茶文化,茶科技,一切都值得回首与盘点。

食品安全

2012年4月12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以及2015年5月17日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以农残问题和稀土超标为核心的茶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媒体,政府及行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为设置贸易壁垒,制订了几近苛刻的专门用于针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农残检测标准,且检测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导致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如履薄冰。

值得庆幸的是,十年来,业界上下,尤其是茶叶龙头企业,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有了充分认识,通过可追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建设,大力推进工厂加工环节的清洁化生产,使之中国茶叶生产加工由初级农产品作坊式生产向清洁型的工厂化发展迈开了大步。2004年1月1日起国家首先在食品行业实行QS认证,十年来,QS认证一直推动着茶加工行业的进步,促使了茶行业在茶叶初制加工环节的设置改造。

2008年1月1日,按照国家规定,我国6大类和3项再加工茶类被列入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目录。2008年1月1日起,无“QS”标志的市场准入,虽然当时全行业有很多企业,很多人面临过困惑,当跨过了这一提高的门槛,也就翻过了中国茶产业初加工落后的一页。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与其他别的行业一样,媒体曝光“危机”事件会在防不胜防中发生。农残解决了,又来稀土问题,这是高悬在茶行业从业者头上的一把刀。不合理的标准,业界遭受无法承受之痛。

茶媒体、传媒体、新媒体

茶行业的茶媒体的概念是近些年才形成的。

茶行业的期刊多数是科技类杂志。本世纪初叶,中茶所由黄飞主编的《茶叶世界》、《中国茶叶》,北京由安明霞、张永立主编的《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杭州由阮浩耕,孙状云主编的《茶博览》,以及云南《普洱》杂志,福建《海峡茶道》等综合类茶经济茶文化杂志的不断出现,才形成了合力,有了茶媒体的概念。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与专业的传统的媒体相交集,网络论坛,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及微信公众号等新的传播形式不断出现,江山代有才人出。大家不会忘记BBS时代的三醉网茶语清心,博客时期的“晨歌暮曲”,手机短信时期的《茶周刊》,微博时代的“微茶楼”,茶人王心,微信时代的茶业复兴,茶语网,茶讯,搜搜茶,茶搜搜等等。

这是一个乱拳挥舞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微信传播带来的便利,公众号无门槛的进入,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自媒体在传播中壮大,也在自由的奔跑中毁灭。

互联网+,新媒体等给很多人提供了想象与诱惑,与其他别的行业对互联网+及媒体的关注与重视相比,茶行业的媒体还不成气候。但我坚信,未来新媒体时代,聚焦与放大,两大媒体的功能,一定会被众多的企业和政府所重视。茶界的新媒体、新势力一定会形成。

上市

除龙润茶2009年8月2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天福茗茶2011年9月26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外。这十年,无论是媒体还是坊间,都在不断地猜测议论,茶企中谁谁将在中国A股上市。

从八马茶业到华祥苑,从浙茶到中茶,从安溪铁观音集团到川茶集团……无不雷声大雨点小,十年折腾,至今依然没有一家茶企在A股主板上市成功,这不仅是行内的痛,也是众多关心中国茶产业的方方面面人士的遗憾。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IPO没有成功,风投及资本垂涎茶行业却是由来已久。除了“和君咨询”专门成立茶事业部,并经营投资品牌“幸福茶农”外,民生银行专门成立了茶叶事业部,工商资本及风险投资参股,控股茶行业、茶企早已是新常态了,如大益、武夷星,八马、贵天下,御茶村等等。

电商

通俗地说,电商就是通过网络的平台来实现销售。

艺福堂李晓军从2006年开始涉足茶叶电商,他打拼的10年,也就是中国茶叶电商发展壮大的十年。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电商的概念有两个方面,一是平台建设者,二是入驻的商户即产品供应商。目前而言,茶叶电商大部分借助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综合平台,也有搜搜茶,茶搜搜,茶宝贝等专业茶叶电商平台,如线下的茶城。

茶叶电商,茶企,茶商从试着去网上卖到想占领阵地,成为实现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变是必须的。无论是品牌企业还是普通茶商,不借助互联网来壮大自己,损失和遗憾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但反过来看,微时代,网络电商、微店是不是一定就能颠覆线下的传统商业模式实体店和茶城?微信的社交功能替代线下的实体店体验交易方式吗?

以茶叶电商一哥李晓军的经验来说: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商业,商业的本质是一样的,为消费者提供最好产品,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

所以,不要迷茫,电商只是销售的渠道不同。最好的产品,最佳的服务,依然是制胜的重要法宝。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茶文化、茶科技

近年来,在国际交流中,中国茶以及中国茶文化,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角度,频频出现。

2008年中国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那幅“茶”字。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由中国茶界筹款兴建。上海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入驻联合国馆,世博会茶仙子将一杯中国茶端给世界。2015年8月9日“中国茶中国故事”再度在米兰世博会上演。茶文化,由“内销”走向“外销”。从业内的茶文化热,到社会的茶文化热,2013年央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激起了全社会关注茶,热议茶文化的“盛世话茶”。

特别值得让中国茶行业兴奋和骄傲的是,习近平主席多次为中国茶点赞。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妙谈“茶酒论”,“品茶品味品人生”。2014年7月16日习主席又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及茶。茶是和平的使者。今年10月19日-23日访英时,习大大又一次说到茶。茶为生活添加雅趣,也是中华文化的符号象征,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由长足促进作用。盛世茶话,对所有茶行业的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茶文化、茶科技,被认为是茶经济腾飞的两翼。

近十年,茶科技的重点,由过去的倾注于种植领域,逐步转向了深加工与茶资源深度利用方面。围绕QS认证,清洁化改造,自动化、连续化茶叶加工艺装备可以说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各类名优茶专用机器设备的发明,不仅为茶机行业自身的发展,更是为名优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深加工方面,依然以茶多酚等茶叶内含物质提取物为研究核心与重点。虽然2006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17个新分子实体,可作为新药成分,其中包括EGCG等八种儿茶素单体,这一重大的利好,并没有带动国内科研机构在包括EGCG在内的茶叶提取物在应用领域的推广取得突破性的市场效应。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于2010年提出的“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科研主张,得到了浙江、湖南、福建等产茶省和业内的积极认可和呼应。中茶院在张士康院长的带领下,他的科研团队,以独特的学术思考,付诸以产业实践,在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方面迈开了大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全价利用,跨界开发”也成了业内广泛认同的发展茶叶产业新路径的产业思路。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

全国茶叶科研百花齐放,力量十分强大,科研机构与院校专家合力,茶界专家教授,群星荟萃。陈宗懋院士,杨亚军所长,张士康院长,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安徽农大宛晓春教授,云南农大盛军教授,浙江大学王岳飞、屠幼英教授等。他们是科学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茶行业的形象大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中国茶产业朝前迈进。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陈宗懋院士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

盘点中国茶业的十年发展(下)

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王岳飞教授

作者简介:孙状云资深媒体人士,曾任著名专业茶媒体《茶博览》杂志负责人多年,现任“茗边头条”总编辑、《茶讯》主编。

《茶讯》获得“2014年度中国茶行业最具潜力传媒品牌”荣誉。

作品《冰岛真相》获得“2014-2015年度茶叶行业十大影响力微信文章”,并获得“新媒体营销推广优秀个人荣誉。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