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2019-04-04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本文转载自祥源茶官方微信。

按:上期《探秘神奇的北纬30°黄金产茶带》中,我们已经发现,中国在大致有近60类的名茶都分布在这条黄金产茶带上,不得不让人惊叹!本期我们继续来为大家解读这条产茶带的奥秘!

 

 

茶树为常绿木本植物,适应性虽强,但是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以及海拔等因素都有自身的要求。一般上等好茶,对于其产地环境都会有诸多特定要求;而那些世界级的优质茶叶,则对立地环境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茶树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中国地图上,沿着北纬30度线这一维度线,在其上下5°附近区域内,你会发现,这个地带竟然汇集着数十种世界级优质茶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就从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三方面来作简要解读。

 

 

1.独特的地质地貌是形成茶叶优异品质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科学家长期考察和研究发现,在地球的北纬30度线附近的区域,地质地貌最纷繁多样,自然生态最奇特多姿,物种矿藏最丰富多样,水文气候最复杂多变。中国地震局吴庆举博士在解读“北纬30度神奇现象”时提到:“北纬30度的土地被称为地球脐带,其微量元素、矿物质、磁场、电场、重力场均对生物体与环境有重大影响。”

 

 

据北京大学地理系于希贤教授介绍,地球是地质板块,由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7大板块组成,而这7大板块中有6大板块的缝合交接线就在北纬30°附近。板块在地质时期漂移过程中,板块的一边俯冲被抬升,另一边拉张形成大洋洋脊。如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就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造就了黄山、庐山、张家界等千奇百态的地貌,也造就了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形成。其中磷、锌、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机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地貌的多样性,为茶叶品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邓西海研究员通过对3种优质高香红茶(中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高地茶)和普通红茶矿质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分析表明,优质红茶产地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铜对维持和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维持是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重要保证,因而能够生产出具有特殊香气的茶叶;钾的富积有利于调节水分的蒸发从而抵御干旱,同时还能够增加茶叶滋味和香气成分的含量。同时,干湿交替的季风气候亦有益于优良红茶风味的形成。

 

 

以祁门红茶的原产地——祁门县为例。祁红茶区的土壤主要由千枚岩、紫色叶岩等风化而来,大多属于红褐色砾质黏壤土类。土质肥厚,结构良好,酸度适中。土壤富积铝、铁,表土层的富积作用使得土壤中的铜、钾含量也高于其他红茶土壤水平,从而为孕育祁红及其香气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邓西海、蒋其鳌、周凌云2008年)

 

 

铜(Cu)是构成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中心的核心元素,而在红茶发酵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维持是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重要保证。祁门红茶的铜含量为41.06mg/kg,比普通红茶高2.6倍,与之相应的是叶片中多酚酶活性也较高,因而能够生产出具有特殊香气的茶叶。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邓西海、蒋其鳌、周凌云2008年)

 

 

茶叶中钾(K)含量高能够增加茶叶滋味和香气成分的含量。祁门红茶钾的含量比普通红茶高出17倍,钾的富积一方面有利于调节气孔运动,调节水分的蒸发从而抵御干旱,同时还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特别是钾的增加有利于茶叶氨基酸的合成,从而对茶叶滋味和香气的形成有利。

 

 

2.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形成茶叶优异品质的关键

 

 

纬度

 

 

地理纬度不同伴随着日照(时数、强度、光谱等)、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对茶树的物质代谢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较长,往往有利于碳代谢,故对品质有重要作用的多酚类积累较多,而含氮物质(氨基酸等)的含量相对较低;而纬度较高的偏北地区,呈相反趋势。这种纬度给茶树物质代谢强度带来的变化,是气候不同造成的结果。除了品种差异等所引起的茶叶化学组成差别情况以外,纬度对茶树碳氮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纬度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杭州茶叶实验场,1989)

 

 

