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沱茶1980年起出口日本、意大利、香港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3年8月在罗马举行的第22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经大会常务组织委员会评定:"峨眉牌沱茶,经实验室分析测验及独立评判委员会对产品有机生化、工艺过程、外观和产品商品的审定证明,本品完全符合有关规定",被授予金质奖章。1985年12月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解放初期
刘邓大军在重庆组建了西南区茶叶公司,成立不久后,1951年8月改建成重庆茶厂。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其投资达到了1000多万元,职工2000多人,年产量7000多吨。作为全国
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当时的重庆茶厂享尽了计划经济的各种好处。西南地区的茶原料云集重庆茶厂,由国家实行统购统销,重庆茶厂从来就不缺茶叶原材料,更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茶叶没有人买,就连自己的职工想买茶叶也得找主管部门批条子。1952年,国家曾用了 4000吨重庆茶叶与苏联换回了136架战斗机,这让他一直觉得很骄傲。据他回忆说,当时的大米才几分钱一斤,而茶叶则可以卖到两三元一斤。这样的价格差距,凸显了茶叶对当时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那个时候,中央号召要建立500个年产量1万担(一担相当于现在的100斤)以上的茶叶基地。”阙成清告诉信报记者说,最初重庆有茶园10万亩,到上个世纪70年代,茶叶种植面积翻了一番,达到20万亩。
上个世纪50年代初
重庆茶厂开始研制生产重庆沱茶,这款茶叶以川东、川南地区14个产茶区的优质茶叶为原料,经精制加工而成,属于上乘紧压茶。当时的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茶叶生产基本上属于半作坊式。直至上世纪70年代,重庆茶厂才拥有了一条立体生产线, “这条立体生产线是从意大利进口,当时的价值约为700万元左右。”据了解,在那一时期,全国只有两条立体生产线,除重庆茶厂外,另一条生产线也落户在重庆。获得立体生产线对于重庆茶厂而言意义重大,这使得重庆茶厂在当时快速超越了其他茶叶生产企业。当时大多数茶叶生产企业仍然是手工作坊生产,相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重庆茶厂的立体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而且标准化程度更高:“每一包成品茶叶的大小、重量以及口味都差不多,这是手工作坊难以做到的。”阙成清说。这条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重庆沱茶的质量,技术改造使重庆沱茶将其他茶叶远远落在了后面。到上世纪70年代末,重庆茶厂的沱茶年销售量已达8000 多吨,数倍于云南“下关”沱茶产量。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重庆沱茶声名远扬。1983年8月23日,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第22届世界优质食
品评选大会上,重庆茶厂生产的“峨眉牌重庆沱茶”获得金质奖,这是建国后中国获得的第一块茶叶类世界金奖。获奖后,重庆沱茶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其他各种奖项也纷至沓来,其口碑声名,再一次远超“下关”沱茶。与此同时,重庆沱茶的生产能力也达到一个顶峰,最高时年产量达到2000吨,其营业额若以如今的市值计算,已经达到了近1亿元。而且,随着国际声誉的建立,重庆沱茶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到欧洲、日本等30多个国家,出口金额每年达到了600万美元。
国际金奖
重庆沱茶获得这枚国际金奖,对重庆茶厂并无意外可言,阙成清对当时的重庆沱茶充满信心:“这款积聚了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宠爱的茶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远远超过了其他茶叶。”那一时期,对重庆市民而言,外形酷似圆面包、底下看似厚壁碗的重庆沱茶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当时,火车、轮船到达重庆时,广播里最先介绍的特产就是重庆沱茶”。