北纬30度自西向东经过了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这几个气候类型,而经过的国家常年处于副高控制,盛行大陆气团,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导致几乎无雨、高温的状态;但是到了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海陆位置和季风的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多雨,气候温和。而北纬30度经过的地区就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所以这一纬度气候温和,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被相对茂盛,丛林丛生,适合大多数动植物生活,也适宜茶树生长。

 

 

一般认为,随着纬度南移,气温增高,茶树叶面积增大,茶叶中内含物增加,儿茶素总量也增加,茶叶酚氨比(多酚类与氨基酸比例)增大,茶叶品质外形粗大,内质滋味浓烈而苦涩。反之,随着纬度北移,气温下降,茶树芽叶缩小,茶叶中水浸出物和儿茶素总量均减少,酚氨比下降,茶叶外形细小,滋味偏醇。而北纬30°地带气温适宜,能兼顾外形和内质,酚氨比适中,被认为是优质茶的理想条件。

 

 

海拔

 

 

北纬30度横贯整个中国大陆腹地,由西向东穿越西藏、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几大省区,包含了黄山、庐山、普陀山、张家界等众多名山高峰,而这些地方大多出产名茶。西南大学李永菊等从光照、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方面,对茶叶品质与气候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高山茶生长在具有一定海拔高度(400-1000米左右)的茶园中,高山茶园微域气候随海拔不同而改变。

 

 

在高海拔茶园森林覆盖率一般大于80%,形成空气湿度高、雾日天气多,昼夜温差大,散射及漫射光使三、四月份日照率在35%以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积温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多酚类和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受到调节;茶叶日生长量是平地茶1/9,茶树有效光合作用增强,新梢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厚;某些鲜爽清香型的芳香物质积累较多,香气前体物质特别是萜烯类香气物质含量增加,高含量的庚醛、壬醛及雪松醇使茶叶显示出特有的嫩香。同样,在这样微域气候条件下,有利于茶树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促进茶鲜叶优异品质的形成。

 

 

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形成茶叶优异品质的保证

 

 

由水、土、大气、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北纬30度先天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地貌特征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这一地带的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更是数不胜数,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等等,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组成了一条生态风景带。这些森林植被具有起源古老、层次多样、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等典型特征,其植被群落演替变化稳定,生态功能强,森林环境和生态景观优美,自然生产力高。鸟类、蜘蛛等茶树虫害的天敌较多,茶树抗病、抗虫能力较强,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比较健全。

 

祥源茶:解读“北纬30°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的奥秘!
 

安徽茶区位处北纬29°~32°,有50多个县(区)产茶,安徽名茶产地大多位处海拔500~1000米的山地,那里春夏季温湿多雨,云雾缭绕,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下发育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茶园构成一道道天然的保护屏障。茶园自然形成乔-灌-草立体复合生态模式,茶园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与茶园天敌控制着茶树病虫危害,无需使用化肥和农药,自然构成复合稳定的生态系统。

 

 

北纬30度线,一条看不见的线,一条地理学家为方便研究地球而划出的虚拟的线,然而却没有任何一条经纬线有着它那么神奇的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最瑰丽的山脉、最壮观的大潮、最汹涌的海流……在这里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北纬30度独特的地质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名茶的优良品质、种类繁多,为世人留下那一缕缕让人难忘的幽幽茗香。

 

 

参考文献:

1.陈晓阳.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J].国土资源导刊.2005(3):56-57.

2.周应春.茶、茶祖、茶祖文化[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第三部分),2008.

3.世界上神奇的北纬30度[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26/21/7929979_220621929.shtml,2012-06-26.

4.邓西海,蒋其鳌,周凌云.世界主要优质红茶化学成分与产地环境研究[J].土壤.2008,40(4):672-675.

5.李永菊,庞晓莉,司辉清.高山云雾出好茶[J].茶业通报,2006,28(3):115-116.

6.江平.生态安徽与徽茶品质关系的研究[J].茶业通报,2010,32(1):18-20

7.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宛晓春主编.茶叶生物化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